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烤红薯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乍起,天气却一下子就转凉了。小城的大街小巷,一夜间不觉就多了几个烤红薯的摊点:一个硕大的油桶改装成的炉子,里面燃了红红的炭火,将红薯一块块架在炉壁上,让温润的炉火慢慢地烤。烤熟了的红薯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
  小时候的我,就像饥饿的鸟,看什么都很馋。烤红薯,可以说是一种最原始而又最简朴的吃法了。在冷风瑟瑟的深秋里,捧一块烤得热乎乎的红薯在手,未及吃下肚儿已觉热乎乎的了。面对此情此景,这对于像我一样的乡村游子来说,又怎么会不让人忆起那段浓浓的乡情呢?
  红薯是家乡人们的主粮之一。冬天的时候,食物品种匮乏,人们便把红薯变着法子吃,改善生活,调调胃口。把红薯磨碎,滤出的粉子煮凉粉;用红薯渣,蒸红薯渣馍,烙红薯渣饼;把红薯干碾成面,擀红薯面条等不同的做法,吃着既新鲜又耐饿。还会切红薯丁,做红薯酒。喝着味道酣甜。
  把红薯做得最好吃的是“糖兜撸”。即把红薯皮削去,切成块放锅里熬烂,捞起来兑点麦面,拌均匀,揉软活,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地拍成鼓鼓的小鼓型,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金黄的,吃着又香又甜,简直是香“死”了。不过把红薯做成这样的奢侈食品,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偶尔吃上两餐而已,最常吃也最爱吃的还是烤红薯了。
  童年的乡下,家家户户都用砖砌的灶台做饭,而燃料则以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的秸杆为主。庄户人家过日子总讲究个精打细算,平日里,饭熟之后,灶膛里的余烬还红旺着哩,用水浇熄了太可惜,于是细心的母亲便拣几个红薯埋进去煨好。放晚学的孩子回到家中就饿虎下山似的到处找吃的,碍于田间劳作的父亲还未收工,这时候,母亲就会扯着嗓子嚷开了:“锅灶里烤了红薯,先吃了垫垫饥。”
  从灰烬里扒出红薯,剥开乌黑的焦皮,露出黄澄澄的瓤儿,顿时,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放嘴里咬一口,软酥酥、甜丝丝的,那个香,就甭提了。剥过红薯的手上粘满了黑乎乎的炭灰,稍不注意,就会弄到脸上、鼻子上。每每这时,母亲总是扭过头笑着,然后快速捏一下我的小鼻子,半斥半嗔地道一句:小馋猫!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可以说乡村的孩子是无不受惠于灶膛里的烤红薯的,正因如此,那乡村的滋味至今仍让我梦魂萦绕……
  而野外烤红薯,体现的则是一种野趣了。
  童年的乡村一直留在记忆里:河水静静地流,芦苇轻轻地摇,秋虫在浅吟,蛐蛐在低唱,成片的草垛,一眼望不到头的炊烟,还有地头上弯腰捡红薯的小伙伴,以及共同品尝战利品时的兴高采烈。
  收获后的田野满眼稻茬,平展展的一大片,于是,天也高了,地也阔了,人们的心情也开朗了。孩子们呢?更是撒欢地乐,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随即,田地便在叫唤声、欢呼声,还有你争我夺的奔跑声中淹没了。不知啥时候,我们却悄悄溜走了,三两个小伙伴儿相约跑到野坡上寻寻觅觅,捡那些不慎被埋于土中或是被遗弃在地头的红薯。
  在避风的田埂上掏个简易的小土坑,再寻些干焦的树枝、枯叶塞进洞里,点上火,孩子们欢呼着,火光映着红扑扑的脸蛋儿。过一阵子,将红薯一块块地扔进去,用红彤彤的余烬掩埋起来慢悠悠地烤。待红薯焦糊了,赶忙把它从坑里拨弄出来,往地上摔两下,褪去皮。大口咬下去,于是,乡村的烙印就只留在胃部——风中的丝绸一样细腻华美,恋人亲吻般的百转千回,大地的余香似的若有还无,顺着喉咙滑下去……心灵和胃一起跌至最妥处。
  我已远离乡村多年了,然而对于故乡的风物,我却难以忘怀那种土生土长的味道、原汁原味的风情!
