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高校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资源共享机智的缺乏、资源共享领域窄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高校的原因。为此,高校要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建立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及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资源,为高效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服务。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机制;信息网络平台;师资水平;优质课程资源
大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以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的。 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彰显突出,其自身的有限性与对其需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如何缓解课程资源短缺,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是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探求各种途径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当前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高校资源共享源现状、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对高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的读解
教育资源是指服务教育的一切可动用的積极因素,主要包括为教育提供的人力、物 力、财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有形资源,它是高校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具体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物力资源主要包括高校的 基础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高端实验室、图是资料、网络资源等等。而财力资源主要指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支持、高校的创收机制。其中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评价一所高校的标准,也是高校软实力的最好表现。物力资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财力资源是保障[1]。无形资源主要指教育管理模式、大学发展理念、大学精神、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和学校知名度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相对于有形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财富,在教育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各高校内部、各高校之间或一定区域之内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它不仅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备、运动设备等物力资源的享,还包括师资共享等多种形式。实施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在少增加或者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简单讲就是通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从而实现共同使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为了更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淡化专业,特别是增加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其课程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2]。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也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是指国内外不同高校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微观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是指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专业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其中,课程资源共享是指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间及同一学院不同专业间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的共享。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及原因
1.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意识较为淡薄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状况不甚合理,其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内缺乏促进资源共享的动力,资源共享的意识较为淡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制原因,政府拨付经费是高校资源的主要来源,由于每年拨付的经费有限,各个大学对其拥有的资源不仅实际占有且较为珍惜。更有甚者以此来树立自己学校的形象。这就必然会出现有些高校的教育资源闲置甚至浪费,也不愿与其他高校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意识较差(即使同一所大学,各院系之间资源共享亦存在此类问题)。这就无形中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以及增加资源成本。即使各高校都清楚资源共享的动因及目的,但在资源共享的实践中还是顾虑重重,缺少动力,甚至有的高校将自己一些优质的、重要的资源保留校内不参与共享。这必然样就会造成共享资源的效果要比预期低好多,不便于从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来改进自身机制。加之人们利益意识的倾向性,会担心因资源共享削弱自身的利益,又缺乏统观全局的意识观念。
2. 高校之间缺少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
我国高以公办院校为主,教育资源由政府的主管部门问同意调配,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分别隶属不同的职级部门管辖,这中固有管理模式会加大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困难。随着政府对高校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但不同高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使用方面明显倾向层次高的高校,资金分配缺少合理的标准。例如,我国教育部每年会给“985”、“211”这样的院校大量拨款,却不论这些高校是否真正需要大量资金,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地方院校院校和高职得到资金却常常捉襟见肘。这种资金支持的差异化必然造成了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大不平衡,也难以管理和统一协调,给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构建加大了难度,因而会出现各高校间相同资源重复投资和建立的情况。虽然政府也意识到高校存在这种问题,也在提倡和促成高校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共享,但没有真正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再说了政府重往往只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高校往往重视争取资金却忽视了资金的在各院系间的合理利用,必然会造成了教育资源共享呼声高实际效果差的结果。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共享只停留在服务设施和学生交流层面上,真正在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高校之间的管理差异化,这也是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难点。
3.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领域比较单一
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由高校教育资源内容和层次的丰富情况所决定。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和发展初期,其共享领域还较为单一。我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只仅在院校教务处能力范围内,主要表现在选修科目和图书资源方面的共享,停留层次较低,共享内容有限[3]。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资源与同类别的地方院校实现共享,如名家讲座、图书馆以及师资合作活动和政策性等,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需要个案的试点、改进直至形成完善的模式,以便于推广。 4.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焦点是缺乏服务型人才及优质课程资源
随着教育资源共享的全面推进,需要各方面配套的人才扶持,例如,教学实验设备的维护人员、网络系统维护和更新的专业人员以及信息、图书资料运行平台的专业维护人员等,同时还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需要拥有多方位综合型的的人才,方可根据各院校的需求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划分、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整合。课程资源表现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课程的封闭性,给非专业的学生选课带来不便;交叉学科的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现象在地方高校表现较突出,影响学校的发展。实现高校资源共享可化解此难题。
三、推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1. 高校内部树立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各高校对资源共享的投入和进展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认识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高校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教育资源共享行为。各高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视教育资源为院校间的公共资源的理念,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工作,认识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高校相关管理者也要转变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共建有效的教育资源平台,进而实现不同资源的分类和有效整合。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树立信息和共享意识,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供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共享建设。各高校学生也有必要将日常学习纳入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主动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上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建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共享机制。依据各个高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多少极其运作能力,明确各校在教育资源共享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所有参与共建的各校持有,这样可以预防因产权问题危害资源共享行为,且要保障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收益和回收成本的机会。[4]这样确保参与者积极性,保障资源共享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为其积极推进助力。
