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学习审题立意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跑题,是所有限制性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作文题目所给材料的主旨的概括,往往不注意层次的高度,立意时又常常忽略了话题所适用的范围,结果造成了跑题偏题。
  先看笔者的一次训练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个人走到一条小河边,无以渡河,于是他砍下一棵大树,把它横放在河的两岸,然后从上面走过去。过了河后,他把树扛在肩膀上继续走路。有人见到这一情景,问他为什么要扛着树走路,他回答:“前面还有河嘛!”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从材料上看,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并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读寓言,就要理解它的寓意。这个过河的人犯了一个经验上的错误——死抱着曾经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不放,于是就闹出了笑话。
  从要求上看,是写议论文。
  立意
  参考立意如下:
  ①生活需要积累经验,但也要学会放弃,不能让经验成为以后的包袱。
  ②告别过去,才能轻装上阵,赢得成功。
  ③未来会有新问题、新挑战,也会有新条件、新成功。
  ④以前的成功,会变成以后的包袱。
  ⑤要有放下的勇气。
  结果作业交上来,发现学生不少作文都跑题了。这些作文虽然是扣立意“⑤要有放下的勇气”来写,但过于宽泛了。材料中固然包含有“放下”的哲理,但人生要放下的太多;材料中的“放下”是有特定的内容的,那就是“曾经有过的成功经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放下”都可以写,要紧扣“放下曾有的成功经验”来谈,才算扣题。因为这则材料,原本就是一则关于如何对待成功的经验的材料。
  因此,在审题立意时,对所给材料的概括不能过于宽泛。概括得准确与否,要看概括的层次是否适中。层次过高,范围就宽泛。从“放下曾有的成功经验”,到“勇于放下”,范围扩大了很多,这就是概括的层次过高造成的。照这个思路写下去,就很容易“跑”到“曾有的成功经验”这立意之外,就脱离了材料含意写作。尤其当作文要求中出现“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时,更要特别注意。要概括,当然要有一定的高度,否则就不是概括了;但在就事论事的材料作文中,对材料的概括,应限定在材料本身所在的范围内,或者说,应限定在离材料最近的一个逻辑高度上,不能随意扩大。对于比喻性的材料,像本题的寓言之类,虽然不能就事论事,但也应限定在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事理的范围之内,或者说,也只宜于在离材料事理最近的一个逻辑高度上。因为寓言中所包含的事理,也只适用于生活中某个特定的范围。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要求,笔者设计了几个审题立意的训练。
   材料内容增加,可立意的选择也增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聽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罗某的行为受到了乘客们的抱怨和网友的批评指责。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故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这件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首先审读材料。
  这件事情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罗某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乘客们和网友的反应、公安机关的行为。罗某的行为是起因,后面的是连带反应及结果。在这三个方面中,有思考价值和写作价值的应该是罗某的行为。
  2.再审读要求。
  “这件事情”中的核心应该是罗某的行为;“联想”的应该是和罗某的行为相似或相反的行为;“思考”的应该是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性质和后果,即相关的事理;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或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
  立意上,可用的观点有:
  ①遵守规则,社会的列车才会畅通无阻;破坏规则,社会的运行就处处“晚点”。
  ②人人都要有规则意识,为一己私利无视规则是自私的表现。
  从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或导致的后果的角度去立意都是可以的,基本上是要维护规则、要遵守规则等相关立意。
  如果给这则作文材料增加一点内容,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罗某的行为受到了乘客们的抱怨和网友的批评指责。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这些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增加了一个打破规则却得到肯定的事例。这个事例和罗某的事例正好相反,审题立意有什么不同吗?
