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教学案例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多年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标准不一,历来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节课能否定性为“好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关键词】 细节;质疑;互动生成
  一、备课思路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一篇。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依次描写了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将西部的“雄伟风景”呈现出来,这种落日之美,是西部自然风情的美,是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如何带领学生去欣赏、感悟这种“大美”,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原本打算依次欣赏、逐层分析,具体思路为:三言两语导入课本之后,用PPT展示作者简介、生字词音义,接着就进入到探究讨论板块,讨论内容是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三次落日的地点、背景、特点及作者感受。约五分钟后,请各小组展示讨论查找的三次落日的四部分列表内容。之后,便把教学目标放在对落日特点的研读上。但我觉得这种设计繁琐、杂乱,教学时间也显仓促,有时什么都想要,却是什么也要不到。课堂缺乏一条清晰而有力的线索来贯穿,于是我想针对课文的文体特点及内容设计一个关键问题,来串联并带活课堂,让学生顺着一条清晰的思路深入文本,以期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教学目标
  1. 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3. 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自然之美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关于“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句什么名言?
  生: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师:这句名言有道理吗?
  生:有。
  师:虽说有理,但是说的不够完整。因为他只告诉我们世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能发现美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即如何用眼睛去发现世间的美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一文,来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
  (二)新课推进
  师:找出描写第一次落日的有关语句。
  生:朗读自己找到的语句。
  师:投影显示相关描写:
  ·地点:定西高原
  ·发现落日:苍茫、弧状、血红的、像勒勒车的轮子;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观察落日:无光焰、柔和、美丽、安谧
  ·日落过程:跳跃着、颤抖着降落、依恋、慈爱、不愿离去
  师:由第一次落日的描写,你觉得要探寻到自然之美(串线之珠),首先要怎么办?
  生:要用心发现,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对,如果不用心发现,高建群就不会捕捉到西地平线上壮美的落日景象,其实,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用心发现,你也许只是一个生活的匆匆过客,有时,美离你很近,而你却视而不见。
  师:你还得到什么启发?
  生:要细致的观察。
  师:很好,可以说,越细致越真实,也越感人。作者正是有了对落日细致入微的观察,才探寻到了那令人震撼的壮美。其实,无论叙事还是写景,细致的观察及描写都是文章成功的关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背影》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生:是朱自清对父亲买橘子翻月臺的描写。
  师:有时,父亲额上的皱纹,母亲新添的几丝银发,孩子天真灿烂的笑容,都是感动的因素。
  师:日落的过程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1:将落日人格化,赋予落日人的情感。
  生2:较好地表现了落日的生命力,以及对人的依恋和不舍。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落日描写的如此之美?(投影显示作者的相关情况)
  (投影)高建群,一位被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西地平线上》等。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高建群认为,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体验生活准确的说是体验生命。正因为如此,作家向往西部生活,总是对西地平线的那块土地情有独钟,因为那里充满了对生命的考验,他钟爱这个地方,就像钟爱他的生命一样,因而他能够发现那里的美,因为那里的景物都充满了生命,处处洋溢着感动因子。
  师: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才可能探寻到世间的大美,正所谓“心中有爱,眼中有美”。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这个道理。
  师:有则月饼广告叫做“月满中华,美传天下”,这传天下的美是什么?
  生:是风味各异的月饼。
  生:是皎洁的圆月。
  生:不对,应是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渴盼。
  生:还有对家人的祝福,对生活的热爱。
  师: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找出并朗读描写第二次落日的有关语句。
  (投影)地点:罗布淖尔荒原
  日落前: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边缘也不太清晰;混沌一片,灰蒙蒙的
  罗布泊落日:血红的落日、停滞、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
  师:面对罗布泊落日,作者为何落泪?
  生1:因为之前的落日充满死亡的气息,再加上罗布淖尔荒原寸草不生,使作者心情压抑,情绪低沉,而罗布泊落日突然血红地照在每个人脸上,泛着红光,这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复苏,一种由死亡走向新生的喜悦。
  生2:作者由死寂的环境到脸上泛红光,感悟到了一种精神的激励,这种对自然大美的感悟使作者喜极而泣。   师: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生1:落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死亡,在它沉入西地平线之前,曾血红的映照万物,辉煌过,奉献过,有一种悲壮美,它的离去也就具有庄严和尊严。
  师:为何要写到日出及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情景?
