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理念出发重新了解封山育林,表明封山育林的内涵,进一步剖析封山育林的对象以及它的特点。按照树种的比例以及培育的目的,封山育林分为三种方式和五个类型。文中会具体的提出关于封山育林方面的组织措施以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封山育林 混交林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S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285-01
一、封山育林的含义
封山育林在中国的林业大词典里面的定义如下:就是运用树木的自然的繁殖能力来恢复森林的举措,把残林或者荒山、迹地实行划界封育等,对开垦、放牧和滥采进行限制,防止山火,运用树木天然的下种和根茎萌芽以及根株萌芽从而育为森林。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成为森林迅速恢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山势陡峭的深山和远山、劳动力缺乏和交通不方便,但气候条件合适的地方比较适宜。
封山育林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封山育林指的是对拥有萌蘖能力或者天然下种能力的宜林地、疏林地以及灌丛所进行的保护、封禁从而还原森林或者形成灌草植被,又或者是对那些经过改造能够提升生产力的那些低效、低质灌木林地、有林地实行封禁,并且运用人工改造措施来提升森林的质量。
我们国家古代对于使用生态原理来提升森林的经营工作就早有记录,这里面的《吕氏春秋》中的审时篇当中就有记载。这些记载都成为封山育林这一理念产生的源泉。
二、封山育林具有的特点以及它的对象
1、封山育林特点
恢复与建设植被最省钱、最省工、最快的方法就是封山育林,它的作用就是使森林的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森林的结构达到最好、森林的生态功能达到最大。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在南部地区已经出现的完成全面绿化的省中,大概占一半以上的森林植被都是靠封山育林来实现恢复的。靠封山育林实现恢复的森林大多都是混交林,它的特点如下:
封山育林顺应了植被演替的特点,最终变成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下的多种植被所形成的稳定性高的混交次生林或者顶级群落。
封山育林所造成的混交林能够充分的利用光热的资源,提升光能的效率,使得森林变成最合适于本土气候条件下的多结构、多层次的植被群体,这个群体一方面保留了草本、灌木、乔木等结构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充分的体现了个中国植被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提升了森林的生产能力。
封山育林所形成混交林的物种极其的丰富,不仅保护了珍稀乔木也保护珍稀草本和灌丛。这些都是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各个物种在一样的环境下,通过物竞天择筛选出来的结果。所以,封山育林所形成的林种结构与林分很稳定,成为最优的植被组合。
封山育林培植出的混交林,是人们通过自然力来恢复森林的一种经济手段。因为植被在它的生长过程中都在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彼此斗争,使得各式植被的最高生产力在这种环境下得以实现。混交林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作用是全部植被的总和,因此抵抗能力非常的强、防护效益非常的大。
2、封山育林的对象
综上所述,封山育林是可行的集约型经营类型,但是对条件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应该根据防洪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的需要,选取郁闭度不是很高的天然的次生林、灌木林地、疏林地、宜林地等一些林业用地作为封山育林的地方。
封山育林的对象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以及森林公园管辖范围之内的那些林业用地;被列入天然林的保护工程的实施方案中的灌木林地以及无林地和疏林地;郁闭度在零点二至零点五中间,效益低下、结构简单、树种单一,功能目标不大确切的低效低质的人工林以及群落结构被严重损伤的天然次生林。
三、封山育林采取的方式
封山育林作为一个群众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想让人们接受并且遵守,先要做好教育工作,让人们知道封山育林的社会意义、生态意义以及经济意义,然后人们才能够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一些比喻的封山育林举措以及不准入山的方法,从而保证封山育林的工作能够顺当的进行下去。封山的时候一定要为群众提供放牧以及砍柴等副业生产的地方,不然,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封山育林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所以,需要靠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制定周详的计划,保障群众的利益。依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全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区彻头彻尾的封闭上,不准进山从事任何的生产生活活动,这一办法的实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划分出无数的地段作为人们必要的生产活动地点。
2、轮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方划分出众多的地段。开始的时候在某些地段实行封山,剩余的地方开放,人们可以在那些地方进行自己必要的生产活动。当被封的地段的植被恢复之后,放牧也不会影响小树的成长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地段开封,接着再封禁过去开放的那些地段。这种轮封对于育林是有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的利益问题。
3、半封
平时的时候不准到封山育林区去,但是某些特地的时节就允许人们进去。在确保林木不受到损害的状况下,有组织的同意人们进山砍柴、采野菜、割草等行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对育林有利,同时也考虑到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四、封山育林采取的技术举措
1、 开设围栏:对牲畜活动比较多的地方,用刺丝以及挖沟等方式设置一些围栏,或者栽种一些有刺的灌木等进行围封。
2、 放置标志:在一些封禁区周边明显的地方,比如说那些主要的沟口、河口、交通路口等放置标牌公示。
3、人工巡护:依据封护的面积和对人畜的危害程度设定专门的护林员等进行巡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林区的要道以及沟口设卡。
五、小结
封山育林虽然能够有效地恢复森林的植被,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完满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根据条件以及需要适当的确定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比例,就算是人工造林,在树苗的幼龄期也需要进行封禁处理。在退耕还林和别的林业建设的工程当中使用封山育林的措施还得根据实际状况,从而制定恰当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46-49.
[2] 冯长红,贺康宁,白世红等.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1012-1016.DOI:10.3724/SP.J.1011.2009.01012.
