《少女小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歌苓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善良、纯真的东方少女形象——小渔,她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异质文化,作者旨在借此缅怀人性中的这种美好品质,而这种优秀的品质却在西方文化和当代中国文明中渐行渐远,甚至消失。本文基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小说中东方少女小渔身上所呈现出的本质化倾向,进而深入探讨这一本质化倾向所带来的弊端,窥探出跨文化视域下华裔作家在东方文化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东方女性 建构 女性主义 后殖民
  短篇小说《少女小渔》荣获“《中央日报》文学奖”一等奖,它是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到美国第三年时的作品。她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移民问题,将中国移民在异乡生存的急迫感融入小说的创作之中。短篇小说《少女小渔》讲述了移民到美国的少女小渔及其男友江伟,为了能够获得美国的居住权,在江伟的精心谋划和强迫下,小渔与一位年近60岁的意大利老头马里奥结婚并进行利益交换的故事。在严歌苓的笔下,小说极力呈现出东方女性身上的善良与纯真,小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乖巧与顺从的善良品质,通过这部西方文化视域下的短篇小说得以充分体现。
  一、少女小渔身上的本质化倾向
  少女小渔未到美国前是一名护士,因其男友江伟出国后邀其同去,与男友一起在美国艰难打拼,为了能够拥有美国的永久居住权,江伟精心策划了一场假结婚事件。让少女小渔与一位年近60岁的意大利老头马里奥,通过结婚的形式达到拿到绿卡的目的,在与纯真、善良的小渔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原本极其堕落的老头得以重新做人。马里奥被情妇瑞塔无情抛弃,使得老头的晚景更加凄凉和孤独,而后不幸摔伤又留下极为严重的后遗症,在其生命的尽头小渔前来探望他,使得病重的马里奥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严歌苓在小说中通过极为和缓的叙事方式,向世人塑造了一位既普通又极具东方女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在这场纯粹的利益交换中,小渔本应是受伤最深、最委屈的那个,但是她因男朋友的冲天怨气而连哭的机会都没有。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得失,将无私的爱和纯真的善良送与他人,处处体谅别人的难处,却从未想过自己的感受。就连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执拗,都是源于其内心深处的善良。听从江伟的安排来到国外,又听从男友的策划和安排与其爷爷一样的老头马里奥假结婚,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小渔自己的呼唤,她总是那么乖巧与顺从。甚至当她难过得想哭时,也因江伟的怒火和哭声而强行忍住,因为她要扮演那个“哄人”的角色。因要面临移民官的抽查,不得不与马里奥假装接吻,那一刻的小渔对眼前这个孤独的老人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小渔在江伟与马里奥之间周旋,为了减轻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矛盾,她每天步行上下班,将节省下的车费用于支付马里奥的费用。小渔身上的善良与顺从,东方女性的形象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严歌苓将小渔这一女性形象放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并无限放大,少女小渔身上呈现出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中的本质化倾向。
  二、后殖民女性主义“本质化”的弊端
  基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严歌苓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其故事发生的背景不仅涉及不同的国度和种族关系,同时作者本人也是美籍华人,因此,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一种结合,是探讨东西方文化视域下女性形象的有力建构。正如巴勒斯坦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主义》中所阐述的,这是对权力话语权的文化建构,他认为这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结果,而非自然或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他认为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由早期的殖民控制,进而转为对东方文化话语权的控制,使得西方文化视域下所呈现出东方文化特征中的本质化倾向,但这是基于东西方的力量较量进而直接影响到东方文化的话语权问题。这一理念使得我们重新审视固化的东方文化特征,使得东方文化得以从刻板和固化的印象中突围,促使人们对东方女性的本质化倾向进行反思,进而质疑强加于东方女性身上的固化特征。
