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进展与前沿趋势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途径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文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分别对1997-2015年间Web of Science(SCI-EXPANDED、SSCI和A&HCI)中收录的的2125篇学科服务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主干研究路径及热点分支、前沿趋势进行分析,以此展现国外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学科服务 演化路径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分类号 G3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4.×××
  Abstract The visualization tool of CiteSpace Ⅲ is used to draw the knowledge map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ample of 2125 papers on library subject services included in Web of Science(SCI-EXPANDED、SSCI和A&HCI) during 1997-2015. The time distribution, research trunk pathes, hotspots, the front and trend of the field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sh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ubject service research abroad.
  Keywords Subject services. Evolution path.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front.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从“书本位”走向“人本位”的转变,是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学科馆员和资源优势,向用户提供的一种专业化、知识化、主动式的学习和科研支撑服务[1]。学科服务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学科馆员”或“学科馆员制度”。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最早公开且正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此举被视为学科服务的发端。自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型教学及科研学术需求促使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走向多维嵌入,由此进入学科服务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嵌入式学科服务。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以学科服务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但对这一主题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目前已有的量化研究多以国内研究文献为数据源,涉及国外学科服务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数据更为权威全面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从学科服务研究的时间分布、主干演化路径、热点分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现该领域的发展概况。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目前已有研究多以“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往往存在检索结果大量漏检的现象。本文在一次检索结果的基础上,筛选高频关键词并结合学科服务的发展历程及其概念内涵制定二次检索策略,选择“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中的SCI-EXPANDED、SSCI和A&HCI三大索引库为数据源。制定检索策略“TS(主题)=(subject service* OR discipline service* OR information service* OR knowledge service* OR knowledge management OR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OR subject librarian* OR subject guide* OR subject specialist* OR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 OR subject user*)AND TS(主题)= (university librar* OR academic librar* OR digital librar*),时间=1997-2015,语种= English,文獻类型= Article”,通过对数据的人工清洗与加工,共得到有效数据2125条,检索时间为2016年4月27日。
  本文利用Excel、CiteSpaceⅢ软件对SCI-EXPANDED、SSCI和A&HCI中学科服务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主干演进路径、阶段性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解读。
  2 学科服务研究的时空分布
  2.1 学科服务研究的阶段性分布特征
  研究文献数量的时间变化可作为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各年度发文量做历史的、全面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地呈现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规律,对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2]。WOS收录的1997-2015年间国外学科服务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总体而言,该领域的发文量呈曲线上升的趋势。1997-2006年,发文量持续上升,并于2006年发文量达到一个峰值。2007-2015年,发文量年度分布曲线波动幅度较大,总体高于2006年之前的年发文量,2010-2012年,发文量略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年均130篇以上的水平,一定程度上表明有关学科服务领域的研究逐步成熟。2013-2015年,发文量再次回升,伴随web2.0技术的发展及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的初步尝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维度逐步拓宽,有关学科服务新兴分支领域的研究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成为近几年发文量回升的动因。本研究得到的时间分段印证了初景利教授等人在《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对国外学科服务发展阶段的划分,该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知2006年,为国外学科服务的成熟创新期,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成为关注的焦点。2007年至今,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转型发展期,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转型发展[3]。根据普莱斯提出的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学科诞生阶段、学科大发展阶段、学科日趋成熟阶段、学科完备阶段,可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细分,即1997-2000年,发文量相对较低,处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诞生阶段;2001-2006年,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大发展阶段;2007-2015年,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日趋成熟阶段;可以预测,未来几年该领域的发文量将呈线性增长趋势,理论研究趋于成熟完备。   3 国外学科服务研究的主干路径及经典文献分析
