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特色化办学及启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燕京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理念。纵观当代的大学像这样有特色的大学屈指可数,无论从思想、环境、校风,还是师生关系上都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大学的一面,从而得到了近代许多大学生的青睐。本文试图探讨燕京大学办学特色,以便为当今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燕京大学;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
  
  燕京大学作为教会大学,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燕京大学的创办有着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但某种程度上却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教会大学校园内外连绵不绝的异质文化的碰撞、磨合与融合,便属于中西文化交流较高与较深的层次,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较深远。
  1919年,美国教会在清朝晚期所创办的三座大学——北京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与通州协和大学合并而组成燕京大学,并聘请在南京金陵神学院讲授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司徒雷登(John L.Stuart)教授为校长,并于1926年夏正式迁校并由蔡元培题写了“燕京大学”四个大字。燕京大学是当时的教会学校中规模最大、办的最好的一所,在政治上、国际文化上影响也最大。燕京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是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性,尤为出类拔萃之处。一个大学要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具实力,有实力才会发展,有发展才能创新。燕京大学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从而成为近代著名的大学。本文通过燕京大学的办学特色来揭示其对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启示及借鉴。
  
  1 优质的环境和校风
  
  1.1燕大的校园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
  1920年,司徒雷登请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Murphy)为燕京大学校园作规划,其建筑外部一律采用中国古典风格,小桥流水,湖光塔影,使人置身于中西文化的浓厚氛围中。而建筑内部则装置最现代化的西洋设备,用司徒雷登的话来说,这种建筑本身就“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国际主义理想的感情。”当时众多的学生就读于燕大,这也是吸引他们的其中一种因素,如朗润园、鸣鹤园、蔚秀园、淑春园等几座古园遗址及极具特色的德斋、才斋、均斋、体斋、健斋等。
  1.2燕京大学的迎新生典礼独具特色
  燕大用以教训新生、杀锐气的惯例之一就是新生的“拖尸”典礼。所谓“施尸”,就是英语“toss”的谐音,即在刚开学的时候,由高年级的老生们将他们看不顺眼的新生拖至小湖旁,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扔进水里。虽然“拖尸”惯例貌似残酷和不人道,但对于新生却有当头棒喝的奇特效果,他们将永生铭记这种令人难忘的迎新典礼。
  另一个惯例是新生用黄包车拉着高年级的老生在燕园之内或海淀周围走上一大圈。让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手无缚鸡之力的新大学生出一身大汗,稚嫩的手掌上长几个血泡,以便他们能真正意识到读书、做学问要干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这同时也暗示新生应在学长面前放下架子,并对其执师长之礼。
  1.3燕大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这是来自耶稣的两句格言:“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你必须明白真理,真理将给你自由”。司徒雷登将其归纳为“因真理得自由的服务”。这本来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地道的舶来品,但是一经与燕大的环境相结合,便成为师生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有些校友不承认他是基督教徒,却承认校训是他的终生目标。”
  燕大的教师来自美、英、法、日、等不同的国家,学生有一部分是来自夏威夷、爪哇等处的华侨。他们虽然国籍不同,信仰不同,但在学习和生活上平等相处,亲密无间,形成一种极具有凝聚力的校风,司徒雷登称其为“燕大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还比较封闭、保守的中国教育界是不多见的。
  1.4社团活动十分活跃
  仅在文学艺术方面,便有文学研究会、燕京生活社、燕京文摘社、星火社等多家社团开展各种活动。燕京大学还设有团契,参加者互称契友,提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同时也为男女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机会,以增进个人品德修养,丰富学校生活的内容。社团的构成或以地域关系相接纳,或以思想吻合而汇集,或以学识相近而组织,成为教会大学的一大特色。
  从燕京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思想对大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大学校长对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著名大学之鲜明的办学的形成,都与这些大学在办学历史中的几位杰出校长的作用密不可分。哈佛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就不能忘记昆西校长在19世纪前叶对哈佛大学办学方向的改革,也不能抹杀艾略特、艾利奥特、劳威尔、康南特等几位杰出校长的卓越贡献。不同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理念,并通过办学理念来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发展目标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的交互关系,形成大学的文化和特色。
  我国大学也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校长更应该更新自己的理念,把大学办成有特色的高等院校。思想领先需要敢为人先,敢为人先就需要创新,创新的先导是理念。因此,思想领先在于理念的创新。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形成办学特色以及怎样办好大学的思想认识基础,也是创新高等教育的理性思考。应该说,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创新。不同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理念,并通过办学理念来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发展目标、行为方式以及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形成大学的文化和特色。事实证明,一所大学一旦有了创新的理念就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就会获得相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 温馨的校园气氛
  
