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训基地“双模式融合”企业化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建成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通过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有两种特性:公共性和公益性。具有双重功能:职业技能实训与职业资格鉴定。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双模式融合;企业化管理模式;集美职校企
  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职业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专项)“省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项目编号:JZ160054)
  作者简介:林事佳,男,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杨娟,女,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理论课程教学;刘伟,男,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焊接技术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8-0046-05
  在我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早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由于普及面不够广、数量不够多,对其创立、发展和运行的规律研究仍不够深入。随着各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共实训基地已逐步成为各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枢纽和校企合作纽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已经提上日程。[1]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为深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把学校的实训中心设立在集美工业区,为园区内个的企业和学校提供了多样性服务,较早地开展了实训中心服务公共化的尝试,获得了相关方的好评。由于实训中心的出色实践,于2016年获得省级“公共实训基地”。该公共实训基地借鉴了国内其他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经验,开展了企业化管理实践,形成了“双模式融合”的运行管理经验和具体管理方案,为同类公共实训基地提供了借鉴。
  一、“双模式融合”理念的提出
  (一)学校与企业管理模式内在的不协调性
  实训基地位于集美工业区中的机械工业集成区,区内驻有大量的内资、台资和外资企业,包括厦工股份、金龙联合汽车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外向程度高、重视产品品质,企业管理规范,运行效益较高。由于企业的营利本性,企业管理中广泛采用绩效管理模式,考核目标、考核方式、考核期限等规定明确、操作规范、反馈及时。[2]
  实训基地隶属于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但与学校本部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初创时采用传统的科层管理架构,学校派出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基地的管理,以下成立若干部门对应学校的管理机构和教学部。由于学校工作的公共性和相当部分的不可量化性,无法像企业一样实行完全的绩效管理,基地管理工作存在许多模糊地带。
  (二)基地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过初创期后,学校发现,以传统的学校管理架构运行公共实训基地存在管理职能重叠、教学实效不高等弊端,难以充分发挥基地的地理区位、校企合作资源等方面的優势,决定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在学校管理构架下,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学习时间一般以45分钟为单位,但实训基地一般以学习或工作任务中心开展教学、训练,45分钟的时间对于大多数的学习或工作任务并不合适,因此,需要围绕学习任务对学习时间设置、师资配备、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显然,引入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2.为提高实训效果,学校聘请了大量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级技工、技师,他们熟悉企业的运作方式与管理模式,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3.经过初创期,基地正在从实践教学型基地向生产教学型基地转型,相当一部分实训项目具有最低限度的生产功能,而生产管理正是学校教师的能力短板,学校急需引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企业化管理,让教师在实战中学习,迅速提升生产管理能力。
  4.在国家和省教育管理部门的安排下,学校开展与金龙客车等企业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阶段为学生构建一个类似于企业的学习、工作情境,这个情境不仅包括硬件的工作环境,也包括企业的管理方式、员工的工作方式等,只有如此,才能把“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双身份”(学生和学徒)、“双导师”(教师和师傅)、“双合同”(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等要求进行一以贯之的落实。
  (三)“双模式融合”的内涵
  尽管在公共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化管理十分必要,但如前所述,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营利目的组织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而学校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非营利是其基本特征,因此,在学校中直接移植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不可能的。为此,学校提出在原有学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企业化管理,使公共实训基地具备企业的部分功能特征而又不以盈利为目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两种体系“双模式融合”的思路。
  具体而言,校企“双模式融合”管理是指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相融合的一种管理模式,因此,也是“产教一体”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生产管理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士气管理及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双模式融合”管理并非是把学校的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全部内容相融合,而是在教学管理的基础上融入生产管理的部分模块内容。比如,重点融入制造管理、设备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模块,而淡化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模块。