  诸如,只要是同时描述东西方女性的文学作品,必然会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评价,其中的西方女性必然是具有独立女性意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东方女性则必定要有妥协、没有文化等特点。正是这种对东方女性的塑造呈現出一种“本质化”弊端,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这种本质化的倾向会被视为东方女性天生和自然的特性,进而有意固化东方女性的人格和发展。这在短篇小说《少女小渔》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文本中小渔胸脯丰满,臀部浑圆,宜生养,能吃苦,心眼实,这是传统男性视角和西方文化视域下对东方女性的想象。小说中的小渔所有的个人想法都是基于自我牺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作品中的西方女性瑞塔,尽管很粗鄙和野蛮,但是她的女性意识要明显高于小渔。作家在作品中塑造这样两个女性形象,其本意或许是借此以反衬东方女孩小渔身上的温柔和善良。
  三、跨文化视域下华裔作家在东方文化建构中的作用
  基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解读《少女小渔》,不仅表现在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的关注上,还充分表现出跨文化视域下华裔作家在东方文化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华人移民身在异国他乡,势必要受到其所生活和居住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结构的影响,会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受到当地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思想和认知的影响。因此,当他们想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其对故国故土的回忆,进而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时,其作品中的纯粹性便有待商榷。
  在分析严歌苓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时,便不能忽视这一因素,作家本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是否已对其所塑造的东方女性小渔产生严重的影响。前文已述,这部小说是作家去到美国三年后创作的作品,而这一时期的美国生活经历便是其作品创作的思想源泉。我们在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作家想要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来审视其笔下的人物,但是笔者认为严歌苓这个观察者的身份值得推敲。其表现在小说中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而且已经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分不开了,小说在创作过程中既有东方女性的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还有西方文化下的视角。作家通过塑造小渔这一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借以表达其对东方女性身上那种善良和博爱的美好品质的深深缅怀。   但是基于跨文化视域下的交流与考察,严歌苓不仅是一个华裔作家,同时还是东方文化的传播者,而其所传递的这种东方文化中的女性特征,已经牵涉到东方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建构。正是因为这一东方文化和东方形象出自于东方知识分子之手,使得他们所塑造的东方人物形象说服力更强。但是当东方知识分子长期居住在西方社会中,他们的主观情感便会受到西方主流文化意识的影响,进而在作品中塑造东方形象时,会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守旧和刻板,而这种原本想要通过文化创造借以实现民族的认同,反而沦为西方后殖民文化战略的有力武器。
  总之,严歌苓在早年出国后便定居美国,留美生活的经历,为她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打下了根基。她矢志关注有关华人的移民问题,将中国移民在异乡生存的急迫感融入小说创作中,塑造出了一系列典型而又极具代表性的东方女性形象。华裔身份的她,同时还是一位女性作家,使得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拥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文化审美视角。基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对其早年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进行解读,可以使我们在关注其作品独特性的背后,还能发现许多极其复杂的其他文化因素,这是我们在研究和分析其作品时不应该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李英,张欣欣.《少女小渔》中女性成长主题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10):132-133.
  [2] 钟海林.从伦理道德视角审视严歌苓笔下的小渔形象[J].名作欣赏,2018(36):15-17.
  [3] 田龍过,高婧.新移民文学中的边缘人物叙事——以作家严歌苓作品《少女小渔》为例[J].视听,2018(12):121-122.
  [4] 李影,宋凤娟.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思考——以《少女小渔》中主人公小渔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209-210.
  [5] 高超.探析移民焦虑与身份重构意识——以《少女小渔》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9):56-57.
  [6] 任媛媛.《少女小渔》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名作欣赏,2016(17):119-120.
