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多年前就曾特别强调: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日本学者川上正当也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替代,可是,考虑出的新思想,新方案即是任何东西也替代不了的。
  把学生的大脑当作可以容装无限知识的仓库,教学的任务则是用知识来填充这个仓库。这个在近现代《教育学》著作中被普遍批判的“仓库理论”,仍然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普遍存在的现实。这也许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大的悖论。
  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是教育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发展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别需要创造的世界,一个知识激增的世界。一个人的大脑远远无法包容“呈指数增长”的知识量的世界。基础教育的立足点也远远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探索什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不应停留在潜意识中,而应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的自觉行为。
  如何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的模式,探索更为有效、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如何摆脱课堂上大量的知识灌输,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如何摆脱死记硬背的老套,真正煞费苦心地教会孩子们思考问题?如何摆脱用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重压,竭尽全力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创造欲或尝试……这些无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改革这场渐进的“革命”中,付出了长期的艰辛,类似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式的努力,凝聚成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新模式。
  创造教育要求以科学的素质为基础,以创造思维为核心,创造个性为支撑,以创造实践活动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创造思维能力;二是创造性个性倾向;三是创造性表现能力。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要在遵循一般教育规律的同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突出教育思想的民主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民主、和谐、安全的心理基础,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条件。所谓教育思想的民主性,就是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建立一个平等、民主、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有显露的机会。
  2.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教师活动中应注重学科创造性教育的“四基”,即学科基本慨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做人的基本道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反馈、调整、弥补和矫正,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正确、高效的认知结构;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整理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策略性知识,这不仅能激活学生学得学科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養学生的创造性。
  3.突出教学方法的操作性
  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唯有实践操作,才有创造。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才能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能力知识和价值态度知识,也就是说才能形成智慧。
  二、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创造的伙伴
  在创造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换言之,教师是学生共同创造的伙伴。创造教育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最扼要的概括无非有两个:一是生命的成熟,就是学生社会性和责任感的培养;二是智慧的发展,就是学生在认知及实践活动中思考力的发展。两者互为前提,相需互发,构成教学的主旋律。所以教学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现的环境;就是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的创造性学习行为或倾向;就是让学生既获取文本知识,又形成智慧。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的角色功能必然要作相应的改变,要做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伙伴,就要巧妙设计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创造性教学氛围,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
  学生的能力、智慧、创造性品质不是单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更多的是学生在亲自摸一摸,画一画,试一试等“做”的进程中学会的,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就是要设法让学生在做中学会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和方法,感悟其科学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在“做中”学会“学习”,在“会学”中实现“创造”。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实现教师创造的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自主地“学”与“创”;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
  综上所述,便是创造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我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深深扎根于课堂教学这一块改革的前沿阵地,只要能在新课程、新标准的指导下,打破教学模式构建的神秘感,创造出更多、更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活力,充满生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不良学生,是指那些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也包括后进生,这类学生虽属少数,但若不能认真对待和正确引导,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班级的正常教育和学校的教学活动。  新时期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来自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是指学生本人的心理因素。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对于在教育上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和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等多种属性相结合的基本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还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如今,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课堂模式依然是传统的“你问我答”“串讲课文”“大量练习”的模式。课上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课后又未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学生也对此周而复始的课堂感
期刊
教育教学改革,应是基于问题的改革。  宁阳六中是宁阳县唯一一处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中学,不可否认,地域的劣势给学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生源问题、教师外流问题等。当然,我们不能将问题简单地归咎于这些客观原因,唯有深入反思探寻、找准管理症结,寻求改进策略,突破质量提升的瓶颈,才能触底反弹,扭转我校教学质量薄弱的不利局面。  2014年10月,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教学工作座谈会,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
期刊
一、根据学情创设课程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综合分析我校美术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实行校本课程版画课。经过学校整体规划,我们的校本课版画计划实施。课程计划分两个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选择专业性不太强,更易于制版的木胶板,替代木刻,使学生易于制作。第二阶段学习木板画,套色版画,体验套色版画的细致认真的制作方法。  版画校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以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说法不一。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学生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振动,在我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形象,直观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更好的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或探究物理规律。根据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热情萌发于渴望和心理的需要,这些渴望和需求往往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疑问。而疑问和好奇往往又来源于某些物理情境。可见,创设物理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并进行有效教学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物理实验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启
期刊
历史学科是一门开启心智,培养辩证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学科。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能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巧妙地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阅读了很多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书籍,切实感受到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扩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象等,给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  然而在我校3月份组织的“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我们数学组每一位教师都运用多媒体进行了公开课。听了许多课以后,总感觉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展示不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我国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之中,信息技术的引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许多学生都沉溺于网游以及网聊之中,甚至有一些学生受互联网信息的误导而走上不归之路。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缺乏必要的价值取向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下文主要围绕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视角上,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理念冲击着传统的美术课堂。在外国有毕加索与布拉克合作纸贴画的案例,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开辟了端倪。合作绘画典范给我们美术课堂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通过合作的形式,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构想,同时又能分享到别人的想法,在各种表现形式当中,学生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维度地寻求上策,从而使作品的构图、色彩、意义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个人难得完成的作品。通过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