其次,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协调问题是教育资源共享中始终存在的问题,而利益问题处理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共享协议的达成及其正常运行。为了保障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及运行效率关键要解决好利益协调问题。让参与者充分表达自身需求,积极使用市场交易形式,以市场机制为协调各方利益的有效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教育资源共享的特点,充分运用协调机制协调好各参与方的利益。
最后,建立健全长效运营机制。构建长效运营机制是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项目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构建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是参与者能够不断获取所需资源的支持,也会推动教育资源的创新力度,以便更多的资源成为共享的备用资源,通过运营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掘资源的潜在能力,让其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3.高水平的师资和设置科学丰富的课程资源是高实现资源共享的核心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离不开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高校间可以定期开展名师讲座和教学交流座谈会,也可聘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制度,为高校师资共享稳定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开展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综合能力较强的师资人员,确保教师水平同校园教育建设水平协调。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水平、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课程方面,从学科层面设里平台课程。要求每个学科专业都要设置一些最为必要、最为基础、最为核心、最有价值的课程作为平台课程,根据面向对象分为不同级别面向全校的课程将作为公共平台课程,面向若干个学科专业课程将作为基础平台课程,面向若干专业大类课程将作为专业平台课程。[5]突出学科专业交叉和资源共享。跨系选课是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交叉综合的重要体现。在新的教学计划安排中,不同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可相互向学生开放。这种课程开放共享有利于教师资源节约。综合新大学课程资源多样性和选课灵活性,为学生未来升学或就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目标。
4. 构建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渠道
信息络教育及其平台的构建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依托。首先,大力推进高校教育信息网络化建设,破除高校间的屏障,实现信息网络一体化,为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网络平台互动,让学生共享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便利。其次,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区域。信息本身具有分散性特点,信息的形式多元化,这要确保大量多元信息传递的快捷畅通。最后,加快信息更新速度。通过构建资源库,将资源内容进行划分,并需要对资源库不断更新和扩充。核心是构建网络课程,通过将各种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数据资源进行网络链接,让需求者充分享有资源选择的自主权,实现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共享信息网络交流圈。为了确保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教育资源传递一定要保障其安全性和保密性。需要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分层次及管理,构建其安全体系,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以保护高校教育资源的的知识产权。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政府层面要出台鼓励和支持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共享的投资力度;高校层面要将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积极开发和探索教育资源共享的途径、模式;教师层面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资源共享活动,从中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教育资源共享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服务教师、帮助学生的重要举措,是资源节约、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和加强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利娟.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与提高教学质量研究[J].2016.(03):137.
[2]朱 莉.广州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研 究 [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0.
[2]趙忠,马雪静.浅析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J].2016.(02):272.
[3]殷耀国等.谈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J].教育教学论坛,2012.
[4]谭绍滨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资源共享的本科课程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32.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2013年教改项目(编号:2013JGXM0015):以受益学生为导向的高校优质教育共建共享研究。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机制;信息网络平台;师资水平;优质课程资源
大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以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的。 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彰显突出,其自身的有限性与对其需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如何缓解课程资源短缺,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是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探求各种途径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当前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高校资源共享源现状、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对高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的读解
教育资源是指服务教育的一切可动用的積极因素,主要包括为教育提供的人力、物 力、财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有形资源,它是高校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具体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物力资源主要包括高校的 基础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高端实验室、图是资料、网络资源等等。而财力资源主要指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支持、高校的创收机制。其中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评价一所高校的标准,也是高校软实力的最好表现。物力资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财力资源是保障[1]。无形资源主要指教育管理模式、大学发展理念、大学精神、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和学校知名度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相对于有形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财富,在教育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各高校内部、各高校之间或一定区域之内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它不仅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备、运动设备等物力资源的享,还包括师资共享等多种形式。实施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在少增加或者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简单讲就是通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从而实现共同使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为了更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淡化专业,特别是增加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其课程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2]。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也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是指国内外不同高校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微观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是指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专业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其中,课程资源共享是指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间及同一学院不同专业间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的共享。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及原因
1.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意识较为淡薄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状况不甚合理,其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内缺乏促进资源共享的动力,资源共享的意识较为淡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制原因,政府拨付经费是高校资源的主要来源,由于每年拨付的经费有限,各个大学对其拥有的资源不仅实际占有且较为珍惜。更有甚者以此来树立自己学校的形象。这就必然会出现有些高校的教育资源闲置甚至浪费,也不愿与其他高校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意识较差(即使同一所大学,各院系之间资源共享亦存在此类问题)。这就无形中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以及增加资源成本。即使各高校都清楚资源共享的动因及目的,但在资源共享的实践中还是顾虑重重,缺少动力,甚至有的高校将自己一些优质的、重要的资源保留校内不参与共享。这必然样就会造成共享资源的效果要比预期低好多,不便于从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来改进自身机制。加之人们利益意识的倾向性,会担心因资源共享削弱自身的利益,又缺乏统观全局的意识观念。
2. 高校之间缺少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
