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教协同背景下,积极推进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的制度,建立适应中医特点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各中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新任务。本文对建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介绍了开展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医教协同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意见》,拉开了我国几十年来最为重大而深刻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序幕。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的制度,是这轮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颁布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明确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年多来,我校根据以上文件精神要求,启动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在2015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正式实施。现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措施进行介绍,并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思考和探讨。
1.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目标及思路
1.1改革目标。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多年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经验,此次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医教协同的育人机制,实现院校学历学位教育与中医药行业需求有效结合,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接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达到合格中医医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从事高水平的临床诊疗工作和医学应用研究所需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
1.2改革思路。
做到“三个结合”,即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有机结合;建立高效的督查机制,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中医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结合。最终使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可同获“四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2.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
我校在2011年修订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按照一级学科授权下的二级学科编制培养方案,在二级学科下开设研究方向,课程体系重在突出专业性和专门化。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培养方案所反映出的问题是:(1)学生所学课程数量偏多,理论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2)职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德教育)不够,对学生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不足;(3)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时间不够,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足。
我校根据《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认真分析比较了《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学位课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二者涵盖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我校重新修订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次新修订的培养方案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改变了按二级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一级学科设置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中医临床人才,以适应服务社会需求目标。在研究生学位课程中保留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中两相重合的部分,增加医学与人文、医学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师执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及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课程模块,使学位课程完全涵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程要求。同时,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注重中医学传统经典传承,开设《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应用、《金匮要略》研究与临床应用等课程。另外,保留了原有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临床应用研究能力的现代医疗技术、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新修订的中医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又满足高水平医学人才未来成长的知识需要。二是依据《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训练,体现医教相长、学以致用。要求研究生在培训基地轮转培训33个月,参加规培基地相关科室的临床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轮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4个月,为通科能力训练。在基地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西医基本技能。第二阶段9个月,为专科能力训练。在所学专业进行定向专业培训,以强化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主,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同时,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要求研究生在3年规培期间跟随导师临诊学习。跟师学习根据指导教师的临诊时间,可与临床轮转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同步进行,每周半天,每年不少于30次。跟师期间,收集整理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每年不少于10份;做好跟师笔记,撰写跟师心得或学习中医典籍体会,每年不少于3篇。
另外,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高强度临床轮转的同时,还能按时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要求,我校改革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2015级采取在开学第一个月内集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而专业课及公共选修课与临床实践教学并行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通过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案例研讨、自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规培带教教师对医教协同深化中医临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大意义、内涵、目标、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对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派出教师参加全国培训,在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015级研究生入学后,对全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导师进行了培训,确保了新方案的顺利实施。
2.2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考核分流机制。
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本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改革的核心。在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紧密结合,要求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所要求的病例、病种诊治和技能操作训练,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通过临床实践阶段考核、毕业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是临床实践培养合格的重要标志。
同时,为保证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学校采取合理分流机制:(1)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者,根据学生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应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通过学位课程考核、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或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顺延时间不超过3年。(3)对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回学校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2.3严把研究生招生录取关和毕业学位授予关。
2015年,全校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8人,其中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141人,占全校录取人数的49%;中医类学术学位研究生录取18人,占全校录取人数的6%;中医学类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比重为7.8:1。可见,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规定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的录取条件:只招收具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学生,这从入口保证了生源条件与行业入职政策相匹配。同时,在复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核,确保新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能顺利地按照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在毕业学位授予要求方面,新修订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要求:论文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学位论文的形式必须体现中医学特点,反映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能够展示对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点,拟定论文选题范围。选题应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鼓励学科交叉,但须注意选题的范围、内容、难度等要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相适应。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明确规定了中医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申请条件为: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3.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建立和实施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制度,中医药高校院校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和规培基地由卫生管理部门主管。但是,由于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高校和规培基地都在探索过程中,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以下难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3.1国家层面,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3.1.1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培训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发展不均衡。云南省目前仅有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2所被国家卫计委认定的中医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文山州中医医院4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中医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数有限的规培基地,不仅要承担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培任务,还要承担全省所有中医医疗机构单位人及社会人的规培任务,这一方面使规培基地任务繁重,不能完全确保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使不在规培基地的专业学位导师无法带教指导学生。
