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姜义峰没有走,不知道他已经分到4年的“新房”里能不能摆上新床;如果姜义峰没有走,不知道他妻子拖了3年的随军会不会办好;如果姜义峰没有走,不知道女儿见到他是亲热地喊“爸爸”,还是躲在妈妈身后偷偷看他;如果姜义峰没有走,不知道他会不会又忘记自己的33岁生日在工厂里度过。如果……只是这个“80后”大男孩的生命里再也没有“如果”了。
2013年9月,杭州,“某型光纤陀螺寻北仪综合检测仪”评审会如期召开。翻开成果鉴定书,笔者看到,项目主要负责人姜义峰的名字赫然打上了黑框。此时此刻,想起这位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大家都说,他好像从来都未离开。
一年前,9月11日凌晨,南京军代局驻杭州军代室工程师姜义峰由于連续加班劳累过度,引发感冒发烧,并诱发暴发性心肌炎,经抢救无效病逝。这个年轻人在妻子和同事的哭喊声中睡去,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时年,32岁。
最后一项课题
姜义峰很忙碌。参加工作近10年,他参与完成了十余个重点型号的装备科研工作,验收20余种、近10万具军品,解决装备技术质量问题40余个。他先后攻读了浙江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不同专业,积极参加军工企业的科研课题组,攻克了多个军品检测技术难题……
他匆匆走了,却留下了一个问号:一个“80后”的年轻军代表,能量到底有多大?
斯人已去,我们只能从旁人的口中来探寻答案——
同事说,姜义峰就是个“拼命三郎”,一句“我年轻,扛得住” 常挂在嘴边。某批次炮长观察镜在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时,经常出现调速电机在低温和常温下死区偏大,高温时电机又难以完全停止转动等故障现象。为尽快查找问题原因,姜义峰一次次转战于高温室和低温室之间,刚出“桑拿室”就钻“冰窟窿”。通过不停的故障复现、检测、器件更换,终于查找到了问题原因所在,为产品的顺利生产扫除了障碍。
企业员工说:“每次有产品验收、科研试验时,姜代表总是比我们来得早、走得晚。” “我干这一行也有十几年了,给你们单位供货是最难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这是某配套产品又一次被姜义峰拒收后,供货单位的销售人员发出的无奈感慨。在他看来,姜义峰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每批、每件产品都要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性能检测,任何一项指标未达到规范要求都必须退回,从未有过让步使用。
妻子说:“我们家的车就是小姜的‘移动宿舍’,后备箱里永远备着换洗衣物及洗漱用品,他忙起来几天不着家是常事。”姜义峰牺牲后,妻子整理他的书房,发现书桌上摊放着两本专业书籍,电脑仍处于待机状态,里面是他的一篇学术论文,最后一次修改日期定格在2012年9月8日23:17——姜义峰住院前的那个晚上。
一个个镜头,渐渐串起一个清晰的形象:对军代表工作,姜义峰很痴迷、很执着,他要做的事很多,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因为他知道,这份工作的性质容不得自己一丝懈怠。
2012年年初,在某型光纤陀螺寻北仪的验收现场,姜义峰发现,原综合检测仪不仅使用不方便,受环境条件限制较多,且检测结果不客观,不能真实反映装备的性能指标。面对这一情形,姜义峰立即着手研究新型检测仪方案。他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交流,到地方高校深入学习图像处理等专业知识,到装配一线模拟试验。六个月后,“某型光纤陀螺寻北仪综合检测仪”终于问世了。然而,姜义峰却没能等到这项技术投入运用的那一天……
最后一通电话
姜义峰一直在和时间赛跑,直到生命的尽头。
2012年9月12日,这是姜义峰突然病故的第二天。早上,某企业检验员拨通了姜义峰的手机,报告产品试验情况。得知姜义峰已去世的消息,对方顿时痛哭失声:“怎么可能?他前天中午刚给我打的电话啊,刚安排的试验进程啊,怎么会……”
翻看姜义峰的手机通话记录,采访军代室和企业的相关人员,我们还原了姜义峰牺牲前的48个小时——
