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打造幸福课堂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感受幸福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幸福课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可谓是课伊始,趣已生。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向我们展现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壮丽的景色,但是台湾的蝴蝶谷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蝴蝶谷景象的迷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以及祖国的热爱呢?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并伴以轻快的乐曲。明丽的色彩、跳动的音符,不仅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准确、优美。教学第3自然段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播放一段与文字相配的群蝶翻飞的视频,借助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断加深学生们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感受到了逼真形象的情境,领悟到了美妙和谐的意境,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的朗读便声情并茂。
  二、 前移后续,感悟文本,实践幸福
  对于学生了解甚少的教学内容,我采取前移后续的方式,先让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课前预习感知和课后拓展延伸。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不断更新的知识。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可以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以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以作为学习的拓展,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加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如学习《莫高窟》一文,学生对莫高窟的了解甚少。所以,我提前让学生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制作了教学课件,其中有Flash影片、有图片、有文字介绍,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内容。整堂课,我以幸福课堂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以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样,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
  课后,我还带学生来到微机房,上网浏览有关莫高窟的资料,有的学生欣赏形态各异的彩塑、壁画,有的学生沉醉在对美轮美奂的飞天的想象中,有的学生来到藏经洞,观看莫高窟被帝国主义破坏的录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莫高窟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及饱受屈辱的历史,激起了悲愤的情感。
  由于架设了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 视频演示,升华感情,创造幸福
  视频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学习。教完《九寨沟》一文,播放视频,让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再次走进九寨沟,领略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美景。紧接着教师问:“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人和自然是多么和谐,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如果你就是导游,你会怎么介绍呢?”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又让学生的思绪在想象的王国中遨游,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语言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紧接着再映示一组九寨沟的风景画,从而使学生对九寨沟的喜爱之情得到了升华。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从培养学生的字感入手  指导学生识字时,不仅要让学生把字记住,更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美,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1. 字感从体会汉字之美开始。如“川”字,只有三笔,笔画虽少,却把河流那种流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笔的不同之处,结合河流图,通过河流水势的起伏,感受“川”字三笔布局的精妙,体味汉字造字的独特。  2. 字感
一、选景——给词中“景”一个独特的视角古人词中的景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甚至是自己情操的寄托,因此,进入词中的景都有其特别的韵致,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在这首短短的27字
写作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写作的过程既是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创新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写作目标中,都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善于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获得个性化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表达独特体验,提高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个性呢?  一、 从观察中积累个性素材  采用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使学生积累多种多样
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轻松起步、愉快习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想象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境。因此,习作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
儿童对于图画书有着出自本能的喜欢。绘本中精美的封面、生动的故事、鲜艳的画面、有趣的形象,无不契合了孩子对于美好世界的所有想象。在图文并茂的绘本中,孩子们找到了专属于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仅如此,绘本在吸引孩子们阅读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图画间预留的大量空白,让孩子们在尽情想象的同时,更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填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强烈的阅读感悟,
学生能够自改习作,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十分重要。“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效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批改习作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
书面语和口语作为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互为补充,实现着人们的交际需要。在信息时代,口语交际的社会实用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将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一同列入学段目标,明确了其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一、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编排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编排,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 在每个
一、探寻文本模式,熟悉话语体系  1.跨越语言信息障碍。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试问当下,真正“乐于”写作的学生又有多少?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生不乐于写作往往跟我们的习作教学方式息息相
一、 活用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既可由教师适时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化解抽象知识点。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参与演示,参与交互,教师把握演示的时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情境渲染,有效激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将文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