  对司徒雷登来讲,基督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一种人生哲学,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指导和约束个人行为的精神力量。因此他十分强调教师的人格表帅,注重学校的生活气氛。他希望通过教会学校的环境气氛及人际关系,而不是专设的宗教课程和仪式使学生们获得基督教精神的熏陶。当时许多学校都纷纷效仿燕京大学,提出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和平、温馨的气氛和平等、密切的人际关系。燕京大学毕业生冰心女士曾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眼中的司徒雷登:“在燕大团体中......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总有上千上万的人,这上千上万的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里,都短不了他(指司徒雷登)。为婴孩施礼的是他,证婚的是他,丧礼主仪的也是他。燕京大学注意营造所谓“大家庭”气氛,强调在学校里,师生间的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分享团体生活的乐趣。
  大学校园应该处处充满温馨的关怀,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这样才会使置身与其中的师生感到温暖,才会倍加爱校园和周围的事物。校长的作用在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的大学,能像司徒先生这样做的人几乎微乎其微。中国传统的官高于民的思想历经千百年仍未能得到改变。古语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学校要想办得有声有色,就必须依赖于他的师生,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有特色的专业和教学
  
  大学是为人才培养而设计的社会系统,人才是大学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有什么样的大学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兼具人文和科学精神的育人环境,给学生留下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理想空间,正确的引导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人生目标的自我设计和发展道路的自我选择,并为其精神和物质的需要及时提供良好的滋养。学科专业特色在大学特色追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任何试图办出特色的大学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燕大就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设置特色专业:新闻学和社会学。中国在20年代以前没有自己的新闻专业,直到1924年燕大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毕业生聂士芬的帮助下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新闻学系。由于新闻学系的毕业生人数少,质量高,他们受到了国内各大新闻单位的青睐。1921年,美国普斯顿大学的两名毕业生步济时和甘博受到司徒雷登的邀请在燕大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人才。燕大社会学系不仅注重理论研究,而且强调社会实践。他们定期组织师生到清河实验基地和中国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出版了《燕京社会学研究》、《清河社会学试验》等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历史启迪我们,一所学校要有水平,必须要由专业特色;惟有特色鲜明,学校才有竞争力的提升。学科专业特色不仅与学科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人才特色也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在追求特色时,既要加强学科调整与制度建设,也要开展专业重组与机制建设,形成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专业的生长机制。
  大学追求特色,必须面向全球,重视国际定位。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必然开放办学资源,以便交流、促进和提高。大学的开放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如果我们的大学要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学,必须把自己融入国际高等教育的大系统中,用国际的视野来审视自我、批判自我、要求自我;并且邀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人员、学术思想、教学科研以及文化的交流,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借鉴国外大学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提高我国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们一些大学虽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但在国际舞台上仍面临“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处境。通过办学资源的开放,使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生产结合在一起,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创新场所和环境,使创新教育进入一个主体自我探索的新境界,最终融入国际的大环境中。
  
