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视角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打点计时器”教学中出现的困难,进行侧重于初高中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通过丰富感性认识、类比分析原理、利用实例讨论、展开合作学习、渗透数理结合等方法,改善教学中的困难情况。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实验教学打点计时器
  初高中物理衔接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通常可以从知识、方法和学科本质等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此学段的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可能最喜欢实验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完成实验也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许多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就是由实验串接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实验引导学生沿着“声、热、光、力、电”的研究道路走到高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帮助学生做好實验,从而顺利地完成初高中衔接,打好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下面以“打点计时器”教学为例,分享一些我的实践与探索。
  一、打点计时器实验与初中物理实验的比较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列出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项目中,以测量为目
  的的实验有10个,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有9个,以及1个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其中,直接测量的有6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测量工具比较常见且能直接读数;间接测量的有4个[测量物理运动的速度原理:
  v=st;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原理:二力平衡);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ρ=mV;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原理:P=UI)],原理相对简单,测量和计算的过程比较简明清晰;定性探究的有6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定量探究的有3个(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过程相对简略,多为探究两个易测物理量间简单的数学关系。
  因而,衔接阶段的学生对打点计时器比较陌生,且实验的原理和操作也相对复杂,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测量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也比较复杂;整个实验既涉及测量,也涉及探究,处理纸带时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能全面地分析、判断和选择;计算量大,精确度要求高,需要借助图像研究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并能以严谨的态度有条理地进行实验,坚持完成烦琐的数据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导致“打点计时器”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数学能力还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不能完全符合高中阶段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教学中,我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着重在初高中衔接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侧重于初高中衔接的“打点计时器”教学实践
  (一)丰富感性认识,激发操作兴趣
  大多数高一新生对打点计时器是完全陌生的。考虑到动手操作仍是衔接阶段的学生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操作的机会,以丰富学生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参考教材上自制打点计时器的内容,让学生用手和笔模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如图1。)
  师这样的“打点计时器”有什么缺点?
  生打点时间间隔不一定相等。
  生纸带上的点迹弯曲,说明没有沿一条直线拉动纸带。
  师观察打点计时器,它是如何改进上述问题的?
  生频率稳定的交流电能改进打点时间间隔不相等的问题。
  生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能改进没有沿一条直线拉动纸带的问题。
  师实验中应该先启动电源,还是先拉动纸带?顺序能颠倒吗?动手试一试。
  生应先启动电源后拉动纸带,顺序不能颠倒。
  师准备两条纸带,用手慢速拉动和快速拉动纸带各进行一次实验,在纸带上分别标注“慢”和“快”,两条纸带上的点迹有什么不同?
  生慢速拉动时纸带上的点迹比较密,快速拉动时点迹比较疏。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异同、碳粉纸盘或复写纸的放置技巧、实验中排除简单故障的方法等。通过操作,学生对打点计时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二)类比分析原理,树立学习信心
  打点计时器在衔接阶段学生的眼中是神秘的、复杂的,而实际上打点计时器的内部电磁构造与学生初中学过的电磁继电器是非常相似的,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够较快地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师(出示图2)这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图,请结合原理图思考,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为什么要及时关闭电源?
  生因为线圈电阻很小,长时间通电会导致线圈过热而被烧坏。
  师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为什么能够上下振动?如果使用直流电能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吗?
  生图甲中线圈右端为S极,与铁芯相连的振针会在磁铁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图乙中线圈右端为N极,与铁芯相连的振针会在磁铁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用交流电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连续重复出现图甲、图乙的情况,使得振针连续上下振动。如果使用直流电,振针不能连续上下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不能正常工作。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利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类比破解了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的奥秘,树立了进一步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而处理相对复杂问题的信心。
  (三)利用实例讨论,化抽象为具体
  关于测量瞬时速度,教材中这样表述: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Δt可以大致表示瞬时速度。两点距离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而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我认为这样抽象、不确定的表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初中阶段关于实验的描述多数是具体且明确的。而且从思维发展来看,衔接阶段的学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的深刻性远没有达到教材编者的预期要求。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一条实验纸带来具体分析。
  关于减小测量误差的分析——
  师我们在初中学过,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请大家阅读教材P98“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绝度误差和相对误差”,思考“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中的“误差”具体是指哪种误差。
  生相对误差。
  师使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认为绝对误差是0.2 mm,如果希望将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所选两点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
  生(计算得出)4.0 mm。
  师如果所选定的两点间距离为2 cm,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生(计算得出)1%。
  师我们日常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它的绝对误差一般是确定的,如果希望减少测量的相对误差应该怎么办?
