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不庄”与“洒脱”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他才气横溢,语必标新,在乾、嘉诗坛上驰骋了半个多世纪,被誉为“一代骚坛之主”。袁枚去世时是八十二岁。雍正五年,袁枚考取了秀才,这本已是引人注目的佳话,再加上袁枚此时年仅十二,人们更是啧啧称奇。袁枚曾赋诗描写当时情景:“门前已送好音来,阶下还骑竹马戏”,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袁枚考取进士时是二十四岁,与那些白首穷经、老死场屋的人相比,不知幸运多少倍,不过他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差一点就名落孙山。那次廷试的考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袁枚为了描摹题中的“想”字,便写下了“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两句诗。几位考官读了以后大摇其头:廷试何等庄重,怎么竟引用牛郎织女这类爱情典故?他们决定以“语涉不庄”的结论黜落这位举子,幸得考官尹继善慧眼识才,他认为袁枚写下这两句诗只是不熟悉应制体裁的缘故,不应因此就埋没他的才华。尹继善坚持要取袁枚,并声称如果乾隆帝查问此事,就由他负责解释并承担责任。由于尹继善据理力争,另几位考官才勉强同意让袁枚金榜题名,然而“不庄”两字的考评,却使袁枚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他接连干了十年“七品芝麻官”,却始终得不到升迁,其恩师尹继善任两江总督时曾保荐他升任高邮知州,可是又被吏部驳回。本来就性爱山水,不愿受拘束的袁枚在这种形势下终于作出了人生中的重大决定:以母病为由,乞养归山。袁枚任江宁知县时曾买下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园林,辞官后就逍遥自在地做他的“随园”园主,并赋诗抒发轻松舒畅的心情:“枥马负千钧,长鞭挟以走。一旦放华山,此身为我有。”当《红楼梦》盛传于世时,袁枚还得意地向别人介绍说,作品中的大观园就是他的随园,不过这一夸耀在本世纪却被红学家们否定了。
  袁枚被卫道士们评判为“不庄”,其内涵是指他的风流洒脱,而这一精神在袁枚的各个方面都有较明显的表现。他论诗推崇“性灵说”,主张抒写胸臆,辞贵自然,反对以程朱理学束缚创作,当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弥漫于文坛时,他的见解有发聋振聩的作用,但同时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他曾创作了小说集《子不语》,其书名就含“孔子不语”的意思。书中有则故事写道:有个小和尚自幼生活在山中,长大后老和尚决定带他下山一次,事先还给了许多教诲以免他受尘世俗念的影响。一路上小和尚好奇地问东问西,老和尚也有问必答。后来路上遇见一个姑娘,小和尚目不转睛地死盯着看。老和尚见状不妙,赶紧警告说,这就是我说过的老虎,要吃人的,千万不可接近。晚上回到庙中后,老和尚问小和尚一天的感想,他没想到竟得到这样的回答:最牵挂的是“老虎”,尽管知道她会吃人,可还是忍不住地想和她亲近。这则故事生动形象地批判了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自然也不能为卫道士们所容忍。然而,当时追随袁枚的人却相当多,都以是袁枚的弟子而自豪,袁枚也乐意广招学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以诗受业随园者,方外缁流,青衣红粉,无所不备”。袁枚晚年不顾世俗的反对和敌视而广收女弟子的举动,尤使人瞠目结舌,但他并不理睬时人的非议,还让人画下自己给女学生授业的情景,并又赋诗云:“红妆也爱鲁灵光,问字争来宝石庄。压倒三千桃李树,星娥月姐在门墙。”接着,袁枚又利用他东南文坛领袖的地位,请许多达官贵人为《授诗图》题诗,使之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坛韵事。在官场交往中,袁枚的“不庄”也很使一些官僚头痛。由于与宋代名妓苏小小同是浙江钱塘人,袁枚便刻了一枚“钱塘苏小是乡亲”的私章。有一次某尚书路过南京向袁枚索诗,袁枚在诗稿上就盖了这个私章送了去。尚书大为光火,责之不休,袁枚却正色回答说:“就今日来看,你是官居一品的贵人,卑贱的苏小小不能与你相比;可是百年之后,恐怕人们还记得苏小小,却并不知道你这个尚书大人了。”在场的人听了此话都笑了起来,那位尚书被弄得当场下不了台。