  4爱国运动
  
  燕京大学是一个由教会创办的综合性大学,但校方仍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早在大学创建初期,就曾经有刘谦初、张放等革命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军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从二十世纪初起,日本就在中国的东三省获得了许多特权,燕京大学针对可能即将发生的日本侵略战争而组建了它的学生军,它最突出特点就是拥有适合华北平原特点,而且机动性很强的骑兵团。除此之外,校方还根据大部分燕大学生都拥有自行车的特点,也组建了一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轻骑兵”。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有不少燕大学生奔赴前线,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战斗。留在学校的学生们也积极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开展了“万顶钢盔运动”、“万斤咸菜运动”、“棉衣运动”和“钢刀运动”等名目繁多的支前活动。
  综上所述,燕京大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兴盛走向衰落,尽管它是一所教会学校,但是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教会大学的缘由所在。在此我们暂且忽略司徒雷登最初的办学目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司徒雷登及其所创办的燕京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现代同样可以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想及经验。我们要发展高等教育就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态度来看待教会大学,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充分利用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6-122.
  [2]肖东发,李云.风物——燕园景观及人文底蕴[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8-20.
  [3]陈时伟.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A],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71-175.
  [4]胡弼成,张卫良.特色追求:大学创新之髓[J] .高等教育,2004;54(4):76-80.
  [5]章开沅.教会大学在中国[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23-125.
其他文献
摘 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作为幕后推手的沙俄以“调停有功”,威逼清政府签订了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西北边疆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后,采取种种手段,夺取我国阿尔泰山以南额尔齐斯河河源地带,妄图占有流入北冰洋的世界第四条大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全流域。在中国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的同治初年,甘肃洮州厅藏族转世活佛棍噶扎拉参托钵募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对于以色列EMBA教育情况的一个概述,通过对以色列几所重要大学的EMBA项目课程的介绍,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以色列EMBA教育的概况。  关键词:以色列;EMBA教育;国际合作
期刊
摘 要: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由于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功利性、目的性强,忽视的细节和过程,对教师考核和激励不足。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存在偏差,政策注重学校硬件工程建设,缺少管理上的制度约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人才的培养,
期刊
摘 要:目前,大学英语ESP课程改革已经在许多高校开展,课程的革新意味着教学方法的创新,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资问题。ESP教师的自身素质对课改的效果至关重要,而提升教师素质,要从多方面着手,无论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还是教师本身,都要认识到课改的必然性,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阅读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等,以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ESP
期刊
摘 要:《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表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及对于光明和力量的歌颂,而奇特的想象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女神》;艺术成就;五四精神;创作个性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
期刊
摘 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使用的语言极其精炼浓缩。在英汉广告的对比中更能发现英汉语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数据统计法,分别选取了30例英汉语中常见的广告,并对其中的动词和介词使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旨在说明英汉语在语言本质上的显著区别。  关键词:广告;英汉语区别;动态;静态
期刊
摘 要:口译员做同声传译和大型会议口译时压力巨大,特别是为总理作翻译更是关乎国家形象,因此口译能力研究及实践都很重要。在口译过程始终,口译员都发挥着极大的主体性,因此本文主要从较长段落,文化缺省,经典名句三方面探究口译员的主体性,最后总结了口译员发挥主体性的原则。  关键字:主体性;口译; 主体性原则  1951年9月,傅雷在《重译本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
期刊
摘 要:在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一个可怕的怪物,而在阅读过这篇作品后,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将弗兰克斯坦视为怪物的“父亲”,因为他给予了怪物生命。但是本文从佛洛依德的潜意识论出发,结合小说中的具体事件及弗兰肯斯坦的内心独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怪物是弗兰肯斯坦的化身,它不仅是弗兰肯斯坦的影子,更是他内心欲望的反映,或者说是他潜意识的产物。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潜意识
期刊
摘 要:戈尔丁的作品多以揭示人性恶为主题。他在几部作品中都曾赋予主题人物以伴有幻象的癫痫症状。本文以其争议作品《黑暗昭昭》中邪恶代表苏菲的癫痫表现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这种伴有幻象的癫痫症状与主题揭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性恶主题;伴有幻象的癫痫症状;主题揭示;苏菲  Theory of Hysteria  In his Studies on Hysteria, Freud elaborates
期刊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走自己的路”的现代化道路思想,不仅初步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而且勾勒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其后来“左”倾思想的发展,以及在诸如阶级斗争等重要理论问题上的失误,他最终没有找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但为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