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深入,普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对加强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法律政策的认可度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意识相对较低。国家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热情和意识。
关键词:公众参与 公共政策执行 民主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公民的民主权利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意识和热情愈发高涨,逐步形成了一种国家公权力运行和公共政策执行的新体制。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众参与概述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就是公民通过听证、信访、调查、协调监督、投票选举、控告申诉、论坛、会议、网络通讯等合法的渠道和途径,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以获取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共政策意为公共事务中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积极参与可以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也是深化民主进程的体现。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体现民主正是我们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体现,是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有力后盾。公众代表着公民的利益,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百姓和大众谋福祉,这样公众参与后的公共事业所产生的的结果必定是惠泽百姓。
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作用
1.增强政策的制约和监督。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人民赞同了我们的政策,那么这项政策才是一项好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百姓着想和谋福祉的表现,也是促进社会建设和经济繁荣的体现。同时公权的使用不能离开人民的监督,否则就会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的温床。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可以强化人民的监督作用。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公众的参与能够预防政策执行者的随意性、盲目性,预防政策执行过程中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等行为的发生,预防公共政策执行结果出现偏差,便于监督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并追究其相关责任,确保政策执行的科学性、信息反馈的正确性, 从而对政策起到制约和监督作用,维护国家形象和公共政策的权威。
2.增强政策的认同度。公共政策的执行效能以及是否合法,与普通公众的认可度和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公共政策执行者自身文化水平、自身素质各不相同,再加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偏差。适度扩大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能有效增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度。
3.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公众通过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能够合法合理合情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意愿,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从而体现出公共政策的公平和正义。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公民诉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让公众適度有序地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性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内缓解民众与政府间的矛盾,对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非常有利。
三、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以及公众自身两个方面。
1.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主动性不强。当前,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一般还仅仅局限于政治或权力精英,普通公众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对普通公众而言,参与也就是走个过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领导阶层。因此,普通公众在参加讨论、学习以及政治活动时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被动和无奈。除非公众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时才会主动参与其中,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实际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公众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参与对政策制定、执行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对参与政策执行逐渐失去了兴趣,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热情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导致公众在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时主动意识不强,只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实施对象、实施范围及政策的精神实质等了解不深,在政策宣传时不到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关于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具体措施,因此只是局限于做表面文章,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此外,有的单位不顾国家的政策原则,基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钻政策空子,对上级的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凡是对自己有利的政策积极执行,从而妨碍了公共政策的实施,使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四、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措施
1.保证公众知情权。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通过宣传手册、公告、书籍、网站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相关政策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公众,使公众对政策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公众的知情权,从而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促使公众积极参与。
2.注重采纳公众建议。任何事情只有注重了实效才能收到高效。公共政策的执行要给公众参与提供条件,让公众积极参与和提出建议,这样不断完善公共政策才能提高执行的效率。相关部门不能把公众的参与当作一种形式,或者对公众的提议置之不理,要注重并积极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唤起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热情,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这样也会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能够有效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同时,还应建立公民参与激励机制,以调动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水平。
3.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约束。任何一项工作不能离开约束,没有约束就没有控制,公众的约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最好的制约,同时政府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也是具有很大的监督作用。政府要加强对政策执行者的管理、监督和约束,这样才能发挥公共政策的惠民作用,也能使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不折不扣为人民做事谋福祉。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断章取义”和“打折扣”的个人或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加大政策执行主体的执法成本,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从而增加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热情,增加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代表着党的领导,代表着党的形象,政策能否得到执行,是政府公信力的表现,也是党的领导地位的体现。
总之,一个国际机器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执行者的自觉和公众的监督,这样才是法制社会的重要体现。公众参与政策执行过程能够加强政策的监督和约束,增加公众对政策的认可程度。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激发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热情,使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激发公众对政府行政事务的参与,是促进政策落实的基础,是提高党领导的微信所在,是共产党人在人民大众心目中树立形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宁生.公共政策执行中公众参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
[2]韦春艳,王 琳. 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J]理论与实践2009(1).
[3]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J]. 李庆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4]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 王建军,唐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5]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J]. 孙永怡.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1).
