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喜爱语文,了解语文,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方式。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来进行阐述:
一、激趣课堂,奠定语文实践的基础
语文课堂一直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通过课堂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并且结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从具体的以下三“巧”入手。
巧用练写本。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年龄小好奇心特别重,再加上知识有限,往往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够很快完成。教师可以在学期一开始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本练写本。这本练写本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课堂上有一些笔头的练习需要用到练写本,另一方面教师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这个时候练写本上就可以记下来教师布置的要求。假如预习要求都达到了可以把要求划去,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给几分钟让学生交流预习心得,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适当表扬或者给予奖励。
巧变语文课堂。低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表现欲望强烈,而且如今的教材也相对生动有趣,各种图片动画非常有趣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把丰富的表演,朗读,讨论,当小老师,开小火车等形式穿插进课堂。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月亮湾》、《快乐的节日》等,这些文章清新优美,学生们在诗情画意中品读、朗读和背诵,自我表达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更深一层次的提高。
总之,课内的实践活动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往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大胆的变换课堂,不断创新的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力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巧置实践作业。低年级的学生一听到作业就会非常反感,因为特别贪玩儿所以对于作业难以提起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实践作业会很在意,抓住这一特性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课后布置实践作业可以多些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比如一年级下册课文《陈毅探母》就是介绍大将军陈毅对自己母亲的尊敬和爱,教育学生要有孝心像陈毅学习。或者学习到一些古诗的时候布置学生去查找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前几分钟交流讨论。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一旦布置下去的完成率特别高。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搜集来的资源并且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学科整合,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就是“整合”,语文这一学科并不是单独的教授,而是和其他的学科适当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美术课。学生往往打开课本第一反应就是欣赏图片然后再看课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边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或者通过画面去拓展想象,这些都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缺少不可的语文实践。比如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一课,假如让学生单纯去想象还有哪些云房子就很抽象,如果让他们自己拿纸画一画,就可以在具体的画面中寻找一些灵感描述。这些就是美术课和语文课的碰撞,有机的结合。
体育课。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人人都喜欢体育课。两门科目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不然。一旦下课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出去玩儿,各种游戏或者体育游戏玩的不亦乐乎。在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们容易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上太表演角色或者再现场景。比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识字2》中学习了很多体育运动和体育用品,教师可以请学生来展示一些体育项目,比如学习到“登山”、“游泳”“射击”时,可以请学生来表演。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乐趣,这也是体育课和语文课结下的不解之缘。
科学课。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科普有关的课文,比如《蚕姑娘》、《月亮和云彩》等等,都是打开学生科学探索的一把钥匙。比如《蚕姑娘》和科学课的《观察蚕的成长过程》一课相吻合。科学与语文的相互渗透能够让学生明白的知识的普遍性互通性,通过科学的观察养蚕经验发挥想象,将课文理解的更加透彻;而课文字里行间留下的诸多遐想和疑问又能够鼓励学生去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奥妙之处,逐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如何增加语文实践的趣味性,就是让内容丰富起来,就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努力做到知识的相互整合渗透,就能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三、走进生活,放飞语文实践的翅膀
语文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让学生真正回到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有意义的背景”即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今的教育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国家也一直重视教育,现在的小学里经常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实践活动正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大好途径。以我校为例。每年学校五月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利用这个活动,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1)评选“读书达人”,通过小组比赛统计阅读量以及准备一些小问题来评选,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2)学做小记者,采访读书节中的出现的一个个读书小达人等等。
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文章从来都能在语文课本中找出,如《陈毅探母》《沉香救母》等。以我们班为例,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弟子规》,每天都要吟诵背诵,里面就有一章《入则孝》,就是讲孝道。比如为父母做家务,做贺卡,排节目给父母看等。一些家长还会把孩子们做家务的照片传到网上,从而可以看出家长们的欣慰和骄傲。这样结合家庭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做一些“孝心回家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明白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
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现在的学生对于社会上各种信息非常敏感,虽然不一定能够懂,但是他们有时候也是很关注社会,关心着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如社会上每天都会报道很多新闻,特别是一些国家大事一些天灾人祸,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一起来说一说,评一评,不仅培养了学生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精神,也让他们真正将语文应用于生活。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时间能力的培養,需要我们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应以课堂为中心,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能为学生为教师所用,同时,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更高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一切离不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师不光需要耐心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一批批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莘莘学子。