  上面的立意仍然是有效的,立意①②也并不能算是跑题。同样的道理,立足于后一个事例,可以从要灵活变通打破规则的角度得出以下立意:
  ③生命无价,规则让路。
  ④死守规则,有违良善。
  这样的立意同样也不能算是跑题。   但是,材料给了我们两个相关的事例,而上述立意都是只抓住材料中的一个事例来立意,虽然不跑题,但却不全面完整,这样审题就不够准确了。再看这道题目的要求,是“这些”事件引发我们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说明是要综合这两个事件来思考的。因此,在行文中,我们可以以其中的一个事例为重点,但至少要兼顾到另一事例。
  两个事例都和“规则”有关,一个是要遵守,一个是要打破,我们就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遵守规则,不能破坏规则;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打破规则,不能死守规则。我们要找到决定要遵守或是打破规则的关键因素——情理,所谓“国法不外乎人情”,这个情理,不是一己之私情私理,而是大家都认可的符合正义良知的具有道德情感价值的情理。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社会的生活和谐有序;制定规则的依据,是人们认可的情理。一般来说,社会规则是按公众意志制定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没有无例外的规则,“有规则就有例外”,这是西方一句著名的法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面前,有时要坚守规则,以维护公平正义;有时要灵活变通,以呵护弱小善良。
  我们思考清楚“规则”和“情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后,在立意时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表述。
  理性的表述可以是:
  ⑤人人要遵守规则,规则要合乎情理。
  ⑥人们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情理。
  感性的表述可以是:
  ⑦规则如石,情理如水。
  ⑧规则之上,有人性的光辉在照耀。
  这是随着材料内容的丰富,可立意的观点也越丰富的例子。
   材料内容增加,可立意的范围越小
  
  请根据题目作文。
  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你对此有何感悟和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没有材料,直接给出写作指令,审题应该不难。
  文章的立意可以是:
  ①理论应该和实践相结合,书中道理应该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②盡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死读书,读死书,生搬硬套,在生活中必然会处处碰壁。
  只要是在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和生活实际这个关系的范围里,都可以写。
  文章体裁:写感悟,可以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哲理散文;写认识,则是议论文。
  如果给这道题目增加一点材料呢?
  
  请根据题目作文。
  生活是复杂的,人们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常常会发出“知道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在面对繁杂的社会时也不见得都能有所作为。
  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你对此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增加了材料,从内容性质上看,和作文要求中指定的问题属同一范围,上面立意①②③仍然是有效的。但是,有没有这则材料,对作文的立意真的完全没有影响吗?
  从增添的材料来看,还可以增加一个立意:
  ④知易行难。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往往直接来自现实生活,要求我们围绕材料中的现象来思考。因此,一般来说,材料是我们作文立意构思的整个思路的起点,也是这个思路的中心点,甚至还是整个思路的落脚点。换句话说,材料中的现象,就是我们作文要针对的对象。
  这样看来,我们就要仔细地研究一下所增加的材料了。材料虽然也是在“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与生活实际”的范畴中,但材料中“处理个人问题”“人在面对繁杂的社会时”“过不好这一生”等词语,提示我们,这是一个有关个人、有关人生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只能从个人、人生的角度切入“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与生活实际”这个话题。更明确一点地说,在这篇作文中,有关人类历史上的社科理论与社会实践方面的大现象,就不宜写进来了。
  如果再给这道题目增加一点材料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今中外有相当多的名言警句,它们或指导人生,或揭示事理。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人做事要坚持;而“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则教人要善于变通,不要胶柱鼓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丧失气节,苟且偷生;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则说明能忍辱负重才能图谋大事。每句名言都有其合理性,而这合理性又似乎不足以囊括四海之事,甚至互相矛盾。生活是复杂的,人们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常常会发出“知道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在面对社会繁杂时也不见得都能有所作为。
  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你对此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增加的材料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有影响吗?
