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杂志喜迎十年华诞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事件.十大人物出炉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事件”以及“获得2011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同时,倍受业界瞩目的“国宝歌曲”的评选结果现场揭晓。此次“国宝征歌”活动历时四年,应征歌曲近2000首,由徐沛东、阎肃、任卫新等音乐界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委会,对应征歌曲进行了多次评审,最终甄选出15首入围歌曲。总金额达50万的奖金当场发放给了获奖者。此次活动是艺术品收藏行业的一件盛事,以巨额奖金用于国宝征歌活动不仅在艺术品收藏行业,可以说在各行各业也是绝无仅有的创举。作为以上活动的主办方,《收藏界》杂志社更是“双喜临门”,今年《收藏界》杂志欣逢创刊十周年。为此,各界人士于2011年12月12日、2012年1月6日、1月8日,分别在北京、西安、宁夏三地,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上千人参加了活动,与会的各级领导、嘉宾以及收藏界的同仁们一起回顾、分享了《收藏界》十年来走过的路程,大家对《收藏界》十年以来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就表示由衷的祝贺。
  作为行业的主流媒体,《收藏界》杂志社举办过多次重大活动,包括率先举办了第一、二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评选,并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活动期间分别在北京、宁夏、西安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制定了国内第一个“民间国宝”评审标准,参与评审的专家评委70%来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倍受关注的“民间国宝”评选活动,对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入围藏品在业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秦公壶”、“渊深海阔”、“玉龙床”等“中国民间国宝”被CCTV“国宝档案”拍摄成专题片,系列播出。
  连续四年举行中国收藏界年度“十大人物”与“十大事件”的推选活动已成为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年度盛事,也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众说纷纭曹操墓”、“疯狂的文交所”、“两岸《富春山居图》实现合璧”、“专家鉴定伪造玉衣估价24亿 鉴定乱象亟待消除”、“故宫十重门事件”等重大事件先后入选十大事件;文怀沙、冯骥才、张贤亮、罗哲文、马未都、陈丹青、范曾、陈丽华等名人也先后入选十大人物。
  此外,由《收藏界》杂志社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也为工艺美术行业发现新人、鼓励新秀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入围的艺术家陈毅谦、王鹏、崔磊等已成为最有希望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选。
  作为业界的喉舌,《收藏界》的文章内容一直也为众多读者所喜爱,很多优秀文章不仅被读者珍藏起来成为其收藏活动的教材,同时也被国内外主流媒体新华网、中新网、新浪、搜狐、网易、《作家文摘报》、《文摘周报》等,争先转载刊登。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值此创刊十周年之际,《收藏界》杂志承载着万千读者的重托和希望,在市场经济潮起潮落的洗礼下,在媒体变革云舒云卷的翻滚中,正日益壮大、成长。《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百年《收藏界》”,不仅要做到“利在当代”,更要努力“功在千秋”。
  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事件
  ■3·15消费日,央视聚焦收藏品市场
  
  ■疯狂的“文交所”
  
  ■故宫深陷“十重门”
  
  ■两岸富春山居图实现合璧
  
  ■淘金中国20年 尤伦斯退出中国
  
  ■艺术品春拍成交额428亿
   高价拍品数量创历年之最
  ■艺术品信托产品备受追捧
  
  ■中拍协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
  
  ■专家鉴定伪造玉衣估价24亿,鉴定乱象亟待消除
  
  ■《国宝》征歌十佳出炉 五十万奖金各归其主
  2011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
  
  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
  他是全球举足轻重的中国艺术品藏家之一,也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一直是北京、上海几大拍卖公司拍卖会的一号拍品的竞标者,这种热心的捧场,成为一道众所周知的景观。作为声名远播的收藏家,他动辄斥巨资购买心仪的佳作,总是给外界一种叱咤风云、不可动摇的气势。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史上一个无可置疑的坐标。他就是张宗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
  她是收藏界的巾帼英雄,平生最爱的是紫檀,对紫檀的喜好近乎“痴狂”。她把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斥资2亿元建造了国内第一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聘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
  获奖感言:谢谢大家,谢谢各位老师,我是紫檀博物馆陈丽华馆长,这么多年一直酷爱紫檀,我收藏了许多紫檀,有不少是清代故宫的,每一件都是有收藏价值的紫檀藏品。
  
  
  大连万达宝斋董事长郭庆祥
  他在收藏界被誉为一匹黑马,他以收藏“吴冠中”著称。他的收藏实力与知名度,20多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收藏一路飙升。
  作为评论家,他视觉独到,掷地有声,人称收藏“大嘴”。他敢说敢做,语言犀利,是一个常常自己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的人物。
  
