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教材描写事物类习作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a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界前辈一贯重视习作教学的实用性。统编本教材增加了不少实用类习作,其中事物类习作共安排了11次(不包括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现笔者结合这类习作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描写事物类习作的价值取向
  1.传递信息
  统编本教材描写事物类习作,主题分别为:我最喜爱的玩具、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国宝大熊猫、写观察日记、我的奇思妙想、我的动物朋友、介绍一种事物、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家乡的风俗。描写的对象涵盖动物、植物、物品、事件等,侧重于客观、如实地写出事物的形状、性质等,目的是传递信息(知识),使人理解。
  为了能客观、如实地传递信息,统编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习作单元,对“观察”进行专项习作能力训练,还在其他几册教材里安排了连续观察、多角度观察等训练。
  此外,统编本教材也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不少单元的表达要素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其目的依然是教给学生客观地描写事物、传递信息的方法。
  为了客观、如实地传递信息,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在描写事物时做到准确、清楚。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国宝大熊猫”,教材要求学生: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如果有不准确的内容,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对大熊猫的介绍是不是准确。这也正符合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文字作用端在达意”“修辞立其诚”的主张。
  2.读者意识
  习作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一个过程,还应该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的社会交流和意义建构。基于交流取向的习作教学是指将习作看作作者和读者之间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外部交流行为,这是作品和它的接受者之間的一种互动交流。
  描写事物类习作是为了向他人传递信息(知识),使其明白和理解,读者意识是关键要素。然而,以往学生在描写事物时常常背离“使人知”的目的,几乎不考虑“给什么人看”“要解决什么问题”“派什么用场”,其读者往往限于教师或少数同学,目的只是为了“应试”。这是习作课堂非常无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学生找不到习作的价值。
  统编本教材描写事物类的习作重视“读者意识”的培养。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教材中有这样的提示:如果要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如果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了兴趣,获得了相关知识,你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习作。又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动物朋友”,教材提供了三个不同的情境供学生选择:星期天放羊回来,发现我最喜爱的一只小羊不见了,我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我们家就要搬到外地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猫。这样的情境有明确的目的和特定读者,对学生来说才是有动力的、有意义的真实的习作,因为它最大限度上还原了习作的真实状态。
  3.“文以致用”
  叶圣陶认为,“至于习作,最好在实用方面下功夫。说清楚一点,就是为适应生活上的需要而习作。”张志公也强调,“教作文要教给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不断自行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或者,用个时髦的说法,教给他们在习作方面的应变能力,也就是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
  统编本教材描写事物类习作朝着“生活化”和“致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材提示学生:写之前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学生掌握了这种习作能力,就可以迁移到写如何制作一件手工,如何做一道菜……同样,描写事物类的习作重视观察能力、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这些习作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生活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将终身受用。
  二、描写事物类习作的教学策略
  1.前后勾连
  统编本教材描写事物类习作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序列,只有站到课程的高度前后勾连,才能准确把握每一次习作的起点和生长点。这种勾连以单元习作为中心,首先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和词句段运用等信息进行分析,然后链接到其他单元与之相关的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和词句段运用,从而建构立体的坐标,实现精准定位。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国宝大熊猫”。习作要求围绕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疑问),介绍一下大熊猫。可以参考图表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本单元的表达要素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本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第一题、《海底世界》课后第一题、《火烧云》课后第二题,均在提示学生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相关事物的,词句段运用则引导学生运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种开头方式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光看这一个单元,还无法准确把握本次习作的目标和精准知识。我们来简单梳理。关于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表达要素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古诗三首》课后要求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可以问问长辈再去查查相关资料,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纸的发明》课后“活动提示”要求学生小组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商量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补充哪些资料。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短诗三首》课后活动提示: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单元习作训练要点是: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交流之前,搜集并整理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照样子填写在表格里(人物、出处、喜欢的理由)。交流时要利用好表格里整理的信息,有条理地讲述。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是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汉字真有趣”活动建议中提示,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为: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要素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本单元习作训练要点是: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查阅资料(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整理资料(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查找、补充),撰写(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是“家乡的风俗”,要求学生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是“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先收集、筛选成长资料;然后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可以采用编年体分类,可以采用栏目式分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从其他角度分类);最后编排成长记录册(取一個贴切的名字,设计个性化封面;扉页写卷首语或成长感言;正文按一定顺序编排,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资料不用直接拿来用,需要进行修改)。
