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构建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课堂互动是指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有效的互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课堂互动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教师都会采取这种形式,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让师生都能够"动起来"。但不可否认,有些"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互动的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可教学质量却不见太大提高。要突破这一"瓶颈",我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创设情境,展开有效互动。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又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场景。在数学课堂上要时刻考虑如何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得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迅速调动起来,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老师的“教”具有导向性,学生的“思”有主动性的效果,展开有效互动,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例如,《确定位置》一课,开课时,我创设了猜礼物位置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在《可爱的企鹅》一课中,开课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创设猜谜语的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本课的故事情境当中。又如《前后》一课,在课中,创设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学生被情境吸引,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通过创设情境,进而展开有效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二、设计问题,推进有效互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设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学生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课堂看似活跃了,但没有思维参与;未考虑学情,问题范围太广,情境不贴近学生实际会出现答非所问或“冷场”等情况。因此,教师要精心地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才能推进课堂的有效互动。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设计问题,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呈现多边形的客厅平面图。学生将这一多边形分割成多种基本图形,去计算客厅面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而生动。又如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问题,《梯形的面积》一课,呈现了梯形水渠的侧面图,从生活中的梯形,引出探究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三、合作交流,深化有效互动。
合作交流是生生互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有老师的课堂都有这方面的体现,如在《什么是周长》一课,我引导孩子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就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找到了测量的好办法。执教的《百分数的应用(一)》一课时,在研究“什么是增加百分之几”时,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明确什么是增加百分之几。《乘法结合律》一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算式的特点,得出了“三个数相乘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的结论。合作交流,当用在当用之时。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这些时候,我们需要学生的合作交流,他们的思维会进行碰撞,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能够深化课堂的有效互动。
四、质疑问难,延伸有效互动。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质疑,是探索新知的开始,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思维最终实现的。质疑,往往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最能表现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质疑反思,合作探究的权利,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这些年,我坚持在每一节数学课,在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索研究后,都有看书质疑问難环节,给学生预留质疑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长期培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再次回顾知识的再次建构,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共同分享。在《乘法结合律》一课特别孩子由三个数相乘能用乘法结合律,想到了四个数相乘是否也能用到乘法结合律,通过学生的质疑,深化了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思维有深度。在《反比例》的学习中,学生根据正比例的学习经验,提出“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图象是什么样的”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引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可见,“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灵感得以迸发,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互动学习中的主动发展,提高了课堂效率,亦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五、多媒体应用,助力有效互动。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几乎在每节数学课上都有体现。通过课件,我们把干巴巴的语言描述,变成了一副副丰富多彩的画面;把抽象的算式,变成了直观的小棒和图形;把抽象的公式推导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直观互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有效互动中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但也仅仅是助力作用,而不要让多媒体带着老师讲课,应该是老师用多媒体辅助老师讲课。
六、激励评价,调控有效互动。
数学课堂是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平台。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课堂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互动,有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激励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评价互动交流时的倾听。可以评价互动交流时,是否耐心等待。注意课堂中生成的亮点,适时地使用激励机制,善于把握时机,对于学生互动学习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起到激励作用。激励评价能调控互动,让互动教学持续有效地进行,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的“你真棒!”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光荣;当学生失败时,教师的“换一种思路试一试!”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心;当学生进步时,教师的“我发现你比以前更加优秀了!”带给学生的是最好的鼓励;当学生出错时,教师的“你真勇敢,下一次肯定会更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多大的信任。在数学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同时也关注着学生的倾听,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的评价。
七、学生训练,保障有效互动。
上好一节课,学生的训练很重要,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学生要能说完整话,学生的思维要有序,这些都是数学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保障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多种形式的组织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比如训练学生“先思考,再举手”、时刻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对学生的思维严谨性的训练及“不一样的思路也能解决相同问题”的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训练等等。训练方法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最有用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最好用。