  袁枚自三十四岁辞官之后,风流洒脱地过了数十年,直到七十岁高龄时还时常外出游历,他作诗记其事云:“自觉山人胆足夸,行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诗意是何等潇洒,又何等豪壮。然而,年岁毕竟不饶人,随着时间推移,袁枚也常常想到自己的死期问题。先前曾有相士推算过,说他六十三岁得子,七十六岁寿终。袁枚在六十三岁时果然生了个儿子,取名阿迟,从此他对寿终一说也深信不疑。七十六岁那年秋天,袁枚得了腹泻,病情越来越严重,于是他更相信自己的大限已到。可是死到临头,袁枚那股“不庄”的劲儿又上来了,他要在死前亲眼看看别人为他写的挽诗。主意一定,他就立即通知朋友们,要求大家赶紧将挽诗写好给他送去。朋友们感到此事难以从命,准都没有动静。袁枚发急了,享受不到亲眼欣赏为自己而写的挽诗的乐趣,这岂不太遗憾?于是他又一口气写了四首七绝,寄给各位朋友催索挽诗,其中有两首写道:“久住人间去已迟,行期将近自家知。老夫未肯空归去,处处敲门索挽诗”;“挽诗最好是生存,读罢犹能饮一樽。莫学当年痴宋玉,九天九地乱招魂。”袁枚这样催讨,朋友们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于是纷纷送来了挽诗,然而这些作品却全无悲凉意味。如与袁枚同列“江右三大家”的诗人赵翼就写道:“割肉偷桃狡狯才,九阊都怕此人来”;“便将来世连今世,省得轮回又转身”。当时两江总督孙士毅写的挽诗更别致:“嘱备一奁磨镜具,他年高会望君来。”袁枚一见孙士毅表示要在冥府迎接自己,这怎么敢当,于是忙写诗谦让:“就使升天同作佛,也应前辈让衰翁。”一位是封疆大吏,一位是诗坛盟主,两人诗简往还:争论的问题却是自己应该先死。就在自写挽诗、催讨挽诗的过程中,秋去冬来,袁枚的病居然好了。看来算命先生的话并不灵验,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袁枚又写了《除夕告存戏作七绝句》分送亲朋好友,对自己还活在世上表示抱歉。
  袁枚真的去世是在嘉庆二年,即催索挽诗的六年之后,而他一死,推崇性灵派的热潮很快就烟消云散,相反,诋毁性灵派诗风则成了时髦,于是许多往日的袁门弟子纷纷改弦易辙,与已故世的老师划清界限。性灵派流行之际,曾有人刻了枚“随园门下士”的私章以示炫耀,此时便又重刻一枚,增加了两个字,唤作“悔作随园门下士”。乾、嘉之际的诗风转变与文坛的人情反复由此可见,随园老人九泉下有知,真不知会作何感想,抑或他只是洒脱地一笑了之?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在近年兴起的收藏热中,古瓷收藏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代,除国家博物院(馆)收藏了大批古瓷外,许多个人也收藏古瓷,不惜重金购进名贵精品。1990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42.2万英镑的高价,售出一个36厘米高的花瓶。前不久,在香港索新比秋拍卖会上,一个元朝青花牡丹纹大梅花瓶连盖,以992万港元成交价,创下元朝瓷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在1990-1995年,拍卖的清代200件粉彩瓷器,其中价格最高的是
期刊
1837年,中国的鸦片输入量有四五万箱之巨。以4万箱计,每箱按120斤算,即480万斤,每箱价格,英国人出价是800(银)元,至少共掠去3000万元。大量的鸦片,运载鸦片的大量违法商船,停在中国朝廷屡下禁令的广州黄埔港外,若无飞天的本事,如何能进入中国领土,又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从广州批发零售到长江南北、大河上下,从中国的市场上掏去数以千万两计的白银,把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瘾君子一个个薰得面灰力衰
期刊
君子言义不言利,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行为准则。清代画家沈海涛,其画深得古人妙意。金陵有一富商,慕名求画,因为款待不周,他推席而骂:“你算什么东西?至多一村驴罢了!你以为我是卖画的画工吗?”接着又埋怨从中牵线的友人:“君误我,令我笔墨数十日臭!”宋代画家郭忠恕也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在陕西时,一个衙内持重金请他作画,他不理会。后来这位衙内用计将他诳去,软禁起来,每天酒饭招待,条件是他必须留下一幅画来。郭
期刊
