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表格教语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和鹿》一课通过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揭示了要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道理。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自然地体会这一深奥的道理呢?在教学时,我尝试运用表格这一数学教学常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使课堂洋溢出一股独特的简约、高效的语文之美。
  一、 出示表格,自主学习中理思路
  课堂实录
  (上课伊始,学生提出了质疑: 是什么使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成了“祸首”呢?)
  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学习课文,我们应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上节课,我们从这些鲜活的数字中感受到了鹿数量的变化,那这些数字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呢?
  出示表格:
  当鹿的数量是四千只时,会见到什么景象呢?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一圈相关词语,再口头填空。
  生:我见到了贪婪而凶残的狼。
  师:你从哪些字眼感受到狼的贪婪而凶残?
  生:我从“下毒手”这个词感受到。
  师:什么是“下毒手”?
  生:就是把鹿给咬死了。
  师:狼会怎么下毒手?
  生:狼会躲到灌木丛里猛地扑到鹿的身上,把它咬死。
  师:真是凶残!谁来读好这个词。
  师:狼又会对哪些鹿下毒手呢?
  [相机出示:狼吃掉了(   )的鹿,吃掉了(   )的鹿,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所以活下来的都是(   )的鹿。]
  (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先读课文,再体会关键词,感受到了森林的美好,那当的数量是十万只、八千只时,又会见到什么样的景象呢?用刚才的方法自由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圈一圈,填一填。
  教学评析
  平时的教学,常常是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望文生义地臆断,不假思索地抢答,课堂上多了热闹的师生对话,缺少了学生静下心来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而表格以“鹿的数量”变化为抓手,紧扣狼、鹿、森林三组情况的对比突破开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但能帮助学生迅速地理清课文脉络、找到课文线索,还给予学生潜心会文、静心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自读自悟。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更学会了如何从大段文字中聚焦关键词、概括关键词、品味关键词,从而能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真正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二、研习表格,对比推测中激情感
  课堂实录
  (在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并分别体会25年中森林的前后景象后,在表格第四行出示“……”)
  师:如果一切还在继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你能从表格中预测鹿群的最终命运吗?
  生:我认为鹿会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了狼来吃病鹿,疾病会互相传染,而且森林里的绿色植物都吃光了,鹿最后可能会饿死。
  师:如果填上数字,这里会是?
  生:一个大大的“0”!
  师:是呀,多么的触目惊心!看着这景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说)
  教学评析
  “忽视情感,便忘了教学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学无不伴随着情感活动,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而不断深化。本课中表格的利用,使狼、鹿、森林前后变化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鲜明的对比给了学生情感强烈的冲击。教师又适时在表格的最后增加了“……”,让学生来猜测鹿群最终的命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互相碰撞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自然而然地明白文本的深层内涵。
  三、依托表格,在复述中觅支点
  课堂实录
  师:如果你是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会怎样向别人讲这个故事呢?复述故事时可以抓住表格中的这些关键词想象当时的画面。鹿的数量不同时,森林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先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试着说一说。
  (学生说)
  师:你已经抓住这些关键词让我们明白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刚才看了图,读了文字,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想象一下森林当时的画面吗?
  (学生加上想象生动地讲述)
  教学评析
  对课文的复述是本课的又一重难点,而学生在复述时有的常常颠三倒四,没有条理;有的讲不到要点,分不清主次 ;有的只能提纲挈领地讲一讲,只有“纲”没有“肉”;有的干脆照本宣科,将课文背一遍。表格的利用,给学生的复述提供了支点,对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能抓住表格中的关键词有条理地进行简单复述;而对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有顺序讲述故事的基础上能由词想开去,生动讲述甚至进行创造性复述。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使沉寂的课堂因对话而充满生命活力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对话的源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习作教学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习作课堂,不难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简单理解或片面理解,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与探索,造成了习作教学的不少问题,致使习作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我们的习作教学质量呢?  一、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美好感情的赞美之情。题目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钩呢?课文是通过若干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细节去领悟“爱如茉莉”,感悟爱的真谛是教学的重点。那么,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该是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学生只有深入阅读文本,才会走进文本,获得体验。本设计旨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深切感受“我”和小红车主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从而享受阅读乐趣,体验美德,并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言:“比较是—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小学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展开联想,进行比较,多维发散,系统组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之跳出或超越复制性思维的禁锢,充分释放学生多向探索的潜在激情和突破陈规旧习的思维个性,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落实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分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独特的文体,即编者精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短文中,根据古诗的内容,简明生动地介绍与这首古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配合插图,形象地再现古诗的内容、意境。  这种编者精心编写的教材体文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哪些有关语文的教学内容呢?  一、“文包诗”文体的困惑:文与诗的纠缠  “文包诗”里的“文”是带有散
“當代劳动教育对于个体而言不仅具有工具性的外在价值,更具有存在性的内在价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存在方式。”语文学科同样担负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劳动教育,是语文人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统编语文教材已然自觉渗透了劳动的精神。从高中必修上册“劳动光荣”主题单元来看,所选课文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和劳动精神,旨在引领学生认识劳动的意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新课标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帮助学生爱写话,会写话,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个性写话,我在二年级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喜欢写  1.紧扣教材中的训练素材  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
课的质量高低影响孩子的成长、成人乃至成才。特别是语文学科,它影响孩子的终身,陪伴他们一辈子,它是长效的,不衰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这番话让所有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原来课的质量不只是决定学生这堂课的收获、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决定学生的学习生命和成长的质量!  咀嚼着,反思着,我们发现,原来最美的课堂不是学生的热闹,不是教师的机智,而应是课堂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