  与全面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或校企一体化模式不同,“双模式融合”理念承认企业与学校具有各自的独特属性,二者存在内在的不可协调性,学校要做的就是在保持学校基本管理内核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二、“双模式融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双模式融合”下的管理架构
  推行“双模式融合”理念,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懂企业管理的人员缺乏,学校采用“引”“培”结合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实训基地先后从夏新电子、台湾灿坤、厦门海翼集团等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担任实训中心厂长,在教学活动中推广企业管理和生产文化;其次,学校分批次组织教研组长、专业带头人和实训指导老师到不同企业接受中短期管理能力培训,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细则和管理流程,并根据在不同企业所学的内容提炼、总结、再造了实训基地的各项管理规定和管理规程。
  管理体制上,施行基地主任和厂长分工管理制,主任负责后勤、总务、实训教学管理,中心厂长负责7S管理、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等一系列工厂化管理工作,具体见图1。
  实行车间主任与教研组长合一,工作职责包含车间建设规划、实训课程设置、7S素养、德育卫生管理等。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班级管理体系,由大班教学改为小组教学,在实训环节打破原有的45分钟课堂局限,模拟企业生产过程进行课堂教学安排,让学生“进校如进厂,上课像上岗”,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训教师充当三种角色:技能传授者、实训管理者和德育教化者。实训中心试点“理实一体教室(车间)”模式,把实操区与理论教学区融为一体,教师即训即讲,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学做教”同步进行,不留盲点。
  (二)“双模式融合”下的“7S”管理体系
  “7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
  体制建设上,建立了7S管理委员会,导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7S”企业管理模式。2013年6月,基地编写完成《集美职业技术学校7S管理手册》,阐明7S的概念和推行7S的意义,明确7S管理理念,提出7S目标、方针、口号和宣言。在现场管理中严格按照7S管理标准执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实行过程中,划区域指定7S责任人,由责任人监督7S在其责任区域内的执行,责任区域包括:各实训车间、理实一体化教室、仿真机房、实训设备、各车间之间的过道和洗手间等。以实训设备为例,其7S责任人需监督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清理,并登记设备的使用情况,如出现故障则要及时登记并报修。基地厂长统筹整个基地的7S管理,具体落实到各个专业的实训车间,不定期对车间进行7S检查,对在7S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车间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对管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车间给予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此外,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级7S管理知识竞赛,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相应奖励。
  各车间制定7S管理综合看板,出示于各车间入口处,将车间的训练项目、实训进度、指导教师信息、7S管理标准、7S管理评比情况和7S规范图示等内容展示在看板上,使车间的教学和管理情况清晰明了,同時,也便于各车间相互交流和借鉴。
  通过以上措施,实训基地将7S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
  (三)“双模式融合”下的标准作业指导书
  基地推行实训作业标准化,即按照企业生产工艺要求以标准作业指导书形式将实训课题发给学生,实现车间实训作业标准化。这不仅把现代生产企业的管理要求融入到实训全过程,同时,把成本、效益融入到实训管理之中,全力打造一个真实的生产管理环境。
  标准作业指导书因工种的不同略有差异,但所包含的主体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有实训所需的设备、材料、工具和仪器等的列表、实训主要步骤、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注意事项和备注图示等内容。学生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实训,不仅有明确的实训要求和实训目的,还使整个实训过程井然有序,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
  (四)“双模式融合”下的精益生产模式
  实训基地基于企业调研,以柳工路创精益生产体验工厂为原型,建立了精益生产模拟工厂,用于通过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的精益改善以达到消除浪费、提高效益的精益生产培训。在建设期间,基地培养了5名精益生产讲师,开发了《精益管理系统及五项原则》、《先进制造模拟工厂实训》、《班组长与现场管理》等教材,编制了《班组长与现场管理》教学大纲,并使每年一期的“成功班组长与现场管理”培训班常规化。
  精益生产先进制造模拟工厂包含制造工程和信息工程两个部分。制造工程部分即模拟工作环境。包括生产线、物料超市产品存储与发运、质量AUDIT区等。信息工程部分即制造执行系统,包括暗灯系统、产品跟踪、质量确认和物料索取/排序等。以先进制造模拟工厂为实践平台,引入行业资深管理咨询专家开展精益生产培训,特聘请路达集团人力资源部企业讲师团队于基地对培训班进行授课,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无纸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实训基地通过产品引进或合作开发等形式,在办公和教学过程中引进网络DNC、CAXA教学管理系统(考试模块)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实现无纸化作业,并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构建高效的办公环境和制造过程管理系统。同时,实训中心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和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培养。
  实训基地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信息化项目小组,于2013年6月前,开发网络DNC以实现设备物联网管理、导入图文档管理,通过CAXA教学管理系统(考试模块)构建各车间实训教学资源和考试鉴定无纸化平台,并于2013年12月前,引进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实训基地于2014年度通过网络DNC采集实训设备运行数据,导入制造过程管理系统,实现实训中心设备维护(TPM)、物料管理的信息化,完成实训基地三维动态模型。基地制定了一系列《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手册》,并培养1名教师作为实训基地系统管理员,以保障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的正常有序运行。   三、“双模式融合”模式实施的现状
