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紧扣“引导一探究”式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节 探究式学习 交流与合作 动脑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传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了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即“授人以鱼,亦要授之以渔”。“引导一探究”式教学法正是籍于这一思想而产生的。 “引导一探究”式教学是强调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人课堂的教学活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谈谈在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几点经验和作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趣味性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和物质的组成、化学性质、化学现象等密切相关,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都包含深奥的理论和知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例如,在讲《乙醇的氧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教学时,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二、创设认知冲突,带入问题情景
课堂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给予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
l、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水和火是不是真的不能相容呢?(教师用滴管向一团脱脂棉上滴几滴水,结果脱脂棉燃烧起来)…那么,水是怎样把脱脂棉引燃的呢? …因为我提前在脱脂棉里放了一小粒过氧化钠。”这个“反常”的实验现象立即使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当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为什么与水混合就能引起脱脂棉燃烧呢?”,从而激起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地欲望。
3、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并用于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纷繁复杂的自然世界中还存在许多特例,努力使他们掌握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分子。当然,这类悖论的形成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三、紧扣学习环节,提高学习能力
1、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科学猜想这一教学环节: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对于2Al+6H+=2Al3++3H2↑。我提出一个实验:当盐酸和硫酸中的C(H+)相同而且Al片的大小也相同时,前者反应的速度却比后者快,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于是,就有同学说是因为阴离子不同,氯离子促进反应速率加快而硫酸根离子促使反应速率减慢;也有同学说氯离子促进反应速率加快而硫酸根离子也促进反应速率加快,只是前者程度大;还有同学说是因为阴离子的浓度不同。
2、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通过语言、动作进行信息交流,学生间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反思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得到提高,从而更有力的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前而的探究活动给予科学的归纳和系统的总结,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知识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有了探索真理的钥匙,有利于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并且能深化知识,用于实践。
四、用教材教,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究性
新教材中能设计成探究性的素材非常之多,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去发掘。对于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难理解的内容,很多教师更注重讲深讲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又全交还给老师了。这时,若能改为探究性教学,其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原电池》教学中,①首先让学生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放出,铜片上无气泡放出);②再把铜片和锌片不连接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放出,铜片上无气泡放出);③最后把铜片和锌片用接有电流表的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无气泡放出,铜片上有大量气泡放出,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分析反应实质(Zn+2H+==Zn++H2↑,有电子转移),紧接着问学生:②和③为何现象不同呢?学生答:①②是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③是原电池反应——电子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探究:
(1)看谁能设置一个原电池装置,使电子做定向移动(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问动脑思考);
(2)让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装置走进教材,与正确的原电池装置进行比较,看是否正确或存在什么问题(到这时候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已基本掌握了原电池原理):
(3)分析原电池有何特点(原电池购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得到了深刻理解);
(4)该装置有何实际意义(这时,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干电池、纽扣电池、高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知识,基本已经可以探究电池和会属腐蚀与防护之间的联系了)。
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探究方法,就使得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主动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总结、探索,从而可以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五、计算机多媒体为探究式教学插上翅膀
计算机、多媒体等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计算机领域里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开始在辅助教学中得到应用。虚拟技术以电子信息装置取代原有的感知对象,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有助于克服传统班级授课的“工业化”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实施教学个别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技术手段。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的形式,做到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2001 、8
【3】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科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4】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节 探究式学习 交流与合作 动脑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传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了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即“授人以鱼,亦要授之以渔”。“引导一探究”式教学法正是籍于这一思想而产生的。 “引导一探究”式教学是强调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人课堂的教学活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谈谈在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几点经验和作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趣味性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和物质的组成、化学性质、化学现象等密切相关,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都包含深奥的理论和知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例如,在讲《乙醇的氧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教学时,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二、创设认知冲突,带入问题情景
课堂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给予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
l、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水和火是不是真的不能相容呢?(教师用滴管向一团脱脂棉上滴几滴水,结果脱脂棉燃烧起来)…那么,水是怎样把脱脂棉引燃的呢? …因为我提前在脱脂棉里放了一小粒过氧化钠。”这个“反常”的实验现象立即使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当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为什么与水混合就能引起脱脂棉燃烧呢?”,从而激起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地欲望。
3、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并用于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纷繁复杂的自然世界中还存在许多特例,努力使他们掌握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分子。当然,这类悖论的形成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三、紧扣学习环节,提高学习能力
1、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科学猜想这一教学环节: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对于2Al+6H+=2Al3++3H2↑。我提出一个实验:当盐酸和硫酸中的C(H+)相同而且Al片的大小也相同时,前者反应的速度却比后者快,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于是,就有同学说是因为阴离子不同,氯离子促进反应速率加快而硫酸根离子促使反应速率减慢;也有同学说氯离子促进反应速率加快而硫酸根离子也促进反应速率加快,只是前者程度大;还有同学说是因为阴离子的浓度不同。
2、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通过语言、动作进行信息交流,学生间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反思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得到提高,从而更有力的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前而的探究活动给予科学的归纳和系统的总结,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知识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有了探索真理的钥匙,有利于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并且能深化知识,用于实践。
四、用教材教,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究性
新教材中能设计成探究性的素材非常之多,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去发掘。对于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难理解的内容,很多教师更注重讲深讲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又全交还给老师了。这时,若能改为探究性教学,其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原电池》教学中,①首先让学生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放出,铜片上无气泡放出);②再把铜片和锌片不连接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放出,铜片上无气泡放出);③最后把铜片和锌片用接有电流表的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无气泡放出,铜片上有大量气泡放出,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分析反应实质(Zn+2H+==Zn++H2↑,有电子转移),紧接着问学生:②和③为何现象不同呢?学生答:①②是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③是原电池反应——电子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探究:
(1)看谁能设置一个原电池装置,使电子做定向移动(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问动脑思考);
(2)让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装置走进教材,与正确的原电池装置进行比较,看是否正确或存在什么问题(到这时候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已基本掌握了原电池原理):
(3)分析原电池有何特点(原电池购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得到了深刻理解);
(4)该装置有何实际意义(这时,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干电池、纽扣电池、高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知识,基本已经可以探究电池和会属腐蚀与防护之间的联系了)。
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探究方法,就使得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主动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总结、探索,从而可以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五、计算机多媒体为探究式教学插上翅膀
计算机、多媒体等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计算机领域里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开始在辅助教学中得到应用。虚拟技术以电子信息装置取代原有的感知对象,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有助于克服传统班级授课的“工业化”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实施教学个别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技术手段。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的形式,做到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2001 、8
【3】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科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4】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