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听吗?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话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和情感。但当信息的内容尚未完全明了时,听话的人总是先通过察言观色来辨认说话人的情感。常言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比较理智的成年人之间的谈话尚且如此,更别提与情感尚未成熟的孩子们谈话了。于是,在我们振振有词的时候,是否要常想想:
  


  六曰:“欲擒故纵”
  就是采取“迂回”战术。谈话时不单刀直入,而先找到能调动孩子情绪的话题,然后再转入正题。这在教师讲课时是常常采用的。比如要讲巴西的地理,先同他们聊巴西的足球。待气氛活跃起来再切入正题。而且还要留下悬念:什么是使巴西足球如此厉害的真正原因……国家体制地容地貌物产民族传统交通网络还是地理位置当然结论可能都是“莫须有”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学习目的达到了。
  这种战术也可用来对付那些拒不承认错误的孩子。
  在加拿大有两个逃学的中学生,在高速公路边恶作剧……用石头打来往的汽车,从而酿成大祸。警察抓住了他们,可是他们死不承认,警察一时也拿不出证据,家长和学校都很不满意。一位警官索性把这个案子放在一边而同他们谈起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发生的另一起极其严重的抢劫案。他要两个孩子提供线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由于两个孩子都在撒谎,回答起来当然是漏洞百出。他们越想脱身,与这案子牵连越紧,简直就成了嫌疑犯。最后,两个孩子大叫起来:“哎你们怎么不审扔石头的案子了我们做的是那个案子啊”于是,马上讲出全部的细节。
  当孩子做了错事以后,一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麻烦。所以,他们常以顽抗的态度对待家长或老师。他们在面对你之前就已经精心建立起自己的防线,你从正面进攻是很难成功的。由于我们掌握着谈话的主动权,所以可以避实就虚,使他们的心理准备成为“马其诺防线”,从而不得不“缴械投降”。
  
  七曰“滴水涌泉”
  “滴水”是指孩子曾经有过的“闪光点”。把他有意无意做过的点滴好事或并不十分突出的长处强调出来并加以大力渲染,荣誉感会驱使他有更大更新的作为而成为“涌泉”。有格言说得好:“如果我们不庆祝昨天的成功,那我们就注定要重复以往的失败。”听听下面这位母亲是如何同生性自私但曾偶然帮助过别人的孩子谈话的。
  妈妈 :真是太高兴了我今天在商店里遇见你以前同学的妈妈,她说你曾在三年级时帮助过他的儿子。她一直想亲自来谢谢你。
  儿子:哪个同学
  妈妈:我忘记问他的名字了。不过,你可以看到,这么长时间了,他们还记得这件事,你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多深呀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今天晚上我一定讲给爸爸听,还要把这件事记在日记里。
  儿子:妈,不必了,小事一桩。以后这样的事多着呢。
  ——那好吧,下一步妈妈就要看一看:这样的“小事”将如何“多”起来。
  某成功人士也曾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的早期教育经历:我从一踏入学校的大门就被划入最差学生的行列,公认的“低能儿”,否定和自卑完全淹没了我。直到六年级时的一天,班里同学讨论“幽默”,我的班主任指着我说,“他是我们班的幽默大师。”并接着强调说:“幽默是要以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广搏的知识作为基础的。”我身体里的“引擎”就是在那一刻被发动起来的。
  
  八曰:“积极聆听”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一方面要耐心地、全神贯注地聆听,另一方面还要有包含着“潜台词”的应答。这些潜台词有这样几个作用:
  向孩子确认自己听懂了他的意思,用“我理解你”的态度来建立一种亲密的同情关系;
  以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来清除孩子话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帮助他在内心建立起新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激发孩子的热情,调动起他的潜能,使他能勇敢地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孩子:爸爸,我真是恨透数学课了极其愤怒。
  爸爸:哦,看来数学课出了点麻烦。没有那么严重,无非是不顺利罢了。
  孩子:我就是搞不懂“勾股定理”是怎么回事。很沮丧。
  爸爸:据说这个定理是专门用来打击学生情绪的。看来真是很灵啊如果你的情绪被它破坏,正说明它的目的得逞了。
  孩子:那么你懂吗不服气
  爸爸:怎么你也不得不求我帮忙了如果你求助于我,说明你服气了。
  孩子:才不呢。我怎么会求你帮忙呢我是看它对你灵不灵。看它是否也能打击你的情绪
  爸爸:嗯……,好像当初只灵了一天。我只用一天就搞懂了。
  孩子:那对我只会有半天。我只需要半天就可以搞懂。
  爸爸:真的这可不是说说就完了,要动真格的。
  孩子:你等着瞧吧
  这里你可以看到:潜台词像“舵”一样引导着孩子情绪的“船”。最后,孩子的态度完全被改变了,因为他不愿意自己归于伏伏贴贴被“打击”的范畴。现在,他要做的一定是全神贯注地伏案钻研。而且我们可以断定:在他没有把“勾股定理”搞通之前,没有人能叫得动他。
  