3.1.2解决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合格考核的问题
关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合格考核的问题,还需要省级卫生主管部门与高等中医药院校进一步进行协调配合,能否授权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考核招录,分配相应的网络账户,由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报考资格审核后,由高等中医药院直接在网上进行招录资格的确认。另外,规培基地的结业培训考核时间还需进一步与高校协调,以确保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能取得住院医师资格证。
3.1.3落实有关培训政策
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医改教改的紧密衔接,研究生规培身份得到了卫生部门的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生并未真正纳入各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范畴中,研究生不能享受中央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提供的经常性补助经费(每人每年3万元),培养基地也不能享受地方政府的经费补贴,培养基地除承担卫生部门下达的规培医师培训任务外,还需额外承担中医业学位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任务,培训任务重,又缺乏经费保障,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6]。 3.2学校层面,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
3.2.1提高人才培养的思想认识
目前,学校还存在研究生、导师、临床带教医师、教育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培养等关键环节上还有较大差异。
3.2.2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按照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规培基地轮转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3个月,而研究生在读时间一般为34个月(第1学年9月入学至第3学年6月毕业),这就要求研究生入学后立即进入临床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培训过程大部分在(主)导师所在二级学科外进行,(主)导师作为导师组的主要负责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很难做到及时有效。规培基地参训人员较多,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质量监控难度也较大。
3.2.3考核、分流和淘汰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临床实践工作强度加大,如何加强研究生的评价考核,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以及分流淘汰后的研究生如何完成学业等,这些都是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2014-11-2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71/
201411/178872.html.
[2]雷丽萍,王晓民,吕兆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3]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411/17
8832.html.
[4]王虹,陈琪,朱滨海,周建伟.构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5 3 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11-15.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lcyxss/
264490.shtml.
[6]胡光丽.“5 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245.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http://www.gov.cn/xinwen/2015-06/18/content_2881396.htm.
[8]柴葳.医学教育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与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4-11-28.
[9]唐景莉.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师——访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03.
[10]朱小平,尹思源,杜一华,李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重庆医学,2015-06-30.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中医药院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3Y249);云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培育2013年计划暨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边疆民族地区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路径研究”。
通讯作者:孙雪萍
关键词: 医教协同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意见》,拉开了我国几十年来最为重大而深刻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序幕。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的制度,是这轮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颁布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明确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年多来,我校根据以上文件精神要求,启动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在2015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正式实施。现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措施进行介绍,并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思考和探讨。
1.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目标及思路
1.1改革目标。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多年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经验,此次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医教协同的育人机制,实现院校学历学位教育与中医药行业需求有效结合,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接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达到合格中医医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从事高水平的临床诊疗工作和医学应用研究所需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
1.2改革思路。
做到“三个结合”,即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有机结合;建立高效的督查机制,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中医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结合。最终使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可同获“四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2.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
我校在2011年修订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按照一级学科授权下的二级学科编制培养方案,在二级学科下开设研究方向,课程体系重在突出专业性和专门化。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培养方案所反映出的问题是:(1)学生所学课程数量偏多,理论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2)职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德教育)不够,对学生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不足;(3)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时间不够,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足。
我校根据《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认真分析比较了《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学位课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二者涵盖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我校重新修订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次新修订的培养方案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改变了按二级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一级学科设置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中医临床人才,以适应服务社会需求目标。在研究生学位课程中保留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中两相重合的部分,增加医学与人文、医学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师执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及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课程模块,使学位课程完全涵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程要求。同时,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注重中医学传统经典传承,开设《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应用、《金匮要略》研究与临床应用等课程。另外,保留了原有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临床应用研究能力的现代医疗技术、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新修订的中医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又满足高水平医学人才未来成长的知识需要。二是依据《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训练,体现医教相长、学以致用。要求研究生在培训基地轮转培训33个月,参加规培基地相关科室的临床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轮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4个月,为通科能力训练。在基地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西医基本技能。第二阶段9个月,为专科能力训练。在所学专业进行定向专业培训,以强化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主,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同时,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要求研究生在3年规培期间跟随导师临诊学习。跟师学习根据指导教师的临诊时间,可与临床轮转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同步进行,每周半天,每年不少于30次。跟师期间,收集整理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每年不少于10份;做好跟师笔记,撰写跟师心得或学习中医典籍体会,每年不少于3篇。
