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永放光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4日晚,宋庆龄的病情突变,体温高达40.2摄氏度。经过医生抢救,次日晨体温下降,神志清醒,于是她明确提出入党要求,恰巧王光美在场。后来王光美说:宋庆龄接连重复三遍,明确表示坚决要入党。我望着她那双我熟悉的、晶莹明亮、炯炯有神的眼睛,我感动得泪如泉涌,亲吻着她说;“亲爱的庆龄同志……”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
  5月16日上午,邓小平去看望宋庆龄,祝贺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天下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18次会议,根据党中央建议,会议通过《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会议一结束,彭真和廖承志就去探望宋庆龄,把人大常委会授予她荣誉称号的决定告诉她,并向她祝贺。那时她高兴极了,泪盈满眶,微微点头表示感谢。
  次日上午7点,她在病床上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宋庆龄荣誉称号的消息之后,服务员顾金凤以柔软的吴语问道:“刚才广播说侬已成为国家名誉主席,侬听清爽了吗?”她用上海话连声说:“听清爽了,听清爽了,谢谢同志们!”
  关于宋庆龄病重的最后时刻,日夜守在病宋前的廖承志写道:
   “叔婆。”我叫她。她睁开眼睛,一直不停瞬地望着我。
  “你觉得怎样?”我说。
  她开口讲话了,虽然舌头有些僵硬,但是还可以听得清楚。叔婆说:"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很感谢。"
  接着,她喘了几口气,又说了:“如果我有什么问题的话......”这话重复了两遍,始终没有说下去。
  我觉得不能再缠扰她了,我握了她的手,她的手也有力地回握了我的手。我向她说:“叔婆,请你不要再讲话了。请你好好休养,我明天再来看你。”
  叔婆微笑了,她说:“明天,明天……”然后又点了头。
   第二天我又去了。那以后,她已在半昏睡状态中,再也没有能力开口说话了。
  1981年5月29日20点18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最杰出的妇女宋庆龄逝世。
  自5月30日至6月1日三天来,首都各界12万余群众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属、生前好友来到人民大会堂吊唁厅,瞻仰宋庆龄遗容,缅怀她一生的光辉业绩。
  6月2日下午6时30分,开始大出殡,首都百万群众伫立在长安街两旁,目送宋庆龄名誉主席的遗体移往八宝山火化。由百万人自动组成的厚厚的人墙,从人民大会堂一直伸延到20多里外的八宝山。由于沿途群众太多,护送灵车的车队行驶缓慢。至八宝山时,已是傍晚7点40分了。
  前一天的下午,上海市800名少年儿童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集会,以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慈爱的祖母、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奶奶。诗人徐刚作诗《昨晚,上海的雨......》:
  昨晚,上海的雨
  在哀乐声中变得苦涩涩……
  洒遍了大街小巷;
  洒到了孩子们的心里。
  她走了,是在“六一”前夕……
  啊!亲爱的孩子,
  我的心和你们一样在哭泣,
  但,我又要提醒一句:
  除了悲伤,更要继承——
  她的献身精神,
  她的爱国主义。
  她在生命的最后成了共产党员,
  她微笑着向永恒走去!