  九曰:“柔声细雨”
  就是调节好说话的声量、语气、速度
  有研究材料表明:说话的音量、语气、速度在表意功能方面占38%的分量,体态和表情占55%下面会专门谈这方面的问题,而言语只占7%。这说明人们谈话时对音量、语气、语速是非常敏感的,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印象比较直接,作出判断也比较容易。不是吗当你的话一出口,人们马上就能从你说话的音量、语气和速度上感觉出你的情绪和态度。所以,如果我们习惯了用刺耳的声音说话,那么我们就注定成了“有好话也不会好说”的人。没等我们把话全部说完,周围的人就已经断定我们在发脾气、发牢骚、谴责、批评、不耐烦,或者是在讽刺、挖苦、嘲笑、贬低、挑衅。那么我们后面的话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有一个法国人曾不无自豪地跟我谈起法国人的谈话风度。他说我们法国人吵架时,旁边的人都会以为是一对老朋友在窃窃私语。
  我们不妨试一试,看看与孩子窃窃私语是不是比大声喝斥更有力量,更见成效。其实无论什么人都是不喜欢噪音的,之所以很少有人提出过疑义,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这样的情况。不过,还是别习惯的好。
  
  十曰:“和颜悦色”
  谈话效果的55%与说话人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有关,所以万不可掉以轻心。谈话前,我们最好在镜子里先认真做一下演练,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都对孩子充满了爱抚、宽容和接纳;对孩子的成绩洋溢着赞叹、喜悦和自豪;对他们的错误则由衷地担心、忧虑和悲痛。别忘了,忽视了这一点,你的谈话就失去了55%的效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事倍功半”。
  