一、激趣课堂,奠定语文实践的基础
语文课堂一直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通过课堂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并且结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从具体的以下三“巧”入手。
巧用练写本。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年龄小好奇心特别重,再加上知识有限,往往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够很快完成。教师可以在学期一开始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本练写本。这本练写本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课堂上有一些笔头的练习需要用到练写本,另一方面教师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这个时候练写本上就可以记下来教师布置的要求。假如预习要求都达到了可以把要求划去,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给几分钟让学生交流预习心得,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适当表扬或者给予奖励。
巧变语文课堂。低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表现欲望强烈,而且如今的教材也相对生动有趣,各种图片动画非常有趣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把丰富的表演,朗读,讨论,当小老师,开小火车等形式穿插进课堂。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月亮湾》、《快乐的节日》等,这些文章清新优美,学生们在诗情画意中品读、朗读和背诵,自我表达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更深一层次的提高。
总之,课内的实践活动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往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大胆的变换课堂,不断创新的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力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巧置实践作业。低年级的学生一听到作业就会非常反感,因为特别贪玩儿所以对于作业难以提起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实践作业会很在意,抓住这一特性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课后布置实践作业可以多些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比如一年级下册课文《陈毅探母》就是介绍大将军陈毅对自己母亲的尊敬和爱,教育学生要有孝心像陈毅学习。或者学习到一些古诗的时候布置学生去查找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前几分钟交流讨论。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一旦布置下去的完成率特别高。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搜集来的资源并且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学科整合,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就是“整合”,语文这一学科并不是单独的教授,而是和其他的学科适当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美术课。学生往往打开课本第一反应就是欣赏图片然后再看课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边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或者通过画面去拓展想象,这些都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缺少不可的语文实践。比如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一课,假如让学生单纯去想象还有哪些云房子就很抽象,如果让他们自己拿纸画一画,就可以在具体的画面中寻找一些灵感描述。这些就是美术课和语文课的碰撞,有机的结合。
体育课。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人人都喜欢体育课。两门科目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不然。一旦下课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出去玩儿,各种游戏或者体育游戏玩的不亦乐乎。在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们容易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上太表演角色或者再现场景。比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识字2》中学习了很多体育运动和体育用品,教师可以请学生来展示一些体育项目,比如学习到“登山”、“游泳”“射击”时,可以请学生来表演。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乐趣,这也是体育课和语文课结下的不解之缘。
科学课。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科普有关的课文,比如《蚕姑娘》、《月亮和云彩》等等,都是打开学生科学探索的一把钥匙。比如《蚕姑娘》和科学课的《观察蚕的成长过程》一课相吻合。科学与语文的相互渗透能够让学生明白的知识的普遍性互通性,通过科学的观察养蚕经验发挥想象,将课文理解的更加透彻;而课文字里行间留下的诸多遐想和疑问又能够鼓励学生去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奥妙之处,逐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如何增加语文实践的趣味性,就是让内容丰富起来,就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努力做到知识的相互整合渗透,就能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三、走进生活,放飞语文实践的翅膀
语文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让学生真正回到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有意义的背景”即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今的教育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国家也一直重视教育,现在的小学里经常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实践活动正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大好途径。以我校为例。每年学校五月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利用这个活动,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1)评选“读书达人”,通过小组比赛统计阅读量以及准备一些小问题来评选,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2)学做小记者,采访读书节中的出现的一个个读书小达人等等。
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文章从来都能在语文课本中找出,如《陈毅探母》《沉香救母》等。以我们班为例,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弟子规》,每天都要吟诵背诵,里面就有一章《入则孝》,就是讲孝道。比如为父母做家务,做贺卡,排节目给父母看等。一些家长还会把孩子们做家务的照片传到网上,从而可以看出家长们的欣慰和骄傲。这样结合家庭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做一些“孝心回家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明白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
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现在的学生对于社会上各种信息非常敏感,虽然不一定能够懂,但是他们有时候也是很关注社会,关心着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如社会上每天都会报道很多新闻,特别是一些国家大事一些天灾人祸,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一起来说一说,评一评,不仅培养了学生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精神,也让他们真正将语文应用于生活。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时间能力的培養,需要我们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应以课堂为中心,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能为学生为教师所用,同时,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更高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一切离不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师不光需要耐心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一批批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