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温总理的购书清单想到的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为着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新闻出版总署邬副署长办公室请教事项,偶见温家宝总理请邬副署长帮其购书的清单。虽未看其细目,但依然很感动。
  关于读书,历来有很多赞美之词。最常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极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到这张清单,我脑海中反复掂量的便是这两句话。温总理为什么读书?我们倡导读书到底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所倡导的读书文化,是否太过功利?
  如果为了传统观念中的目的,温总理大可不必再读书了,但是我们却经常从各类媒体看到温总理读书的镜头,也经常听到他对阅读的倡导。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热爱阅读。阅读不应该被套上如此沉重的功利盔甲,它更应该像身体对空气和水的需要一样,成为头脑的必需品。阅读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进阶,它只是让人能更自由地思考。通过阅读,即使是芦苇,那也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现在,多少出版人、教育工作者和阅读推广群体在倡导阅读的道路上挥汗如雨。他们的努力和身体力行,对社会阅读风气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的重视下,通过他们的努力,各地纷纷举办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各类校园内也经常开办阅读讲座、举办读书大赛等。据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的全民阅读率已遏止住了连续多年持续走低的趋势,开始回暖。这是非常值得喜悦的现象。但越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我们越是要注意,要确定阅读的内涵,看清阅读的本真面目。我们承认功利性阅读的必要,但它不是阅读的本质,在面向公众做阅读推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弄清这一点。
  以上讲的是到底应该推广什么样的阅读,接下来讨论的是阅读推广的方式。出版人和教育工作者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推广人,现在两岸还出现了专业阅读推广人。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大力介入阅读推广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相对于普罗大众,这些力量毕竟还是有限的。阅读推广人点燃的火炬,只能是星星之火,要想呈燎原之势,还需一棒一棒地传递下去。而这传递的工作,就需要每一个接到火炬的人自觉履行。如何传递呢?我想温总理给了我们普通大众一个很好的榜样,那就是对阅读身体力行。
  温总理百忙之中,还能列出购书清单主动阅读,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想读书,时间总是像海绵中的水,挤挤还是有的,再忙能忙过总理么?总理没有宣扬自己看了多少书,也没有强制要求其他人也要看书,但是看到他的购书清单,他的阅读热情,怎能不被感动和激励?阅读的火炬,在总理手中,通过他的身体力行,传递给了周围的人。同样,在学校,阅读的火炬通过爱读书的老师传递给孩子们;在家里,阅读的火炬通过爱读书的妻子传递给丈夫和孩子;而在公园里,阅读的火炬通过趴在地上看书的一位游人传递给周围的人群……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总理一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必需,每天通过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和身体力行,感染周围的人群,阅读的火炬一棒一棒地传递下去,这星星之火,怎能不呈燎原之势?
其他文献
编辑平台:  本刊“作家手记”内容由台湾《文讯》提供简体版,繁体版台湾《文讯》同步刊行。    雷骧  1939年。省立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现为作家、画家、纪录片工作者,并于文山区小区大学开设电影课程,曾制作《映象之旅》、《作家身影》等多部电视影集。创作以散文为主。著有散文《文学漂鸟》、《行旅画帖》、《捷运观测》等。      向来,各种图像书(尤其是摄影集)翻看到最末一页,往往就安插一幅人物
期刊
