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变化、治疗效果及粒子植入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实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满3个月的患者有31例,存活满半年的患者有23例,存活满1年为14例,1年生存率为43.7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死亡1例,治疗满3个月的患者有24例,存活满半年的患者有18例,存活满1年为8例,1年生存率为28.57%,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增加≥10分及KPS评分增加<1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粒子植入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析:术前15例患者肺组织存在肺不张,术后10例患者症状减轻,5例消失;术前13例不同程度症状的胸腔积液患者,术后全部消失;术前28例咳嗽咳痰患者,术后26例消失,2例缓解;术前胸痛患者20例,术后症状消失16例,4例缓解;术前30例胸闷憋气患者,术后26例消失,4例缓解;术前10例患者发热,术后症状全部消失;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7.8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来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可以显著的提高实体肿瘤患者的疗效效果,患者易于接受、并发症轻、损伤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
  [关键词]经皮穿刺;CT;放射性粒子;实体肿瘤;微波消融
  [中图分类号]R45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68-04
  肿瘤(tumor,neoplam)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为遗传的。它是指细胞由于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改变,失去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致使单克隆异常增生从而形成的新生物。该新生物常产生局部肿块,因此得名。在临床上肿瘤分实体与非实体肿瘤,实体肿瘤较为常见,有研究显示,对于无法采用手术根治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对化学治疗有禁忌症或有抗拒的患者,常规采用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显著,为了寻求一种确切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接诊的实体肿瘤患者,并对研究组患者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实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3~70岁,平均(44.3±5.6)岁,其中10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8例为腺癌,9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为大细胞未分化癌;对照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6.4±6.1)岁,其中8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7例为腺癌,9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为大细胞未分化癌。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为肺癌;(2)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肺功能大致未见异常;(3)术前术后可使用CT平扫、增强。患者排除标准:(1)非肺癌患者;(2)不愿意接受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治疗方案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后进行。
  1.2 I放射性粒子植入器材
  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粒子密封源,18G植入针,粒子植入枪,粒子长4.5mm,直径0.8mm,半衰期59.6d,主要发射能量35.5kev y射线,粒子活度0.6-0.8mci,有效作用半径17mm。CT机为GE公司双排螺旋CT机。冷循环微波机,微波针。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躺于CT检查床上,通过CT对患者病灶处进行扫描,确定穿刺点及进针路径后,消毒铺巾,局麻后,将微波消融针穿刺至肿瘤病灶远端,肿瘤较大时可以多针联合消融,接好冷循环接管,在静脉麻醉下,微波机器设置在“60w 10~15min”的条件,进行消融,然后每次后退3cm微波针的方法逐点消融,利用微波功能,将肿瘤组织局部加热,使其高温凝固坏死,术毕,对创面消毒、包扎。
  研究组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具体方法为:在肿瘤微波消融的基础上,2~3周复查CT,由于微波每次消融的体积是椭圆形的,多点连续消融时,部分肿瘤边缘无法全部覆盖,残留的肿瘤组织同样在CT监视下放射性粒子植入予以补充。放射性粒子治疗植入计划系统模拟布源使局部剂量达到100~120Gy,利用CT对病灶处进行扫描,确定穿刺点及进针路径后,消毒铺巾,局麻后,在CT引导下把18G针穿刺到残留肿瘤中,接上粒子枪,以每次后退5~10mm的方法逐个释放粒子,使局部剂量达到100~120Gy。
  1.4疗效指标
  手术后两个月复查,经CT观察治疗后的肿瘤情况并与治疗前肿瘤情况比较,参照实体肿瘤RECIST评价指标,测定肿瘤组织的两个垂直直径的乘积进行评价。标准:症状基本缓解、肿瘤基本消失、影像学未显示肿瘤或者只有少数索状影响;部分缓解:肿瘤有所缩小,垂直直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少≥50%;无变化:垂直直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少<50%;进展:垂直直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少≥25%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有效率=(标准+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疼痛缓解指标采用数字分级(NRS)评价。生活质量评定指标依据KPS法在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评价,好转:KPS增加评分≥10分,恶化:KPS评分减少≥10分。术毕随访1年。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研究组在治疗满3个月的患者有31例,存活满半年的患者有23例,存活满1年为14例,1年生存率为43.7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死亡1例,治疗满3个月的患者有24例,存活满半年的患者有18例,存活满1年为8例,1年生存率为28.57%,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变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3 I粒子植入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术前15例患者肺组织存在肺不张,术后10例患者症状减轻,5例消失;术前13例不同程度症状的胸腔积液患者,术后全部消失;术前28例咳嗽咳痰患者,术后26例消失,2例缓解;术前胸痛患者20例,术后症状消失16例,4例缓解;术前30例胸闷憋气患者,术后26例消失,4例缓解;术前10例患者发热,术后症状全部消失。见表2。