  按照宋庆龄的遗愿,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名人墓区,她父母亲的墓边。现在,凡到宋庆龄陵园来游览,在她墓前凭吊的人,都会发现西去一箭之地,有着她的战友、助手金仲华先生之墓。他们一东一西安息在树木葱郁、花草茂密的同一块土地上。如今,金仲华先生的英灵,如同他生前一样,紧跟着宋庆龄先生,世世代代受到后人的敬仰和怀念。
  
  《宋庆龄和他的助手金仲华》 郑彭年著 新华出版社 2001.1  定价:21.00元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由于美苏将朝鲜南北强行分割为二,造成了朝鲜民族深沉的痛苦,从此南北间冲突迭起,终致于1950年夏爆发了内战。但内战伊始,美国杜鲁门政府出于国内外需要,在派兵直接介入的同时,又策动联合国进行干预。因此,朝鲜内战便骤然一变而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  中国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则是美国第七舰队悍然闯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麦克阿瑟又指挥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要吞
期刊
《父子角》是萧乾父子的通信集。萧乾先生著述等身,是名扬中外的记者、文学家、翻译家,他的儿子——画家萧桐是近年来活跃于美国艺坛上的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萧乾的信涉及到治学从艺、处身立世,以及感情生活的诸多方面。萧乾的信充溢着父爱,他对儿子之关心,微细到春卷如何做,有限的钱如何花,送给朋友的礼物如何分配……在孩子需要指点的当口,他往往三言两语便切中肯綮,像“在艺术上,要大胆;在生活上,要慎重”;“
期刊
谁也无法想象,赣西北幕阜山这方古老而偏僻的土地,竟能孕育出一个如此声名显赫的文化型大家族——“义宁陈氏”,又称陈寅恪家族。陈寅恪是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其丰碑巍峨般的学术成就,被学界公认为“前不见古人,后难得有来者。”  翻开新编《辞海》,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四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四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仅此一家!  陈寅恪家族乃名倾天下的江州“义门陈”后裔,江州
期刊
1990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联合声明》欢迎中、台、港三方尽早同时加入APEC。经过反复磋商,1991年10月2日,中国同APEC就中、台、港三方加入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了我作为主权国家,台、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和“香港”的名称(香港于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同时加入APEC。1991年11月12日,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汉城举行,我国和中国
期刊
董玉京谈甲骨文书法艺术    董玉京先生,字宛仁,河南省南阳市人,1933年7月26日生。我国已故考古学家、甲骨文专家、书法家董作宾先生之哲嗣。台湾著名心脏科医师、教授。受其父影响,董玉京先生从少年时代起便深深爱上了甲骨文,行医之暇,沉醉于甲骨文与甲骨学领域,苦读苦研苦写,锲而不舍地终于从一个“好之者”变为“乐之者”。  大象出版社推出的《甲骨文书法艺术》,是董玉京先生多年实践、研究的心血结晶。对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在废墟上站起来的?1957年共打了多少右派?“文革”期间毛主席语录印了多少?邓小平如何拨乱反正,开辟新的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以无可辩驳的资料,对这些问题作了准确的回答。   要谈论该书的特点,客观性是不能不提及的。本书作者廖盖隆、庄浦明、林蕴晖、丛进、金春明、谭宗级、朱地,有德艺双馨的学者,又有史坛新秀,他们对各个时期的共和国史作了多年的研究,
期刊
本书是中国国际问题高层学者的第一次大聚合,30余位知名学者对当前世界热点问题展开对话。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不同的侧面、动态地分析了国际关系的历史、现状与特点,前瞻性地推测了国际形势的走势,对丰富多彩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深层次的分析,充分展示了专家学者的观点与看法,全面反映了这一核心集体的全方位的声音。透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看见博览的外部世界,也可以窥见中国国际问题学者多年潜心研
期刊
母亲走得太早,没有给我留下清晰的记忆。然而她那不平凡的形象却真真切切地活在我的心里。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将编辑出版“漫忆女作家丛书”之卷,《海滨故人庐隐》,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又一次勾起了我埋在心底的愿望,产生了要为母亲写点什么的冲动。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更多的“故事”,而多年来一直震撼着我感动着我的,却是父亲对母亲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  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我离开上海这块伤心地,身心疲惫地回到了
期刊
跨入新的世纪,面对“入世”、“减负”、“限价”、“限利”等前所未有的内外冲击波,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从编辑本位转向读者本位、市场本位,加大营销的策划含量,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以营销创意巧妙地整合出版资源,使出版资源在更高的营销层面和更广阔的时空中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提高图书出版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让有限的出版资源在“魔方”般的重组中“裂变
期刊
80年代中期以后,诗歌如同没落的贵族,早已失去昔日南面而王的地位,小说的烈火烹油之盛也已成昨日之景,刚出版便塞进仓库,交给岁月尘封。诗歌与小说“冷”下去,异军突起的散文却“热”起来,随笔无疑是这支异军中锋锐的偏师,而层见迭出的“学术随笔”或“学者随笔”,尤其一派羽扇纶巾的儒将风采。岳麓书社近日出版的“长河随笔丛书”,更是独具色彩与芬芳:  专题性。以前读者所见的学术随笔著作,天南地北,古往今来,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