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四年的研究,《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英语(1~6年级)》(下文简称《学业标准》)于2015年9月正式出版了。两个月来,在海淀区教研员左小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了基于《学业标准》的小学低段英语教学改进课例研究,深深地感受到《学业标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变化。一、二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段英语教学的标准未做要求,以前在低段英语教学中,学段、年级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对比较模糊,导致在教学上产生了一些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或二语学习规律的教学行为。而《学业标准》将教学目标细化到1~6年级,使教师们的教学有据可依。本文拟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使用《学业标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学业标准》帮助修正教学目标
  《学业标准》帮助我们修正了原本模糊的教学目标,使其更加清晰、明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发生了改变,教学设计的改变又最终促使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下面以一、二年级的词汇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这种变化。
  案例1 人教版《英语》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词汇教学设计
  教师原本的教学目标是关注单词中个别字母的发音,将单词进行分解;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单词的整体认读
  (见表1)。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呢?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达不到“关注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这个标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其次,一年级《学业标准》这部分的目标是“能够整体认读配图单词”,强调的是整体认读。
  在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修改之后,我们取消了“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认读”的目标,改为“整体认读”,课堂教学顺畅了很多。学生可以轻松达标,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师生的焦虑感都降低了。这说明,一年级《学业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强调整体认读,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生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对单词进行分解,因此,教师不能随意提高教学要求。
  案例2 人教版《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词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修正情况如表2所示。
  修改前的教学目标没有关注到学生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进阶,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关注到了学生发展的进阶,从“整体认读”提升到了“首字母的认读”。《学业标准》在这部分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借助单词的首字母和图片整体认读单词”。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原来的目标设计没有关注到首字母的发音,修改后的设计增加了一个“在首字母的辅助下整体认读单词”的活动,如教师说“b, b, b/b/,/b/,/b/”,学生说“boat ,boat, boat”。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改变前,是带图整体认读单词,教学要求依然停留在一年级时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的水平,学生的单词学习要求和一年级相比没有进阶,这样的教学没有梯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构成适度挑战。我们参考《学业标准》中二年级的目标要求,将单词的首字母标红,让学生关注到首字母的发音问题,并能够借助首字母和图片整体认读单词。因为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可以开始进行单词的分解了。修改后的课堂教学中,适度的认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为下一步完全分解单词、识别单词中所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比来看,二年级《学业标准》中的词汇教学目标较一年级有了明显的进阶,而我们原本的教学设计中,将一、二年级的教学目标颠倒了,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改变之后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活跃起来。
  二、《学业标准》帮助理顺教学活动
  在教研员的引领下,我们仔细研读《学业标准》中低段两个年级的标准要求,发现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修正教学目标,还对理顺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下面以一、二年级两节课的教学活动修改来说明这一点。
  案例1 人教版《英语》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流程修改
  在原始设计中(图1),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热身活动、感知语言、学习新单词)为输入,最后一部分(练习)为输出。
  《学业标准》中,一年级在“听”的方面的要求是“听做”,即“听英语,做非语言的反应(动作或其他身体反应)”。“说”的部分的要求是“能模仿发音,能说简单词句应答”。也就是说,在一年级,学生以“听做”为主,口头的简单应答为辅。
  “听”“说”标准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人教版《英语》一年级上下册12个单元的Lesson 1中,其中有9个单元的Part A是语言输入,Part B是listen and do/act(听和做),对于“说”未做要求。语言的学习要经历一段“语言沉默期”,不管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都要经历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有了足够的输入之后,才能够有输出。语言产出是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的,语言的输入要先于语言的产出,这是二语学习的规律。通过学习《学业标准》,遵循学习语言要先输入再输出的规律,我们将练习部分三个环节的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如图2。
  我们将“听音涂色”放在了前面,同时补充了一个“说唱歌谣做动作”的环节。这两个环节都属于输入,要放在输出之前。给学生足够的输入,以“听读”“听做”为主的沉默期要给够,听得越多,输出就越容易,学生说起来就越轻松。
  案例2 人教版《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流程修改
  图3是我们的初始设计,前四个部分(热身、导入、感知语言、学习新单词)为输入,最后一部分(练习)为输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已经有了前四个环节的输入,但学生在输出时还是存在   困难。
  《学业标准》二年级“听”的部分的要求仍旧是“听英语做非语言的反应”,但在“说”的部分有明显的进阶,由“模仿发音、说简单的词句并能简单地应答”提升到了“能简单谈论熟悉的话题”。也就是说,二年级的要求从一年级的“听做”变成了“听说”。此外,在教研员的提示下,我们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在二年级的教材中,二年级上下册12个单元的Lesson 1中,有2个单元的Part B是listen and do/act(听和做),其他10个单元为act and say(做和说),“说”的比例明显增加了。研究了教材之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学业标准》中对“听”“说”部分的目标要求,也更加明白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图4):增加了一个游戏环节(整体复习输入环节),并在最后的输出环节让学生们设计并介绍自己的公园。
  输入越多,听得越多,输出越容易。我们的课堂实践证明,只有输入为输出进行了良好的铺垫后,输出才可以顺利进行。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为它更符合二语学习的规律,学生更容易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