  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砚台收藏家刘红军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四十年如一日,战斗在祖国安全保卫的第一线;先后参与指挥了国庆大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安保工作;如今,爱好书法的他又集结多年收藏成果,倡导并创立了“聚砚斋”,投身于中华砚文化收藏事业,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砚文化的领头人。从将军到收藏家,华丽转身之后,不变的是老将军火热的激情和执着的追求。他就是刘红军。
  获奖感言:今天在这里获得大奖很荣幸,感谢评委和大家对我的支持,对我的信任,对我的鼓励。在部队我算是个老兵了,去年12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在收藏界我还是新兵,刚刚开始。今天这个奖项,实际上是给我力量,让我下一步努力工作,把中华砚文化进一步弘扬,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尽一点力。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史国良
  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正值盛年,事业顶峰时期他遁入空门。画家说他是僧人,僧人说他是画家。
  他当过军人,做过教师,曾有过多重身份,不久前在人们的热议中他又还俗。无论出家时的他,还是现在的他,一切都成了身外物。他全身心地投入,以笔墨形式做着佛事。他用自己的画作,表现着“真善美”的精神世界,诠释着温暖的禅意。
  他热衷公益事业,热爱生活,关注人生。他是北京市纳税大户。
  他希望每个人心里都充满阳光,生活幸福,在历史的涅中,重活一个生命,重过一种人生!
  获奖感言:谢谢今天把这么重要的奖颁给我,刚才介绍我的事都已经过去了。我这几年做了许多艺术品打假的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藏成为许多老百姓生活中需要的事。随着收藏热的升温,安全保证很需要法律、专家等等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收藏环境。所以我一再呼吁把《拍卖法》中一些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有“瑕疵”的条款,希望与时俱进,或者修改,或者取消,能够为今后的收藏界提供保证,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做这件事。
  
  云南大理州台办主任、书画收藏家高为华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多次在省内和全国摘取多种文学奖项,被当地文学界誉为“获奖专业户”。
  他从小酷爱字画。“十年动乱”期间,当千千万万的人们尚处于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倍受禁锢之时,他却将左邻右舍托买紧缺物品的四千多元巨款,大胆“挪用”在北京购藏了张大千、潘天寿、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名作。为此,负债累累,几近“破产”,被人称为“神经病”……
  为了支持数十位有潜质的年轻画家创作成长,他两次卖掉住房,将款项全部用来收藏他们的作品。如今,仅名家字画,他已收藏了千余幅,市值高达亿元。虽然经常有人手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现金,慕名来买他的藏画,至今从未卖过一幅。
  获奖感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我非常感谢主办单位把这个重要的奖项颁给我。我这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文学创作,二是书画收藏,文学创作上,我曾经十次获奖,也来过北京领奖。但是在收藏上,我是第一次获奖,所以我非常重视这个奖项。因为我为收藏付出很多,当初为了收藏,我把亲朋好友托我在北京买东西的钱都用来买字画,回去后亲戚朋友都骂我,说我脑子有问题。我收藏的书画从来没有卖过,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全部捐献给国家,我现在只是临时“保管员”,获得这个奖更坚定了我当好“保管员”的决心,我一定把这些收藏品保管好,因为这些东西属于社会、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阎正
  他是大文人,具有大智慧。他的文章妙语成篇,浑然天成,句句精彩,字字珠玑,嬉笑怒骂,皆为佳作。许多典籍由他开篇作序,众多书画家是他点评举荐,可谓一言九鼎。
  他是大画家,拥有大手笔。他的画精美绝伦、雅俗共赏,画人物,气韵玄妙;绘山川,风月无边;摹走兽,精灵毕现;绘花卉,诗情弥漫。他的画好评如潮,众多藏家,不惜重金,志在必得。
  获奖感言:我认为我获得这个荣誉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因。人一定要识抬举,要有感恩之心,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感谢我生活的社会,也感谢我的朋友、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我已年近七十,在不知不觉中到了古稀之年,但我并不觉得我老,我要学习文老,年龄要向文老看齐,要是条件允许,我就毕生在这充满生气的《收藏界》干下去。
  
  高古玉收藏家张正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他就已经是首届上海宝玉石协会的顾问,但出身于古玉收藏世家的他却从不张扬。当别人忙于追求名利的时候,他却仍然专注于高古玉研究。他虽淡泊名利,却播撒着人生智慧,收获了精神财富。
  获奖感言:谢谢评委,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其实,我父亲才是收藏家,他和张宗宪是很好的朋友,都是“敏精求舍”的成员。我自己收藏继承了我父亲的一部分古玉,还有他的窑官瓷器。但是我的眼力不好,经常买到一些仿品,我以前曾经拜云希正先生等人为师,受到他们的很多指导。多年来我得到了一个经验,博物馆的专家固然需要重视,但鉴定中的“野战军”、实践家也值得重视 。
  
