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里的高效不是指老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会了多少知识,并能利用已会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多少。让学生愿意学习、学得好、学的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一、利用学案导学,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目标、规定学习流程、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懂得、训练学生能力等等。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道路。因此导学案的撰写尤为重要。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把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为新课标下教材的编排是按照主题来设计,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明确单元目标,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系统的认识。另外学习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情特点,地方特点来制定。第一课时目标力求让全体学生达成;第二课时目标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达成。
  其次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要抓住问题的有效性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
  然后导学案要有操作性。语文课导学案重点在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语文双基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朗读感悟、圈点批注、归纳总结、生成拓展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并且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学案导学”中的“导”不仅只是引导学习,消化知识,提升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思辨、质疑、创新,培养科学精神。要走出认为学案会束缚学生发展的认识误区,了解“学案导学”仅是允许挑战权威,敢于怀疑的,是倡导思维碰撞、求异发散飞扬的,它实际上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
  通过学案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丰富积累;学会思考,以提高技能;学会倾听作者的心声,与语文交谈,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学会听、说、读、写,以提高语文素养;学会独立思考、团结协作,以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确保学生课堂合作学习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提出问题。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要害词(即题眼),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
  其次,可以从作家的点评入手,提出问题。
  再次,化难为简分层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如教学《变色龙》,就可以采用分层设问。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大可找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然后教师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概括,难度稍增了一点,就可由基础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加之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很多,学生便可以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追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始终没变,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问题的铺设,此题难度虽然增大了,但学生回答并不会太费力。最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将这些问题着落在基础较好的学生身上。这样一来一组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设问,就会使文章重点难点的学习容易多了,也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感兴趣、可回答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的欢快和乐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跃,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最后,与课外知识相联系,拓展问题。
  当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文本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间的联系,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比如学了《己亥杂诗》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落红”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上哪些人能联系起来。学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当今世界时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突飞猛进,运用多媒体技术都进班级、进课堂,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多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生动、详细的将语文教学中很难懂的内容转化为与其内容相一致或者相关联的图像或者图片。一步一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获得真切、深刻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编故事、续写、扩写等等作文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我在讲《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由于初中的学生看过《水浒传》原著的很少,就是电视剧看全的也不多,对水浒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是似懂非懂,如果上来就安排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势必会出现学生对半文言的课文内容理解不清,为此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智取生辰纲》这一集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进行理解,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理解以后,我安排学生续写杨志丢了生辰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当时每个学生写出的结局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这样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及创意的写作,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有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惠东县梁化群联小学位于梁化镇育民村中心地带,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村。目前学校设有学前班到六年级各一个班,共有258名学生,12名教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习上很少能得到关注。  笔者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该校代课,在平时的教学和批改作业中发现,学生总是在计算时出错。故写此论文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1.问题的提出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
期刊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课堂上,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古诗的诗句上。而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表达意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在古诗教学中固然要掌握诗句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在古诗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去领会古诗的意境,而如何使古诗的教学课堂充满着“诗意”也成为了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古诗教学、课堂洋溢“诗意”的重要性  传统的古诗
期刊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而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或摆脱被动学习的心态,确立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实例等方面提出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谈几点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念还是与以前一样没有改变多少,认为可学可不学。大部分的家长也认为:学生成绩好比什么都强。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农村学校,周围的煤厂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上学。面临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使学生喜欢美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这六年多开展的美术教学改革实验工作,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二、农村初中学
期刊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思维是由问问题开始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能力。  现在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中问问题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基本上提不出像样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
期刊
一、学生不敢或不愿发表不同意见的主要心理障碍  (一)畏惧心理  不同意见的形成和产生,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有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已产生了不同意见,但他们存有畏惧心理,认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准确,如果主动发表,万一说错了,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有部分学生不敢发表不同意见,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发表意见,实在想不出不同意见,因此甘心当观众或听众。  (
期刊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
期刊
我们全县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语文课紧跟着改革的步伐,悉心钻研教材,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为此,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经典课文时,我是在让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班里推荐一名主持人,共同引领大家上的一堂展示课,设置了以下几步环节。  师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品味文中优
期刊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写话是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练习。学生从一句话开始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能把一句话写好。但是接下来很多学生就开始难以突破一两句话的范围,到了二年级时,有些学生还是只能写两三个句子,还是要老师逼着一定要写出多少行才无奈憋出来,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凑字数而重复写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很多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没有兴趣,一遇到写话题就怕,无话可写,为凑字数而写,这种现象让我感到很忧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