  生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大一些。
  关于平均速度近似瞬时速度的分析——
  师如果我们选定了纸带上的两个点,如何得到这两点间的速度呢?
  生可以通过ΔxΔt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师计算得到是平均速度,那如何得到瞬时速度呢?
  生将Δt取得非常非常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Δt就可以大致表示瞬时速度。
  师要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Δt表示瞬时速度,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怎样?
  生为了使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小一些。
  激发深入思考——
  师这里好像有了矛盾:为了使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小一些;而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大一些。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例如取Δt=0.1 s。
  师(出示图3)从纸带点迹可以判断,小车作加速运动,用O至A段的平均速度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合适吗?
  生不合适,偏小。
  师用A至B段的平均速度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合适吗?
  生不合适,偏大。
  生(引导下得出)OB段的平均速度应该更加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Δt为0.2 s,也满足“Δt非常非常小”的条件。即vA=v-OB=OB2T。
  至此,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讨论出了由纸带上点迹得到瞬时速度的思路,并感受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精确的方法,突破了难点。
  (四)展开合作学习,提升整体效果
  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交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仿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合作学习过程中,尚未完全掌握的同学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请教;掌握较好的同学会更认真细致地讲解、辅导,这是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次分组实验任务是:按要求完成纸带的处理和描点作图工作。在全班讨论出由纸带得到瞬时速度的思路后,各组开始动手处理纸带、描点作图。组员间的讨论此起彼伏:
  生A点的瞬时速度究竟怎么算呀?
  生OB段的平均速度就是A点的瞬时速度。
  生不是要“Δt非常非常小”吗?OB这么长能行吗?
  生OB段的时间只有0.2 s,“唰”一下就过去了。
  生还要除0.2 s,要是改成除0.1 s行不行?
  生你是想用OA除0.1 s表示哪一点的瞬时速度呢?
  生OA之间随便哪个点,行吗?
  生不行吧。(边说边画,如图4)你看,纸带是越来越快的吧,你用OA除0.1 s得到OA段的平均速度,用它来表示O点的瞬时速度显然偏大,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显然偏小;那同样的,表示点1的瞬时速度也偏大,表示点4的瞬时速度也偏小;表示点2的瞬时速度也偏大,表示点3的瞬时速度也偏小;用来表示点2、3之间的某一个点刚刚好,可惜没有,所以不行啊!
  生也就是说某一段的平均速度最好用来表示中间那个点的瞬时速度?
  生是的,所以还是除0.2 s吧,也不算太麻烦。
  上述的讨论中,通过小组合作,将一位教师对几十位学生的“单向传输”变成了同学间的“多向传输”,可以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的思维大多比较接近,对同一问题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解方式,可以站在彼此的角度上来讲解问题,也更能理解彼此思维上的困惑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沟通更加顺畅,课堂效果自然更好。
  (五)立足数学基础,渗透数理结合
  在教学由实验所得的v-t图像求加速度时,部分学生遇到了难题: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我尝试用y=kx+b和v=at+v0的类比来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后来,通过与数学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现在初中数学对函数的要求有所降低,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基础与物理学科要求脫节的现象。在数学教师的提示下,我改用了“三角形相似法”:由图5中三角形相似可得ΔvΔv′=ΔtΔt′,进而得到ΔvΔt=Δv′Δt′,即a=a′,加速度不变。由此得到v-t图像为倾斜的直线意味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结合实验所得v-t图像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得到在钩码拉动下和在斜面上,小车的运动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钩码的拉力越大,小车的加速度越大。
  在与数学教师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滞后于物理学科要求的情况还会发生,甚至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等数学内容,学生也并没有完全掌握。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物理教师可以自己给学生及时填补,也可以请数学教师协助。但在渗透数理结合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不能由于数学学习的困难而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新乡,张德启等.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廖伯琴.创新人才培养:物理探究活动开发与指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 曹前程.浅谈教材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
