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专业开办和教学运行的重要文件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举措。本文通过查阅和翻译文献,对中泰专科层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如何优化现有模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培养方案作初步探索研究,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的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培养方案;对比;优化
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环境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高职院校以需求为导向的大方向下,不断的寻求优化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将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有机结合,构建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将是长期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本文就从借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以清迈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机械专业为例,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专科层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方向。
一、课程类型对比分析
课程是影响专科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理论知识面和实际操作技能。课程,从广义上说,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课题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从狭义来说,是指各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的总称,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學大纲和教科书中。
通过对中泰机械专业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发现,两校课程类型基本按照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来划分(如表1 中泰机械专业课程类型对比)其中,清迈技术学院课程类型更加细化,主要体现在将公共基础课划分为一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分支课程和实操课两个方面,对于实训课及实习,中泰两校要求基本一致。
表1 中泰机械专业课程类型对比
二、课程设置对比
根据中泰不同的课程类型划分,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课程名称、课程属性、课程总课时、所占学分几个方面比较。
1、公共课程设置:中方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型较多,包括人文社会学,比如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然科学类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等。泰方公共课划分为一般公共课和基础公共课,其中一般公共课为人文社会学类,比如:泰语、英语交流技能扩展、泰国文化和生活、人类学等;而专业基础课以自然科学类为主,如:自然科学、数学、微积分等。由此可见,泰方的基础公共课设置更侧重于与专业课的联系,中方更侧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2、选修课:中方选修课一般为人文艺术类课程,学生可以在规定的选修课程内任意选择,修够6个学分即可;泰方规定在所有课程内任选6个学分。
3、实践实操能力培养,是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显著标志。研究型人才的实践主要是科学实验,而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主要是机械技术,如:发动机维护、车身喷漆等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对中泰工业机械专业各类课程学分和学时安排对比(如表2 中泰各类课程比例一览表),总的来说,实训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都高于理论课程。在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安排中,实践类课程较高,这说明中泰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均侧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表2中泰各类课程比例一览表
三、借鉴与优化
通过上文对课程类型及课程设置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中,可以加以借鉴和关注的是:
1、注重协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在必修课中实行“必”中有“选”。要注重学生的就业需求,就要求弹性多样的课程模式。在必修课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配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就业需求,丰富和差异化课程设置,以变化多样的课程设置,扩宽学生的选择面,为学生的多样性就业需求提供和创造最大限度的条件。
2、优化必修课,突出主干课程。针对我们固有的课程设置,一些必修课已脱离实际生产需要或者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去甚远,可以作适当的删减或调整,以学分和学时的侧重分配来突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对待主干课程。
3、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与市场零距离接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切合市场实际,有充分的调研和了解的前提下,设置应的课程,选择和更新与市场发展接轨的教材。
4、边实践边完善。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知识能力的复合性、技术技能的实用性和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采取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高职学校人才能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革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课题,我们只有持续关注和借鉴好的、有效的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长足进步,将符合市场需求和关注学生就业需求两点结合起来,保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持续不断地将人才输送给社会,服务好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长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探讨,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2]任永梅,徐兮,田卫明 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分析,黑龙江:经济研究导刊,2016.03
[3]庄庆涛 韩国语专业本、专科培养方案对比分析,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8.06
[4]刘莉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8.04
[5]宋秋云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专业基础课教材适用性研究,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06
[6]高明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沈阳:高等农业教育,2014.01
[7]郑庆芳 中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石家庄:价值工程,2016.01
【关键词】:培养方案;对比;优化
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环境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高职院校以需求为导向的大方向下,不断的寻求优化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将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有机结合,构建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将是长期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本文就从借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以清迈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机械专业为例,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专科层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方向。
一、课程类型对比分析
课程是影响专科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理论知识面和实际操作技能。课程,从广义上说,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课题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从狭义来说,是指各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的总称,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學大纲和教科书中。
通过对中泰机械专业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发现,两校课程类型基本按照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来划分(如表1 中泰机械专业课程类型对比)其中,清迈技术学院课程类型更加细化,主要体现在将公共基础课划分为一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分支课程和实操课两个方面,对于实训课及实习,中泰两校要求基本一致。
表1 中泰机械专业课程类型对比
二、课程设置对比
根据中泰不同的课程类型划分,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课程名称、课程属性、课程总课时、所占学分几个方面比较。
1、公共课程设置:中方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型较多,包括人文社会学,比如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然科学类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等。泰方公共课划分为一般公共课和基础公共课,其中一般公共课为人文社会学类,比如:泰语、英语交流技能扩展、泰国文化和生活、人类学等;而专业基础课以自然科学类为主,如:自然科学、数学、微积分等。由此可见,泰方的基础公共课设置更侧重于与专业课的联系,中方更侧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2、选修课:中方选修课一般为人文艺术类课程,学生可以在规定的选修课程内任意选择,修够6个学分即可;泰方规定在所有课程内任选6个学分。
3、实践实操能力培养,是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显著标志。研究型人才的实践主要是科学实验,而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主要是机械技术,如:发动机维护、车身喷漆等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对中泰工业机械专业各类课程学分和学时安排对比(如表2 中泰各类课程比例一览表),总的来说,实训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都高于理论课程。在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安排中,实践类课程较高,这说明中泰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均侧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表2中泰各类课程比例一览表
三、借鉴与优化
通过上文对课程类型及课程设置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中,可以加以借鉴和关注的是:
1、注重协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在必修课中实行“必”中有“选”。要注重学生的就业需求,就要求弹性多样的课程模式。在必修课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配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就业需求,丰富和差异化课程设置,以变化多样的课程设置,扩宽学生的选择面,为学生的多样性就业需求提供和创造最大限度的条件。
2、优化必修课,突出主干课程。针对我们固有的课程设置,一些必修课已脱离实际生产需要或者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去甚远,可以作适当的删减或调整,以学分和学时的侧重分配来突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对待主干课程。
3、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与市场零距离接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切合市场实际,有充分的调研和了解的前提下,设置应的课程,选择和更新与市场发展接轨的教材。
4、边实践边完善。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知识能力的复合性、技术技能的实用性和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采取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高职学校人才能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革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课题,我们只有持续关注和借鉴好的、有效的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长足进步,将符合市场需求和关注学生就业需求两点结合起来,保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持续不断地将人才输送给社会,服务好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长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探讨,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2]任永梅,徐兮,田卫明 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分析,黑龙江:经济研究导刊,2016.03
[3]庄庆涛 韩国语专业本、专科培养方案对比分析,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8.06
[4]刘莉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8.04
[5]宋秋云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专业基础课教材适用性研究,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06
[6]高明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沈阳:高等农业教育,2014.01
[7]郑庆芳 中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石家庄:价值工程,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