  (一)“双模式融合”取得的效益
  “双模式融合”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发展。近年来,基地两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焊接车间荣获国家示范性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焊接技术课题组一、二期组长单位,基地选手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已连续4年荣获金牌。
  1.基地已成为行业企业重要的培训基地和职工竞赛平台。基地建立了“金龙客车全球售后维修技师培训基地”“厦工国际贸易实训基地”“路达模具实训基地”等大型企业实训基地,成为了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海西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厦门)培训中心等。
  2.基地已成为高校技术技能人才实习基地、高校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以来,基地已承接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7所高校3 000多名本、专科生的实习实训,开创了福建省中职校接纳985高校学生实习的先河。
  3.基地已成为全国、省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基地是福建省教育厅“十二五”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省唯一的中职校教师培训基地(数控、模具、机加工、电光源技术专业)。
  集美职校的经验表明,在坚持实训基地公共属性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功能,是一种可持续、多方受益的策略。
  (二)“双模式融合”遇到的问题
  1.统一的人事管理机制与兼职教师管理之间的矛盾。为弥补学校实训指导老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聘请了大量企业人员作为兼职老师,其中既包括短期用工人员,也包括长期聘用的“能工巧匠”级人员。目前,统一的人事管理机制无法对来自企业一线的、长期聘用的兼职教师形成有效激励。
  2.学校化过程管理与企业化绩效管理之间的矛盾。教育管理不仅强调教育目标的达成,也要求目标达成过程具有足够的教育性,而企业管理则主要围绕绩效目标展开,这对学校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造成了一定障碍,其结果往往是学校对产业进步的反应较为缓慢,容易错过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学习项目。
  3.“双模式融合”决策机制有待优化。在目前的管理架构下,基地的最高决策人为学校委派的专职副校长,实训中心厂长只是决策的执行人。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学校发现,产业进步的速度正在以超出想象的速度进行,只依靠学校一方对基地引进何种技术设备、设置何种实训项目、组建何种实训车间等方面的决策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不仅要在管理层面实现“双模式融合”,更需要在未来实现决策层面的“双模式融合”。
  四、“双模式融合”模式对其他公共实训基地的启示
  (一)公共实训基地应具有足够的独立性,成為学校与企业间的纽带
  集美职校公共实训基地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双模式融合”管理模式,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赋予了实训基地相当的独立决策与管理权限,因此,基地可以根据实训、生产情况制订一些专门的管理规定,从而保证学校和企业两种管理模式的相互借鉴。
  随着教育改革走向深入,在未来,学校与实训基地将有可能采用合同的方式解决责权问题,从而实现实训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确保实训基地在满足学校实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自主运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双模式融合”的不足。基地的独立运作可以促使基地采用更加灵活的运行管理方式,使基地成为“既校且企、非校非企”的学校与企业的中间状态,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合适的场所。基地还可以开展市场化运作,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并反哺基地的教育教学。
  (二)公共实训基地不能盲目开展企业化管理,应基于公共性开展管理方式创新
  基地采取“双模式融合”管理体系并不是盲目追求创新,而是以基地管理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公共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功能,因此,不能全盘照搬企业化管理模式,而应对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科学的评估,挑选其中市场化程度较弱的管理模块移植到学校的管理架构中,从而创新出不同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完全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新管理形式。
  (三)公共实训基地应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
  集美职校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两大技术,实现了基地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实习设备管理、实习材料管理、实习教学管理、实训基地安全监控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管理等五大模块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
  基地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人员、物料、信息方面的管理更加高效,更加有利于基地与企业之间形成数据共享,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使基地引入企业的部分生产参数和管理规程更为便利。
  综上所述,公共实训基地在管理方面并不是单一的以学校教学的模式进行,而是不同程度地吸纳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双模式”的融合。就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而言,“校企双模式融合”的管理体系是适合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营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北京: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强伟纲,承剑芬.协同创新视角下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8-30.