另外,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高强度临床轮转的同时,还能按时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要求,我校改革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2015级采取在开学第一个月内集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而专业课及公共选修课与临床实践教学并行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通过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案例研讨、自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规培带教教师对医教协同深化中医临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大意义、内涵、目标、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对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派出教师参加全国培训,在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015级研究生入学后,对全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导师进行了培训,确保了新方案的顺利实施。
2.2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考核分流机制。
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本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改革的核心。在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紧密结合,要求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所要求的病例、病种诊治和技能操作训练,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通过临床实践阶段考核、毕业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是临床实践培养合格的重要标志。
同时,为保证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学校采取合理分流机制:(1)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者,根据学生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应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通过学位课程考核、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或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顺延时间不超过3年。(3)对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回学校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2.3严把研究生招生录取关和毕业学位授予关。
2015年,全校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8人,其中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141人,占全校录取人数的49%;中医类学术学位研究生录取18人,占全校录取人数的6%;中医学类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比重为7.8:1。可见,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规定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的录取条件:只招收具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学生,这从入口保证了生源条件与行业入职政策相匹配。同时,在复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核,确保新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能顺利地按照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在毕业学位授予要求方面,新修订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要求:论文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学位论文的形式必须体现中医学特点,反映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能够展示对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点,拟定论文选题范围。选题应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鼓励学科交叉,但须注意选题的范围、内容、难度等要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相适应。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明确规定了中医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申请条件为: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3.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建立和实施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制度,中医药高校院校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和规培基地由卫生管理部门主管。但是,由于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高校和规培基地都在探索过程中,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以下难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3.1国家层面,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3.1.1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培训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发展不均衡。云南省目前仅有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2所被国家卫计委认定的中医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文山州中医医院4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中医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数有限的规培基地,不仅要承担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培任务,还要承担全省所有中医医疗机构单位人及社会人的规培任务,这一方面使规培基地任务繁重,不能完全确保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使不在规培基地的专业学位导师无法带教指导学生。
3.1.2解决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合格考核的问题
关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合格考核的问题,还需要省级卫生主管部门与高等中医药院校进一步进行协调配合,能否授权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考核招录,分配相应的网络账户,由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报考资格审核后,由高等中医药院直接在网上进行招录资格的确认。另外,规培基地的结业培训考核时间还需进一步与高校协调,以确保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能取得住院医师资格证。
3.1.3落实有关培训政策
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医改教改的紧密衔接,研究生规培身份得到了卫生部门的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生并未真正纳入各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范畴中,研究生不能享受中央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提供的经常性补助经费(每人每年3万元),培养基地也不能享受地方政府的经费补贴,培养基地除承担卫生部门下达的规培医师培训任务外,还需额外承担中医业学位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任务,培训任务重,又缺乏经费保障,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6]。 3.2学校层面,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
3.2.1提高人才培养的思想认识
目前,学校还存在研究生、导师、临床带教医师、教育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培养等关键环节上还有较大差异。
3.2.2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按照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规培基地轮转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3个月,而研究生在读时间一般为34个月(第1学年9月入学至第3学年6月毕业),这就要求研究生入学后立即进入临床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培训过程大部分在(主)导师所在二级学科外进行,(主)导师作为导师组的主要负责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很难做到及时有效。规培基地参训人员较多,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质量监控难度也较大。
3.2.3考核、分流和淘汰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临床实践工作强度加大,如何加强研究生的评价考核,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以及分流淘汰后的研究生如何完成学业等,这些都是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2014-11-2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71/
201411/178872.html.
[2]雷丽萍,王晓民,吕兆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3]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411/17
8832.html.
[4]王虹,陈琪,朱滨海,周建伟.构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5 3 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11-15.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lcyxss/
264490.shtml.
[6]胡光丽.“5 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245.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http://www.gov.cn/xinwen/2015-06/18/content_2881396.htm.
[8]柴葳.医学教育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与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4-11-28.
[9]唐景莉.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师——访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03.
[10]朱小平,尹思源,杜一华,李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重庆医学,2015-06-30.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中医药院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3Y249);云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培育2013年计划暨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边疆民族地区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路径研究”。
通讯作者:孙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