  [5] 邓中良.“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案例及分析[J].物理通报,2008(2).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批判性思维,即无论是对待别人的观点还是做出自己的推论,都带着一种质疑的意识和审慎的态度,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或严密的推理。即使在高三复习和解题训练中,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也很必要,而且也有很多机会。在解题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审慎、严谨的态度,不轻易接受结论;培养学生包容、开放的心态,不固守标准答案;培养学生推理、联系的能力,不拘泥只言片语;培养学生追问、深究的意识,不轻易放过疑惑。  关键词:批判
期刊
摘要:突出以人为本,整体设计培训工作,理解“线状”培训内涵,践行“陪伴式”培训,是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培训工作能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方面,要充分做好调研,了解学员学情;立足学员需求,为主动学打好基础;考虑学员实际,为方便学努力策划;建立导师团队,为学得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在整个培训期间通过任务驱动、建立“网家”、精心管理,打造一个长期培训的空间,营造一个培育站导师以及管理团队始终在陪伴学员学习的氛
期刊
本刊中学教育教学版立足于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水平,从而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及不断深化。  2017年,我们继续关注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话题,注重打通学科界限,与大家一起,跳出学科看教学,并努力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有深度的研究及多角度的评论。目前遴选出如下话题:  1.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教学落实;  2.作文评价研究;  3.教材编者与教者
期刊
摘要:教师应有大语文观,尝试拿来主义,放出眼光,把同题材作品、同作家同时期作品、同风格同流派作品自主融合,比较分析,在群文阅读中同中求异、求同存异,在质疑中发现,在批判中欣赏,引导学生获取那根会思考的苇草。  关键词:大语文观古诗文教学群文阅读比较辨析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期刊
摘要: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是决定深度学习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通过同化或顺应,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或整合重组成新的认知结构,才算真正的理解、建构。为此,教师需要指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归纳、分类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从而不断完善旧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圆》(第二课时)时,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认识概念构成的系统
期刊
摘要:周伟老师执教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观摩课,教学流程呈现出清晰的“双线结构”:以“学讲活动”的“新课导入—预习交流—问题研讨—意蕴探究—总结升华”的教学环节为明线,以“聚焦语用”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怎样写得这样精妙”的赏读能力为暗线,经纬交织,层层推进。当然,仍有一些教学细节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螺旋式语文审美学习小说赏读教学环节  小说教学尤其是现当代小说教什么?怎么教?这是语文教
期刊
摘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在对学员进行培训时,要突出主体,让人人成为主角;注重引领,让学员开阔眼界;立足课堂,让教研把准关键;体现方法,让教研形成套路;强调积累,让写作自然而然;着眼发展,让学习举一反三。这一切都是为了学员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教学研究论文写作  作为导师团成员,笔者参加了2016年南京市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笔者深切感受到:乡村教
期刊
摘要:无心备课是不“备”而“备”,包括生活和阅读:对语文教师而言,生活即备课;阅读,是指自由的、随性的阅读,不是为某一专门目的去查找资料的阅读。用心备课包含两层含义:独立阅读与博览众家,大胆怀疑与小心求证。无心备课与用心备课相辅相成,无论“无心”还是“用心”,都要教师“全心”投入。  关键词:语文学科备课无心用心  这里所谈备课,仅就文本理解而言,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流程。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期刊
摘要:《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属于短篇小说中的长文,基于“长文短教”的考虑,把赏析典型环境描写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抓手”,先理出小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赏析典型环境描写为主线,以品读裁缝老婆的个性化语言为重心,引导学生品赏小说“环境即主题”的构思艺术。  关键词:长文短教环境即主题构思艺术  一、课堂实录  师当代作家王开岭说,写小说其实就是写故事,几乎所有的小
期刊
摘要:学生成长中的关键点都是通过一件件事情表现出来的。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行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取决于教师能否更多地从操心事转向关注人,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凭借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走进学生的内心,启发学生自省,并使其愿意与教师互动,进而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理解引导互动  “闯祸”事件的缘起  那是开学后的第二天。午休时间,小雅哭着跑到我办公室,大声说:“老师,如果有人恶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