  如图2所示,关键节点文献主要分布在3条主干知识演化路径上(左上、中部、右下),结合文献内容,总结出国外学科服务研究大致可分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服务质量、信息系统评价研究;学科馆员的相关研究三大研究方向;统计关键节点文献信息,如表1,表2,表3所示,具体阐述如下:
  3.1左上演化路径:从用户信息行为到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一脉相承
  Glaser BG and Strsuss AL[4]于1967提出了著名的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的经典方法,其实现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有机结合。Ellis等学者将其应用到图情领域,以探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随着网络化环境的发展,有学者将扎根理论延伸到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交流行为的研究中。2002年,Carol Tenopir等人[5]讨论了电子期刊的发行对科研人员阅读习惯的影响。2003年,Carol Tenopir[6]分析了200多篇1995-2003年间发表的有关电子资源使用方面的研究文献,得出了若干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结论,如影响电子资源被采纳的因素、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资源利用特点不同等。James Elmborg[7] 于2006提出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指出信息主体应具备自我判断周围信息的能力,强调批判性思维应成为web2.0环境下用户应对海量信息挑战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该文推动信息素养教育走向对用户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培养用户的元认知,使用户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信息行为和目的。该节点文献处在两条知识演化路径的交汇点位置,对推动学科服务研究主题的演进深化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Kim YM等人[8]从知识管理的视角调查了学术型图书馆及用户对图书馆2.0技术的使用情况,用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为用户服务及信息系统设计之间搭起了桥梁。
  布斯曼指出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一脉相承,重心仍然是摸清人的认知基础[9]。此条演化路径从对用户信息检索、信息利用行为的研究逐渐深化到对用户信息素养的研究,从对用户具体认知行为的研究延伸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传统信息素养、元素养研究,从关注用户认知到强调元认知,凸显该研究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由浅及深的特点。Web2.0技术的使用,同时也丰富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促使信息素养教育走向“泛在化”。
  3.2中部演化路径:服务质量研究不断深化
  1988年Parasuraman A等人[10]在原有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由22个问项、5个维度(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有形性和移情性)构成的衡量服务质量的SERVQUAL量表。SERVQUAL量表强调以用户的主观意识为重心,通过度量用户服务期望与服务感知间的差异,有效解决了定量化衡量服务水平高低的难题。经过Parasuraman A等人的不断修正,此量表得到国际服务质量研究界相关专家的广泛认同,为评估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提供了参考工具。后被应用到图书馆领域,形成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LibQUAL+;1999年,Borgman CL[11]分别从科研人员及图书馆员的角度辨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指出应综合科研人员及图书馆员的视角审视数字图书馆,随着时间的推进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以发展的视角适时、适度的扩大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外延。2003年,Delone WH和Mclean ER[12]在原有D&M 模型的基础上,将服务质量这一变量纳入考虑范畴,形成更新版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后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信息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中。2010年,Zhang Y[13]在Saracevic提出的数字图书馆评估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图书馆整体评估指标体系,并指出内容的可用性与服务质量是用户关注的核心。
  SERVQUAL量表为后来改进版D&M 模型及数字图书馆整体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服务质量评估方面的参考,是SERVQUAL量表应用的不斷拓展。Borgman CL提出的数字图书馆定义及Delone WH等人提出的改进版D&M 模型,为Zhang Y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导向和思考框架。上述有关服务评估的文献,都强调将用户感知作为评价的重要维度,伴随信息科技的发展,研究的触角从传统图书馆服务质量逐渐延伸至数字系统、新媒体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呈现以用户感知为中心、多维度评估发展的特点。
  3.3右下部演化路径:学科馆员服务维度不断拓宽。
  2012年,Auckland M[14]调查了当前和今后2-5年学科馆员在支持科研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对学科馆员职业素质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该文献继承了前人对学科馆员相关研究的探讨,为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角色定位及技能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Corrall等人[15]对部分图书馆的文献情报服务及数据支持服务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当前图书馆数据支持服务参与度相对较低,但大部分图书馆对未来参与数据管理服务持积极态度。该文献对近年来图书馆参与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了指导。新型科研学术环境下,嵌入式服务的内容与模式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嵌入式参考咨询、教学支撑服务逐渐向知识情报分析、数字学术服务、科研数据管理、知识资产管理等方面拓展。
  从三大研究方向看,国外嵌入式学科服务强调对 “人”的关注,尤其重视以“用户”为中心。不仅体现在用户信息行为、用户信息素养研究等方面, SERVQUAL模型、D&M模型(更新版)、服务绩效评估等也强调将用户感知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考虑范畴。对学科馆员资格、素质要求、角色定位及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研究,伴随嵌入式学科服务走向深入,学科馆员的职责不断更新,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整体说来,国外学科服务研究重视对研究方法(如扎根理论)、基础理论模型(如SERVQUAL模型、D&M 模型等)、人(学科用户及学科馆员)的研究,基础理论模型及研究方法研究奠定了学科服务对“人”研究的基础。三大演进路径代表学科服务研究的三大主干,随时间演变而不断深化拓展,共同推进学科服务研究的深入。每一条主干路径在演进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诸多热点分支,丰富主干路径的研究维度,使得学科服务研究“枝繁叶茂”。   4 国外学科服务研究的阶段性热点分支分析
