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和培养方案的问题,以武昌工学院为例确定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并对其培养方案进行修正。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培养方案
湖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并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湖北省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大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处于模糊甚至缺失状态,更谈不上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本文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对技术型高校分别从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培养方案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以上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一、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确定
1
“双师型”标准
到目前为止,什么是“双师型”标准,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的附件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较完整的阐述。这一规定对于新兴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相当重要。
根据上述规定,建立“双师型”教师,其中最重要和普遍遵行的标准有三个,即“双证”标准、“双职称”标准和“双素质”标准。其中,“双证”标准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双职称”标准强调具有教师系列讲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本专业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双素质”标准忽略形式而注重实质,强调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或者开发技术研究成果或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工作,意在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二要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这样即使没有“双证”“双职称”,也已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条件。
2
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所谓技术型高校是指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以武昌工学院为例,武昌工学院前身为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由武汉工业学院与湖北永隆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04年2月,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7个二级学院以及思想政治课部、体育课部2个教学部,61个本科、专科专业。武昌工学院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民办高校,要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既不能走研究型院校的路子,也不能走高职高专的路子,必须自己探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通过采用研究文献、访谈、考察等调研方式,武昌工学院认为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应该以“双素质”标准为主,以“双职称”标准为补充。这主要是由于虽然“双素质”标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从应具备的多项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一定道理,但其考查的内容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抽象性,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双职称”标准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武昌工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为高等学校中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
(1)有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近五年中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工作。
(3)近五年主持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的先进水平。
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一)现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中存在着诸多乱象,前人的很多研究中已经研究得很透彻,本文将以武昌工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为例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
引进企业人才的问题
引进企业高端人才是很多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做法,武昌工学院也不例外。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难以留住企业高端人才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资金来源有限,特别像武昌工学院一类的民办高校,自负盈亏,又在高速的发展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即使愿意为引进企业人才额外调拨出资金,从长期来看,也很难超过企业给予高端技术人才的工资,所以难以留住人才。
2
教师下企业存在的问题
技术型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另一个做法是让本校教师“走出去”,即让本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难以吸引和留住企业人才,而其教师队伍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人才,即使有着各种专业证书和职称证书,但其实践能力是十分匮乏的。武昌工学院就制订了详细的教师进企业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虽然该学院给予了教师全职进入企业的政策,但由于时间较短,很少有大型企业愿意接受教师入职实践;二是技术型高校一方面要求教师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完成科研任务、课堂教学任务等,教师分身乏术,从而降低了实践质量;三是对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进入企业独自承担技术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很多教师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教师害怕这样的压力,不愿意进入企业工作; 四是由于“双职称”标准的存在,很多教师认为仅靠考证也可以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一直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师而言,觉得这个途径会更加便捷,而且证书的用途更为多样化。 3
培养过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问题
武昌工学院允许教师在当地或者外地企业实践1~6个月,实践过程中写好每天的实践日志,实践结束后将实践日志和实践总结上交并以PPT形式在学院进行汇报。从表面上看,学校可以通过书面资料对于教师的实践内容加以掌握,而实际上由于实践单位是教师自己联系的,校方无法在单位设立监督点,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出现脱岗等舞弊现象,校方仅凭最后上交的书面资料是无法及时发现的。另外实践结束后,教师上交书面资料并进行PPT汇报的评价标准并未确定,即何为合格、何为不合格、何为优秀,由于教师实习的岗位和内容不同,都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给后续的奖励措施的实行带来了障碍。
(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的修正
1
引进企业人才方案
针对技术型高校引进企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既然高校与企业体制不同、重点不同、经费情况不同,就应该扬长避短。首先,在需要引进企业人才的专业中进行筛选,对于确定无法自己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优先引进企业人才;然后按照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寻找适合的企业人才,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或高技能的企业人才;接着在与企业人才洽谈过程中,真实地呈现学校的情况,不要为了引进人才而夸大所能给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学校可接受范围内尽量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引进人才后,给予企业人才以适当的培训和工作中的帮助,可以采用导师制,使企业人才迅速适应和融入高校的环境,并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
2
教师下企业方案
针对教师下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政府发挥指导性作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高校官方出面,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教师下企业开拓渠道。
(2)对于下企业的教师,适当减轻其实践期间的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任务,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实践工作中。武昌工学院就鼓励教师全职下企业,实践过程中工资照常发放,并给予一定的补助。
(3)在教师下企业实践之前,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实践内容,比如讲授或旁听实践课程的教学,跟随学生进入定点企业实习等,使其建立起实践的自信心。另外对于年纪比较大、实在无法适应企业实践的教师制订较为宽松的实践模式或予以免除。武昌工学院规定4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践。
(4)考取证书或者进修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双职称”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我们既要支持,同时也要鼓励其向“双素质”标准靠拢,具体到培养方案上,我们可以在给予“双职称”标准教师“双师型”待遇的基础上,在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审上往“双素质”标准倾斜,激励其完善企业实践经验。
3培养过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修正
针对培养过程中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让教师进入基地实习,并设立实践监督点,对教师实践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2)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于自己联系实践点的教师进行不定期实地抽查,以确保其实践的质量和真实性。
(3)由各个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出具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规划和最终评价标准,交由学校审核,教师汇报时必须有五人以上的学校、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在场,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打分评价。
参考文献:
刘纯林.应用技术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企业导报,2014(23).
李海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法学教师培养路径探微黑龙江教育,2014(12).
