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鹤飞翔在山水之间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酷爱青花瓷,收藏了多只青花团鹤山水纹盘。我喜欢瓷盘那种圆圆浅浅的造型和白地蓝花之间的雅致,更爱图案之中飞翔的团鹤,它和隐隐青山、悠悠绿水、一叶轻舟、两行雁阵,白塔、小桥、流水、古树,还有那过桥的老者、垂钓的渔翁相映成景,平添几多山野情趣和田园风光。每当将盘并列于窗前几上,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真是满目山水无限景,丹顶团鹤飞到今。兹将笔者收藏的青花团鹤盘分述于下,与藏友分享: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图1)高3.2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15厘米。瓷质细密,釉色微显鸭蛋青色,釉面温润光滑,青花发色深沉亮丽,画工精细,层次意境均佳。盘口沿呈浅葵形状口,以青花描绘橄榄纹和弧纹花边一圈。盘背施满釉,青花线描双圈,中部饰三组简逸的草纹。足饰青花细线双圈,圈足修胎规整,粘少许石英砂,中有一长方形变体字青花款。
  盘面图案绘的是座座青山相连,山下江水滔滔,白塔依山而建,楼台亭阁高耸,房屋之间古树参天。小桥流水之上一弯腰驼背、宽袍大袖的老者手持拐杖行走在桥上,远处的房屋依稀可见,江边停着一叶小舟,撑杆插在船孔之中,大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江边亭前盘石之上一人头戴斗笠、身着长袍,正在垂钓,十分悠闲自得,颇有几分“独钓寒江雪”的韵味。江对面山峦叠嶂,天际边露出半边太阳。盘中心的双圈里一只硕大的鹤展翅飞翔,羽毛洁白,双爪自然垂在身后,睁大了眼睛注视前方,张开大嘴在鸣叫。团鹤画得十分写意,动态感十足,整体绘画布局合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图2)高3.3厘米,口径23.1厘米,足径15.2厘米。瓷质细密,釉面呈鸭蛋青色,光亮平整,青花发色偏蓝,山峰略带几分涂鸦和晕染,余画工细致,线条流畅,层次意境尚佳。盘口沿呈浅葵形状口,无双圈纹饰,青花描绘橄榄纹和弧线纹花边一圈。盘背施满釉,积釉厚处微显青色,口沿处青花线条分三段,互不相连。圈足修胎工整,粘少量石英砂,中有一长方形青花写款。
  该盘图案与图1相似,但小桥已现平长,桥下有三孔桥洞,庙宇古树用细线勾绘得模糊朦胧,山峦渲染成了平顶山,水中的船与垂钓的人似乎靠得太近。但有些局部的景物还是处理得当,如岸边点点的芦苇,山石的清癯,特别是盘中央双圈内的团鹤的羽毛和线条十分细致流畅等。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图3)高3.1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11.3厘米。瓷质细密。釉面微显鸭蛋青色,釉水明亮滋润,青花发色偏蓝黑略显深沉。画工较细腻,线条较流畅,画面层次较好,意境尚佳。盘口沿呈浅葵形状口,盘背施满釉,积釉厚处呈青色,中部饰简洁明快的三株草纹。圈足修胎较好,整洁光滑,中有一方形青花写款。
  该盘图案与以上两盘相似,但小桥画得较弯拱,显现三个桥洞,老者长袍大袖扶杖弯腰过桥的姿势表现十分形象。岸边的芦苇已被风吹弯了腰,远景群山两重,庙宇和萧萧挺拔的古树相互衬托,小船横靠渡野之上,一渔翁坐在江边的盘石之上垂钓,十分悠闲自得,太阳和人字形雁阵简洁明快。盘中央双圈内的丹顶鹤展翅飞翔,鹤眼圆睁,平视前方,张开了大嘴长鸣,羽毛丝毫显见。苍石堆岸,碧水如玉,远山近水,老者小桥,仙鹤渔翁,把人的思绪带到了田野风光的诗情画意之中。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图4)高2.9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10厘米,瓷质较细密,釉稍微泛白,微显鸭蛋青色,釉面明亮温润,青花发色深沉,局部微显晕染,画工随意,线条粗细不匀,欠流畅,构图十分写意和夸张,画面层次稍欠分明。盘口沿呈浅葵形状口,内青花描绘橄榄纹和弧线纹花边一圈。盘背施满釉,釉色青中泛白,积釉厚处微显青绿,口沿处无青花双圈,中部饰线条粗犷的三株草纹。圈足修胎不光整,粘满石英砂粒,内有一方形青花写款。
