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析、悟、写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尤其要注重把握阅读与写作间的必然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读与写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读中析,在析中悟,在悟中写,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根源,而写作是阅读的巩固和延伸。
   一、强化文本阅读,提炼文章主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本,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深入的阅读,提炼文章的主旨,锻炼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例如,在教学食指的《相信未来》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和认识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境。在通读文本后,学生初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提炼出了线索关键词,从“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三句话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相信未来”。这几节是表述诗人怎样“相信未来”的,而后三节则是重在分析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之所以”“不管”“坚信”几个关键词中,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最后一节中,每句话都有一个“相信”,这是文章的情感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情感倾向,也折射出诗人在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仍然坚守着对理想和光明的信念。
   二、透析文本内容,练习品词析句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还需要让学生透析文本内容,练习品词析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通过透析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中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情感内涵。例如,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的透析,使学生从“狼的嗥叫”中感悟到动物的悲哀和人类的残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狼的灭亡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链的破坏,而生态链的断裂直接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损坏,这些代价和苦果最终还是人类自己承担和品尝。另外,从其中的“这种观点”和“新的东西”中可以品析理解到,其中“这种观点”指的是“从前的观点”,而“新的东西”意味着“新的观念,一种对狼的负罪感”。通过品词析句,抓住“像山那样思考”这个关键句,进一步透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在文本阅读中注意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到比一座山更高明,如何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如何敬畏生命和维持生态链的平衡。在品词析句中,文本内容和文章主旨跃然纸上。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借鉴,并进一步强化在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三、领悟写作艺术,揣摩表达作用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领悟写作艺术,认真揣摩表达方式的有效运用,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要求。在阅读练习中,强化对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对表达作用的揣摩,通过对文体的把握和对表达方式的界定,提升学生对文本写作艺术的领悟。在对优秀作品和经典作品的领悟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揣摩,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精妙运用字词和句式结构技巧的能力。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借鉴明确文本的写作技巧,在迁移模仿中将阅读与仿写练习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掌握作者“怎样写”的技巧,并进而延伸到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知文本内容进而领会作者在文学艺术上的风格和特色。尤其是在正反对比论证的有效运用中凸显文章的主旨这一表达手法,表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而先破后立、破立结合手法的运用,以及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思想形象化、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表达,还有作者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犀利、幽默的笔法,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四、延伸文本教学,实现学以致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解惑”之后,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明确文本教学的主要内容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把这些内容延伸到写作练习中去。强化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拓展,通过做摘抄、写随笔、写读后感、整理读书笔记等方式,实现学生对于阅读的“活学活用”。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阅读的精髓,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例如,在对《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延伸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技巧。很多著名教师都明确提出了《红楼梦》对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深入领会其中语言和表达方式方面的精髓,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以致用,提升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其他文献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个要求说起来轻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1)指导性朗读。读书写字是中学生一个基本的技能,而“读”更能体现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在古诗文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语文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时间传统的语文教学被放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但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色。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做,才能还语文课堂以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呢?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
期刊
语文是语言的学科,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情感的载体、精神的符号、生活的影像。学生是由语言的引领进入语文的殿堂的,因此,学语文、考语文都绕不开语言这一要素,特别是作文的教学与考查。可以这样说,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沉淀、修饰与锤炼,帮助他们打造“美的语言”,成就好的作文,除应试的需求外,更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教学理念。   “美的语言”的两个最核心的要求,是语言的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而提高作文讲评课的质量则是促进作文教学的关键。作文讲评课比作文指导课更重要,一次有针对性、切实解决作文实际问题的讲评,犹如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帮助学生总结习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怎样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效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确定单一的写作专题   作文讲评,目的是要通过讲评,扬长避短,而要在
期刊
教学一首古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体“看到”作品的“所写”——诗歌的基本内容,也大体“看出”作品的“所达”——诗人的内在情思。但这是不是就够了呢?   到底该如何教学古诗?它和散文教学、现代诗歌教学一样吗?本文以《积雨辋川庄作》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古诗的教学。   一、教出古诗的“诗性”   古诗首先是诗,所以要把它当诗来教,教出它的“诗性”。可以将诗歌和散文比较,能更为清楚地看到诗歌的
期刊
一堂让人听起来舒服的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美的享受。细细品味,静静反思,这是教师抓住了那个激起千层浪的石子——绝佳的突破口。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选准文章的突破口,选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读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弹奏出高效课堂的万般天籁之音,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根据文本的不同,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课堂:   一、妙解文
期刊
诗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让他们如诗般聪慧、灵动。学生随着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指导学生诗歌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师诗歌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更是一门语文教学艺术。   人们常说,诗,美在朦胧,美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应。其实,诗歌的美也可言传,其传达过程可用四步来概括:想象画面,体会诗意,领悟情感,朗读表达。   读者体会到的诗歌本身的美和感
期刊
从教已经二十四年的我,一直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我淡泊名利、甘于为学生无私奉献?是什么力量让我宽容谅解冥顽不灵、屡犯错误的学生?让我静下心来,一次次耐心地和他们促膝谈心?又是什么力量让我常常在课堂上忘情地任泪水肆意流淌?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师德的力量,是爱心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教师的就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身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它还关系到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得到锻炼与提升,还关系到语文课改是否能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那么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阅读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是这样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会在
期刊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讲的最多的一般是解题的方略。   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的炼字专题时,一般首先会先讲思维定向:①关注诗眼、注释等。②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③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想诗等,这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眼的含义。④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