  [责任编辑 徐 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微课、MOOC、手机移动终端等各种教学平台不断走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因之提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教师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应用水平也不够,形成大量的“伪信息化”教学现象。通过案例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伪信息化”教学现象的成因,从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中职;计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实现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进站(企)锻炼、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助企兴农服务、职业素质拓展等“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动物医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动物医学类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省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宗旨,课程衔接是落实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衔接的核心载体,课程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理论基础——职业带理论的哲学解读,阐释了中高职教育中的技术应是产业技术,其知识应是产业技术知识。根据产业技术系统的实体要素、智能要素和工艺要素及产业技术知识系统的实体性技术、规范性技术和过程性技术知识构成理论,分析了上述要素升级选择是中高职衔接课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视角分析学生、教师、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剖析企业生产性与高职院校教育性、企业收益与高职院校教学效果、企业产品更新与供应链管理的延滞性三对矛盾,聚焦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中的冲突,进而提出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协调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多元利益主体  作者
期刊
摘 要:通过美国哈特兰德社区学院与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联办江苏省骨干教师双语教学美国培训项目的运作情况,以及在服务受训对象、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文化宣传方面的办学特色,提出了社区学院对外办学对我国高等職业教育招生、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启示。即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及手段;从教育教学细节入手,全面服务受教育对象;正视高职生源减少现状,培养全球视野;着眼于本土元素,宣传
期刊
摘 要:以我国12省份17所高职院校的700余名学生为调研样本,剖析了多元文化冲击下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归纳了新时期部分高职学生在政治信仰上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模糊、学习政治目的过于功利、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政治信仰倾向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主流意识边缘化、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认可度不高、学生党员思想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基于样本分析,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内三所高职院校301名有效样本调研,结合访谈法,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研究发现:样本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尚可,各维度认同水平略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不同,大二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低于大一、大三年级;没有实习经历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高于有实习经历的学生;调剂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低于自主选择专业学生、父母和他人选择专业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借助课程和社团活动
期刊
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资源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作为太仓唯一的地方高校,学院在高职“双元制”教育成功的经验之上,搭建“政产学研”四轮驱动的“双元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三个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进了“双元制”高层次化,丰富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有效推进政产学研的结合。  关键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以“带传动”教学案例为例,运用蓝墨云班课APP,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了翻转课堂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  作者简介:刘艳芳,女,江阴市徐霞客综合高级中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教学;朱刚,男,江阴市
期刊
摘 要:国内关于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比较多,但地区或者办学模式不同,其学习倦怠等其他方面都会表现不同。以湘西某县一中为例,对其职高部全体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分析该中学职高学生学习倦怠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学生群体学习倦怠程度不高,学习倦怠跟来自家庭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关性不大,跟父母管教方式有正相关性,但不显著,而与来自学习、教师、同学朋友、社会文化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