  2.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2例和28例患者完成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86%,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肿瘤是全世界疾病致死的最重要的元凶之一,有关研究显示,全球患肿瘤人数10万人中就有173人,在我国患肿瘤人数10万人中就有110人,在临床治疗肿瘤分实体与非实体肿瘤,其中实体肿瘤在临床上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大多数实体肿瘤的临床症状较隐秘,发现比较晚,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恶化程度较高,难以预后,近几年,针对肿瘤患者常采用放疗,手术疗法、化疗等科学手段,但由于一半以上的患者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传统的方法已不能对患者有效,有专家指出,对于无法采用手术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一般都采用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既往CT引导植入粒子均通过传统CT进行扫描定位,确定穿刺点位之后,对释源针插入位进行重复扫描,证明针位置后,释放离子,属于“半盲”的引导技术,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及辐射较大。本次试验显示,采用微波消融术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减少≥10分占75%,可见该方法不能有效的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经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67.86%,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后一年随访发现患者生存率仅为28.57%。
  大量研究显示,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患者效果显著。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短距离放射治疗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先进的疗法之一,本次试验采用CT监视下经皮刺穿放射性粒子植入,融合透视及CT图像优势,较而及时,准确的进行引导操作,拟补因常规CT引导造成的缺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本次试验显示,采用经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减少<10分仅为46.88%,患者在一年后的生存率为43.75%,粒子植入点位耗时44min,较常规CT引导技术相比时间较短,显著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的准确性,效果明显。此外,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0.62%及术前咳嗽咳痰28例患者、发热10例患者,术后咳嗽咳痰36例消失,发热患者全部消失,效果显著。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建立患者的规律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此外,严禁食用油炸类、辛辣类等刺激性食物,既能利于身心健康,又能利于肿瘤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来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可以显著的提高实体肿瘤患者的疗效效果,患者易于接受、并发症轻、损伤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相信随着肿瘤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完善,CT监视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会被广大肿瘤患者接受。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导师团队采用重点专科轮转,实践操作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带教模式在培养专业型护理研究生护理核心能力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2011、2012级护理临床型研究生15名为对照组,2013、2014级护理临床型研究生16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由护理研究生导师带领的临床导师团队带教。结果 实验组实习研究生出科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实习护理研究生对临床导师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用于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及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78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对照B组,各39例。术后镇痛时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B组注射地佐辛和帕瑞昔布。于麻醉诱导前5min(T0)和术后8h(T1)、16h(T2)、24h(T3)四个时间点检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20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患者160例桡动脉采血时疼痛时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1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并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来对疼痛评估。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疼痛评分、心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做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把两组心肌缺血检测和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分别相互对比。结果 常规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V;(2)同一导联中T波1min;(2)与等电位线基线相比,ST段下移>0.1mV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口服,同期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第3天末患者体温控制、第5天末咳嗽咳痰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卒中的临床优势。方法 本院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经济因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GCS评分均有显著性升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PCI术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2日~2014年2月22日,这80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并在治疗结束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Livin联合Survivin检测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40例RB患者和40例非恶性眼病患者的血清Livin、Survivin含量。结果 RB患者的血清Livin、Survivin水平较非恶性眼病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血清Livin、Survivin水平的ROC线面积和最优截断点  以血清Livin和Su
期刊
[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评价,为器械消毒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方法 在2012年5月~2015年1月,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使用的260件经过处理的手术室腔镜器械,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来进行消毒、杀菌,B组采用人工冲洗+超声清洗技术。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两组器械的灵敏度、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二级脾蒂法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脾脏良性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31日~2015年9月14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脾脏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AI)法治疗,观察组接受LSS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