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以翔实的史料和恢宏的气势,再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同时披露了他与江西这片红色大地鲜为人知的渊源关系——四川广安县邓氏的祖籍在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县)。    (一)    早在1993年,邓小平的女儿萧榕(笔名毛毛),历经三载磨砺,出版了长篇人物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  为了寻觅邓氏祖先的踪迹,萧榕专程到原籍四川广安县寻找家谱。她写道:
期刊
店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思想形态的浓缩,对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时,商家字号多采用带有吉祥顺利的字眼,以讨个吉利。无论城镇僻壤,也不论布铺茶店,所有商号大多离不开顺、广、泰、祥之类的字眼。  清代学者朱寿彭曾将平时所见店名汇集一处,凑成“七律”一首,自称基本上囊括了古时天下字号的内容。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高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
期刊
杨成武,福建长汀县人,1914年生,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仁堂,1930年生于吉林抚松,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曾演过《青松岭》中的万山大叔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北京华夏文化艺术海外联谊会会长。    梁晓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期刊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一点过失,而不论过失大小,一旦出现,许多人往往善于反思自责。古人的自责方式多种多样,说来饶有趣味。    廉颇与“负荆请罪”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公元前283年,赵国讨伐齐国,廉颇在这次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率兵攻下齐国的军事重镇阳晋,被封为当时的最高官位——上卿。由此可见,廉颇在赵国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有着极高的地位。  后来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出
期刊
在我国西南边陲贵州高原西部地区,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彝族。早在三国时期,彝族的先祖济火因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明王朝建立后,济火的六十六代孙霭翠被朱元璋封为贵州宣慰使职,位在各宣慰之上。  奢香是霭翠的妻子,出生于一个彝族土司家庭。据史书介绍,奢香精明干练,勇略过人,在霭翠与明王朝交好的过程中,她起了不小的作用。洪武十四年(1381年),霭翠病死,二十岁的奢香承袭宣慰司使职
期刊
朱元璋当了皇帝,直到老态龙钟行动都困难了的时候,还要上朝堂、见百官、亲自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政务,又要指挥特务机构——锦衣卫,异常辛苦。这段时间的状况,他自己有诗道:  群臣已睡朕后睡,  群臣未起朕先起,  不及江南富家翁,  日高三竿犹拥被。  他为什么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强化帝权,确保朱家的统治权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他把历代所实行的宰相制改成了阁臣制,自己又当皇帝、又当宰相。  中国历代所用的
期刊
雨是为山美容来的。秋天干涩的林木草丛都在这场十月雨中变得青葱秀丽起来,雁荡山就这样楚楚动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榻在朝阳山庄,这家充满山村情调的宾馆傍山而建,正好一道瀑布在我们的房后溅珠泼玉,喧腾作响,于是我们在雁荡的初夜就有了氤氲的梦。  次日清晨先到灵岩寺后的小龙湫,一睹这道么女般任性可爱的瀑布,并在小龙湫的上游泡茶聊天,透过茶室木窗眺望雾锁峰峦,听小龙湫的恣意撒泼,细细体味着“雾起千山活,雨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