我国高以公办院校为主,教育资源由政府的主管部门问同意调配,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分别隶属不同的职级部门管辖,这中固有管理模式会加大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困难。随着政府对高校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但不同高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使用方面明显倾向层次高的高校,资金分配缺少合理的标准。例如,我国教育部每年会给“985”、“211”这样的院校大量拨款,却不论这些高校是否真正需要大量资金,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地方院校院校和高职得到资金却常常捉襟见肘。这种资金支持的差异化必然造成了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大不平衡,也难以管理和统一协调,给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构建加大了难度,因而会出现各高校间相同资源重复投资和建立的情况。虽然政府也意识到高校存在这种问题,也在提倡和促成高校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共享,但没有真正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再说了政府重往往只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高校往往重视争取资金却忽视了资金的在各院系间的合理利用,必然会造成了教育资源共享呼声高实际效果差的结果。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共享只停留在服务设施和学生交流层面上,真正在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高校之间的管理差异化,这也是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难点。
3.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领域比较单一
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由高校教育资源内容和层次的丰富情况所决定。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和发展初期,其共享领域还较为单一。我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只仅在院校教务处能力范围内,主要表现在选修科目和图书资源方面的共享,停留层次较低,共享内容有限[3]。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资源与同类别的地方院校实现共享,如名家讲座、图书馆以及师资合作活动和政策性等,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需要个案的试点、改进直至形成完善的模式,以便于推广。 4.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焦点是缺乏服务型人才及优质课程资源
随着教育资源共享的全面推进,需要各方面配套的人才扶持,例如,教学实验设备的维护人员、网络系统维护和更新的专业人员以及信息、图书资料运行平台的专业维护人员等,同时还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需要拥有多方位综合型的的人才,方可根据各院校的需求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划分、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整合。课程资源表现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课程的封闭性,给非专业的学生选课带来不便;交叉学科的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现象在地方高校表现较突出,影响学校的发展。实现高校资源共享可化解此难题。
三、推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1. 高校内部树立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各高校对资源共享的投入和进展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认识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高校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教育资源共享行为。各高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视教育资源为院校间的公共资源的理念,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工作,认识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高校相关管理者也要转变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共建有效的教育资源平台,进而实现不同资源的分类和有效整合。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树立信息和共享意识,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供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共享建设。各高校学生也有必要将日常学习纳入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主动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上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建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共享机制。依据各个高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多少极其运作能力,明确各校在教育资源共享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所有参与共建的各校持有,这样可以预防因产权问题危害资源共享行为,且要保障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收益和回收成本的机会。[4]这样确保参与者积极性,保障资源共享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为其积极推进助力。
其次,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协调问题是教育资源共享中始终存在的问题,而利益问题处理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共享协议的达成及其正常运行。为了保障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及运行效率关键要解决好利益协调问题。让参与者充分表达自身需求,积极使用市场交易形式,以市场机制为协调各方利益的有效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教育资源共享的特点,充分运用协调机制协调好各参与方的利益。
最后,建立健全长效运营机制。构建长效运营机制是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项目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构建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是参与者能够不断获取所需资源的支持,也会推动教育资源的创新力度,以便更多的资源成为共享的备用资源,通过运营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掘资源的潜在能力,让其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3.高水平的师资和设置科学丰富的课程资源是高实现资源共享的核心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离不开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高校间可以定期开展名师讲座和教学交流座谈会,也可聘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制度,为高校师资共享稳定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开展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综合能力较强的师资人员,确保教师水平同校园教育建设水平协调。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水平、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课程方面,从学科层面设里平台课程。要求每个学科专业都要设置一些最为必要、最为基础、最为核心、最有价值的课程作为平台课程,根据面向对象分为不同级别面向全校的课程将作为公共平台课程,面向若干个学科专业课程将作为基础平台课程,面向若干专业大类课程将作为专业平台课程。[5]突出学科专业交叉和资源共享。跨系选课是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交叉综合的重要体现。在新的教学计划安排中,不同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可相互向学生开放。这种课程开放共享有利于教师资源节约。综合新大学课程资源多样性和选课灵活性,为学生未来升学或就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目标。
4. 构建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渠道
信息络教育及其平台的构建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依托。首先,大力推进高校教育信息网络化建设,破除高校间的屏障,实现信息网络一体化,为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网络平台互动,让学生共享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便利。其次,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区域。信息本身具有分散性特点,信息的形式多元化,这要确保大量多元信息传递的快捷畅通。最后,加快信息更新速度。通过构建资源库,将资源内容进行划分,并需要对资源库不断更新和扩充。核心是构建网络课程,通过将各种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数据资源进行网络链接,让需求者充分享有资源选择的自主权,实现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共享信息网络交流圈。为了确保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教育资源传递一定要保障其安全性和保密性。需要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分层次及管理,构建其安全体系,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以保护高校教育资源的的知识产权。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政府层面要出台鼓励和支持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共享的投资力度;高校层面要将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积极开发和探索教育资源共享的途径、模式;教师层面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资源共享活动,从中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教育资源共享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服务教师、帮助学生的重要举措,是资源节约、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和加强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利娟.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与提高教学质量研究[J].2016.(03):137.
[2]朱 莉.广州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研 究 [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0.
[2]趙忠,马雪静.浅析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J].2016.(02):272.
[3]殷耀国等.谈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J].教育教学论坛,2012.
[4]谭绍滨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资源共享的本科课程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32.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2013年教改项目(编号:2013JGXM0015):以受益学生为导向的高校优质教育共建共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