2012年9月8日晚,某产品环境试验还在加班进行。姜义峰感冒发烧,脸色发黄、喝水时手都在颤抖。他谢绝了企业检验员让其休息的建议,试验按计划进行。
9月9日清晨7:06,企业总经理助理黄蓉接到姜义峰的电话:“今天还在发烧,暂时不能去企业,有事电话联系。”声音虚弱的他,仍不忘要求企业质检部及时汇报试验情况。
上午8:00,姜义峰在妻子的陪同下去解放军117医院就诊,被要求住院检查。9:30,他给总代表谢炳武打电话汇报情况,并请示换人参加产品试验;10:55,同事又接到他的电话,为的是通报试验的开展情况。
晚上21:27,企业黄助理再次接到姜义峰的电话,安排交代产品试验及后续工作事宜。
9月10日上午,因病情加重,姜义峰被转入重症监护室。他不顾医生劝阻,带上了手机。10时和11时,他又分别给军代室和企业的同志打电话告知自己可能要住院一段时间并协调布置相关试验验收工作。在这之前,所有的人都没想到姜义峰已经生命垂危,还都以为他只是得了小感冒呢。
下午,当总代表谢炳武接到姜义峰妻子的电话赶到医院时,他已经陷入昏迷。
9月11日零时25分,经抢救无效,姜义峰永远离开了人世。
想起姜义峰最后的这几通电话,妻子朱晶伤心难抑,“他总是在操心工作上的事情,从不管自己有多累。医生不让他打电话,可他根本不听。他这是拿命在拼啊……”
是啊,产品试验不等人,装备交付不等人,部队需求不等人。装备质量建设在井喷式发展,作为一名军代表、一个真正的战士,姜义峰他怎能不拼呢?
最后一次牵手
姜义峰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妻子朱晶一直守在他身边。
第一次昏迷苏醒后,他拉着妻子的手,轻轻地说:“好想看看我们的女儿……”
而此时,女儿还在赶来杭州的路上。女儿姜南忆刚满周岁时就被托付给远在苏北老家的爷爷奶奶。得知姜义峰病危的消息后,老人带着孙女连夜赶车,可终究还是没能赶上见儿子最后一面。
工作近10年,姜义峰一直觉得亏欠家人很多——父母年逾花甲,身为独子的他每次回家只能匆匆看上一眼,从驻地到老家几百公里的路途经常是当天来回;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难得有机会团聚两天,他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查阅资料分析数据上;为了不影响工作,女儿托付给老人照顾,见面太少,快3岁才有“爸爸”的概念……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些年,姜义峰献身于装备建设,致力于军品质量把关,尽管为亲人朋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但亲人们理解他、支持他,更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父亲抹了把眼泪:“我的儿子我知道,公家的事肯定是要放第一位的。”
妻子也说,姜义峰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工作,他可以什么都不管。
在大家的回忆里,作为一个“80后”年轻人,姜义峰似乎与同龄人有些“格格不入”。他的便装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件,按他的说法,衣服没破,洗干净就行;他的手机也不是智能手机,只有简单的通话、短信功能;省吃俭用添置了一辆私家车,却几乎都在“私车公用”,很少和家人朋友一起驾车出去游玩。
姜义峰的妻子原在老家的电信部门工作,为了解决两地分居,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单位,随军来到姜义峰的驻地,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人劝姜义峰找一找企业领导,给妻子安排一个工作,被他婉言拒绝了。
姜义峰去了,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整理姜义峰的遗物时,同事们在他的电脑上发现一份备忘录,上面记着他一直没完成的事:母亲的眼睛患白内障,需要做手术;父亲遭遇车祸,脑部受撞击,需请假陪护;妻子的随军关系办理已拖得太久,需尽快落实……
