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资源的潜在价值与采撷利用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tky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网络研修中,生成性资源的产出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研修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研修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研修主体向前推进的一个过程。本文以北京大学“国培计划”项目为案例,分析了教师网络研修中生成性资源的潜在价值,从“营造氛围激活动力”“任务驱动开发资源”“成果导向生成资源”“有效取舍提炼资源”“动态扩增整合资源”五方面系统梳理了北京大学教师网络研修生成性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教师网络研修;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生成性资源”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我国的叶澜教授,她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中指出: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教学过程生成的“新因素”,就是生成性资源。围绕课堂教学资源,殷晓静、黄英德等对生成性资源的范围进一步进行界定:殷晓静认为生成性资源是通过师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的各種条件和因素来源。黄英德认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与课本对话、学生与课本对话等活动中现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所有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都是“生成性资源”,包括课堂情境、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中主要是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
  在教师网络研修中,生成性资源就内涵而言是与预设性资源相对应的。如果说“预设性资源”是指在研修活动之前就已存在和形成的课程资源,那么“生成性资源”就是指在研修过程中伴随各种研修活动而产生的,能够推动研修进程的各种研修条件和因素。
  教师网络研修的生成性资源,主要是指在研修过程中各要素互动(如学员与研修活动之间、学员与课程资源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辅导教师之间等)生成的,能够推动研修进行并伴随学员个人专业成长的课程资源。比如:学员聆听专家课程的感悟,在研修过程中产生的反思,通过不断打磨生成的教学设计和技能作品,在理论学习下进行的教学实践(主要以课堂实录形式展示),在主题研讨中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这些都是生成性资源的典型案例。
  一、生成性资源在网络研修中的潜在价值
  生成性资源的产出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研修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研修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研修主体向前推进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在网络研修环境中,学员不断发布、研讨研修任务导向下的内容(如教学设计、技能作品、教学实录等),在这种创造与打磨的过程中,内容在不断变革发展,同时价值也是不断生成的。
  因此,生成性资源在研修过程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潜在价值:
  第一,资源形成的过程是动态的,生成性资源是在研修动态进行的过程中生成的,它不是预先计划好或者设定好的产物,也不能够提前安排,而是通过研修的推进和学员的互动自然生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生成性资源与传统的预设性资源就很不相同,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是可以在教学前安排选定并明确用途的,而生成性资源更多地是注重挖掘学员在研修过程中迸发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生成性资源能够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从而最终有利于研修目标的实现。这样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学员与辅导教师交流研讨的过程就成为了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学员由于自身研修的内化思考而产生的反思感悟、观点想法、教学作品(教学设计、技能作品、课堂实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果对这些生成性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有利于一线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分享,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研修气氛,进一步加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真正激活教师常态化研修。
  总而言之,生成性资源更加注重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实践性质和创生取向。它不仅仅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力图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进行实践与创造,获得更深远的发展。
  二、网络研修中生成性资源的采撷和利用
  教师网络研修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现时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同时具备不确定性、创新性、动态变化性、情境性及开放性。网络研修的生成性资源是在研修活动中,以学员为主体、各角色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研修成果有效产出的“动力资源”,项目管理者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员,眼中有资源”。因此,项目管理者应该树立学员资源动态生成、常态累积的意识。
  (一)营造氛围激活动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友好的环境中,心里感到宽松自由时,就会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激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可见适度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潜能的最大发挥,项目管理者要创设一种友好、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研修社区环境,使学员体验到的是平等、尊重、信任、友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员乐于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尽情地表达和分享。在这种情境下,学员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生成性资源才可能随时产出。活泼、和谐、自由的研修氛围是充满活力的,所以,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更明显地存在于分享过程之中,存在于当下的研讨情境和的学员间、学员与辅导教师、学员与专家的互动之中。
  那么如何创造活泼、和谐的研修氛围呢?为了给学员打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学习交流环境,辅导教师在全员开班前一周首先登陆平台,上传教研组或工作坊LOGO,编写研修口号,发布热情友好的致欢迎辞和主题鲜明的工作坊研修方案。在全员开班之后,又积极组织学员开展线上破冰活动,并发呼吁帖激发学员参与研修、参与交流的热情;在每一阶段研修之前,发布阶段性研修任务提示,提醒学员有哪些学习活动可以参与;对于学员发布的疑难贴子,辅导教师会定期整理回复或由专家统一答疑;学科专家或辅导教师定期也会抛出一些教育前沿或学科热点话题,引领学员参与讨论……这些做法对于创建一个友好的研修氛围来说都是及其重要的,好的研修氛围可以使学员迅速打破坚冰,快速融入研修活动中来,并能充分激发学员进行研修的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开发资源
