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手指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健在的日子里,凝视着她那变幻多姿的手指,我时常安静地端坐一旁,用欣赏的眼光看她做家务。
  母亲非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也没读过书,可母亲生性聪颖好学,长了双壮实却灵活的手,做起事情来条理清晰,分寸把捏精准,一招一式里透射出卓尔不群的魅力。自十八岁嫁给父亲后,母亲似乎就没省心省力过,除了接连为我们家族诞下了六儿五女,还得操心费神打理好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穿。苦涩岁月里,家境捉襟见肘,被残酷现实割裂得支离破碎的时光,尤需拿思绪去缝合,用心血去弥补。
  面对这样一个挤挤攘攘的大家庭,整日乐呵呵的母亲倒颇具大将风范,临阵不乱,哪怕煮锅大麦粥,烙张薄面饼,也能把一日三餐打发得光鲜出彩。可在我们闲适享福的背后,隐含着母亲几多辛勤劳作与无私付出。
  人多嘴杂,众口难调,几乎没人不头疼,而母亲却总是穷尽心思设法去改善。
  开春后,惠风和畅,草木葳蕤。母亲常趁空隙,手臂弯里操上竹篮,步履匆匆地去郊外挑马兰。每当窥见一簇簇鲜嫩的野菜,母亲便嬉笑着弯下腰,用手指齐根一掐,马兰顷刻成了母亲的战利品。回家后,母亲跳动着灵巧的手指,将夹杂在马兰里的杂草、黄叶一一擇清爽,漂洗干净,再用水焯一下,待冷却后拧干,切碎,撒上盐、糖、麻油,与切得细如绿豆的香干末,拌个时令小菜给家人尝鲜,令我们胃口大开,边咀嚼吞咽,边夸赞好吃。三月的桃花水喧闹得疲乏后,宁静的桃溪河里鱼虾成群,螺蚌聚堆,母亲时常蹑手蹑脚沿着河滩去巡察,几乎不费多少周折就能捕捉到目标,然后迅捷伸出那敏锐的手指,逮住它们(当然,捉鱼虾是需用竹簸箕兜的)。回家或清蒸,或爆炒,给我们做时鲜佳肴,惊喜着一个个清苦的日子。进入农历四月,按家乡的习俗,几乎每家每户都要烧乌米饭吃的。可那时哪有多余的钱去买草头?母亲便在腋下夹着一只棉布袋,跑上十几里路,去山上采摘乌饭草头。我十来岁时,曾跟母亲去过一趟。可跑到山脚下,腿里就像灌了铅,拖都拖不动,后来是被母亲激将后才费九牛二虎之劲登上了半山腰。我们穿梭于茂密的草木树丛间,机警地寻觅着,偶尔发现一株茶树般高的乌饭草头树时,高兴得相视而笑。但见母亲毛糙的手指在枝丫间上下跳跃,左右移动,那碧绿微红且暗香浮动的草头便悉数纳入囊中。回家洗净,置石臼内捣碎,放入大锅里加温至五六十度,再把装着糯米的筲箕浸入,次日天不亮,母亲便会烧出大半锅乌黑清香的乌米饭给我们吃,幸福感霎时便潮涌进我们的心房。
  一转眼,蚕豆熟了,麦子黄了,母亲倏忽反应过来,端午节已溜到眼皮底下了呀。早就盘算好的母亲,取下事先采撷来挂在走廊上方的芦苇叶,蹲在河埠那长满苔藓的青石块上,一张一张把粘在上面的浮尘、蛛网等漂洗干净,拿来事先备好的糯米与粽子馅,坐在小板凳上,不疾不徐地开始裹粽子。只见母亲洒脱地取出二三片苇叶,夹在中指与食指之间,凌空悠然一旋,再将叶尖剪去,剩余的部分塞进内里,一只尖脚粽子的外壳迅即成型了……母亲裹粽子时,最能真切展示她手指的柔韧灵活程度,几片凌乱的苇叶,到她手里便成了听话的宠儿。也就那么不经意的三弯两绕,瞬间便塑捏出棱角分明的粽子形状。看母亲裹粽子,不啻是种享受。我常惊讶得目瞪口呆。
  腊月里,我家每年都要做很多糯米粉团子,足够一家人吃完整个正月。当身高力大的哥哥揉好了米粉,母亲就卷起袖子,满脸含笑着包团子了。先从粉团上取下一块,在竹匾里反反复复地搓揉成圆柱形,然后几乎分毫不差地掐成一段一段。接着,随手抓起一段,放在掌心里搓啊搓,搓至滴溜滚圆了,再用手指夹住,飞快地在指间旋转,少顷,四周厚薄均匀的团子坯便诞生了。嵌进馅,封好底,置于左手掌上,右手围拢,轻轻搓几下,一只团子便从指尖脱颖而出了!