  该盘图案与图1相似,小桥更趋平直,三个圆形孔洞变成了两个桥墩支撑,所不同之处是桥下水流湍急,波涛起伏,过桥老者头戴大沿帽,身着长袍大袖,弓腰驼背,扶杖而行。宝塔、房屋的线条粗犷,稍显凌乱,远方的庙宇和树木隐约可见,山峰的渲染十分随意,船似乎已到江心,泛起千层波澜,江边的垂钓之人也穿上了长袍戴上了斗笠。盘中双圈中的团鹤构图十分夸张,鹤在飞翔时鼓圆了双眼,张大了嘴鸣叫,头上圆形的丹顶变成了鸡冠,但仍在奋力前飞,身上的羽毛微显零乱。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图5)高2.7厘米,口径14.1厘米,足径8.8.厘米。瓷质细密,釉色稍微泛白,略显鸭蛋青色,釉光明亮温润,青花发色偏蓝,局部微显晕染,构图线条流畅,画工较精细,画面层次分明,表达准确,十分写意。盘口沿呈浅葵形状口,内青花描绘橄榄纹和弧线纹花边一圈。盘背施满釉,釉色青中微微泛白,积釉厚处略显青色,口沿无青花双圈,壁饰简洁明快的三株草纹图案。圈足修胎规整,粘少量石英砂,左上方有一小块黑褐色斑点,中有一方形青花写款。
  该盘与图1的图案相似,但小桥已变得平直,三孔桥已变成了一个桥墩支撑,桥下水面平静,楼台十分简陋,过桥老者头上戴着大沿帽,身着长袍大袖,往日的长杖已换成了短杖。宝塔、山川相映成景,楼台亭阁各显高低,浓荫丛丛,庙宇和古树疏疏落落,山峰斜映在倒影之中。船到江心已自然直,泛起了微微波澜。一头戴斗笠、身着长袍大袖之人坐在江边凉亭的盘石之上悠闲地垂钓,不知收获几许?天上的太阳和人字形的雁阵已十分简洁。盘中的双圈变成了单圈,飞翔的团鹤丹顶和双翅构图十分夸张,仙鹤似乎在奋力高飞,张大了嘴在鸣叫,双爪自然地悬在身后,姿态十分优美。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图6)高2.6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8.5厘米。瓷质细密,釉微泛白显鸭蛋青色,釉光明亮莹润,青花发色深沉稍偏蓝色,局部微现晕染,画工精细,线条流畅,画面层次分明,意境表达准确,略带几分夸张和写意。盘口沿呈浅葵形状口,内青花描绘橄榄纹和弧线纹花边一圈。盘背施满釉,釉层肥厚,釉色青中泛白,积釉厚处微显青绿,口沿无青花双圈纹饰,中部有简洁明快的三颗草纹。圈足修胎规整,粘少量石英砂,内有刻款“渭”字记号,中有一方形青花写款。
  该盘图案也与图1相似,但小桥明显弯拱,三孔桥变成了两个桥墩支撑,桥下流水湍急,泛起层层波纹,坡石秀峭,楼台古朴,过桥老者头戴大沿帽,身着长袍大袖,弓腰扶杖而行。远处的庙宇和古树依稀可见,高耸的白塔依山而立,楼台亭阁层层叠叠,树木茂盛,处处浓荫,江边的芦苇随风摇摆,一渔翁头戴斗笠,正在江边垂钓。对岸的青山峰峦叠障,彼此起伏,江心漂来一叶轻舟,与天上的太阳和人字形的雁阵成为又一道风景线。盘中央双圈内的团鹤正展翅迎风奋飞,双爪自然后垂,姿势优美,但过分夸张的是圆圆的丹顶又变成了鸡冠。
  以上所述的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具有明显的时代风貌,但由于手工拉坯,工匠不一,成型工艺上存在大同小异,也由于画工的绘画风格和技艺的高低及艺术修养的不同,画面存在着精细粗俗之分,充分地体现了人物个性,决非像机制和印花一样千篇一律。在青花团鹤山水纹盘的收藏中,很难找到两只完全相同的盘子。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物研究,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大多属江西景德镇窑口,从清代中期到清代晚期均有烧造。笔者收集到一件口径27.6厘米罕见的青花团鹤山水纹大盘,瓷胎釉光均佳,画面堪称一流,青花发色亮丽,盘底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书写规整,虽不敢自称官窑,至少可算有嘉庆纪年款的民窑精品!惜盘口残缺一小块,只能作为标本收藏。青花团鹤山水纹盘的青花方形写款大多属清中期嘉道年间之写款。晚清所烧造之器胎质细白,釉色大多青中偏白,青花发色浅淡偏蓝,画工草率,器底已不见青花方形写款而取而代之的是“瓷业公司”“公司”(图7、8)等青花写款,属晚清宣统二年、三年江西瓷业公司之款。
