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别迥异。汉英语序的差异制约着文化的翻译。本文通过这种差异的可比性、汉英语序的差异及其对文化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归纳了文化翻译原则等,旨在引起对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异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汉英语序差异 文化翻译 翻译原则 异化法 译入法
引言
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性差异十分明显,虽然同属屈折变化(inflection)较少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al language),但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重意合;而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do-European Language),重形合。这种主要差异决定着英语用以表意的词或句子的形式变化比汉语更稳定,而汉语在表意上则要比英语更丰富。所以,文化翻译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语言和翻译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透彻了解,而了解汉英语序的差异就是研究文化翻译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建立在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特点。
一、主语的语序差异
一般说来,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因此不管其他成分如何排列,主语一般都是位于谓语之前的。观察以下句子汉英排列特点:
1.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美国的一面镜子。
Mark Twain’s novel is mirror of America.
2.汤姆知道无论处境如何,他都把家作为靠山。
Tom knows he can depend on his family,rain or shine.
从以上句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般来说,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主语一般都是位于谓语之前,顺序相近,翻译便捷,读者也容易理解。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汉语不用倒装,英语却用倒装,如:
1.我们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Then came the hour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2.我从没有指责过他。
Not a finger did I lay on him.
以上两例充分彰显英语语言倒装美的独到美学特征。
二、定语的语序差异
1.单词作定语
汉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英语中大体也如此。有时汉语中是前置,但在翻译成英语时却应后置:
发生的事情(前置)。
Something happened.(后置)
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前置)。
A book without cover paper.(后置)
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也即汉语定语后置,而翻译成英语中则宜定语前置。
一个孩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A yellow,ragged child.(前置)
2.短语作定语
汉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前,而英语则反之,汉英翻译时视语言习惯而定。例如:
他要买到的书。(前置)
The book he wants to buy .(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三、状语的语序差异
1. 单词作状语
汉英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都置于它们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前面,故翻译时无需调整,如:
她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S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汉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置于动词之前,而英语里则相反。
现代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Modern science is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汉语一般前置,英语可前置也可后置。
你做得够好的了。(前置)
You are doing well enough.(后置)
2.短语作状语
汉语短语状语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翻译成英语时短语状语可灵活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如:
一辆坐满人的的士车急驶而过,溅了他一身水。(后置)
A taxi full sped fast,drenching him in spray.(后置)
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而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
他是1964年4月20日在广州出生的。(时间在前)
He was born in Guangzhou on April 20,1964.(地点在前)
汉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的排列一般是从大到小,而英语中则是从小到大:
她住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南较路8号。
She lives in No.8 Nanjiao Road, Chaozhou, Guangdong, China.
四、汉英否定语序的差异
汉语中否定词“无、不、没”用来否定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一般不会否定名词。但英语中否定词除否定动词外,还可否定名词和代词,但不否定形容词和副词,如:
你看上去不漂亮。
You don’t look beautiful.
大家都不喜欢她。
No people like her.
从整体上说,以上涉及的语序问题还只是句子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问题,即句子成分的位置问题。细分起来,语序问题还应包括模块内部的位置问题,如:
我所有的朋友。
all my friends.
去购物。
go shopping.
植树节。
Tree Planting Day.
另外,以下列句子为例,可以看出在汉英的语序并非逐词对照直译,在翻译时需特别甄别:
入世与否,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政治、面子、尊严问题。
For China, the WTO accession is also a political question, and a matter of self-respect and dignity.
西方国家的霸气明显上升。
Western countries have puffed up.