“义峰,你放心吧,你没做完的事、未尽的心愿,组织和战友们会帮你完成的。”总代表谢炳武代表所有同志,立下了这份誓言。这不仅是对牺牲战友的一份承诺,更是对一名优秀军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的尊重和缅怀。
2013年9月,杭州,“某型光纤陀螺寻北仪综合检测仪”评审会如期召开。翻开成果鉴定书,笔者看到,项目主要负责人姜义峰的名字赫然打上了黑框。此时此刻,想起这位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大家都说,他好像从来都未离开。
一年前,9月11日凌晨,南京军代局驻杭州军代室工程师姜义峰由于連续加班劳累过度,引发感冒发烧,并诱发暴发性心肌炎,经抢救无效病逝。这个年轻人在妻子和同事的哭喊声中睡去,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时年,32岁。
最后一项课题
姜义峰很忙碌。参加工作近10年,他参与完成了十余个重点型号的装备科研工作,验收20余种、近10万具军品,解决装备技术质量问题40余个。他先后攻读了浙江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不同专业,积极参加军工企业的科研课题组,攻克了多个军品检测技术难题……
他匆匆走了,却留下了一个问号:一个“80后”的年轻军代表,能量到底有多大?
斯人已去,我们只能从旁人的口中来探寻答案——
同事说,姜义峰就是个“拼命三郎”,一句“我年轻,扛得住” 常挂在嘴边。某批次炮长观察镜在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时,经常出现调速电机在低温和常温下死区偏大,高温时电机又难以完全停止转动等故障现象。为尽快查找问题原因,姜义峰一次次转战于高温室和低温室之间,刚出“桑拿室”就钻“冰窟窿”。通过不停的故障复现、检测、器件更换,终于查找到了问题原因所在,为产品的顺利生产扫除了障碍。
企业员工说:“每次有产品验收、科研试验时,姜代表总是比我们来得早、走得晚。” “我干这一行也有十几年了,给你们单位供货是最难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这是某配套产品又一次被姜义峰拒收后,供货单位的销售人员发出的无奈感慨。在他看来,姜义峰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每批、每件产品都要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性能检测,任何一项指标未达到规范要求都必须退回,从未有过让步使用。
妻子说:“我们家的车就是小姜的‘移动宿舍’,后备箱里永远备着换洗衣物及洗漱用品,他忙起来几天不着家是常事。”姜义峰牺牲后,妻子整理他的书房,发现书桌上摊放着两本专业书籍,电脑仍处于待机状态,里面是他的一篇学术论文,最后一次修改日期定格在2012年9月8日23:17——姜义峰住院前的那个晚上。
一个个镜头,渐渐串起一个清晰的形象:对军代表工作,姜义峰很痴迷、很执着,他要做的事很多,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因为他知道,这份工作的性质容不得自己一丝懈怠。
2012年年初,在某型光纤陀螺寻北仪的验收现场,姜义峰发现,原综合检测仪不仅使用不方便,受环境条件限制较多,且检测结果不客观,不能真实反映装备的性能指标。面对这一情形,姜义峰立即着手研究新型检测仪方案。他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交流,到地方高校深入学习图像处理等专业知识,到装配一线模拟试验。六个月后,“某型光纤陀螺寻北仪综合检测仪”终于问世了。然而,姜义峰却没能等到这项技术投入运用的那一天……
最后一通电话
姜义峰一直在和时间赛跑,直到生命的尽头。
2012年9月12日,这是姜义峰突然病故的第二天。早上,某企业检验员拨通了姜义峰的手机,报告产品试验情况。得知姜义峰已去世的消息,对方顿时痛哭失声:“怎么可能?他前天中午刚给我打的电话啊,刚安排的试验进程啊,怎么会……”
翻看姜义峰的手机通话记录,采访军代室和企业的相关人员,我们还原了姜义峰牺牲前的48个小时——
2012年9月8日晚,某产品环境试验还在加班进行。姜义峰感冒发烧,脸色发黄、喝水时手都在颤抖。他谢绝了企业检验员让其休息的建议,试验按计划进行。
9月9日清晨7:06,企业总经理助理黄蓉接到姜义峰的电话:“今天还在发烧,暂时不能去企业,有事电话联系。”声音虚弱的他,仍不忘要求企业质检部及时汇报试验情况。