[3] 徐国祯.中国封山育林制度的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1):41-45.
[关键词]封山育林 混交林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S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285-01
一、封山育林的含义
封山育林在中国的林业大词典里面的定义如下:就是运用树木的自然的繁殖能力来恢复森林的举措,把残林或者荒山、迹地实行划界封育等,对开垦、放牧和滥采进行限制,防止山火,运用树木天然的下种和根茎萌芽以及根株萌芽从而育为森林。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成为森林迅速恢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山势陡峭的深山和远山、劳动力缺乏和交通不方便,但气候条件合适的地方比较适宜。
封山育林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封山育林指的是对拥有萌蘖能力或者天然下种能力的宜林地、疏林地以及灌丛所进行的保护、封禁从而还原森林或者形成灌草植被,又或者是对那些经过改造能够提升生产力的那些低效、低质灌木林地、有林地实行封禁,并且运用人工改造措施来提升森林的质量。
我们国家古代对于使用生态原理来提升森林的经营工作就早有记录,这里面的《吕氏春秋》中的审时篇当中就有记载。这些记载都成为封山育林这一理念产生的源泉。
二、封山育林具有的特点以及它的对象
1、封山育林特点
恢复与建设植被最省钱、最省工、最快的方法就是封山育林,它的作用就是使森林的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森林的结构达到最好、森林的生态功能达到最大。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在南部地区已经出现的完成全面绿化的省中,大概占一半以上的森林植被都是靠封山育林来实现恢复的。靠封山育林实现恢复的森林大多都是混交林,它的特点如下:
封山育林顺应了植被演替的特点,最终变成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下的多种植被所形成的稳定性高的混交次生林或者顶级群落。
封山育林所造成的混交林能够充分的利用光热的资源,提升光能的效率,使得森林变成最合适于本土气候条件下的多结构、多层次的植被群体,这个群体一方面保留了草本、灌木、乔木等结构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充分的体现了个中国植被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提升了森林的生产能力。
封山育林所形成混交林的物种极其的丰富,不仅保护了珍稀乔木也保护珍稀草本和灌丛。这些都是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各个物种在一样的环境下,通过物竞天择筛选出来的结果。所以,封山育林所形成的林种结构与林分很稳定,成为最优的植被组合。
封山育林培植出的混交林,是人们通过自然力来恢复森林的一种经济手段。因为植被在它的生长过程中都在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彼此斗争,使得各式植被的最高生产力在这种环境下得以实现。混交林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作用是全部植被的总和,因此抵抗能力非常的强、防护效益非常的大。
2、封山育林的对象
综上所述,封山育林是可行的集约型经营类型,但是对条件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应该根据防洪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的需要,选取郁闭度不是很高的天然的次生林、灌木林地、疏林地、宜林地等一些林业用地作为封山育林的地方。
封山育林的对象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以及森林公园管辖范围之内的那些林业用地;被列入天然林的保护工程的实施方案中的灌木林地以及无林地和疏林地;郁闭度在零点二至零点五中间,效益低下、结构简单、树种单一,功能目标不大确切的低效低质的人工林以及群落结构被严重损伤的天然次生林。
三、封山育林采取的方式
封山育林作为一个群众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想让人们接受并且遵守,先要做好教育工作,让人们知道封山育林的社会意义、生态意义以及经济意义,然后人们才能够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一些比喻的封山育林举措以及不准入山的方法,从而保证封山育林的工作能够顺当的进行下去。封山的时候一定要为群众提供放牧以及砍柴等副业生产的地方,不然,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封山育林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所以,需要靠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制定周详的计划,保障群众的利益。依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全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区彻头彻尾的封闭上,不准进山从事任何的生产生活活动,这一办法的实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划分出无数的地段作为人们必要的生产活动地点。
2、轮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方划分出众多的地段。开始的时候在某些地段实行封山,剩余的地方开放,人们可以在那些地方进行自己必要的生产活动。当被封的地段的植被恢复之后,放牧也不会影响小树的成长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地段开封,接着再封禁过去开放的那些地段。这种轮封对于育林是有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的利益问题。
3、半封
平时的时候不准到封山育林区去,但是某些特地的时节就允许人们进去。在确保林木不受到损害的状况下,有组织的同意人们进山砍柴、采野菜、割草等行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对育林有利,同时也考虑到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四、封山育林采取的技术举措
1、 开设围栏:对牲畜活动比较多的地方,用刺丝以及挖沟等方式设置一些围栏,或者栽种一些有刺的灌木等进行围封。
2、 放置标志:在一些封禁区周边明显的地方,比如说那些主要的沟口、河口、交通路口等放置标牌公示。
3、人工巡护:依据封护的面积和对人畜的危害程度设定专门的护林员等进行巡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林区的要道以及沟口设卡。
五、小结
封山育林虽然能够有效地恢复森林的植被,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完满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根据条件以及需要适当的确定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比例,就算是人工造林,在树苗的幼龄期也需要进行封禁处理。在退耕还林和别的林业建设的工程当中使用封山育林的措施还得根据实际状况,从而制定恰当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46-49.
[2] 冯长红,贺康宁,白世红等.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1012-1016.DOI:10.3724/SP.J.1011.2009.01012.
[3] 徐国祯.中国封山育林制度的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