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能力是数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应用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小学数学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是培养小学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依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在改革教材教法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地抓住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依据培养数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这些能力属于单项能力,缺泛单项能力向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停留在培养一般的单项能力上,而要深入到学科,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掌握数学问题结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与数学概括能力等。以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为例: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分析这个问题,找出已知条件与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进行分析与综合研究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结构。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地进行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在讲“两步”应用题时,重点上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法,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杂应用题时,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提高了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系统训练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改变那种一类又一类问题地教、一个又一个例题地讲的教学方法,要以系统训练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要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我在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进行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等各种训练,通过变化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训练、系统思维训练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我采用了“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下面,以两步应用题的“变式课”为例,说明我是怎样进行系统训练的。
  “变式课”教学的五种基本做法。
  第一、改变叙述方法。就是题意不变,改变题中词与句的叙述方法。
  第二、改变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
  第三、改变条件。就是把直接条件改变成间接条件,把间接条件改变成直接条件,应用题的问题不变。
  第四、改变问题。就是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五、改变条件和问题。就是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改变成问题,把问题改变成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的改变。
  “变式课”的教学过程,就是数量关系不断进行变化的过程。由于“变式课”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数学能力。
  
  三、重视逻辑思维与比较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多少、繁简、类推等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多数学生都认为应用题难学,应用题比计算题复杂,究其原因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不强所致。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逻辑思维与比较能力的训练。解应用题时,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逻辑思维、比较、分析、综合来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解应用题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此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明确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的训练。训练方法如下:
  1.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找到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2.画批。就是分析、判断题中的重点词句,用文字或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3.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数量的内在关系。
  
  4.说理。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例如:甲乙两仓库共2500吨,甲运走2/3,乙运走3/4又50吨后,两库共剩700吨,原来甲乙两仓库各有多少吨?
  借助线段图进行逻辑思维与比较分析
  甲库的1/3和乙库的1/4共是多少吨?
  700 50=750吨。
  甲库的1/3和乙库的1/4的3倍是甲库的吨数与乙库的3/4之和,甲乙两仓库总吨数减去甲库的吨数与乙库的3/4之和是乙库的1/4。2500-750×3=250吨。
  乙库原有多少吨?
  250×4=1000吨。
  甲库原有多少吨?
  2500-1000=1500吨。
  通过上四过程,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比较应用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必须适时地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必备的文本细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即:文学理论先导、阅读鉴赏方法随行,辅之以教师指导。  [关键词]文本细读 细读理论 细读方法    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进而读出“语文味”。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其阅历和文化积淀,走进文本所营构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体味、感悟作品,产生对
【设计意图】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考虑中年级的特点,又要兼顾向高年级过渡的需要。此次看图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看图叙事,并通过前思后想,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与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观察中要有序、细致之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述中──边叙边议,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导下,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高年级夹叙夹议作文训练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
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儿童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自信    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
高一年级是初,高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若衔接不好,会使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处于困难的学习当中,所以高一新生的衔接教学很重要。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习,首先,教师要分析课改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情况,查漏补缺,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注意课改后初,高中教学方式的衔接。再者,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高一的学生能较好,平稳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一、课改后初,
新课程标准已实施八个年头了,其间不乏成功的实验和有价值的成果,但从大面积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大。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习作,至小学毕业,约占用280多个课时,习作也近百篇,加上日记等,训练不能说少,但相当数量的学生却每每惧怕作文,习作甚感吃力,作文水平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费时、费力颇多,而收效甚微。  有人说“注意小学作文的简单化、文学化倾向”。从现象上看,这两种倾向不但确实存在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社会上一些人的荣辱观颠倒了,忘却了诚信。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等观念广泛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等等。造成这种信用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上的种种欺诈现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中诚信意识培
【摘 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会给人舒适和温馨的感觉,我们通过绘本让孩子积累应有的情感体验,感受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废旧材料的再运用,在走进社区的宣传活动中,孩子们走进人文环境,从情感体验到落实到自身的在行动上,激发了他们初步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教育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情感体验    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保
[摘要]小学语文作是一门小学的基础类学科,这一基础学科具有长期性、习惯性、传统性的诸多特点,这也给小学教学创新带来了无形的阻力,过去很长时间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学会”,距离“会学”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从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视角,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    一、对教学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创新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是神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又重新回到班级,在孩子们的笑脸中和他们一起感悟教师的幸福。建立了“新颜博乐”班级博客,在心情日记中写下了“展新颜露笑脸乐成长”的心声。写了《让每一朵花都鲜美绽放》的卷首小语,发了第一篇《难忘的入队仪式》的博文,与我们班的学生共同起航。像是给我们的班级筑了一个巢,安了一个家,开始书写我们丰富多彩的博客空间。  为什么会有让博客牵手习作的想法呢?因为在平日的作文练笔中,看到有些孩子的
[摘要]本文从重视课堂引导,巧借教学情境,到紧密结合生活.灵活设计练习,这两大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讨论,来响应时代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的呼唤。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一、时代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的呼唤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尤其处于发展思维重要时期的初中阶段,教育担负着塑造创新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