  根据关键词共现的时区视图可知,国外学科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地演变。借助词频分析法,统计各年份排名靠前的高频关键词作为研究热点,如表4所示。结合相关文献的阶段分布特征,分析学科服务研究热点的变迁规律。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诞生阶段: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刚刚起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图书馆嵌入用户空间提供了技术、平台与资源保障,本阶段学科馆员主要利用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查找等信息服务,旨在获取有用信息的信息检索技能培训是用户教育的主要内容。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备受关注。早期的知识管理以文献资源为对象,以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促进资源利用为服务目标,为用户提供基于文献单元的信息服务。该阶段学科服务强调以“物”的重要性。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大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研究主题较为丰富,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早期关注利用电子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各馆间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资源等解决用户需求。这一时期,用户成为服务的中心,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用户需求、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引起广泛关注,学科馆员工作由传统的职责范畴过渡到以解决用户需求为目的深层次知识单元服务,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学科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成为热门话题。社交媒体为学科馆员无缝参与用户学术交流提供了技术手段,受E-learning理念影响,嵌入用户学习、科研全程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得以长足发展。该阶段学科服务强调“人”的重要性。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日趋成熟阶段:研究主题走向集中与深化。热点词汇以 “协同”、“Web 2.0”、“館员技能”“开放获取”、“科研工作者”等为主。协同、合作成为嵌入式服务的主要特征,在web2.0的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开放获取政策逐渐完善,开放出版发展迅速、开放获取知识库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学术信息交流与科研成果传播。嵌入健康科学领域、嵌入科研成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监管、知识资产管理服务也纳入馆员职责范畴。对嵌入式学科馆员的技能培养成为学科馆员研究的重点,学科服务平台的易用性与学科服务质量研究贯穿学科服务研究的始终。
  选取各年份及各聚类中的出现频次和中心性都较高的关键节点,组成学科服务研究热点变迁的时间脉络:互联网—学科馆员制度—信息—信息科技—影响力—服务质量—学科馆员—资源—用户需求—用户关怀—协同,该脉络从时间维度阐释了学科服务的发展历程、服务重心、服务方式的转变,由对科技、服务质量、资源等“物”的关注转向对“用户”“学科馆员”的关注,与三大演化路径出现的前后顺序相契合。同时,国外学科服务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围绕在学科用户研究、学科馆员服务研究、学科资源建设研究及服务质量与技术评估研究等方面,与三大主干演化路径代表的三大研究方向相契合。国外学科服务研究的三大主干路径随时间发展不断深化,阶段性研究热点分支是三大研究主干的多维拓展,如图4所示,阶段性热点分支丰富了学科服务三大研究方向的内容与视角,研究方向为热点主题变迁提供指导,二者纵横交织,共同展示学科服务的研究历程及整体概貌。
  5 国外学科服务研究趋势分析
  利用突现词探测技术来考察国外学科服务的研究前沿。表5列出了近5年频次变化率较高的词汇,
  Web2.0突现度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Web2.0技术及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成为支撑嵌入式学科服务走向用户参与、多元协作与个性化动因,也引起学界对web2.0环境下对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关注。E-science环境催生了新的科研交流模式,伴随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及学科服务维度的不断拓宽,实现对机构学术成果与知识资产的管理、促进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成为学科服务当下关注的前沿领域。学科服务从最初对“物”(技术、资源)的关注发展为对“人”(用户、馆员)的关注,研究深度逐渐加深,研究广度不断拓宽。随着人和物的共同发展,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将成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价值导向。
  结合近5年的热点词汇和突现词把握学科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web2.0技术、开放获取运动、机构知识库等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信息失范、知识产权等信息伦理问题,嵌入式服务进一步的研究将探究如何有效解决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伦理问题。嵌入式学科服务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数字科研环境下用户的认知需求研究、学科馆员的知识与能力云体系建设、深化服务内容(如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知识挖掘等)、强化服务管理与评价研究等将成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趋势。
  6 结语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Ⅲ软件与计量学等方法对1997-2015年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中三大索引库(SCI、SSCI、A&HCI)收录的学科服务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国外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曲线上升趋势,目前处于研究的日趋成熟阶段,新兴分支领域不断涌现;学科服务研究的三条演化路径代表学科服务发展的三大方向,即用户研究、评价模型研究、学科馆员研究,重视对研究方法、服务质量及人的研究。与热点分支纵横交织,共同反映学科服领域的研究进展。Web2.0、采纳行为及机构知识库是学科服务研究的研究的前沿领域,结合近年来的热点词汇分析,得出信息伦理问题、用户新型认知研究、学科馆员能力云建设等将是未来学科服务研究的发展趋势。
  由于文献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限制,本研究仅通过对该领域研究基础、热点前沿的可视化分析来理清国外学科服务的发展演变趋势,缺乏国内外学科服务研究的对比分析,后续研究将进行中外学科服务研究的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学科服务研究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1 ] 蔚海燕,卫军朝.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转变:从学科馆员到学科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06):74-81.   [ 2 ] 邱均平,杨思洛,宋艳辉.知识交流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2):78-89.初景利.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7-9.
  [ 3 ] 孙坦,初景利.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7-9.
  [ 4 ] GLASER B G, STRAUSS 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Chicago: Aldine,1967.
  [ 5 ] TENOPIR C,KING D. Reading behaviour and electronic journals[J].Learned Publishing,2002,15(4):259-265.