  生1:由日落想到日出,是一种相对联想,都是自然的美景。
  生2:日出让罗曼罗兰感悟到一种英雄的崇高美,而罗布泊的落日则让作者感悟到一种庄严、神圣和悲剧美,智者都善于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哲理,汲取精神力量。
  师:看来,探寻自然之美还需要一种沉静的感悟。(板书)大家能否想到一两个类似的例子?
  生1: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诗人从一池清水感悟到知识常新的道理。
  生2: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群山环绕中,感悟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师: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找出并朗读描写第三次落日的有关语句。
  师:由火烧云映照的西地平线欧亚大平原联想到历史事件,这样有什么作用?
  生1:可以补充一些相关历史知识,丰富文章内容。
  生2: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想到发生在此的历史,说明西地平线不仅有壮美的风景,更有厚重的历史积淀。
  师:看来,在探寻自然之美时,如果加入对历史的追寻,(板书)这样就可以把自然的美景与厚重的历史较好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景与史的结合中,感受到沉甸甸的世间大美。
  (三)课堂小结
  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要探寻自然的大美,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发现并细致观察,在此基础上去感悟自然给予的启迪,还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由此及彼,由古至今,这或许就是学习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
  选读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体会作品中的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
  六、课后反思
  散文由于其相对松散的篇章格局在课堂教学中易流于琐碎,带给学生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因此,备课时要根據文体特点及内容,大胆取舍,设计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以带动学生对全文的阅读理解,推动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等活动的展开。在《西地平线上》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作者是如何探寻到西部落日的大美的”,以此带动对三次落日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欣赏美,更让学生感知发现美的方法,文中的一些重难点也被这条线穿起来,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亦使课堂有了一种水到渠成的流畅感。如果能找到一个问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教师的课堂组织也将更洒脱自然。
  【参考文献】
  [1] 夏家发,刘云生.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想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思考,变教师以教为主为学生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多媒体;优化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纷纷涌入农村学校的课堂,让农家孩子得以和多媒体近距离的接触。笔者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中职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化工分析》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在化工分析的教学中,需定量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原材料、中间产物、最终产品,工业用水、燃料、副产品、“三废”、辅助材料等,注重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能力,在熟悉掌握四大滴定方法、工业产品检验工作程序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培养日后在化工企业相关岗位的质量、安
【摘 要】 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班主任是整个班级教育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成长护航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信息的枢纽站。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  一、以身作则,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俗话说得好,言传大于身教。班主任是除了学生家人以外,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班主任的行为举止、思想意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当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本文将阐述如何在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 预设;生成;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初中学习阶段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
【摘 要】 本文通过分解《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过程,介绍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一课。  【关键词】 由题入手;诗文对照;品读感悟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上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 根据“文包诗”的特点,借助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吟咏、想象、诉说的方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  2.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采取情境化教学,想象分别时的情景,感悟依依惜别之情。  3. 采取诵读体验、合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重庆新课堂教育机构的精心组织和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专家力量支撑下,来自遵义市首批项目学校(共32所)的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科室或教务处主任以及骨干教师代表于2013年10月14日至10月18日期间在重庆中小学特色发展基地学校进行特色学校项目培训。  遵义市32所项目学校的学员们根据学习计划要求与学校发展的需要,分别从校本课程开发、特色
【摘 要】 《好书推荐》一课,环节安排很平常,从“读书”名言入题,谈话讨论出“好书推荐的要求”,然后分组推荐,接着优秀选手在全班推荐一本好书,最后由同学投票选出最佳推荐者,并颁发小奖品。这就是一只“蜗牛”的课堂,课堂的整体效果就如雨后竹林那般“小清新”,教者用心,听者舒心,学者用心。  【关键词】 杜敏老师;微课;《好书推荐》  “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蜗牛,总比别人慢好多。”这是杜敏老师经常挂在嘴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的一项文件,到2018年,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条件地区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补充新建图书馆,改善不达标图书馆,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要建有图书柜、图书角。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
育人从心开始。如果为人师者能千方百计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我们的教育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可能。现实中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常会有意无意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偏差。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动不动就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心罚。時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师生心灵之间因此而有了一堵冰冷的墙,教育似乎没有了出路。如何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认识错误,
【摘 要】 有了思维导图为习作作指导,学生写作文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来来的作文有目的性、科学性,条理清楚,中心突出。  【关键词】 语用训练;模仿;想象;动情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这种发散性的图形思维工具,用在习作教学指导中,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围绕中心主题大胆想象,将自己想到的内容罗列出来。有了思维导图为习作作指导,学生写作文更加得心应手,有目的性、科学性,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