上午8:00,姜义峰在妻子的陪同下去解放军117医院就诊,被要求住院检查。9:30,他给总代表谢炳武打电话汇报情况,并请示换人参加产品试验;10:55,同事又接到他的电话,为的是通报试验的开展情况。
晚上21:27,企业黄助理再次接到姜义峰的电话,安排交代产品试验及后续工作事宜。
9月10日上午,因病情加重,姜义峰被转入重症监护室。他不顾医生劝阻,带上了手机。10时和11时,他又分别给军代室和企业的同志打电话告知自己可能要住院一段时间并协调布置相关试验验收工作。在这之前,所有的人都没想到姜义峰已经生命垂危,还都以为他只是得了小感冒呢。
下午,当总代表谢炳武接到姜义峰妻子的电话赶到医院时,他已经陷入昏迷。
9月11日零时25分,经抢救无效,姜义峰永远离开了人世。
想起姜义峰最后的这几通电话,妻子朱晶伤心难抑,“他总是在操心工作上的事情,从不管自己有多累。医生不让他打电话,可他根本不听。他这是拿命在拼啊……”
是啊,产品试验不等人,装备交付不等人,部队需求不等人。装备质量建设在井喷式发展,作为一名军代表、一个真正的战士,姜义峰他怎能不拼呢?
最后一次牵手
姜义峰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妻子朱晶一直守在他身边。
第一次昏迷苏醒后,他拉着妻子的手,轻轻地说:“好想看看我们的女儿……”
而此时,女儿还在赶来杭州的路上。女儿姜南忆刚满周岁时就被托付给远在苏北老家的爷爷奶奶。得知姜义峰病危的消息后,老人带着孙女连夜赶车,可终究还是没能赶上见儿子最后一面。
工作近10年,姜义峰一直觉得亏欠家人很多——父母年逾花甲,身为独子的他每次回家只能匆匆看上一眼,从驻地到老家几百公里的路途经常是当天来回;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难得有机会团聚两天,他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查阅资料分析数据上;为了不影响工作,女儿托付给老人照顾,见面太少,快3岁才有“爸爸”的概念……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些年,姜义峰献身于装备建设,致力于军品质量把关,尽管为亲人朋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但亲人们理解他、支持他,更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父亲抹了把眼泪:“我的儿子我知道,公家的事肯定是要放第一位的。”
妻子也说,姜义峰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工作,他可以什么都不管。
在大家的回忆里,作为一个“80后”年轻人,姜义峰似乎与同龄人有些“格格不入”。他的便装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件,按他的说法,衣服没破,洗干净就行;他的手机也不是智能手机,只有简单的通话、短信功能;省吃俭用添置了一辆私家车,却几乎都在“私车公用”,很少和家人朋友一起驾车出去游玩。
姜义峰的妻子原在老家的电信部门工作,为了解决两地分居,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单位,随军来到姜义峰的驻地,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人劝姜义峰找一找企业领导,给妻子安排一个工作,被他婉言拒绝了。
姜义峰去了,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整理姜义峰的遗物时,同事们在他的电脑上发现一份备忘录,上面记着他一直没完成的事:母亲的眼睛患白内障,需要做手术;父亲遭遇车祸,脑部受撞击,需请假陪护;妻子的随军关系办理已拖得太久,需尽快落实……
“义峰,你放心吧,你没做完的事、未尽的心愿,组织和战友们会帮你完成的。”总代表谢炳武代表所有同志,立下了这份誓言。这不仅是对牺牲战友的一份承诺,更是对一名优秀军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的尊重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