以上两例从句式结构上看,既有陈述句的汉英语序差异,也有否定句、疑问句的语序差异。从句子的成分来看,这涉及到了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语序问题。
从以上的论点和例句可以看出,语序的不同体现着翻译的差异,也彰显出文化翻译之特点,如果不了解两国之间的语序和文化的差异,就无法准确表达其意,无论汉英语序如何变化,都是为更好地翻译做铺垫。
谈及翻译,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直译和意译,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采用这两种方法。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一箭双雕”意译成“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是符合英美国家读者思维的翻译方法,如一味直译则使他们云山雾绕。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作者使用的特有语言往往打上了其民族文化的烙印,译者只有循着作者的思路、表达方式,采取谨慎的异化译法,“译心译意”,才能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的特征,再现原文的真实意义。
让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的一句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一般认为,嫡亲的孙儿、孙女的血缘上要亲过外孙、外孙女。王熙凤这句话无疑是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就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得贾母的欢心。
如果将这句话译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便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但如果将这句话译为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那就更加地贴近于原作要表达的意思了。
其次,翻译时译者经常会遇到由于语序差异、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障碍,而对这些无法逾越的问题如果一味坚持异化法就有可能导致翻译出来的文章晦涩难懂,句意不通。此时,就应学会跳出原文语序和词法的框架,将原语内涵融会于心,设法寻觅英语在同样场合的惯用法,下面的例子印证了在不同的文化中翻译的差别:
20岁的时候,和某个人晚上一起去看了场电影,不经意中拉了一次手,结果幸福了整整一个夏天。
At the age of twenty,one evening,I went to see a film. In the darkness, an incidental touch of hands filled me with joy all that summer.
这段文中主语系“我”,但汉语不必道出,汉语读者皆能轻易感悟,而译文不能省略。译文“In the darkness, an incidental touch of hands filled me with joy all that summer”的行文何等酣畅自如,表意何其明快淋漓!这都是汉英文化差异引起的——汉语以无主语句为美,英语则以非人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为美。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其实也要讲究灵活性,因为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如果缺乏灵活性,翻译时还会损害原则性。文化翻译要讲究灵活性,对专业术语和政治用语的翻译则要讲究原则性。对此,笔者归纳出文化翻译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异化法,必要时再采用译入法。
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和风格,而原作的思想风格带有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故必须采取异化法完成翻译使命,与此同时译文还要像原作一样通顺畅达。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不得不做出必要的译入法,这样一来就既可以将读者带入原作的世界,体会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又能体现出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译作中带给读者一个既符合原作风格又符合本国读者思维的全球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7.
[4] 毛荣贵.译味深长[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 陈忠诚.汉英词语翻译漫谈[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6] 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M] .译林出版社,2005.
[7] Dr.Masudal Choudhury.Systems and Ethics Journal [J].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09.
[8] David Crowther.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J] .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汉英语序差异 文化翻译 翻译原则 异化法 译入法
引言
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性差异十分明显,虽然同属屈折变化(inflection)较少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al language),但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重意合;而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do-European Language),重形合。这种主要差异决定着英语用以表意的词或句子的形式变化比汉语更稳定,而汉语在表意上则要比英语更丰富。所以,文化翻译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语言和翻译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透彻了解,而了解汉英语序的差异就是研究文化翻译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建立在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特点。
一、主语的语序差异
一般说来,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因此不管其他成分如何排列,主语一般都是位于谓语之前的。观察以下句子汉英排列特点:
1.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美国的一面镜子。
Mark Twain’s novel is mirror of America.
2.汤姆知道无论处境如何,他都把家作为靠山。
Tom knows he can depend on his family,rain or shine.
从以上句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般来说,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式结构,主语一般都是位于谓语之前,顺序相近,翻译便捷,读者也容易理解。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汉语不用倒装,英语却用倒装,如:
1.我们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Then came the hour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2.我从没有指责过他。
Not a finger did I lay on him.
以上两例充分彰显英语语言倒装美的独到美学特征。
二、定语的语序差异
1.单词作定语
汉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英语中大体也如此。有时汉语中是前置,但在翻译成英语时却应后置:
发生的事情(前置)。
Something happened.(后置)
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前置)。
A book without cover paper.(后置)
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也即汉语定语后置,而翻译成英语中则宜定语前置。
一个孩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A yellow,ragged child.(前置)
2.短语作定语
汉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前,而英语则反之,汉英翻译时视语言习惯而定。例如:
他要买到的书。(前置)
The book he wants to buy .(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三、状语的语序差异
1. 单词作状语
汉英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都置于它们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前面,故翻译时无需调整,如:
她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S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汉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置于动词之前,而英语里则相反。
现代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Modern science is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汉语一般前置,英语可前置也可后置。
你做得够好的了。(前置)
You are doing well enough.(后置)
2.短语作状语
汉语短语状语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翻译成英语时短语状语可灵活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如:
一辆坐满人的的士车急驶而过,溅了他一身水。(后置)
A taxi full sped fast,drenching him in spray.(后置)
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而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
他是1964年4月20日在广州出生的。(时间在前)
He was born in Guangzhou on April 20,1964.(地点在前)
汉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的排列一般是从大到小,而英语中则是从小到大:
她住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南较路8号。
She lives in No.8 Nanjiao Road, Chaozhou, Guangdong, China.