  当然有。
  ①仍然在“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与生活实际”的范畴中。
  ②仍然是一个有关个人、有关人生的问题,仍然是从个人、人生的角度切入。
  ③仍然是要紧扣“如何理解”“如何运用”书中的道理和智慧。
  但是,既然材料指向的是那些内容互相矛盾的名言警句,我们作文的范围就也只能在这些方面,即如何理解那些互相矛盾的哲理,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实际的指南,从而做出人生正确的选择,而不至于彷徨歧路,无所适从。范围缩小了,针对性也更强了。因此,这道题目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能对这些内容上互相矛盾的名言警句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如果无视材料中的“互相矛盾的名言警句”,就是偏题,甚至是跑题。   在这道题目中,随着材料内容的丰富,可立意的观点并没有也随之丰富起来,而是相反,可立意的范围越来越狭窄了。
   材料内容的增减对立意的制约作用
  作文题中所给材料的多寡,不仅影响立意的范围,也会影响立意的深浅。再看一个逐步增加材料内容的审题立意训练的实例。
  
  2018年2月21日,深圳福田区一家便利店因故4小时无人值守。而在此期间,顾客无一逃单,甚至有顾客自己扫描商品再付款。店主说,顾客们的做法令我很暖心!
  这件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事件的背景,第二句是顾客的表现,第三句是老板的评价。事件的核心是第二句的内容,最具写作价值的也是这一句的内容。
  “这件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是写作指令,规定了我们写的应该是对此事思考的内容。思考什么呢?顾客们这种行为表现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同时,这个指令实际上还隐含了文章体裁上的要求,就是写议论文,或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写记叙文就不适合了。
  如何立意呢?材料中老板的话对我们的思考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可以作为立意的有:
  ①人人能道德自律,社会就会温暖如春。
  ②面对诱惑,不贪不义之财。
  下面的立意行不行呢?
  ③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这个立意是“拒绝不义之财”的另一面,似乎不错,但请看清题目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这则材料既没有“君子爱财”的表现,也没有“以道取之”的行动,相反,恰恰是“不取”的,立意为“取之以道”,是不是和材料有点背离了呢?当然,这个立意和“不贪不义之财”,是同一问题“面对金钱诱惑”的一体两面,因此 ,拿立意③来作为文章的一个分论点,用来对比论证,是完全可以的;但拿来作为全文的立意,虽然不能说是跑题,但还是有点偏离材料了。在有材料的作文里,立意的最佳角度,还是要从材料的正面入手,堂堂正正地破题;迂回式的立意,在只有800字的考场作文里,多少有点不合适,就像在战场上的迂回攻击一样,实际上是战斗力略逊一筹的选择,不得已才为之。
  给这道作文题加点材料呢?
  
  2018年2月21日,深圳福田区一家便利店的店员卷款逃跑,将货架上的香烟和收银机中的现金一扫而空,导致店内4小时无人值守。而在此期间,顾客无一逃单,甚至有顾客自己扫描商品再付款。店主说,店员的行为让我寒心,而顾客们的做法令我很暖心!
  这件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增加了店员卷款逃跑的内容以及老板相应的评价,上面的立意①②仍然有效,因为增加的内容仍然可以用“面对金钱的诱惑,人们何以自处”这个问题来统摄,而立意①②就是对这个问题从两个角度来做出正确的回答,甚至立意③也因为新加的内容而显得更妥当了,因为店员的行为恰恰就是“爱财而不能取之以道”,顾客的表现恰恰是不能“取之以道”则不取。
  当然,材料的内容增加了,内涵也就相应地更丰富了,我们作文的立意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如:
  ④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表现了每个人的道德素养,也影响着社会风貌。
  ⑤不因贪欲而失德,无人之时亦自律。
  再增加点材料呢?
  
  2018年2月21日,深圳福田区一家便利店的店员卷款逃跑,将货架上的香烟和收银机中的现金一扫而空,导致店内4小时无人值守。事后查看店内监控发现,在此期间,顾客无一逃单,甚至有顾客自己扫描商品再付款。店主说,店员的行为让我寒心,而顾客们的做法令我很暖心!
  这件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原来店内是有监控的!这个细节的加入,使得整个事件的背景發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不能给我们的审题立意带来点新的更深入一点的思考呢?