  结束语
  谈话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所谈的内容不是真理而是“权术”的话,孩子可能会接受所谈的内容却不一定真心钦佩我们。即使我们教导的是真理,而且又有谈话的艺术,可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己没有行出来,内容也必然是苍白无力的。一个中学生曾对我说:“我爸爸一天吸两盒烟,却一支烟都不叫我吸,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所以说,真正有效的方法,无非是我们做父母的首先成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让孩子效仿或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做父母的本身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平时一言一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对孩子说的知心话。■
其他文献
人有各种各样的自然需求。如:社交的需求、得到尊重的需求、自我发展的需求、享有安静的需求、得到认可的需求、被接纳的需求以及被爱的需求等等。正是这些需求才使我们的行为有了动力。但是我们平时只看到人们表面的行为,很少去想行为背后人们的需求。就像我们看到人饿了要吃饭,很少考虑这其实是身体对热量的需求;看到人渴了要喝水,也同样很少想到身体对水分的需求一样。这些需求一般藏在表面行为后边,但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
期刊
耐心倾听胜于滔滔不绝    要促进亲子关系,增加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倾听"。做父母的人往往滔滔不绝,自以为是,却忽略了听听孩子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真正的倾听有几个技巧:  一、重述孩子的话:在人类的语言发展上,不论孩子和大人,都会有些不完整的地方,有时夸大,有时自己所说的自己都不了解。所以重述孩子的话,可以使孩子再次听听自己所说的内容,而有机会加以修整。"妈妈,哥哥老是欺负我。""哦!哥
期刊
害怕    最近,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小通通开始自发地告诉大人某些事情或情绪,与大人交流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话越来越多。有一次,在电视中看到了打斗的场面,他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怕。”又有一次外出晒太阳,看到一个人正好癫痫发作。可能是由于我发现这一情况时比较紧张,在那里大声叫人抢救,小通通紧紧地抱着我,说:“怕。”当时他那样子好像确实很害怕。昨天在电视中看到有人哭的场面,他又对妈妈说:“妈妈,哭。怕!
期刊
不少儿童、青少年,左侧或右侧一颗小门牙长错位置,向里长,腭(舌)向错位的发生率很高,有的还会造成上面一侧或一排门牙的排列错乱。2  照片1展示的是一个8岁男孩的右侧小门牙因位置(间隙)不够,一直长不出来,过了一年多后才发现,它从腭(舌)的方向艰难地“钻”出来,而且有一半被挤到了大门牙的背后。从局部看,这仅仅是一颗牙齿的错位,但它却影响了孩子牙齿的整体美观。其原因主要是一侧牙床骨骼的宽度发育得不够所
期刊
邻居家的强强今年8岁,原来活泼好动,每天早早就去上学了。然而近来强强老是迟到,老师访问家长,才知强强常诉晨起头晕,脸色苍白,有时恶心、呕吐,因此,延误了上学。老师想起近来强强打扫卫生也容易疲乏,上体育课时也常常发病。为此,家长十分紧张,带强强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强强是患了“直立性调节障碍”。这种现象多见于7岁~12岁的中小学生。患有该病的小孩晨起常头晕,脸色苍白、恶心、呕吐,上体育课时,站立稍久
期刊
1小猕猴一聪攀在高高的树枝上荡秋千,看见落在枝叶上的一只蜻蜓。一聪指着蜻蜓大叫:“呀,你翅膀上面长了好几颗黑痣呢。”  2一聪拿出一小瓶药,递给蜻蜓说:“快抹上,这是除痣灵,可管用了。”  3一聪拧开瓶盖,蜻蜓却急忙躲开了。  4“一点也不疼。”一聪安慰蜻蜓说:“看把你吓的。”  “不疼也不行。”蜻蜓扇扇翅膀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能成为昆虫里的飞行冠军吗?全凭翅膀上这四颗小黑痣呢!要是没了
期刊
一天清晨,小熊正在森林里跑步,突然发现一只椋鸟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很多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这可把小熊气坏了:  “这些讨厌的蚂蚁,竟敢欺负我们森林里的‘捉虫能手’,让你们尝尝我的厉害!”  小熊说着,便抄起一根树枝抽打起蚂蚁来。没想到椋鸟忽地飞了起来,大声喊道:“快别打啦,蚂蚁们是在帮我洗澡呢!”  “你们椋鸟可真够怪的,放着小河里的清水不用,怎么偏让蚂蚁帮你搞卫生呀?”  “小熊大哥你不知道,
期刊
兔子的耳朵本来是短短的,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原来,山坡下的小木屋里,曾住着一位种瓜人。有一年夏天,他种了一片瓜。瓜地里的甜瓜长得金灿灿的。  兔子常跑来偷甜瓜吃。  种瓜人发现有人偷瓜,开始注意瓜地里的动静。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偷瓜的兔子。兔子看见种瓜人吓得撒腿就跑。  种瓜人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偷瓜的兔子呢?他煮了一锅糯米饭,捣成黏糊糊的糯米团,捏了一个“看瓜人”,放在瓜地里。  过了几天
期刊
我们家的一次“多云转晴”  记得刚买1999年第2期《父母必读》杂志那天,我和丈夫带着孩子一起逛商场。我交代丈夫带着孩子在门口等我一下,我进去买点东西很快就出来。等我匆匆买完东西出来一看,人不见了。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只好悻悻地回了家。路上越想越生气,真想回家跟他大吵一场。可回家后,打开手里一直拿着的《父母必读》杂志,看到了这篇“假如我再做一次父母”,初为人母的好奇促使我迅速往下看。“我再也不会当
期刊
到北京教学,偷空半日,到雍和宫游玩,走到国子监,知道这是前人10年寒窗苦读之地,不禁肃然起敬。一间间房子望去,想起古人上京赶考的紧张心情,却看到第33号屋前,明明白白地刻着两个大字:闲逸。  当时我想,曾经居于此处的读书人必然是个大懒虫,在别人都拼命读书之际,他却傻哉悠哉,说不定翘起二郎腿在门前摇扇子。  后来又想,这位前人可能患上了“惧读书症”,见书如见虎,虽然被人捉来京城,一想起即将走入试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