  北京大学教师网络研修中的生成性资源开发,不是漫无目的地让学员随意抛出,而是在项目顶层设计的框架之下有秩序地组织资源开发。对每一类资源给定既定主题以及材料提交要求,一方面可以保证资源内容聚焦性,便于归类整理;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资源质量,追求精益求精。
  北京大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组织研修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开发,在研修之初为学员设置了研修任务清单,研修任务包含了“常规任务”和“阶段性任务”,每个阶段的活动设计都引导学员产出生成性资源。
  以北京大学某国培项目的活动设计为例,在包括常态任务在内的5个阶段中,共有15项具体活动任务,其中涉及学员生成性资源输出的有9项,且分布在不同的研修阶段中。这样在研修过程中,便轻松完成了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归纳整理出教师网络培训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主要类别:
  1.感悟反思类
  学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研修情况等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日志。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启示,梳理收获,并分享学习的智慧。
  如某国培学员对于学科教学的反思: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变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某国培学员对于网络研修的反思:
  “网络研修,好处多多: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再如某国培学员对于教育理念的反思:
  “这次培训,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學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不能歧视差生,要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充实自己,增强学习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
  2.作品成果类
  学员在研修社区发布的教学设计、技能作品或提交的课例作业等。“教学设计”一般是经过“发帖分享-同伴研析交流-完善改进”等一系列打磨过程而形成的最终较为成熟的成果;“技能作品”的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是教学课件(PPT、flash、网页),也可以是微课、思维导图,一般为借助信息技术产生的数字化成果;“课例”作品一般包含课堂实录及配套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也可是精彩的教学片断视频及相应的点评分析,图1、图2所示。


  3.话题研讨类
  学员通过倾听专家课程资源,查看专家发布的教学简报、答疑简报和引领材料,参与“核心问题研讨”“生成性问题研讨”“生成性资源研析”等活动,发表的见解和看法,在研讨中引发头脑风暴,碰撞思维火花,提炼研修精华。
  如某班学员围绕生成性课程资源包《比大小》发起激烈的讨论,探讨该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比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建立符号感。认识大、小写符号和等于号。还可以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轻而易举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比大小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也比较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比大小的应用,在这里可以加强学生比大小的观念,可以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节课。”
  “这节课环环相扣,设计流畅,特别是导入环节用猴王分西瓜的设计,十分新颖,感谢分享。”图3所示。


  4.资源分享类
  学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收集的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网址等“二手”生成性资源。这类资源非学员原创,但通过一个筛选的过程,在海量教学资源中脱颖而出,其价值也是非常可观的,图4所示。


  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生成性资源,还有课题研究过程性简报、纪要、优秀教育案例、文献综述、教研记录、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这些生成性资源在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形成一个数量庞大、门类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基于一线教研实践的实用性强且价值性高的智库支持。
  (三)成果导向生成资源
  研修任务清单中的每一项研修活动都要按提示完成,并形成成果。项目组再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成果收集、整理、推优、点评、入库等。“成果导向”研修,紧切实际需求,激发了各研修共同体和个人的积极性,促使参研教师自觉、自发地认真对待线上研修,并积极参加各类线下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线上线下研修的有机结合。
  北京大学网络研修还通过挖掘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兴趣点和需求点,组织一些成果导向型的小活动,这些小活动促使大量生成性资源形成。如北大项目组通过调研发现学员对“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学习需求较高,以此为主题,专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就这一主题进行课程资源研制并将“微课主题”系列课程推送给全体学员学习。为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习热情,项目组同期还开展了“微课作品征集活动”,对于微课作品征集活动实行“自愿参加”原则,为学员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在此次活动中,北大项目组共收到优秀微课作品共计164个,每个微课作品都附带一个《微课作品资源信息表》,记录该作品的设计思路、特色创新等。这些微课作品,基本上都是经区县级学科骨干精心指导、各校教师“互助互学互研”作用下的学习成果,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信息技术掌握比较好的教师主动承担“专家”的角色,在本校内进行指导。   (四)有效取舍提炼资源
  项目管理者要提高提炼应用生成性资源的本领和智慧。从生成的角度来看,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无处不在,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对生性资源加以整理和提炼,可以从这样三方面入手:一是能够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筛选,对于收集上来的资源要在内容和品质上给予专业把控,筛掉不合格的资源,如内容上缺乏科学性创新性、画质声音不清晰等。二是对生成性资源做好系统化梳理,统一命名规则,分门别类,添加标签,建立数字资源库,方便调取查询。三是能对学员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提炼,有效组织资源,如“主题式”组织法、“递进式”组织法等。项目管理者要对众多资源进行简要归纳,科学分类。如针对同一课题提交的不同课型的课例可以做成“同课异构资源案例库”;对于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三项齐全的资源做成“课程资源包”。图5、图6所示。




  (五)动态扩增整合资源
  北京大学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建设,基本解决了“课程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北大团队设计了“资源整合与动态扩增”的资源提供方案。
  1.资源整合
  将预设资源、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核心问题及解答、生成性优质成果、生成性有效经验等)、区县或学校的本土资源、学员共享推荐的其他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整合后的资源容量大,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研修的资源需求。
