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反”手法

来源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反“喻”为“本”
  
  比喻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修辞手法,它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却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零落自在的“飞花”;以无声无色的“愁”来比喻无边无际、细如牛毛的“雨”。以抽象比喻具体,使读者在调动自身真切感受的过程中,领会“飞花”的轻盈,似梦一般不可触摸,不可把玩;感受“丝雨”的细碎,如脑际心头的愁绪,缠绵不绝,如缕如烟。比喻新奇而又准确传神。
  
  二、反“客”为“主”
  
  也可称为以彼写此。就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从自己写起,而是从思念对象写起。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正意反写,相反相成。杜甫的《月夜》之所以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今日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身困敌人手中,心想远方妻儿,仰头望月,寄情于此,抒发诗人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之情。可是,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见明月,低头思亲人,而是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儿月下思亲图。诗中洋溢着妻子思念丈夫之情,而诗又出于丈夫之手,自然可以使人感知丈夫忆念妻子之情。诗人一改从正面落墨写对家人的思念,而从反面涉笔,别开生面,自辟蹊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这种表现手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家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行动,写兄弟怀念远行在外的自己,实际上表露了自己怀念兄弟之心。现代诗歌继承了这种表现手法,例如现代诗人沙鸥的《新月》:
  新月一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红,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诗人突破传统的正面写法,通过展示故乡浓浓春意,描写亲人因思念情切以至入梦,把自己与亲人的彼此思念之情写得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三、反“乐”为“哀”
  
  即以“乐景”写“哀情”。“诗言志”的写作目的和含蓄的表现手法,使古典诗歌往往借助物象来抒发情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物象与情感之间的规律化的对应关系:欢乐之景,表达欢乐之情;忧伤之景,表达忧伤之情。但诗人又往往突破规律,以“乐景”来写“哀情”,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形成诗歌中的“反景”现象。了解了古典诗歌的这一规律,就不会在诗歌景与情看似的“矛盾”中犹豫不定,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诗人面对灿烂的美景,流露了迟暮飘零,归期遥遥的感伤之情。也正因为眼前景的勃勃生机,才使飘零在外的诗人心底的忧伤凸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自怜与自哀。景与情之间的反衬关系,使诗人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此诗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的代表之作。
  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花儿含露开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之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亦生情:花儿露珠晶莹,就好像花儿泪凝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了解古典诗歌中的这些“反”手法,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读懂诗歌。
其他文献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5.读右图,从中筛选并概括出一条最主要的信息(10字以内)。(2分) 6.在加强师德建设活动中,光明中学的学生给老师提出下面五条建议,你对其中哪一条最认同,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除以下这五条建议外,请依据自己的认识,再提出一条建议(30字以内)。(4分)  给教师的五条建议  ①老师,如果您的课再生动、凝练些,我们听讲时会更认真。  ②老师,在课下如果您能以朋友的
期刊
在2004年的中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名顾客向某毛巾厂厂长反映情况说:‘您厂里生产的毛巾质量真好,喜鹊闹梅的图案栩栩如生,我擦脸的时候,喜鹊都飞到我脸上了。’顾客真的是称赞毛巾质量好吗?他说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顾客的潜台词是:“毛巾的印染质量太差了,一擦脸就褪色了。”这样说话,避免了直接提意见造成的尴尬局面。“言已尽而意无穷”,“言此及彼”等语言背后的潜台词现象经常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外
期刊
看了《三国演义》的人,恐怕很难忘记刘备送徐庶的那段故事。徐庶是个孝子,由于老母被曹操接走,只得前往曹营。刘备心中不舍,而嘴里又不能说,于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双方分别后,刘备不忍离去,遥望着徐庶的背影渐渐消失。这时他突然发现,有一片树林遮住了自己的视线,就赶忙让士兵伐了那片树林……于是就有了“徐庶走马荐诸葛”。  不能再看到徐庶的背影,竟迁怒于树林遮住了视线,伐掉,多么不合常理。
期刊
(接上期)【相关连接】(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3.请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2005陕西课改区)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
期刊
刘鹗与高鹗  刘鹗是晚清著名文学家,其长篇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高鹗为曹雪芹《红楼梦》续写了后40回,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刘鹗。    司马迁与司马光  二人都是古代著名史学家,都有通史巨著流传于世。司马迁是西汉人,司马光是宋代人。司马迁写的是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写的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曾朴与曾巩  曾巩是宋代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朴是清代末期作家
期刊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故事情节往往曲折多变,出人意料,甚至让人匪夷所思,欲罢不能,这就是故事巨大的魅力所在。写文章也应该如此。毛宗岗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不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吗?《水浒》中写李逵先后杀死四只老虎,手起刀落,毫不费事,真个是英雄了得,但是却远远不及景阳岗武松打虎那么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武松打虎写得波澜起伏,
期刊
古人云:“意犹帅也。”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主题正确、集中只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才是发展等级的标准。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一些同学善于激活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使得充满个性色彩的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亮点。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话题作文的写作,谈谈作文如何
期刊
[写作文题]  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位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学生迷恋游戏机,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种“错位”;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这也是一种“错位”。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和见闻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  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
期刊
等我有钱了,我开公司开两间,一间我当老板,一间我当员工,我想炒老板就炒老板,想炒员工就炒员工。  等我有钱了,我的公司请形象代言人请两个,一个最佳形象代言人,一个最差形象代言人,我想要最佳就最佳,想要最差就最差。  等我有钱了,我买车买两部,一部出租车,一部公交车,我想坐出租就坐出租,想坐公交就坐公交。  等我有钱了,我买房子买两栋,一栋自己住,一栋串门,我想呆家里就呆家里,想串门就串门。  等我
期刊
一、 审题草率,望“题”生义    不少同学作文时,把老师反复强调要认真审题的要求置于脑后,对作文题目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对题目一“望”即止,便匆匆忙忙动笔为文,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笔者曾经把2004年重庆市中考话题作文“我的一片天空”,作为练习题目给班上学生写,题目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天空” 即是指社会、学校、家庭给你提供的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的外部环境。但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认真看清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