关键词:公众参与 公共政策执行 民主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公民的民主权利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意识和热情愈发高涨,逐步形成了一种国家公权力运行和公共政策执行的新体制。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众参与概述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就是公民通过听证、信访、调查、协调监督、投票选举、控告申诉、论坛、会议、网络通讯等合法的渠道和途径,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以获取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共政策意为公共事务中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积极参与可以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也是深化民主进程的体现。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体现民主正是我们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体现,是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有力后盾。公众代表着公民的利益,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百姓和大众谋福祉,这样公众参与后的公共事业所产生的的结果必定是惠泽百姓。
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作用
1.增强政策的制约和监督。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人民赞同了我们的政策,那么这项政策才是一项好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百姓着想和谋福祉的表现,也是促进社会建设和经济繁荣的体现。同时公权的使用不能离开人民的监督,否则就会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的温床。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可以强化人民的监督作用。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公众的参与能够预防政策执行者的随意性、盲目性,预防政策执行过程中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等行为的发生,预防公共政策执行结果出现偏差,便于监督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并追究其相关责任,确保政策执行的科学性、信息反馈的正确性, 从而对政策起到制约和监督作用,维护国家形象和公共政策的权威。
2.增强政策的认同度。公共政策的执行效能以及是否合法,与普通公众的认可度和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公共政策执行者自身文化水平、自身素质各不相同,再加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偏差。适度扩大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能有效增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度。
3.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公众通过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能够合法合理合情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意愿,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从而体现出公共政策的公平和正义。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公民诉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让公众適度有序地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性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内缓解民众与政府间的矛盾,对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非常有利。
三、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以及公众自身两个方面。
1.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主动性不强。当前,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一般还仅仅局限于政治或权力精英,普通公众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对普通公众而言,参与也就是走个过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领导阶层。因此,普通公众在参加讨论、学习以及政治活动时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被动和无奈。除非公众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时才会主动参与其中,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实际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公众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参与对政策制定、执行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对参与政策执行逐渐失去了兴趣,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热情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导致公众在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时主动意识不强,只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实施对象、实施范围及政策的精神实质等了解不深,在政策宣传时不到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关于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具体措施,因此只是局限于做表面文章,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此外,有的单位不顾国家的政策原则,基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钻政策空子,对上级的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凡是对自己有利的政策积极执行,从而妨碍了公共政策的实施,使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四、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措施
1.保证公众知情权。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通过宣传手册、公告、书籍、网站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相关政策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公众,使公众对政策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公众的知情权,从而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促使公众积极参与。
2.注重采纳公众建议。任何事情只有注重了实效才能收到高效。公共政策的执行要给公众参与提供条件,让公众积极参与和提出建议,这样不断完善公共政策才能提高执行的效率。相关部门不能把公众的参与当作一种形式,或者对公众的提议置之不理,要注重并积极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唤起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热情,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这样也会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能够有效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同时,还应建立公民参与激励机制,以调动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水平。
3.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约束。任何一项工作不能离开约束,没有约束就没有控制,公众的约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最好的制约,同时政府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也是具有很大的监督作用。政府要加强对政策执行者的管理、监督和约束,这样才能发挥公共政策的惠民作用,也能使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不折不扣为人民做事谋福祉。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断章取义”和“打折扣”的个人或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加大政策执行主体的执法成本,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从而增加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热情,增加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代表着党的领导,代表着党的形象,政策能否得到执行,是政府公信力的表现,也是党的领导地位的体现。
总之,一个国际机器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执行者的自觉和公众的监督,这样才是法制社会的重要体现。公众参与政策执行过程能够加强政策的监督和约束,增加公众对政策的认可程度。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激发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热情,使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激发公众对政府行政事务的参与,是促进政策落实的基础,是提高党领导的微信所在,是共产党人在人民大众心目中树立形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宁生.公共政策执行中公众参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
[2]韦春艳,王 琳. 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J]理论与实践2009(1).
[3]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J]. 李庆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4]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 王建军,唐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5]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J]. 孙永怡.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