陈轶翔.应用型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邢台学院学报,2014(06).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培养方案
湖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并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湖北省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大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处于模糊甚至缺失状态,更谈不上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本文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对技术型高校分别从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培养方案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以上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一、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确定
1
“双师型”标准
到目前为止,什么是“双师型”标准,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的附件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较完整的阐述。这一规定对于新兴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相当重要。
根据上述规定,建立“双师型”教师,其中最重要和普遍遵行的标准有三个,即“双证”标准、“双职称”标准和“双素质”标准。其中,“双证”标准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双职称”标准强调具有教师系列讲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本专业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双素质”标准忽略形式而注重实质,强调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或者开发技术研究成果或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工作,意在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二要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这样即使没有“双证”“双职称”,也已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条件。
2
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所谓技术型高校是指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以武昌工学院为例,武昌工学院前身为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由武汉工业学院与湖北永隆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04年2月,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7个二级学院以及思想政治课部、体育课部2个教学部,61个本科、专科专业。武昌工学院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民办高校,要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既不能走研究型院校的路子,也不能走高职高专的路子,必须自己探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通过采用研究文献、访谈、考察等调研方式,武昌工学院认为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应该以“双素质”标准为主,以“双职称”标准为补充。这主要是由于虽然“双素质”标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从应具备的多项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一定道理,但其考查的内容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抽象性,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双职称”标准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武昌工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为高等学校中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
(1)有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近五年中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工作。
(3)近五年主持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的先进水平。
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一)现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中存在着诸多乱象,前人的很多研究中已经研究得很透彻,本文将以武昌工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为例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
引进企业人才的问题
引进企业高端人才是很多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做法,武昌工学院也不例外。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难以留住企业高端人才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资金来源有限,特别像武昌工学院一类的民办高校,自负盈亏,又在高速的发展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即使愿意为引进企业人才额外调拨出资金,从长期来看,也很难超过企业给予高端技术人才的工资,所以难以留住人才。
2
教师下企业存在的问题
技术型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另一个做法是让本校教师“走出去”,即让本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难以吸引和留住企业人才,而其教师队伍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人才,即使有着各种专业证书和职称证书,但其实践能力是十分匮乏的。武昌工学院就制订了详细的教师进企业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虽然该学院给予了教师全职进入企业的政策,但由于时间较短,很少有大型企业愿意接受教师入职实践;二是技术型高校一方面要求教师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完成科研任务、课堂教学任务等,教师分身乏术,从而降低了实践质量;三是对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进入企业独自承担技术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很多教师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教师害怕这样的压力,不愿意进入企业工作; 四是由于“双职称”标准的存在,很多教师认为仅靠考证也可以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一直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师而言,觉得这个途径会更加便捷,而且证书的用途更为多样化。 3
培养过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问题
武昌工学院允许教师在当地或者外地企业实践1~6个月,实践过程中写好每天的实践日志,实践结束后将实践日志和实践总结上交并以PPT形式在学院进行汇报。从表面上看,学校可以通过书面资料对于教师的实践内容加以掌握,而实际上由于实践单位是教师自己联系的,校方无法在单位设立监督点,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出现脱岗等舞弊现象,校方仅凭最后上交的书面资料是无法及时发现的。另外实践结束后,教师上交书面资料并进行PPT汇报的评价标准并未确定,即何为合格、何为不合格、何为优秀,由于教师实习的岗位和内容不同,都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给后续的奖励措施的实行带来了障碍。
(二)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的修正
1
引进企业人才方案
针对技术型高校引进企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既然高校与企业体制不同、重点不同、经费情况不同,就应该扬长避短。首先,在需要引进企业人才的专业中进行筛选,对于确定无法自己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优先引进企业人才;然后按照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寻找适合的企业人才,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或高技能的企业人才;接着在与企业人才洽谈过程中,真实地呈现学校的情况,不要为了引进人才而夸大所能给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学校可接受范围内尽量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引进人才后,给予企业人才以适当的培训和工作中的帮助,可以采用导师制,使企业人才迅速适应和融入高校的环境,并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
2
教师下企业方案
针对教师下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政府发挥指导性作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高校官方出面,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教师下企业开拓渠道。
(2)对于下企业的教师,适当减轻其实践期间的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任务,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实践工作中。武昌工学院就鼓励教师全职下企业,实践过程中工资照常发放,并给予一定的补助。
(3)在教师下企业实践之前,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实践内容,比如讲授或旁听实践课程的教学,跟随学生进入定点企业实习等,使其建立起实践的自信心。另外对于年纪比较大、实在无法适应企业实践的教师制订较为宽松的实践模式或予以免除。武昌工学院规定4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践。
(4)考取证书或者进修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双职称”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我们既要支持,同时也要鼓励其向“双素质”标准靠拢,具体到培养方案上,我们可以在给予“双职称”标准教师“双师型”待遇的基础上,在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审上往“双素质”标准倾斜,激励其完善企业实践经验。
3培养过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修正
针对培养过程中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让教师进入基地实习,并设立实践监督点,对教师实践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2)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于自己联系实践点的教师进行不定期实地抽查,以确保其实践的质量和真实性。
(3)由各个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出具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规划和最终评价标准,交由学校审核,教师汇报时必须有五人以上的学校、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在场,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打分评价。
参考文献:
刘纯林.应用技术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企业导报,2014(23).
李海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法学教师培养路径探微黑龙江教育,2014(12).
陈轶翔.应用型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邢台学院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