  三、《学业标准》研读和使用感悟
  在这次基于《学业标准》对小学低段英语教学进行改进的活动中,通过研读《学业标准》,我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教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1.《学业标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系统设计教学。《学业标准》对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进行了深度解析,并且把学段的分级标准细化到年级中,比《课程标准》更加详细、具体,更加量化和系统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系统地设计我们的
  教学。
  2.《学业标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解编写者的意图。为我们“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3.《学业标准》明确了各年级的核心学习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解决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性,为教学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4.《学业标准》为教学过程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学业标准》对1~6年级的“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帮助我们理解二语学习的规律,使得教学有据可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以《学业标准》为准绳,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目标,持续改进教学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注:文中一年级教学设计和过程案例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董鑫老师提供;二年级教学设计和过程案例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金凤老师提供。)
  (作者单位: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2.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江丽莉)
其他文献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罗杰斯认为:人与人交往是可能的,不仅可交流思想,而且能分享情感;人与人交往是有益的,既可相互启迪,又能彼此受益。可以说,人际交往是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健康交往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长沙市岳麓区教研室正在进行有关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的研究,题目为“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实践研究”,旨在将学生的
因为有爱,才会厚爱;因为厚爱,才会高看。教育孩子,高看孩子,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彰显了教师的爱心和情怀!  我在菜园的东头和西头各种了一株吊瓜,东头的这株靠路边,为了不影响行人,我特意搭了个简易的瓜架,即便如此,还会被粗心的路人踩到。西头的那株靠近河边,可以自由生长。到了结瓜的时候,西头的吊瓜开花早但结果很少,一季下来也就是六七个,而东头这株结了四十多个瓜。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高
教育是一个长长的育人试验,说不清是从哪天开始的,也没有说明试验成功的硬性指标。然而,学校教育是有任务、有目标、有计划、有时间限制的科学试验,汇聚万千品种,操作规范,承担修复、矫正被岁月浸泡、环境孵化后变得良莠不齐的种苗的品质、品相,最大化地实现种苗价值的重任。在这一试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相互摄受,共同协扶与劳作,分享试验成功的喜悦:人人蓬蓬勃勃地滋长,社会持续改进地发展。  不知什么地方
在深层次上,一个人数学文化的修养,往往比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拥有更能反映人才的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形态的数学知识,还有责任传授文化形态的数学知识,这种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笔者不揣浅陋,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重视数学观念的浸濡    数学观念是一个人数学文化的外显形式之一,是人们对数学对象或数学过程本原的认识,以及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教育史,德育始终被放在首要地位。当今,各教育教学机构、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把德育做得更好。文昌小学近年来大力探索“文道”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可视可触。  文昌小学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具有浓郁广府文化氛围的西关区域,丰富的中华文化和优秀的外域文化为文昌小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基于此,文昌小学依托丰厚的文
何成刚,历史学博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初高中历史课程远程研修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与中学历史教育。  《中国教师》:何老师好。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准确定位课程性质是课程设计的首要问题,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性质有助于确定课程的目标,并据此精选和组织教学内容。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定义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
提高教学领导力 促进教学有效性  编者按: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核心。如何将有效教学的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怎样的有效教学更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期《专题策划》聚焦在北京市顺义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启动的城乡联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上,并撷取相关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形成一组颇具代表性的文章,以飨读者。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学校要注重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和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校坚持“携手、同心、合作、共进”的原则,在家校共建中扎实进取,旨在与家长一起共建和谐校园。接下来,笔者择要谈谈我校的家校共建。  一、无声对话:每日留言“真情与坚持”  家长和教师的携手合作是学生成长的有力保障,学校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开学第一天班里转来了一名新生——露露。她和其他插班生不一样,一至三年级她一直是我校的学生,四年级时从本校转走,到了五年级又转了回来,且没有回到原来的班级,而是分到了我所教的班级。露露的个子不高,胖胖的。我让她向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通过她的发言,我认为她和其他学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更显出乖巧的样子。我不禁庆幸,幸好没转来一名淘气的男生。我满怀期待地开始上课了。没想到第一节课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决策人的办学理念,如何更新与完善校长的办学理念,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与校长办学亟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难题。理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任何办学实践与管理行为都要依赖科学思想的引领与价值观的指导。2013年12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联合举办了“价值引领 内涵发展暨合肥市包河区名校长张红、黄先银办学实践”的研讨会。教育部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