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选段《一首桃花》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首桃花》是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独唱唱段。这首作品难度较高,意境高雅清新,是众多声乐表演者在音乐会和比赛中的首选曲目。该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曲词,给听众带来深深的震撼。本文将从创作特色、演唱处理、情感表达方面来分析该作品。
  一、创作特色
  (一)旋律分析
  《一首桃花》是林徽因的主要唱段。歌曲的伴奏器乐主要有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是一个钢琴三重奏形式的室内乐。前奏和尾奏的旋律都在小提琴声部。整首歌曲分为A、B乐段,A段是一种描绘性的,描述着桃花的宁静和美丽,“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多多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血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B段咏叹性较强,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曲作者将这个部分反复了一遍,有一个强调性的作用。从歌词上来看,B段也是诗词情绪最饱满的一个部分,“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撇一撇,一撇多情的痕迹。”钢琴伴奏和小提琴声部在声乐作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声部互相作用,使整首作品更加丰满。
  (二)人物分析
  林徵因是一位中西文化共同造就的新时代女性,是具有学识修养、多才多艺,天生丽质的知性人物,是思想新颖充满人格魅力的名门图秀。她出国留学,却不崇洋媚外,她追求女性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追求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她的一生经历了三种不同形式,不同结局的感情: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康桥初恋,与梁启超的長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完美婚烟,与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之间超越世俗的柏拉图式的罗曼史。她吸引别人的不仅仅是美貌,更参的是她的智慧和她身上散发出的高贵,典雅、纯洁,雅致,轻柔,还有她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她是成熟且有深刻觉醒意识的女性。《一首桃花》出现在整部歌剧的第五个部分“双清重逢”,主要以桃花为载体塑造女子高贵典雅的气质和温柔多情的美。
  二、演唱分析
  (一)演唱技巧
  这首歌曲艺术性很强,诗歌本身就很婉约派。在唱歌之前,还应该要朗诵歌词,把歌词的意境理解透彻。A段诗歌本身就很宁静,用吟诗一样的语感把桃花的娇艳和美丽表达出来。作曲家在节奏上的运用也和诗歌朗诵的语感节奏,非常接近。前两句“桃花,啊,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描绘着桃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清新脱俗,这一句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唱出来。“多多露凝的娇艳”是连接前一句的,进一步抒发感情。“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这是一个铺垫,重点要唱“含着笑”要将这三个字唱完了以后才可以换气。“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这一句要唱出A段的结束句的感觉。中间通过一个小节的间奏进入B段,“看,那你颤动在微风里……”由4/4转为3/4拍,这一句是全曲的最高音,这一句要唱一大句,不能断。3/4拍的音乐较4/4来说更加具有推动性,与诗词的意境更加贴切,更便于抒发情感。“她有留下淡淡的……”这一句本身就是一个下行的旋律,要强调“她”这个字。“在三月的薄唇边,一撇,一撇,一撇多情的痕迹,噢……”这一句要在“一撇”后面的休止符上换气。在语感上要紧凑一点,将音乐推向反复的B乐段。反复乐段要较第一遍而言,要有更紧凑的音乐。到整首歌曲的结束句时,“一撇多情的痕迹”在音乐和歌词的语感上要有结束感,小提琴声部进入,演唱者要将音乐传递给小提琴声部,在气息的控制下做减弱的处理。
  (二)气息的合理运用
  歌曲《一首桃花》气息的合理运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带来重要的影响。作曲家在这首作品的音乐技法上积聚了心思,其中附点与休止符的运用更是别具匠心。第一句“桃花”后的休止就是一个小气口,紧接着安排两个休止,给人一种稳定的节奏感,在小乐句之间的附点
  连接歌曲更加亲切自然。当唱到“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时,要注意此处的休止仅是小小的停顿,这里就要求做到声断气不断。紧接着在“柔的匀的”前的休止处换气接下一乐句的“吐息” 二字,作曲家又在此处安排了一个休止,很明显是让歌者稍作放松停顿接后面的字头,使声音更加灵动轻巧,人物形象更具体化。当进入到第二部分的时候,要提前为情绪的释放做好气息的控制准备,因为有反复,所以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感情上衔接都比较紧密,要注意换气口的速度和深度,这样的处理和对比不仅符合作曲家的写作意愿,更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情感表达与表演
  演唱这首作品前需要了解林徽因的作诗风格,朗读诗歌,将春暖花开,桃花的意境。A段气息平稳,用说话的语感将歌词朗诵出来,B段是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诗歌最为抒情的部分,演唱时要情绪饱满,音乐流畅。在演唱时,将自己置身在林徽因的身份,用优雅的感觉唱出来。
  结语:
  《一首桃花》与其他中国歌剧选段还有一些不同,除了要有良好的声乐发声技巧以外,它在歌词上属于诗歌,需要演唱者有更高的文
  学理解能力,是一首值得我们学习和传唱的当代佳作。在歌剧作品演唱中,不仅要追求声音技巧的纯熟控制,还要注重对剧中人物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有把声、情、境三者合一,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声带情,声情并茂”,在演唱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效果,让声乐教学理论在舞台实践中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成阳,女,汉族,甘肃省陇南市,硕士在读,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 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成为改革的重点,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数学的解题策略,在这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更简单更方便的解决策略也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具体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教学研究分析;实践思考  一、解题策略教学研究的意义。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新课标反复要求了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
期刊
摘要:作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通过有效地语文写作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长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及内容逐渐暴露了教学的弊端,当前我们急需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写作环境。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总结出有效地写作教学对策,从
期刊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可拓宽其阅读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论述,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以期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使之学会求知,提高其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理念[1]。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外
期刊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8个和11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懂得应该热爱劳动,凭着自己的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课前准备1.课件。2.小黑板。  3.朗读课文录音带。  4.引导学生在家中盆里或空地上栽种一两样蔬菜或花草,每天观察写出小日记。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谜语揭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他们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他们由厌学、
期刊
摘要: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活动。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验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基础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过渡
期刊
一、聂耳作品创作背景和主要主题  聂耳的群众歌曲唤醒了麻痹的国人精神,他将一个个音符串联在一起,用音符和文字一起创造出了对付敌人的锋利武器,激发许多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将音乐化为锐利的武器,激发了国民的爱国良知和热枕。  歌咏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被划分为“救亡歌曲”和“抗日歌曲”。在特殊的时期战事逐步恶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时间段创作歌咏的主题为“一切为了救亡”。鲜活的事迹是创作的灵魂,能激发了创作者无
期刊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2至4页“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根据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的散文改编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春雨,学生并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风的流行,传统民间艺术元素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我国,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对传统民间艺术非常重视。如今,人们接触包装十分频繁。包装的设计中加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不仅能传递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感受到民族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包装设计,阐述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并对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
期刊
摘要:在众多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中都出现过很多“鬼”这个元素,本文从比较文化的角度,以此元素为切入点,以西方戏剧《哈姆雷特》和中国传统戏曲《窦娥冤》为例,试图在中西宗教文化鬼魂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对中西方戏剧背后的文化差异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西方戏剧;中国戏曲;鬼魂形象  前言  鬼魂形象地大量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其中多以文学这一形式为主,同时它作为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