  2.動态扩增
  一方面在培训过程中收集和整理参研区县、学校和学员个人的核心需求,聘请专家结合需求专门研制课程资源,作为扩增资源纳入专家引领性资源中供学员选修学习;另一方面将研修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学员生成性资源进行提炼加工,作为典型案例供学员学习交流。这种提供资源的方式呈现动态、不间断的特点。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满足大多数参研教师的需求。
  综上,在教师网络研修中,生成性资源做为记录和展示学员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性材料,具有十足的生命力和活力,如果对这些生成性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有利于一线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分享,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研修气氛,进一步加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真正激活教师常态化研修。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性生成资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黄德英.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上海:西南大学,2008.
  [4]李祎.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职院校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制约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构建完整的社会服务系统,在社会服务中不断实践创新,推动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策略;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职院校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不仅是社会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以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创新驱动战略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首先,以鞍山市为例,分析了地方工业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发展创新实践过程,受到各种经济发展要素、协作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创
期刊
摘 要:文中以西安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行内、外部分析,提炼出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威胁,建立相应的SWOT分析矩阵,从优势-机遇、优势-威胁、劣势-机遇、劣势-威胁4个方面提出推动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科技优势;发展优势;SWOT分析;SWOT矩阵  中图分类号:G 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
期刊
摘 要:文中在基于VAR模型下,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R&D支出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因素,探讨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有别于一般选取技术进步的单一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明与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脉冲结果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长期会促进
期刊
摘 要:对政策的发文时间、发文机构等外部属性进行分析,是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有益补充。1978年至1984年是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恢复时期,也是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形成的基础时期。对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文时间、发文机构及其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段时间内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布总量不大,但呈现波动中增加的态势;政策发布以部门单独发文为主;政策制定参与部门多,以国务院为主导;部门联合发文关系中,国家
期刊
摘 要:青年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统一,是以青年学生某项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的综合体。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重要性,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寻求青年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抓手就要从青年学生的发展特规律、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入手,探索一
期刊
摘 要:杜爱民是活跃在当代诗坛的探索型诗人。其诗歌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发轫至今,一直坚守自在的生命体验与个在的艺术思考之融合精神,形成日常而不平庸、颖锐又不刻意的独特诗风。其新诗集《自由落体》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本质与生命意义的体验与思考。是杜爱民特出的“思”诗之风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杜爱民;自由落体;诗歌;体验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国培计划”政策实施已近十载,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外部推动力量。北京大学在成人学习、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管理等理论的启示下,在深度参与“国培计划”的过程中,分析构建了一套基于培训内容、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旨在分享北京大学“国培”团队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成果。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在考虑教育成本的前提下,任何在线学习模式要想提升其质量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在教育观念上,他必须维系一种更为传统的教育观;在方法论上,他必须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即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引领式在线学习;在线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理论追问:什么是最有效的在线学习模式  当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时,“什么是最有效的在线学习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建设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质量保证的关键性要素,文章以北京大学实施教师培训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资源建设中调研与需求分析、预设与动态相结合、集中培训关注核心问题解决三个问题,旨在以具体的实例研究为教师培训资源库建设提供智库依据。  关键词:继续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培训是一项复杂性的工程,其根本指向和最终目标不是单纯的教师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