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旋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前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它不仅仅体现了先生个人所具有的伟大师爱,也是先生在勉励我们这些“园丁”要“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怎样让学生感受到爱呢?
  一、“爱”学生,就要勤严细实服务学生
  班主任工作琐碎的事情很多,班上里里外外很多事情都需要班主任亲力亲为。因此,要求班主任在“勤”字上下工夫,特别要脚勤、眼勤、嘴勤。作为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要做到勤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整洁的、安全的学习环境,有事没事常到教室看看,放下身份,怀着一颗童心跟学生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喜好、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每天我坚持做到早到校迟离校,检查班级卫生、早读、纪律等情况,发现学生未到校时及时与家长联系,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时刻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对班上发生琐碎的事情,及时做好记录。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该牢固树立所有学生人人平等的理念,不能只关心优等生而忽视甚至歧视后进生。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让每个生命放出光彩。
  例如,我班罗勇同学,去年九月份刚转入我校。以前纪律松散、不爱学习、不做作业、或者做作业马虎了事的不良习惯暴露无遗。如何让他尽快改变不良习惯呢?经过一番思考与观察,我认为,改变一个人,必须先从心开始。我首先找他谈话,直接跟他说:“上次的作业你虽然只写了一半,但很工整,证明你很有潜力。”“真的?”高兴之情写满他的小脸,我趁热打铁,继续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没有努力,只要你肯用心完全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你有信心吗?”他自信滿满地回答说:“行!”于是,我及时跟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监督他的学习;我还发动同学成立帮学小组,让大家都主动去帮助他。带着同学的帮助、老师的鼓励和信任,渐渐地,他爱上了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我对他的进步及时表扬,他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每次作业都认认真真完成,成绩进步了不小。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每一次的进步,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现在,他还被班上同学评为“好学之星”,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更让人感动的是,前段时间我咳嗽得厉害,常咳得脸发青,喘不过气来。有一天,他尾随我进了办公室,从裤兜里掏出一颗桔红药丸,递给我说:“老师,吃颗药丸吧,能止咳,我以前咳得厉害就是吃这药好的。”看着他虔诚的神情,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说:“谢谢、谢谢……”此时,他递给我的不只是一颗药丸,更是一颗温暖的心。这难道不就是施(师)爱的硕果吗?
  三、“爱”学生,要从点滴做起
  老师的一言一行,应该处处体现老师博大的爱。 班上有同学病了,我总是嘘寒问暖,倒水给他吃药,等他病好了主动给他补课。这样也大大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能体会到,生病时老师的一句问候,离校时老师的一声叮咛都会温暖孩子的心,都会让他们铭记在心里,让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更听话、更守纪、更团结、更刻苦。老师在点滴的小事中渗透自己的爱,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逢教师节,收到学生的一张张贺卡时,我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四、“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心里
  用爱欣赏他们,就像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鲜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那温暖的爱。我班何国宁同学,4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母亲改嫁他乡,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此,造成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从不主动跟同学、老师交谈。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写满了忧郁、孤独。我心里好揪心呀!如何让他走出缺失父母之爱的阴影呢?如何让他重拾天真的笑脸呢?我决定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交朋友,甚至给予他母爱般的呵护。每天早晨,我都会用亲切的笑脸迎向他,向他问好,有时还会故意问问:“今天吃早餐了没?吃的是什么?吃饱了没?” “昨天的作业有困难吗?需不需要老师帮忙呀?”快国庆节了,学校举办手抄报比赛,我知道小何喜欢画画,就把他叫来,让他也做一份手抄报,在他犹豫地时候,我说:“老师跟你一起做,好吗?”顿时,孩子绽开了惊喜的笑脸。我们在一起创作时,有多少默契、多少笑声让人感动。渐渐地,小何同学一步步走出了缺失爱的阴影,笑容也渐渐地拾回来了,这是多么欣慰的事啊。有一天,他爷爷满脸喜色地来到学校告诉我们,他孙子这段时间的变化可大了,回家后能自觉写作业,还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那以后,我明显感觉到他变得快乐了,学习劲头更足。我分明感到了爱的震撼。
  教师只要将爱的情感注入到工作里事业中,就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相信再小的孩子也会从你的目光中看到爱,从你的话语中读出爱,从你的行动中体会到爱。当昔日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我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做一名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感。愿我是爱的使者,一举一动都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田,享受爱的温暖,在爱的天地里健康茁壮地成长。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新课改的推动下,合作学习以其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高效性方面得到了广泛实践。农村小学的生源比较差,学生的自控能力也较为薄弱,各种行为习惯较差。再加之,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导致不能有效地引导农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期刊
怎样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发挥主体能动性,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现我谈谈在语文作业批改方面做的一些体会。  一、丰富作业批改语言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想学生所想,把数学知识跟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内心动力转化为兴趣,及时迁移其它兴趣转化为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巧妙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
期刊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的粗略看法:  一、设立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它分成三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期刊
一、兴趣引路,快乐习作  我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了13个小组。每组四名成员,兼顾优中差三类学生,这样既有利于组内成员的互助合作,又可以使小组间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组长竞争上岗,对组员进行组织管理,组长要根据表现不定期的进行调整,由于每一组几个成员是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每一组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本组特色的名字,用彩笔给日记本设计有创意的
期刊
96年从贺师毕业,一晃20多年过去了,毕业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那么班主任就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几乎每天我都在倾情上演。而今回顾过去,感慨颇多。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从容,在这儿浅谈一下我的小小心得。  一、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关乎人的良心工程,班级事多而且繁琐,作为班主任,要本着对班级集体中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把班级看做自己的“家”
期刊
一、情感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优美、生动、活泼、鲜明的语言教学活动,决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更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情感投入将直接转化为培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朗读的地位、重视朗读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朗
期刊
日常生活中说话口语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效率的提高,人们更需要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摄取和传递信息;说话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说话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言语活动。培养学生用说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
期刊
随着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中只滿足于幼儿会机械地背诵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不求幼儿理解的现象已有很大改变。许多幼教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已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是我认为早期数学教育中普遍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表象在幼儿教学思维发展中的作用。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合每一阶段表征特点的教学材料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