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共同承担任务,使小组成员相互信任,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就要重视小组合作活动的创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147-01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就是小组合作。并且,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成为了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教师要广泛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能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社会技能。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合作氛围。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索:
1.因材施教,合理分组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数学基础、数学兴趣、上课态度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了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首要步骤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合理、科学且有效的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的小组。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担任特定的角色。当然,学生的角色也要经常轮换。只有这样学生的互动性和学习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兴趣和态度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包括A: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态度良好;B:学习能力一般,基础一般,学习积极;C: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上课不认真。并且,笔者会根据这三个层次,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时,笔者会任命每个小组内数学基础最扎实的学生为小组长,当然,小组长是轮流制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这样的模式就为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明确任务,提高效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规定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力量完成的任务,以此明确小组合作的方向和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和效果,避免无效甚至低效行为的出现。
比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张纸可以剪出很多的图案,在剪纸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紧接着,笔者提出了问题:如果一个图形占据了整张彩纸的1/5,请问3个可以占整张彩纸的几分之几?在此环节,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写出了具体的过程,引导每个小组演示了不同的做法。有的小组用了加法,有的小组用到了乘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初步理解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緊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共同探究了问题:2个3/7的和是多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合理评价,树立信心
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也是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教师要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完成合作任务。
比如:在《分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问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合作过程和成果,笔者及时给予了学生不同程度的评价。对于合作过程认真严谨,合作成果显著的小组,笔者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如:你们做得非常好!希望可以继续加油!而对于合作过程相对松散,合作效果不好的小组,笔者也给予了学生鼓励,如:你们已经很棒了!如果下次能够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气馁!加油!学生在笔者的鼓励和评价中就能够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而且,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
总而言之,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引入数学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罗玲.浅析翻转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147-01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就是小组合作。并且,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成为了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教师要广泛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能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社会技能。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合作氛围。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索:
1.因材施教,合理分组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数学基础、数学兴趣、上课态度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了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首要步骤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合理、科学且有效的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的小组。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担任特定的角色。当然,学生的角色也要经常轮换。只有这样学生的互动性和学习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兴趣和态度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包括A: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态度良好;B:学习能力一般,基础一般,学习积极;C: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上课不认真。并且,笔者会根据这三个层次,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时,笔者会任命每个小组内数学基础最扎实的学生为小组长,当然,小组长是轮流制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这样的模式就为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明确任务,提高效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规定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力量完成的任务,以此明确小组合作的方向和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和效果,避免无效甚至低效行为的出现。
比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张纸可以剪出很多的图案,在剪纸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紧接着,笔者提出了问题:如果一个图形占据了整张彩纸的1/5,请问3个可以占整张彩纸的几分之几?在此环节,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写出了具体的过程,引导每个小组演示了不同的做法。有的小组用了加法,有的小组用到了乘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初步理解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緊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共同探究了问题:2个3/7的和是多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合理评价,树立信心
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也是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教师要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完成合作任务。
比如:在《分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问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合作过程和成果,笔者及时给予了学生不同程度的评价。对于合作过程认真严谨,合作成果显著的小组,笔者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如:你们做得非常好!希望可以继续加油!而对于合作过程相对松散,合作效果不好的小组,笔者也给予了学生鼓励,如:你们已经很棒了!如果下次能够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气馁!加油!学生在笔者的鼓励和评价中就能够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而且,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
总而言之,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引入数学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罗玲.浅析翻转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