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gal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和“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理念。因而,无论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其有效的实施都需要借助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方法之间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凤阳乡土地理为例,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组织学生野外实地考察
  野外考察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新课程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诸多原理与规律,需要借助野外考察得以验证和升华。
  笔者在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从事野外的考察活动,如在高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凤阳县淮河流域专项考察,在高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韭山洞自然与人文综合考察。以韭山洞自然与人文综合考察为例,韭山洞是由沉积活动形成的石灰岩体,经地壳的上升运动而形成的低山丘陵,长期的风化作用,使山上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韭山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在地形与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常绿阔叶林(樟树和毛竹等)和红壤等自然景观就自然形成了。通过对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实地考察,学生很容易理解必修1中关于气候、地表形态的塑造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等有关原理内容。同时韭山洞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旅游资源及佛教文化等内容,又是必修2人文地理和选修3旅游地理重要的乡土课程资源。
  野外考察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认真选取考察地点,充分做好考察准备。考察地点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待考察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教师要对考察地点非常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并大致确定本次考察的具体内容,要确定怎样考察,考察到怎样的深度;要较为详细地拟定考察人数、时间、目的、内容和考察计划;要考虑需要准备哪些考察用具;要布置学生做好考察前的准备工作、考察过程中的任务和注意事项,以及考察后的报告撰写工作等。二要重视考察过程,及时撰写考察报告。考察工作成功与否,考察过程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考察过程。学生一到野外,从心理上往往失去约束,因而有种失控感。这时有条不紊的考察进程、精辟的考察解说、严明的考察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仅如此,在考察过程中,地理教师应随时提出问题,布置考察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充分调动考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保证考察工作顺利、完满的成功。
  二、带领学生参观典型场所
  与高中地理学科有关的诸如气象局、地震局、水利局、污水处理厂、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都是极其重要的乡土课程资源,可认为教学的典型场所。
  高中地理必修1中第二章为“大气”部分,其中涉及天气与气候的内容较多。在教学的实际中,笔者就曾带领学生参观凤阳县气象局。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专家介绍,了解了什么是百叶窗,什么是风向标,什么是雨量计,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又是如何进行的等相关知识,以获取诸多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请气象局和科协的相关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自然地理的感性材料。
  在带领学生参观考察和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时,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如确定参观的主体,确定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精心策划参观的具体过程,确定讲座的内容与形式等。
  三、鼓励学生动手查找资料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背记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材中关于家乡数据、特征等地理要素,教师只需将其作为背景资料简单介绍,告诉学生如果需要时如何去查找。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认识和分析各种地理要素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独特的地理景观、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整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形成多角度、综合分析、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地理必修3第四章后,在章末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一节时,我就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并安排了学生去收集查找资料,就凤阳的经济应该怎样发展提出建议。我带着学生在图书馆、档案馆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地收集材料,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了凤阳新城区和凤阳门台工业园,让学生们积极寻找答案,汇报成果,就凤阳的一、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四、开展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活动
  开展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指校内或班内学生活动,目的在于有效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笔者曾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开展过“今日天气”活动,这一活动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一位同学总负责。活动安排每天的“气象员”抄收凤阳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并于每天晚自修时,将收集来的气象知识和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用地理语言抄写在小黑板上,第二天清晨“气象员”早早到校并把它挂在学校的大门口。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自己和他人气象知识的增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还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了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之活动建议中,有大量的活动建议可以有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如“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针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等等。
  通过以上探析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改善,在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乡土地理课程教学一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百度百科:《乡土地理》
  [3]尹耀武.《澧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党内活动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银川铁路分局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铁路改革目标,做了积极探索。去年年中该分局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职工被扣款,又值减员
学位
河北省香河县委在抓全县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中,注重务实基础,构建系统,完善机制,坚持开展活动,成为河北省理论学习的先进单位。夯实基础—阵地规范化基层党校既是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的工具,而且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主题,从语言、思维、意识、方法、能力等五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字:数学素质;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正文: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的工具,而且数学教育培
利用先进的Gleeble热模拟技术对铬钼高温铁素体钢12CrMoG进行了950~1150℃、0.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形变特性与动态再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低应变速率下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生物材料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选取42颗离体前牙,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各12个)和2个对照组(每组各3个),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用侧向加压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
期刊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的智能具有多元、分布、情境化和可持续开发的特点,主要利用丰富的教学内涵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智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将为语文课堂带来新的生机。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对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多元智能理论更好地指导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
目的:该研究通过调查广州市区5~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现场采集猛性龋患儿菌斑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儿童猛性龋主要致病菌的情况,从细胞学角度探讨儿童猛性龋发
摘要:当前我国的各科课堂教学大部分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分科思想严重,学科之间衔接不够,学科之间好像隔着一堵无形的墙,相互之间缺乏融合与渗透。教师已经习惯于“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所以,努力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各个知识体系有机渗透,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利用现行高中化学、生物教材中知识重复,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分析以寻找交叉学科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交叉学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