  (八 月)
其他文献
英国牛津大学久负盛名,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申请入读该校。想要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当然要有足够的实力。近日,牛津大学公布了部分针对不同学科的申请人的面试题。  英国文学:罗琳在《哈里波特》之后,又推出了一本成人小说。你认为写给儿童的书和写给成人的书有什么区别?法律:如果终止对在双黄线上停车进行惩罚,因此没有人这么做了,那么这还是一项公正有效的法律吗?生物学: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有条纹?计算机科学:海盗如何分
期刊
一则“陕西省延安市育英中学某学生因吸烟,被学校开出400元的‘学生污染费’罕见罚单。”的消息在网上被多次转发。网友惊呼这种奇葩名目的罚款填补了中国罚款史上的空白。对此,学校回应称,该处罚确实没有相关依据,但初衷是为了教育学生不要抽烟,罚款会在家长会上如数还给家长。对中学生抽烟罚款,虽然被网友认为是我国罚款史上“填补空白”之举,但这实际上是一些学校“乱罚款”的缩影。比如,对学生迟到的罚款、缺交作业的
期刊
四月的风吹来春的烂漫与诗意,同时也把高考的讯息吹进高三学子们的心底,谱成“砰砰砰”的心跳声。大考在即,无论你是上知黑洞理论、下晓分子运动的理科生,还是文能提笔诗词歌赋、武可扛包跋山涉水的文科生,都已进入高级备战状态,脑细胞恐怕已经不够用了吧?此时,不妨憧憬一下高考后的美好日子,是不是顿时觉得复习没那么难熬了?世界那么大,高考过后,让我们仗剑远行,给青葱岁月一个华丽的谢幕吧!  达人推荐No.1青海
期刊
面对古灵精怪,有着各种奇思妙想的95后、00后们,哪些好老师必备技能正在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大杀器?对此,学生和老师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仔细分析,也许你能看出点门道来。  ★学生说:  乐于分享+专业过硬  在95后的学生们看来,乐于分享这一技能是必须的。具备这一技能,老师需要做到什么?一方面,不固化在课本内容之上,除了课内知识之外,还能够进行适当的延伸,讲一些有趣的事情。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学生
期刊
Part1 关注热点新闻  外国教授为屠呦呦跪扶话筒半小时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现场的一幕或许很多人没有发现:当屠呦呦由于年老不能长时站立必须坐着演讲时,诺贝尔主题演讲会的主持人卡罗林斯卡学院传染病学教授Jan Andersson先生在屠呦呦演讲全程中一
期刊
在手机、电脑风靡的当下,写信这件事,你还会吗?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组织了一次写家书活动,2907名大一新生给家人写了一封家书。然而浓情的家书寄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学校已经陆续收到了50多封退信。  @教育评论员刘思彤 俗话说:“鸿雁千里传真情,一封家书抵万金。”而这50多封家书为何被退?理由好像也不是那么“奇葩”:家庭信息不详细、(收)寄件人没有写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写反了……在沟通更加便捷的当下,乡
期刊
《中国校服为什么这么丑》的帖子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帖子中说“中国校服耐磨、耐洗、省事,不怕学生长个头……中国校服之丑冠绝全球,家长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孩子早恋了。”而不少学生吐槽,再丑也得穿,不穿要受罚。老师则认为,学生穿校服有利于减少攀比,胜在够实用,更便于管理。  @教育评论员刘思彤 学校认为学生穿着统一校服更方便管理,能够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然而,在做此推论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
期刊
校园暴力现象在近几年愈演愈烈,然而,和校园霸凌本身一样可怕的,是“围观者心态”。相比于“围观者为什么不去阻止暴力行为”,“不去阻止暴力行为为什么还要围观”更令人深思。不久前,有一个名为“网曝尤溪某中学多名初中生围殴一女生”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视频中可见,两名女生轮番上前,连续扇一个背靠墙壁的女生,打人过程中还一边骂脏话,一边取笑被打女生,周围的学生也跟着起哄。视频中还有人说:“一人一巴掌,加
期刊
什么事情接触得频繁,都会生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感情,比如读书,也比如吃饭。只是吃饭没有办法以一种冥想的方式进行,如果当年王阳明先生要“格”的不是竹子,而是一盘红烧肉,他首先一定会流很多口水,最后却不一定能把味道从自己的心里找出来。所以假如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放在那里供王阳明先生的后辈在他们各自的内心中发现,那么吃饭就是世界上最蛮横的一件事。  喜欢吃饭的人在我眼里有两种——吃货和饭桶,虽然他们都可以是光
期刊
我刚满月的那会儿,有一次哭得刹不住闸,一家子人手足无措,姥姥拿着小饼干泡了牛奶试探性的往我嘴边一放,我滋溜滋溜吸个光,一连吃了六块,才心满意足善罢甘休。  看,我打小便是个踏踏实实的吃货。看见饭就急,吃什么都是香。  在村里看到卖猪头肉的,先讨上一块开啃,姥姥跟着后面付账。猪头肉这种东西,配拍黄瓜和蒜泥醋吃清新脱俗,放到蔬菜里炒软糯入味。刘瑜在《对猪头肉的乡愁》里,竟然说猪头肉是“低俗的”,简直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