  [ 6 ] TENOPIR C. Use and users of electronic library resources: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recent research studies[M].Washington,DC: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03.
  [ 7 ] ELMBORG J.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practice[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6,32(2):192-199.
  [ 8 ] KIM Y M, ABBAS J. Adoption of library 2.0 functionalities by academic libraries and users: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0,36(3):211-218.
  [ 9 ] BUSCHMAN J.Information literacy,‘new’literacies, and literacy[J].Library Quarterly,2009(1):95-118.
  [ 10 ]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BERRY L L. 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1):12-40.
  [11] BORGMAN C L. What are digital libraries? Competing vision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9,35(3):227-243.
  [12] DELONE W H, MCLEAN E R.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19(4):9-30.
  [13] ZHANG Y.Developing a holistic model for 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88-110.
  [14] AUCKLAND M. Reskilling for research: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and skills of subject and liasion librarians required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evolving information needs of researchers[M].London:Research,2012.
  [15] CORRALL S,KENNAN M A, AFZAL W. Bibliometrics and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Emerging Trends in Library Support for Research[J]. Library Trends,2013,61(3):636-674.
  孫兴敏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日照,276826。
  王焕景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山东日照,276826。
  (收稿日期:2016-09-07 编校:刘明)
其他文献
摘 要 论文首先描述了图书馆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且详细阐述了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图书馆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模型的过程,包括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网络结构的确定和网络的检验。并通过实证进一步阐明为了能够有效地管理评价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需要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图书馆电子资源 质量评价  分类号 G255.76  DOI 10.1681
期刊
摘 要 在对华东地区30家党校图书馆176个自建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数据库内容、立项、软件平台、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数据来源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党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情况,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 自建数据库 华东地区  分类号 G250.74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4.023  Abstract Based on
期刊
摘 要 南京“书香社会”发展特点体现为起步较早基础坚固、文化名家热心阅读推广、民间力量使得书香远飘等。制约因素在于未有立法配套规范和相关条例出台、传统书文化衰落、未能形成合力系统等五个方面,可从规范机制、合力机制、评价机制三个层面来探讨“书香社会”的深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全民阅读 书香社会 书香南京  分类号 G252.1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
期刊
摘 要 论文概述了南京图书馆“陶风采”服务暨惠风书堂项目实施情况,归纳了项目建设的基本做法和初步经验,探讨了基于馆店合作和馆社合作的圖书馆精准服务创新实践的社会价值,以期为跨界合作和业务整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馆店合作 馆社合作 陶风采服务 惠风书堂 用户驱动采购  分类号 G253.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1.006  Expl
期刊
摘 要 马大任,国际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在欧美五家大图书馆任职三十余年。84岁之际发起“赠书中国计划”,倡议华裔学者向祖国捐书。十几年来马大任先生将募集到的西文书源源不断地用集装箱从美国不远万里运回祖国,转赠给各地有需要的图书馆,其浓浓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令人敬佩。  关键词 马大任 赠书中国计划 图书馆  分类号 G253.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
期刊
摘 要 本文旨在揭示跨学科战略规划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早稻田大学人文社科创新计划为具体案例,对科研战略规划实施前后,高质量英文文献产出情况进行对比,从学校和学院2个层次出发,围绕论文数量、影响力、合作度、主题分布等维度,揭示科研战略规划对科研产出国际化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跨学科战略规划在宏观层面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产出,但在微观学科层面
期刊
摘 要 为制订在创新创业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化工领域信息服务转型方案,论文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化工领域信息服务的情况下,结合上海图书馆产业图书馆服务实践情况,分析由用户需求的转变引发的资源配置、咨询服务、人才队伍的连锁转变效应,构建了一条符合小微企业、初创企业、草根创业者的成长需求的全新服务链,以期实现“让创新更容易”的服务价值。  关键词 化工信息服务 创新创业 上海图书馆 企业信息服务  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论文使用Nvivo11和Excel对读者留言进行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读者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对图书馆信息系统的需求、对图书馆数据库的需求、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对图书馆基础设施的需求、对图书馆环境的需求以及对图书馆员素质的需求,从侧面反映了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和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
期刊
摘 要 论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洛杉矶公共图书馆为例,对其网站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馆开展少儿服务的五大特点,并得出提升我国图书馆少儿服务水平的四点启示,希望我国图书馆能够吸收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少儿读者的需求,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洛杉矶公共图书馆 少儿图书馆 少儿服务 少儿读者活动  分类号 G258.7  DOI 10.16810/j.cnki.1672-5
期刊
摘 要 论文对江苏省44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方面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在普遍性、互动性、栏目設置、合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待提升。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所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方法与策略,以期激发在校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全面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微信 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8.6  DOI 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