  笔者所集之青花团鹤山水纹盘最大的口径有27.6厘米,最小的口径8.6厘米,可能市面上还有更大口径和更小口径的青花团鹤山水纹盘。其中23厘米左右的口径和19厘米左右的口径非常实用,故烧造的较多,相对存世量也略多。
  古代人生的最高追求,归结为“福、寿、禄”。而青花团鹤山水纹盘的主题正是飞翔的仙鹤和抚杖的老者。历代古人都将鹤誉为长寿之鸟,寓意和象征健康长寿。鹤洁白的素羽,鸣声悠扬,响亮悦耳,体态优美,行止高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往返于万水千山之中,似乎是从仙境中来。古人也常将长寿的长者誉为“鹤发童颜,道骨仙风”,视为追求的目标和楷模,因而古代的书画中就有了云鹤献寿的图案,皇帝的宫殿旁也用青铜铸成了仙鹤。景德镇民窑青花团鹤山水纹盘正是体现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庶民百姓,都向往乘鹤寻仙,祈求长寿不老之愿望。
  青花团鹤山水纹盘虽属民窑产品,但其中也不乏有精品。目前藏市之中真品尚有缘可见,价格虽比前几年攀升了几倍,仍十分值得收藏,建议可作青花团鹤山水纹盘的系列收藏。大千世界,茫茫藏海,热爱传统文化和投资收藏的人越来越多,精品收藏固然好,限于经济力量、收藏知识和眼力所限,绝不是大多数工薪阶层的人可以企及的!玩瓷的朋友不妨把目光集中在明晚期民窑青花、清中期民窑青花、单色釉及民国彩瓷上来。目前价格不高,只要稍微有心,事事随缘皆有运,有可能收藏到民窑中的真品、精品和罕见品,稍好的瓷片也可作标本购进,虽暂时增值回报不高,但稳扎稳打风险小,勤奋者必有所斩获。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应保定文静之嘱,赏读陈少梅《西园雅集图》,油然生出许多怀古的情思来,追忆那些心驰神往的雅集。我一向羡慕古人的风雅与真性情,雅集聚会,轮流作东,是常有的事。在这些雅集聚会上,精神完全松弛下来的文人,往往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伟大艺术品,譬如《兰亭序》。我想画家陈少梅也一定是在一种向往中构图落墨的,他把我们带到一个高雅、清亮的境地,自己也摒弃了俗尘,仿佛心灵在清溪中洗濯过一般。  陈少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近
期刊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通过科举制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清代自顺治入关开科取仕,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岁恩科为止,一共开了一百十二科,取了一百十四位状元。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画双馨,名震朝野。状元书画虽不是职业书画,但由于状元文化修养较高,生活条件优越,视野开阔,书法基本功扎实
期刊
这是第二次去金城兰州了。  出发前我就想,第一次去兰州时买了百合干、拉面筋、枸杞子,尽是当地和附近的土特产,是“进口”的东西。由于回家后“进口”不及时,糟蹋了一些,颇受妻子的批评。  花钱买批评,此类旅途购物,应当反思。那么此次出行再经兰州,购物当瞅什么呢?金城兰州,自古为河西重镇,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有专家称,丝绸之路也是玉石之路,二路大体重合。中原的丝绸经兰州、嘉峪关西出,西域的玉石经嘉峪
期刊
1936年生,湖南慈利人。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从事文物、考古工作40余年。历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西安碑林博物馆顾问、《收藏》杂志主编、《收藏界》杂志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西安市