  作 者: 李昊琼,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女性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元明两代“娇红记”故事广泛传播,戏曲、小说互相取径,形成了一个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而清代“娇红记”戏曲故事的传播严重受阻,仅剩下小说一脉,戏曲《娇红记》在清代的戏曲文献和氍毹之上几乎踪迹难觅。《娇红记》虽然没有露骨的淫秽内容,但是因为其文笔香艳,提倡男女相悦、无媒私合,赞成为情殉身,在有清一代一向被当作淫书。  关键词:《娇红记》 传播 清代  没有哪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会忽略掉孟称
期刊
摘 要:“池塘生春草”是学界公认的谢灵运作品中的佳句之一。历代文人对《谢氏家录》中记载的谢灵运梦谢惠连而作“池塘生春草”的故事材料持普遍认可态度。宋朝文人在接受“池塘生春草”时,主要从“池塘生春草”象征兄弟情谊、点化“池塘生春草”写景以及将“池塘生春草”作为难得的佳句典型衬托他人的诗才几个方面创作诗歌。  关键词:“池塘生春草” 接受 谢灵运 《谢氏家录》  “池塘生春草”语出《登池上楼》,是谢灵
期刊
摘 要:卡西尔在《人论》中分析了各种文化形态,却没有论及文艺作品中的叙事性,即对历时事件的表现。无论叙事的对象是虚拟还是现实,小说、电影等文艺创作中展现的叙事因素都来自于人的符号思维能力,或者说区分“可能性”的能力,并且比其他文化形态更具自觉性地展现出人类文化活动创造理想世界、实现可能的创造性整体本质。这些都显示了文艺叙事可能成为《人论》文化哲学体系的良好补充,使卡西尔哲学更具现代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小说《傲慢与偏见》置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历史语境中,结合历史学家娜奥米·塔德莫对英国18世纪“家”概念的论述,讨论最初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俩对“家”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他俩的婚姻象征着这两种“家”概念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奥斯丁对两人所代表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美好设想。  关键词:个人主义 谱系家庭 个人品质 傲慢 偏见  作为简·奥斯丁的“心肝宝贝”,《傲
期刊
摘 要:听觉叙事是非理性叙事的一个支流,它可以追溯到东西方文化叙事的源头。本文以艾伦·坡的《泄密的心》为文本对象,将声学概念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对其听觉叙事特点做了分析,试图通过 “重听”经典,阐扬和丰富小说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泄密的心》 听觉叙事 重听 经典  一、引言  艾伦· 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是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自编英语教科书系列成果不仅是中国英语教学史以及英语教科书史的重要阶段成果,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改革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从教科书的出版缘由、教科书内容设计和中西文化内容设计等方面,以及该套教科书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的教育影响情况,代表着民国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撰水平。为解决当前英语教科书侧重国外语言和文化语境再现,忽视中国传统
期刊
摘 要: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中的格诺韦法是一位波兰士兵的妻子,小说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以女性的叙事视角,使用了共计五个时间碎片来讲述属于她的独特的时间,为我们展示了战争后方女性的孤独与痛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格诺韦法这一战争后方的女性进行分析,她不仅心理得不到关怀,生理也得不到满足,还要面对生活的重负和内心的屈辱,她代表了战争后方女性的真实处境,发出了一种战争中被
期刊
摘 要:本文就中国经济实力、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时代,教师该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一名合格的传统文化教育者提出见解,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客观规律性、教育者本身应该具备的教化精神,以及如何结合当代活化古代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
期刊
摘 要:《长恨歌》作为王安忆于1996年所创作发表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锦绣烟尘”式的传奇和悲剧的一生。王安忆作为一名女性,在《长恨歌》这部作品里将女性心思的细腻婉转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以旧时代“十里洋场般的东方不夜城”——上海作为王琦瑶故事开始的大背景,用独具情调的散文化的笔触描写了在当时的新旧势力及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女性的悲剧宿命走向及必然性。  关键词:悲剧命运 人生形态 女性
期刊
摘 要:《游园惊梦》中互文的写作方式和意识流表现手法,造就了值得深思与解构的钱夫人形象。古典文化对白先勇的熏陶,以及现代西方写作技巧的两相融入,让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卖弄风姿的同时不失典雅。本文以《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作为切入点,从人物自身、社会因素及作家的创作心态角度分析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游园惊梦》 尹雪艳 女性形象 白先勇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视文学为表现人性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