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各种情况下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专项培养。但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局限,让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这一思维。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低年级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开始接触数学基础;中年级阶段则逐渐开始高层次的计算学习,开始引入数学思维;高年级阶段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为其中学的数学思维培养做好准备。因此,教师需要划分好每個年级的任务,让任务区别得更加明晰,对学生进行逐层递增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学生从审题开始,到寻找解题思路,再到写出解题步骤,整个过程都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对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加快学生的解题效率,改善学生解题思维的必要条件。
2.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2.1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所有的事物规律,生活现象只要上升到思维层面,就会是人类对其认识的质的飞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将直观的现象进行思维整合和抽象归纳的过程是非常复杂且困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决定了其语言区域狭窄,也就更不用说对于数学语言的掌握,但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却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和讲解,确保讲清每一个涉及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数学定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无论是向学生解释基本的数学概念还是传授给他们有关计算法则、解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都需要引据实际的例子进行探究和解答。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接受和解释,找出相似的地方及不同于其他知识的特殊点。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面积”这一概念,只有当学生知道面积这一数学概念到底什么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面积计算的教学。同样的,在进行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宽所表达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当让学生明确,这样学生自己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起自己的数学思维,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发展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重视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学生自提问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全程贯彻在教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阶段,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联系,新旧知相结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比如,教师在对“二十以内进位加减法”进行复习探究的时候就会着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因为学生已经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所以对知识的把握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让学生能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错误的题目中能够找到正解的同时知道解题弱点。一道题目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多个突破口,学会类推和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敏度。
2.3 教会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严格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师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会学生有条不紊、有根有据地说出思考的过程、解题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中大胆尝试,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教师在巡视时,会发现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思维,摆出了不同形式的2,其中包含了“=、>、<、T、+”等许多形式。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让学生自主的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结束语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把握好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需要明确的是,每个年级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培养任务,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理解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娟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2-13.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低年级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开始接触数学基础;中年级阶段则逐渐开始高层次的计算学习,开始引入数学思维;高年级阶段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为其中学的数学思维培养做好准备。因此,教师需要划分好每個年级的任务,让任务区别得更加明晰,对学生进行逐层递增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学生从审题开始,到寻找解题思路,再到写出解题步骤,整个过程都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对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加快学生的解题效率,改善学生解题思维的必要条件。
2.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2.1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所有的事物规律,生活现象只要上升到思维层面,就会是人类对其认识的质的飞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将直观的现象进行思维整合和抽象归纳的过程是非常复杂且困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决定了其语言区域狭窄,也就更不用说对于数学语言的掌握,但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却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和讲解,确保讲清每一个涉及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数学定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无论是向学生解释基本的数学概念还是传授给他们有关计算法则、解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都需要引据实际的例子进行探究和解答。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接受和解释,找出相似的地方及不同于其他知识的特殊点。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面积”这一概念,只有当学生知道面积这一数学概念到底什么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面积计算的教学。同样的,在进行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宽所表达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当让学生明确,这样学生自己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起自己的数学思维,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发展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重视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学生自提问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全程贯彻在教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阶段,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联系,新旧知相结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比如,教师在对“二十以内进位加减法”进行复习探究的时候就会着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因为学生已经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所以对知识的把握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让学生能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错误的题目中能够找到正解的同时知道解题弱点。一道题目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多个突破口,学会类推和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敏度。
2.3 教会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严格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师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会学生有条不紊、有根有据地说出思考的过程、解题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中大胆尝试,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教师在巡视时,会发现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思维,摆出了不同形式的2,其中包含了“=、>、<、T、+”等许多形式。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让学生自主的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结束语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把握好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需要明确的是,每个年级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培养任务,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理解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娟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