四、汉英否定语序的差异
汉语中否定词“无、不、没”用来否定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一般不会否定名词。但英语中否定词除否定动词外,还可否定名词和代词,但不否定形容词和副词,如:
你看上去不漂亮。
You don’t look beautiful.
大家都不喜欢她。
No people like her.
从整体上说,以上涉及的语序问题还只是句子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问题,即句子成分的位置问题。细分起来,语序问题还应包括模块内部的位置问题,如:
我所有的朋友。
all my friends.
去购物。
go shopping.
植树节。
Tree Planting Day.
另外,以下列句子为例,可以看出在汉英的语序并非逐词对照直译,在翻译时需特别甄别:
入世与否,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政治、面子、尊严问题。
For China, the WTO accession is also a political question, and a matter of self-respect and dignity.
西方国家的霸气明显上升。
Western countries have puffed up.
以上两例从句式结构上看,既有陈述句的汉英语序差异,也有否定句、疑问句的语序差异。从句子的成分来看,这涉及到了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语序问题。
从以上的论点和例句可以看出,语序的不同体现着翻译的差异,也彰显出文化翻译之特点,如果不了解两国之间的语序和文化的差异,就无法准确表达其意,无论汉英语序如何变化,都是为更好地翻译做铺垫。
谈及翻译,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直译和意译,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采用这两种方法。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一箭双雕”意译成“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是符合英美国家读者思维的翻译方法,如一味直译则使他们云山雾绕。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作者使用的特有语言往往打上了其民族文化的烙印,译者只有循着作者的思路、表达方式,采取谨慎的异化译法,“译心译意”,才能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的特征,再现原文的真实意义。
让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的一句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一般认为,嫡亲的孙儿、孙女的血缘上要亲过外孙、外孙女。王熙凤这句话无疑是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就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得贾母的欢心。
如果将这句话译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便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但如果将这句话译为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那就更加地贴近于原作要表达的意思了。
其次,翻译时译者经常会遇到由于语序差异、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障碍,而对这些无法逾越的问题如果一味坚持异化法就有可能导致翻译出来的文章晦涩难懂,句意不通。此时,就应学会跳出原文语序和词法的框架,将原语内涵融会于心,设法寻觅英语在同样场合的惯用法,下面的例子印证了在不同的文化中翻译的差别:
20岁的时候,和某个人晚上一起去看了场电影,不经意中拉了一次手,结果幸福了整整一个夏天。
At the age of twenty,one evening,I went to see a film. In the darkness, an incidental touch of hands filled me with joy all that summer.
这段文中主语系“我”,但汉语不必道出,汉语读者皆能轻易感悟,而译文不能省略。译文“In the darkness, an incidental touch of hands filled me with joy all that summer”的行文何等酣畅自如,表意何其明快淋漓!这都是汉英文化差异引起的——汉语以无主语句为美,英语则以非人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为美。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其实也要讲究灵活性,因为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如果缺乏灵活性,翻译时还会损害原则性。文化翻译要讲究灵活性,对专业术语和政治用语的翻译则要讲究原则性。对此,笔者归纳出文化翻译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异化法,必要时再采用译入法。
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和风格,而原作的思想风格带有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故必须采取异化法完成翻译使命,与此同时译文还要像原作一样通顺畅达。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不得不做出必要的译入法,这样一来就既可以将读者带入原作的世界,体会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又能体现出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译作中带给读者一个既符合原作风格又符合本国读者思维的全球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7.
[4] 毛荣贵.译味深长[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 陈忠诚.汉英词语翻译漫谈[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6] 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M] .译林出版社,2005.
[7] Dr.Masudal Choudhury.Systems and Ethics Journal [J].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09.
[8] David Crowther.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J] .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