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中的汉英语序差异问题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y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别迥异。汉英语序的差异制约着文化的翻译。本文通过这种差异的可比性、汉英语序的差异及其对文化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归纳了文化翻译原则等,旨在引起对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异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汉英语序差异 文化翻译 翻译原则 异化法 译入法
  
  引言
  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性差异十分明显,虽然同属屈折变化(inflection)较少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al language),但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重意合;而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do-European Language),重形合。这种主要差异决定着英语用以表意的词或句子的形式变化比汉语更稳定,而汉语在表意上则要比英语更丰富。所以,文化翻译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语言和翻译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透彻了解,而了解汉英语序的差异就是研究文化翻译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建立在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特点。
  
  一、主语的语序差异
  
  一般说来,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因此不管其他成分如何排列,主语一般都是位于谓语之前的。观察以下句子汉英排列特点:
  1.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美国的一面镜子。
  Mark Twain’s novel is mirror of America.
  2.汤姆知道无论处境如何,他都把家作为靠山。
  Tom knows he can depend on his family,rain or shine.
  从以上句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般来说,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主语一般都是位于谓语之前,顺序相近,翻译便捷,读者也容易理解。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汉语不用倒装,英语却用倒装,如:
  1.我们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Then came the hour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2.我从没有指责过他。
  Not a finger did I lay on him.
  以上两例充分彰显英语语言倒装美的独到美学特征。
  
  二、定语的语序差异
  
   1.单词作定语
  汉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英语中大体也如此。有时汉语中是前置,但在翻译成英语时却应后置:
  发生的事情(前置)。
  Something happened.(后置)
  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前置)。
  A book without cover paper.(后置)
  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也即汉语定语后置,而翻译成英语中则宜定语前置。
  一个孩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A yellow,ragged child.(前置)
  2.短语作定语
  汉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前,而英语则反之,汉英翻译时视语言习惯而定。例如:
  他要买到的书。(前置)
  The book he wants to buy .(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三、状语的语序差异
  
  1. 单词作状语
  汉英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都置于它们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前面,故翻译时无需调整,如:
  她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S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汉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置于动词之前,而英语里则相反。
  现代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Modern science is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汉语一般前置,英语可前置也可后置。
  你做得够好的了。(前置)
  You are doing well enough.(后置)
  2.短语作状语
  汉语短语状语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翻译成英语时短语状语可灵活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如:
  一辆坐满人的的士车急驶而过,溅了他一身水。(后置)
  A taxi full sped fast,drenching him in spray.(后置)
  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而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
  他是1964年4月20日在广州出生的。(时间在前)
  He was born in Guangzhou on April 20,1964.(地点在前)
  汉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的排列一般是从大到小,而英语中则是从小到大:
  她住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南较路8号。
  She lives in No.8 Nanjiao Road, Chaozhou, Guangdong, China.
  