  基于以上梳理,我们就可以把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初步学习整合信息”的精准知识确定为:选择与问题相关联的信息(选一选);删除重复或者次要的信息(删一删);将重要的信息连起来(连一连)。这样的前后勾连,使得每一次习作的目标更聚焦,真正做到“一作一得”。
  2.思维可视化
  儿童习作的启蒙特性决定了习作教学应该是学生的习作认知、思维和审美被不断打开和擦亮的建构过程。如果能够把“看不见的”习作思维加以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路径,并加以练习掌握,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描写事物类习作时,我们可以利用图表、例文、问题等支架实现思维可视化,这有助于学生客观地传递信息。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奇思妙想”, 这个单元的表达要素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清楚地介绍想象的事物是难点。于是,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思维导图(见下图)或者画画的方式,实现构思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在介绍之前想清楚所想象事物的主要特点。
  为了让学生领悟把所想象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方法,我们可以提供如下例文,使学生发现写清楚陌生事物样子的秘密是:和熟悉事物比一比。写清楚想象事物功能的秘诀是:假设句式用一用。
  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认知策略,能有效重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描写事物,让他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教学评一致
  “教学评一致”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一致”的核心是目标。我们要将分解课标、解读教材、研究儿童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学评一致”的关键是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应指向学习目标,可以一个评价任务对应一个目标,也可以多个评价任务对应一个目标。教师不仅要自己明白评价任务,还要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评价任务应该借助相对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做某事或某些事来达成目标。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以适切的方式呈现评价任务,学生才会理解;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组织、指导、观察,而只有学生“生产”了评价信息,教师才能收集与研判评价信息,也才能组织学生分享与交流评价信息,进而对评价信息进行处理,以有序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
  “教学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链”,是“教学链”“学习链”“评价链”的统一。这样的一致性使得描写事物类习作教学更加精准、有效,从而践行传递信息、读者意识、文以致用的价值取向,达成序列化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两江新区重光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经济日益提升,而作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之一,能源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传统能源相比,核能具有高能效、低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点。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于核能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核能事业是大势所趋。  从科学的角度讲,地球上可控的核能发展,大体上将经历由利用核裂变能走向利用核聚变能两大阶
01  门一开,蓝思淼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丁尚萍今天发给他的菜单是清蒸鲈鱼、宫保鸡丁、虾肉包子和什锦汤。自从做了全职太太,丁尚萍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厨房里,她在网上搜集菜谱,打印出来坐在餐桌前研究,再如科学家一般,在厨房里试验,竟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让蓝思淼刮目相看。  从屋外的寒冷走进充溢着食物气息的温暖中,蓝思淼这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饿了。为了和马天娇的约会不迟到,他中午离开公司前,只吃了一个玛
对殷郡伟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是在2017年。我受武进区教育局委托,到清英外国语学校进行督导评估。陪同我参观和听课的,就是这个白白净净、敦敦厚厚的小伙子。听着他对学校办学整体架构娓娓道来,我就对他产生了好奇。在随后的汇报答辩中,殷郡伟老师代表学校做了简短汇报。应该说,在我接触到的学校管理者中,我还很少有这样的“惊艳”感。因为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对教育的认识和表达,让我顿时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愿望。
[摘要]残酷与美丽是《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特色,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情感经历与成长经历,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而且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  [关键词]《似水年华》 新人文剧 片头曲    一、简介    这部电视剧是黄磊自编自导的一部新人文剧,加上名演员刘若英、朱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本着其特点探索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湖南女子学院“旅游学概论”教学为例,探索从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两个诉求点出发,研究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促使师、生两方群体共同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探求更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詞: 团队合作 “旅游学概论” 教学实践  一、引言  旅游行业具有实践性
如果一定要推荐一本童书给孩子们,我首选《骑鹅旅行记》。  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用她手中的笔和对孩子无与伦比的爱完成了这本巨著。这本书充满深情,它丰富无比,完美地印证了关于儿童文学的最高美学标准:杰出的作品总是具有向着童年生命和成年生命的不同层面同时敞开的丰富肌理。  一、神奇的鸟瞰视角  这本书缘起于瑞典国家教师联盟的委托。他们希望塞尔玛写一部给儿童看的,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瑞典地理、生物和民俗
在涵泳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隐隐觉察到直面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和鉴赏。以生为本的儿童立场,让我们始终把研究目光聚焦于儿童文化审美。  一、把握儿童文化审美的特征  爱美,是人的天性。也许,正是在对美的追求、理解、欣赏和创造中,人类文化得以孕育繁衍,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然而,应当与语文教学相伴共生的文化审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干扰,多年来似有若无,或被混同,或被替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新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如何进行思维的有效训练呢?对此,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并将其加以教学改造和丰富,使其为学生的思维、语言服务,并渗透审美文化。  一、从经验出发,引导个性化的思路生成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最为显著的一点是“情境性建构”,即他们无法仅仅凭借符号性的抽象文字建构起自己的语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常常被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感受作者的语言  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金蛇狂舞》。(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音乐,如《恭喜》《步步高》等。)  2.谈话引入。  听到这首音乐,
摘要为解决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局限性,给出了一种插入Windows Media Player视频控件的方法。  关键词 PowerPoint课件;视频控件;插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1-0030-01  How to Insert Video Control into PowerPoint Course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