  宁夏万宝博物馆馆长陈震
  他曾踏遍中国西部古城和古文化遗址,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千山万水之间,研究、考证、拾遗、保护文物及收藏古玩艺术品。
  他在银川市中心建成了万宝博物馆,占地30亩,为西北五省区最大的民间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珍藏着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上万件古董艺术品,将从未面世的众多西夏文物,展现于独特的西夏式建筑中,为研究宁夏及中国西部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获奖感言:非常感谢组委会与组委会专家给了我这个荣誉,今天见到了非常想见的甚至于做梦都想见的各位专家,请允许我这个西北汉子向各位鞠一个躬。收藏分门别类,浩瀚无垠,我的收藏依偎着大西北,我二十五年来不仅收藏,并潜心、用心的去学习历史,然后通过这么多年与朋友、老师继续做一些考证,失落的文明,失落的历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太神秘、太悠久、太伟大。所以今后我还要收藏,虽然收藏这么多年,我觉得今天在各位领导的面前我还是一个学生,我还要谦虚的学习。
  
  花丝镶嵌国大师程淑美
  她的艺术,被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命名为“程氏花丝”。在金与火的交融中,在花丝与镶嵌两种工艺交织的升腾中,她的人生如此绚丽多姿。在男性一枝独秀的花丝镶嵌工艺中,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她大胆地将花丝镶嵌与玉雕、木雕、漆器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相融合,开创了花丝镶嵌工艺的新境界。
  获奖感言:这个盛典大会太隆重了,这么多专家,这么多老师欢聚一堂,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次获奖是对我从事的传统艺术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鼓励。我会把这种肯定和鼓舞作为今后努力的不竭动力,用心、用双手留住这些珍贵的传统艺术。
   (责编:石晓)
  主要出席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 蒙
  著名国学大师 文怀沙
  著名词作家 乔 羽
  著名词作家 阎 肃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罗哲文
  武警部队原司令员 吴双战上将
  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砚台收藏家 刘红军中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丹 增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李 屹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 石 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刘勃舒
  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 王巨才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白庚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 罗 杨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 史国良
  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 阎 正
  中国民族博物馆原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谢启晃
  解放军某部少将 纪海亮 贾伟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 陈丽华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 迟重瑞
  云南省委办公厅处长 梁长江
  著名电影明星、书画家 张金玲
  老挝万荣水泥厂、云南元江电力集团董事长 徐文向
  大理地热国董事长 时绍华
  云南大理州台办主任、书画收藏家 高为华
  高古玉收藏家 张 正
  宁夏万宝博物馆馆长 陈 震
  花丝镶嵌国大师 程淑美
  福建向荣集团总经理 张四海
  著名人物画家、国防大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 张立奎
  著名人物画家、荣宝斋画院刘大为执行导师 蒋为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同禄 王树文 陈文增
  中国陶艺设计大师 蔡玲玲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 王 平
  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地区顾问 崔庆捷
  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秘书长 高玉书
  北京合众天圆董事长 朱昭荣
  央视鉴宝专家 王立军
  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 王 鹏 陈毅谦
  北京艺鸿堂文化发展中心总经理 陈军节
  广东嘉莉诗国际服装集团董事长 何柏强
  内蒙古虎啸山庄董事长 张绥生
  特邀媒体:
  新华社 中新社
  《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 《中国新闻出版报》 《中国艺术报》 《北京日报》   《新京报》
  《京华时报》 《南方都市报》  《音乐生活报》
  《北京青年报》 《音乐周报》   《西安晚报》
  《北京娱乐信报》 《艺术手机报》
  中国网 腾讯网      新浪收藏
  新浪微博 书法网      雅昌艺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
  台湾东森电视台 《中国政协》杂志 《中关村》杂志等
  提名展及特邀参加笔会书画名家:
  李金华 刘红军 程大利 罗 杨 袁彦鹏 曹徽洲 黄立新 阎 正 倪 萍 张金玲 张立奎 蒋为民 墨 痴 王奇寅 王敬之 张晓东 刘亚谏 王生才 姬 子 劳 石 刘尚忠 牛宝成 韩 墨 冉祥正 王荣昌 李 硕 阎 平 阎 抚 高 尔 张生礼