  我们穿的衣服、鞋子,基本上也是母亲自制。特别是做鞋,堪称是母亲的一项绝活。她从年轻时做起,一直做到七十多岁,经年不辍,乐此不疲。做“蒲包”时,灵敏的手指将碎布片贴得平整匀称,纵横纹理井然有序,十分熨帖。纳鞋底时,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针箍,憋足劲顶针屁股,让针穿过厚实坚紧的鞋底,有时我常感叹母亲的力气大,有本事,只那么轻松一顶,针倏地就穿过鞋底去了。巧手做出时尚鞋,母亲做的鞋的品种也由以往单一的单鞋、棉鞋,扩展到圆口鞋、方口鞋、松紧鞋、搭袢鞋、鸭舌头鞋和单拖鞋、棉拖鞋,似乎一直紧跟形势不掉队。在材质选用上,母亲大胆加以革新,使鞋更具时代气息与美感,令我们喜欢有加,爱不释手。母亲在备全材料及有闲暇时,偶尔也会给侄儿侄女或街坊邻居做上几双色彩缤纷、栩栩如生的“老虎头”童鞋,因而不知博得了多少人的赞美之词!
  母亲这辈子究竟做过多少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明晓的是,全家这么多人,一年四季穿的鞋,都是靠母亲那双勤劳、粗糙的手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还有我们的后代当中,也有不少是穿着她老人家做的鞋长大的。
  我曾不止一次拽住母亲的手,辦着她的手指仔细观摩端详,试图探究出母亲的手指怎会那么灵巧的?母亲一头雾水,不解地说:“傻儿子,我的手指有什么好看的哟!”是的,母亲的手指其实与人无异,没甚两样,之所以那么麻利会做事,那么神奇而又具魅力,令我遐思翩飞,我想,应该是她热爱生活,看重家庭,珍爱家人的那份内动力在时刻支配、驱使吧。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段 明
其他文献
我的母亲和中国许多旧式农村妇女一样,没上过几天学,但她却语出惊人——  “有事不推明早,今日就讲就行,恐防明日下雨,又等后一天晴,后日又有别事,此事却做不成。”  “什么是福?觉着是福就是福;你有一碗饭,给别人吃了,是你帮人,你有十碗饭,给别人吃一碗,那是人帮你。”  “什么事,倒个个儿想,就想通了。”  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大白话,细想起来却深有哲理。皇上整天三宫六院、龙肝凤胆地享受着,可他们
期刊
一个人一生究竟穿多少双鞋,不得而知。但我想不论你穿多少双,大约有什么时期穿什么鞋的阶段性吧!  我就有阶段性。读小学时,学校举办运动会,我第一次穿上了白色球鞋,因是球鞋,乃至严冬将至,我仍穿着。眼看着脚快冻伤,母亲着急了,将许多布片用浆糊粘贴在门板上,她说那叫“壳叶”,是作鞋底的。许多层“壳叶”晒干之后,剪成鞋底,然后一针针地缝纳,那针脚是密密的,大针不易穿过厚厚的鞋底,母亲就用顶针抵着拉,挺费力
期刊
那年,我十五岁,背着柴米到狗街小镇上住校读初中,由于村里的猪得了瘟疫,我家的猪已全部死光。可猪是我读书的“摇钱树”,怎么办呢?  急中生智的母亲眼看邻居大婶家那窝“满双月”的猪崽快卖完了,只剩下最小的那头像我一样排行末位数的“骸肋巴”猪崽。母亲暗想,那头猪崽虽然便宜,但自己手头无钱,就厚着脸皮试探着登门找大婶商量,央求先从大婶家赊回那头猪崽饲养。大婶看着我家揭不开锅,便把那头猪崽赊给了母亲。  那
期刊
我信步来到黄河边,不觉已是夕阳西下,周围的黄土坡与广袤的沙滩以及眼前的河水那样和谐地融为一体,一切的色彩都被这浑黄给遮盖了。此时,忽闻一阵悠扬而粗放的黄河船歌。寻声眺望,一眼瞥见浑黄朦胧的河面上,飘着一个羊腰子形的扁舟。舟上一位头戴圆顶斗笠的男人,身板硬朗,正挥舞着一杆长长的船桨,时左时右。随之浪花四泛,噪声塞耳。俄顷,艄公一点木桨,扁舟泊岸。他把“指挥棒”一长杆桨往地里一插,杆梢上拖着一条红红的