总之,有效互动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实施有效互动,给学生多创造出一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互动”出创新的欲望,“互动”出创新精神,“互动”出创新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使“互动的教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空,由此构建的数学课堂更具生机和灵性,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互动是指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有效的互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课堂互动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教师都会采取这种形式,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让师生都能够"动起来"。但不可否认,有些"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互动的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可教学质量却不见太大提高。要突破这一"瓶颈",我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创设情境,展开有效互动。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又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场景。在数学课堂上要时刻考虑如何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得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迅速调动起来,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老师的“教”具有导向性,学生的“思”有主动性的效果,展开有效互动,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例如,《确定位置》一课,开课时,我创设了猜礼物位置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在《可爱的企鹅》一课中,开课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创设猜谜语的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本课的故事情境当中。又如《前后》一课,在课中,创设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学生被情境吸引,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通过创设情境,进而展开有效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二、设计问题,推进有效互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设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学生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课堂看似活跃了,但没有思维参与;未考虑学情,问题范围太广,情境不贴近学生实际会出现答非所问或“冷场”等情况。因此,教师要精心地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才能推进课堂的有效互动。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设计问题,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呈现多边形的客厅平面图。学生将这一多边形分割成多种基本图形,去计算客厅面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而生动。又如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问题,《梯形的面积》一课,呈现了梯形水渠的侧面图,从生活中的梯形,引出探究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三、合作交流,深化有效互动。
合作交流是生生互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有老师的课堂都有这方面的体现,如在《什么是周长》一课,我引导孩子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就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找到了测量的好办法。执教的《百分数的应用(一)》一课时,在研究“什么是增加百分之几”时,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明确什么是增加百分之几。《乘法结合律》一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算式的特点,得出了“三个数相乘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的结论。合作交流,当用在当用之时。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这些时候,我们需要学生的合作交流,他们的思维会进行碰撞,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能够深化课堂的有效互动。
四、质疑问难,延伸有效互动。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质疑,是探索新知的开始,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思维最终实现的。质疑,往往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最能表现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质疑反思,合作探究的权利,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这些年,我坚持在每一节数学课,在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索研究后,都有看书质疑问難环节,给学生预留质疑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长期培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再次回顾知识的再次建构,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共同分享。在《乘法结合律》一课特别孩子由三个数相乘能用乘法结合律,想到了四个数相乘是否也能用到乘法结合律,通过学生的质疑,深化了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思维有深度。在《反比例》的学习中,学生根据正比例的学习经验,提出“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图象是什么样的”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引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可见,“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灵感得以迸发,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互动学习中的主动发展,提高了课堂效率,亦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五、多媒体应用,助力有效互动。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几乎在每节数学课上都有体现。通过课件,我们把干巴巴的语言描述,变成了一副副丰富多彩的画面;把抽象的算式,变成了直观的小棒和图形;把抽象的公式推导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直观互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有效互动中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但也仅仅是助力作用,而不要让多媒体带着老师讲课,应该是老师用多媒体辅助老师讲课。
六、激励评价,调控有效互动。
数学课堂是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平台。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课堂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互动,有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激励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评价互动交流时的倾听。可以评价互动交流时,是否耐心等待。注意课堂中生成的亮点,适时地使用激励机制,善于把握时机,对于学生互动学习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起到激励作用。激励评价能调控互动,让互动教学持续有效地进行,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的“你真棒!”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光荣;当学生失败时,教师的“换一种思路试一试!”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心;当学生进步时,教师的“我发现你比以前更加优秀了!”带给学生的是最好的鼓励;当学生出错时,教师的“你真勇敢,下一次肯定会更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多大的信任。在数学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同时也关注着学生的倾听,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的评价。
七、学生训练,保障有效互动。
上好一节课,学生的训练很重要,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学生要能说完整话,学生的思维要有序,这些都是数学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保障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多种形式的组织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比如训练学生“先思考,再举手”、时刻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对学生的思维严谨性的训练及“不一样的思路也能解决相同问题”的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训练等等。训练方法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最有用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最好用。
总之,有效互动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实施有效互动,给学生多创造出一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互动”出创新的欲望,“互动”出创新精神,“互动”出创新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使“互动的教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空,由此构建的数学课堂更具生机和灵性,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