  在有监控的情况下,想卷款跑路的仍然卷款跑路了;顾客们发现无人值守,却表现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如果没有了监控,估计想卷款跑路的更会肆无忌惮,但顾客们依然会是无一逃单吗?会不会出现一些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这个“人设”是基于对人性不是很乐观的估计的基础上的,有点冷峻,给喜欢动辄高唱道德赞歌的人泼了一瓢冷水,但能不能成立呢?能不能思考一下技术进步和人们道德素养的关系呢?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且争论已久的问题,但就这道作文题来说,还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⑥技术的进步未必能杜绝恶行,但能让大多数人更加自律;当自律成了习惯,社会会更加美好。
  相比而言,这个立意比前面的几个立意要深刻,因为纯粹的道德说教,总有点肤浅,只有探讨到人们道德信念的内外动力,才算是抓住了本质。
  这种对所给材料“增兵添灶”式的审题立意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材料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尽管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掌握,但至少能让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概括所给材料主旨的层次高低。如果概括的层次过高,就容易流于空泛;概括的层次过低,就容易以偏概全。一般来说,对材料主旨的概括应该在离材料内涵最近的一个逻辑高度上。二是明确文章的中心所适用的范围大小。任何一个正确的观点都有它适用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也会跑题偏题。如果能很好地掌握这两点,相信跑题偏题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
其他文献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曾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的滋养下,一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
期刊
【编者按】  汪曾祺最早发表作品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他大量的作品却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故有人戏称“80年代出现了一位30年代的作家”。  读过汪曾祺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真诚、质朴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语言所打动,亦会被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所感染。他的散文如老酒,醇香绵长,令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有网友说,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很爱他。因此,本期“悦读汇”,我们向您推荐他,希望您也能喜欢他和他的
期刊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刊
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的返光”,从实质上讲,便是一种思维品质。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学科素养,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学科素养在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I“战机修复”,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期刊
近期,香港游行示威和暴力冲击活动持续发生,少数极端激进分子围殴记者旅客、袭击警务人员,对香港的法治、社会秩序、经济民生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法治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核心价值,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香港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初衷是填补现有的法律制度漏洞,共同打击犯罪,彰显正义,中央对此表示支持。进一步说,即使极少部分人有反对意见,也可通过相关渠道反馈。
期刊
“有电,打(电)着人了,你就跟我说,你救不救?”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南周口一男子因触电被困电线杆,男子的家属边录视频边要求消防员“带电也得救”。  2019年8月20日下午,负责指挥这次救援的指挥员陈高洋表示,被困男子已获救,经救治已无大碍。他表示,在救援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消防员在处理这类情况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不干扰我们救援就可以”。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困者家属“带电也
期刊
俗话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通过比较方能得以凸显。因此,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不妨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个相似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揭示其本质特征;或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使得论证深刻有力,观点突出鲜明,进而出色地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指导】  由于论证对象不同,故对比论证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事例上的对比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行文时,为避免以偏概全、
期刊
近年来,“舞蹈”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热点话题,《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等一系列舞蹈类节目的热映便是佐证。不过,热门的舞蹈种类如街舞、国标等都起源于欧美,代表着欧美地区的文化风貌与文化传统,那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舞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笔者将以几个典型的舞蹈为例,初探中国传统舞蹈的风姿。  “长袖善舞”——袖舞溯源  提及中国的传统舞蹈,或许不少人都会想到“长袖善舞”这一成语,想到电影《十面埋
期刊
叙述故事,抒发情感,喜用直线条,致使文章单调平板,没有波折,没有起伏变化,这是一些学生容易犯的写作毛病之一。如写《下雪了》这个题目,不少学生习惯这样写:刮了一夜北风,天阴得很重,不一会儿,天就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转眼间,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上白了……我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想起了一句农谚:“小麦盖上三床被,小孩搂着馒头睡”,今年准是个丰收年……  这样写立意并不坏,表达的情感也健康,语句也通顺
期刊
@闲暇之余12138:不敢跟人撕破脸皮,做事不敢不留余地,维持着老好人的形象。  @由走之外: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让他在心里病一场。  @disappearc:打开手机,看看時间,关掉手机。  @我憋不住了噢:特别自卑,出去说话不敢看别人的眼睛,特别是遇到好看的女孩子或男孩子,我头都抬不起来。  @-張佳雯-:敏感到别人说我一句或者我大声说了别人一句,八个小时后躺在床上还在想。  @涂鸦r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