期刊
一  母亲是个很会藏东西的人。  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如果客人留下来吃客饭,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  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支出去。
期刊
“大黑”是一头老母猪。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十几,村子里就开始杀年猪,三十几户人家,杀年猪的能有十来户。唯独我家猪圈里的大黑猪,年年活蹦乱跳的。我问母亲:“人家都杀猪了,咱们家咋不杀?”母亲说:“咱家养的是老母猪,不能杀。”开始,母亲还耐心地给我解释,后来有些烦了,就向我吼道:“不能杀就是不能杀,滚一边玩去。”见母亲发火了,我也不敢再追问了,蔫蔫地往门外走,一回头,正与母亲的目光相遇,发现母亲的眼
期刊
妻从外剪来几枝绿萝藤蔓,随意插到两只装满清水的瓶中。饱浸清水的绿萝不到半月的时间,水中的骨节处冒出了一条条白色的根须,瓶口外的绿萝蔓则在骨节旁交错排列了一片片心形的叶子,茎络晶莹,卵片肥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单位的一只花盆已闲置多日,静下来时,我把花盆装满了松针土,从妻的绿萝瓶中取来两根藤蔓埋于土中,清水漫灌,放于办公室的角落处。多日,松针土上罩了一层纤细的白毛,绿萝却不见任何动静,几次想把
期刊
昨夜,梦里看到了你!我的大侄女,我一直在梦里躲着你的……  大侄女,你走了居然八个多月的光景。你走了,我试图逃避着你离去的事实,于是我不敢留下有关你的任何东西,甚至是一张照片。我害怕提到你的名字,我害怕听到疾病和死亡两个词。不想今日,思念如丝,紧紧地缠绕我。  你从三年级就跟我读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教到哪里你就随读到哪里。最为艰苦的是在1991年我刚刚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广西博白英桥镇一间村小学教
期刊
1989年,于士力只身前往哈尔滨打工,成了工地上的小木匠。不久,他随着施工队赴前苏联劳务输出。三年后,他回到双井村,用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万元钱组建了一个装修队,在哈尔滨承揽各种装修活计。  于士力干活实在,不藏心眼,他的队伍施工质量好、收费低。白天,于士力和工人们一样干活;晚上,上夜大学习工民建专业,经过一千个夜晚的刻苦学习,他拿到了文凭,这时,施工队伍也壮大到几百人。2000年,于士力把干装饰工程
期刊
清晨醒了,总要倚床看会儿书,以驱散残留的睡意,今天早晨看不成了,因床头柜的台灯突然熄灭,灯泡闪了。大清早商店肯定关着门,买都没地方买。家中又无备用的。想想,终于摸索到一只老式旧灯泡,安上先凑合吧。  其光亮照样可看书,能见度亦不亚于刚闪灭的节能灯,我却捧书发呆,干脆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就因为旧灯泡这月色一样黄黄的光芒。  都知道,多年来,家家户户用的都如同太上老君装仙丹宝葫芦似的老式灯泡。前些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