  赵 纳 张朝晖 张善成 孟喜元 高庆衍 钟章法
  鸣谢单位:
  云南大理·地热国 福建向荣集团
  至尊珠宝 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御工坊艺术中心
其他文献
1936年生,湖南慈利人。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从事文物、考古工作40余年。历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西安碑林博物馆顾问、《收藏》杂志主编、《收藏界》杂志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西安市
期刊
“故乡的山水,永不忘怀”,这是汤清海先生在《神游太行图》中写的一段话。汤清海生于河南南阳,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既是汤清海先生的美好记忆,又是其不息的创作源泉。汤清海先生以太行山为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代表作有《神游太行图》(50×366厘米 2002年作)、《太行大峡谷》(98×197厘米 2004年作)、《金秋万里》(98×197厘米 2005年作)、《太行含秀》(98×197厘米 2005年作
期刊
我在阅读稿件时,常看到有作者说××古钱“锈色入骨”,其实观其实物或照片,虽有不同程度锈迹,但并未入骨,说明其言语夸张或者根本就不知“入骨”之含意。  其实,说是“入骨”,就是锈色侵入铜钱体内,锈与铜结为一体,要想清理品相,以硬器去除锈已全然不可能,因为锈与青铜已无法分割,要除锈青铜钱体,包括地章、边缘、字口都会连带遭到破坏,掉块或掉渣。  当然,锈色入骨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我曾集得一枚“第十九”篆
期刊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借助于岩石、建筑壁面而存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初创、形成、确立与发展。壁画也在不同的时代展现了它不同的风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由于纸本、绢本绘画的缺失,不免给那些喜欢寻根溯源的人们造成遗憾,而充满了先民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壁画作品最能展现原始的绘画风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近期,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推出“色挂形象穷神变—中国古代壁
期刊
苍松、翠竹、寒梅组成“岁寒三友”,是中国历代文人抒怀、寄情、言志的景物。元代末期,景德镇青花彩绘“岁寒三友图”开创性地将文人画的笔料(墨)意融合到陶瓷装饰上,这种出自民间的彩绘把工艺与艺术结合的一种样式,又在明代洪武官窑釉里红中得到延续,并表现得更为丰富、完美。本文选用收藏于各博物馆的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器物,对比分析元明之际青花与釉里红绘画性装饰的“岁寒三友图”,探讨两者之间相似而有别的特征,以及
期刊
2013年2月18日,北京电视台推出一档新栏目—《国学开讲》,邀请我国著名画家、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范曾先生循序渐进地讲述国学知识。首场讲座,范曾先生就以意境深邃、富有诗意的讲述,受到现场各界人士的欢迎,赢得了一阵阵热烈掌声。  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
期刊
解放壶是紫砂收藏界对于1950至1965年,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这段时间宜兴生产制作的紫砂壶的俗称。此时,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进入了一个历史上的空前繁荣时期,紫砂艺苑呈现出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新景象,新一代陶艺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佳作迭出。吴镇、谢曼伦夫妇就是此时涌现出的两位杰出的紫砂陶艺师。  笔者爱好收藏紫砂壶具,近年在古玩市场上有幸先后收藏到吴谢两位名师的解放壶精品,一
期刊
笔者酷爱青花瓷,收藏了多只青花团鹤山水纹盘。我喜欢瓷盘那种圆圆浅浅的造型和白地蓝花之间的雅致,更爱图案之中飞翔的团鹤,它和隐隐青山、悠悠绿水、一叶轻舟、两行雁阵,白塔、小桥、流水、古树,还有那过桥的老者、垂钓的渔翁相映成景,平添几多山野情趣和田园风光。每当将盘并列于窗前几上,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真是满目山水无限景,丹顶团鹤飞到今。兹将笔者收藏的青花团鹤盘分述于下,与藏友分享: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
期刊
诗笺,是文人吟咏作札的专用笺纸。它应用历史悠久,据记载:唐代时尚彩色的小笺,宋元时则尚素纸。随着“镂象于木,印之素笺(纸)”(鲁迅语)传统木刻版画的发展,到了明代晚期制笺“藻绘争工,刻意标新”,木刻彩印诗笺便成了“翰苑之奇观,实文房之至宝”,于是集笺成谱,使它如同画谱一样以供艺林赏鉴和收藏。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海内外孤本《萝轩变古笺谱》(足本),它刻印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比鼎鼎大名的《十竹
期刊
2010年6月12日,金陵古长干寺地宫阿育王塔中瘗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在南朝名刹栖霞寺重现于世,南京栖霞山再度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位于文化古城南京东北方向约40余里处。古时因为满山生长药材,摄入后可以养身治疾,因名摄山。该山自然风光幽秀,人文古迹较多,曾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之称。山中南朝古刹栖霞寺原系齐代隐士明僧绍住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