  四、汉英否定语序的差异
  
  汉语中否定词“无、不、没”用来否定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一般不会否定名词。但英语中否定词除否定动词外,还可否定名词和代词,但不否定形容词和副词,如:
  你看上去不漂亮。
  You don’t look beautiful.
  大家都不喜欢她。
  No people like her.
  从整体上说,以上涉及的语序问题还只是句子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问题,即句子成分的位置问题。细分起来,语序问题还应包括模块内部的位置问题,如:
  我所有的朋友。
  all my friends.
  去购物。
  go shopping.
  植树节。
  Tree Planting Day.
  另外,以下列句子为例,可以看出在汉英的语序并非逐词对照直译,在翻译时需特别甄别:
  入世与否,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政治、面子、尊严问题。
  For China, the WTO accession is also a political question, and a matter of self-respect and dignity.
  西方国家的霸气明显上升。
  Western countries have puffed up.
  以上两例从句式结构上看,既有陈述句的汉英语序差异,也有否定句、疑问句的语序差异。从句子的成分来看,这涉及到了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语序问题。
  从以上的论点和例句可以看出,语序的不同体现着翻译的差异,也彰显出文化翻译之特点,如果不了解两国之间的语序和文化的差异,就无法准确表达其意,无论汉英语序如何变化,都是为更好地翻译做铺垫。
  谈及翻译,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直译和意译,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采用这两种方法。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一箭双雕”意译成“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是符合英美国家读者思维的翻译方法,如一味直译则使他们云山雾绕。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作者使用的特有语言往往打上了其民族文化的烙印,译者只有循着作者的思路、表达方式,采取谨慎的异化译法,“译心译意”,才能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的特征,再现原文的真实意义。
  让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的一句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一般认为,嫡亲的孙儿、孙女的血缘上要亲过外孙、外孙女。王熙凤这句话无疑是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就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得贾母的欢心。
  如果将这句话译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便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但如果将这句话译为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那就更加地贴近于原作要表达的意思了。
  其次,翻译时译者经常会遇到由于语序差异、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障碍,而对这些无法逾越的问题如果一味坚持异化法就有可能导致翻译出来的文章晦涩难懂,句意不通。此时,就应学会跳出原文语序和词法的框架,将原语内涵融会于心,设法寻觅英语在同样场合的惯用法,下面的例子印证了在不同的文化中翻译的差别:
  20岁的时候,和某个人晚上一起去看了场电影,不经意中拉了一次手,结果幸福了整整一个夏天。
  At the age of twenty,one evening,I went to see a film. In the darkness, an incidental touch of hands filled me with joy all that summer.
  这段文中主语系“我”,但汉语不必道出,汉语读者皆能轻易感悟,而译文不能省略。译文“In the darkness, an incidental touch of hands filled me with joy all that summer”的行文何等酣畅自如,表意何其明快淋漓!这都是汉英文化差异引起的——汉语以无主语句为美,英语则以非人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为美。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其实也要讲究灵活性,因为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如果缺乏灵活性,翻译时还会损害原则性。文化翻译要讲究灵活性,对专业术语和政治用语的翻译则要讲究原则性。对此,笔者归纳出文化翻译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异化法,必要时再采用译入法。
  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和风格,而原作的思想风格带有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故必须采取异化法完成翻译使命,与此同时译文还要像原作一样通顺畅达。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不得不做出必要的译入法,这样一来就既可以将读者带入原作的世界,体会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又能体现出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译作中带给读者一个既符合原作风格又符合本国读者思维的全球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7.
  [4] 毛荣贵.译味深长[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 陈忠诚.汉英词语翻译漫谈[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6] 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M] .译林出版社,2005.
  [7] Dr.Masudal Choudhury.Systems and Ethics Journal [J].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09.
  [8] David Crowther.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J] .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其他文献
英语语法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法与句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纪律,它是关于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划。学生虽然在中学或其他课程中已学过一些英语语法的基础知识,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语法学习属应试型被动接受且内容松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籍此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打下必要的语法基础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
“研究性学习”,即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孩子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活动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发现阶段,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研究问题、总结规律,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幼儿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角色定位,确定师生关系  1.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研究性学习”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由观众变为
健美操是融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的身体练习。与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自由体操等具有音乐伴奏的体育项目相比,健美操的音乐因其动作、风格特点的需要,而更强调旋律的激昂振奋、节奏的鲜明强劲。健美操的音乐多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加之讲力度、求速度、变化快、节奏感强的肢体动作,使健美操体现出鲜明的律动,充满着青春活力,对女大学生锻炼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一、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健美操的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履行培训人才、发展科技文化、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高校最根本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文化建设和文化辐射的功能,但最终还是归结到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背景下,师范院校以继续教育为平台,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显得十分重要。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内容很多,要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把学生直接带到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毕应龙说过:“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尤其对于一些年轻教师而言更是如此。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错就错,随机应变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失误。  “将错就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碰到了错误的回答,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错误,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错误,激发学生
多年来,我总有一种困惑:每每阅读教育报刊时,常可见各种各样的教育评论,大到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匡正,小到对点滴教育行为的检视,这些文字确也能够振聋发聩、激浊扬清,给人以方向的点拨,以思路的引领。不过我也常常因为听到教师朋友的另一种议论而生发隐忧,为什么教育报刊一涉及教学领域基本上只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除此之外,就很难看到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以及深入分析的教学评论,而真
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当年曾拜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坐在屋子里,把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转,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然后再来编故事。”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在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能力这一基本功。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他外出时都认真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
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以持久;而优秀的诗歌“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远的生命力。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令我们感受到什么叫悲壮;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不悔”,让人对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感慨万千。“满江红”使我们热血沸腾,“我爱这土地”令我们心潮激荡。至于那些优秀的山水诗,使人心旷神怡,心灵澄澈。   这些古人留给我
2010年10月13日上午8点左右,我在学校监考时,看到了八年级(3)班教室南墙上的班级公约。公约的内容是:“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公约做得比较有心,简约明了,主旨鲜明,全部采用电脑剪字。“班级公约”4个字是蓝色的,而12个字的内容排成三行,颜色是红色的。在雪白的底色上,公约非常显眼。  我不时用眼睛照看了几次,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试想,我们初中阶段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吗?教师把他们教育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