叶日松  1936年生。臺湾师范大学中等学校国文科结业。曾任《东潮文艺》社长、《花莲青年》主编,现为花莲教育大学文艺社团指导教师。创作以诗为主,近年来在“客语诗”的创作及推广上,贡献不少心力。著有诗集《回故乡看晚霞》、《北海诗情》、《秀姑峦溪的幽情》等。    ★峡谷的夜晚  推开东面的那一扇窗  看缓缓移位的月亮  我的思绪,随着立雾溪的流水  翩跹向那苍茫的海原上    月光邀约的静夜  神秘
期刊
大陆的职场小说热    最近一两年,大陆兴起一门小说创作的新领域——职场小说,该领域的小说专以“职场”、“办公室”、“商场”、“上班族”、“企业家/商人”、“金融商业”为故事主角/背景,以小说方式探索职场上班族与商业往来之事。  在大陆被称为“职场小说”的文学类型,在台湾则称为“企业小说”、“商战小说”、“经济小说”。何为商战小说?或许可以以联经出版社的“商战小说”系列“出版缘起”中的一段文字来说
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4月6日公布“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传媒业提出新的政策方针,鼓励大陆传媒业到台湾投资出版媒体相关产业。“指导意见”出台意味着大陆出版产业将跨入另一个阶段的改制作风;台湾相关管理单位应对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协商建议,这对两岸出版产业交流是一个大迈进,但其结果如何?仍有待未来检验。    大陆出版走向台湾的措施目标    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媒体表示,这份“指导意见”将鼓
期刊
沪江大学第一本毕业纪念册    好友秦贤次是两岸著名的文学史料专家,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从琉璃厂淘到很多大学毕业纪念册,作为研究现代文学作家学籍的依据,可见其研究的细微。那时我热衷于搜集国内的藏书票,没想到大学毕业纪念册的封面内印有藏书票。其中沪江大学1915年的毕业纪念册他有两册,可以证明藏书票是从西方流传过来,所以我用俞平伯的诗集《西还》,和他交换了一册。    沪江大学早在1906年由美国南北
期刊
喻丽清  1945年生。大学时期创办“北极星”诗社,曾为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创作以散文为主,风格隽永。著有散文《千山之外》、《无情不似多情苦》等。    在董桥的藏书的故事中读到过:有一个人爱书,可是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所以他每次去书展时看到好的书名就记下来,回家自己写一本,最后他也拥有了为数可观的藏书。  我的女儿今年给我看了一本她发明的“生日书”,与那个书迷自写自藏令人感动的书籍有着
期刊
林锡嘉  1939年生。台北工专机械科毕业。曾任《台肥月刊》总编辑,中国文艺协会、中华民国新诗学会理事。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创作有论述、诗及散文。著有论述《耕云的手──散文的理论与创作》;诗《竹头集》;散文《属于山的日子》等。    放下《目送》,我合上书,眼睛茫然地飘向远方;大屯山的绿从远处迤逦而来,一直绿到我的书房窗前,然后被一只绿绣眼又纤又细的叫声,把我叫醒。醒来时刻,我把刚刚在梦边缘提
期刊
2009年初春的台湾出版市场上重要的现象,几乎都是为了解决金融海啸的冲击而发生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大环境决定出版方向,因着金融海啸对台湾的影响,使得出版人也必须调整、修正其出版策略,避免被市场淘汰。    出版社的总量管控-ISBN申请数量下滑    总得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市场新书出版量急剧减少。从“国家图书馆”公布的ISBN与CIP申请数字来看,从2008年12月开始,连续三个月都持续呈现下
期刊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等,号石斋等(至少有32个别名),生于福建镇海卫铜山所(今东山岛),25岁迁居漳浦县城。他是明末著名的“三栖”人物:在政治上,他是明末的清流领袖之一,不惜廷杖、坐牢而跟崇祯皇帝当廷激烈抗辩的正直诤臣,宁死不屈的抗清英雄、爱国主义者;在学术上,他是明末罕见的博学渊识的儒学大师,明清屈指可数的有创见的《易》象数派大家,对当世与后代影响很大,拥有至少300多名闽浙赣皖
期刊
“《大雪无痕》写了两个半月,《苍天在上》写了五个半月,《省委书记》连采访带写总共用了一年。《高纬度战栗》我写了快两年,这期间除了我妹妹陆星儿病逝,我基本就没离开过电脑,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就写这本书。写到最后两三个月,就根本写不下去了,牙疼得整天出虚汗,一天吃两三次止疼药,就那么熬着,硬撑着写完的。”今年,当65岁的他花了两年多终于完成了60 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那一刻之后,他连续高烧不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