期刊
“故乡的山水,永不忘怀”,这是汤清海先生在《神游太行图》中写的一段话。汤清海生于河南南阳,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既是汤清海先生的美好记忆,又是其不息的创作源泉。汤清海先生以太行山为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代表作有《神游太行图》(50×366厘米 2002年作)、《太行大峡谷》(98×197厘米 2004年作)、《金秋万里》(98×197厘米 2005年作)、《太行含秀》(98×197厘米 2005年作
期刊
我在阅读稿件时,常看到有作者说××古钱“锈色入骨”,其实观其实物或照片,虽有不同程度锈迹,但并未入骨,说明其言语夸张或者根本就不知“入骨”之含意。  其实,说是“入骨”,就是锈色侵入铜钱体内,锈与铜结为一体,要想清理品相,以硬器去除锈已全然不可能,因为锈与青铜已无法分割,要除锈青铜钱体,包括地章、边缘、字口都会连带遭到破坏,掉块或掉渣。  当然,锈色入骨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我曾集得一枚“第十九”篆
期刊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借助于岩石、建筑壁面而存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初创、形成、确立与发展。壁画也在不同的时代展现了它不同的风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由于纸本、绢本绘画的缺失,不免给那些喜欢寻根溯源的人们造成遗憾,而充满了先民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壁画作品最能展现原始的绘画风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近期,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推出“色挂形象穷神变—中国古代壁
期刊
苍松、翠竹、寒梅组成“岁寒三友”,是中国历代文人抒怀、寄情、言志的景物。元代末期,景德镇青花彩绘“岁寒三友图”开创性地将文人画的笔料(墨)意融合到陶瓷装饰上,这种出自民间的彩绘把工艺与艺术结合的一种样式,又在明代洪武官窑釉里红中得到延续,并表现得更为丰富、完美。本文选用收藏于各博物馆的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器物,对比分析元明之际青花与釉里红绘画性装饰的“岁寒三友图”,探讨两者之间相似而有别的特征,以及
期刊
2013年2月18日,北京电视台推出一档新栏目—《国学开讲》,邀请我国著名画家、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范曾先生循序渐进地讲述国学知识。首场讲座,范曾先生就以意境深邃、富有诗意的讲述,受到现场各界人士的欢迎,赢得了一阵阵热烈掌声。  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
期刊
解放壶是紫砂收藏界对于1950至1965年,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这段时间宜兴生产制作的紫砂壶的俗称。此时,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进入了一个历史上的空前繁荣时期,紫砂艺苑呈现出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新景象,新一代陶艺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佳作迭出。吴镇、谢曼伦夫妇就是此时涌现出的两位杰出的紫砂陶艺师。  笔者爱好收藏紫砂壶具,近年在古玩市场上有幸先后收藏到吴谢两位名师的解放壶精品,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