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单单做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互联网分析师。
他曾这样剖析自己的职业特色:“分析师是个孤独的职业。性格偏孤独才能做好这个事。巴菲特就一直住在小镇,不去华尔街。他要独立判断,内心坚韧。他不需要团队,不需要社交,不需要认可。我就是这种人。”
但是,许单单看上去又是一个合群的人,甚至是一个社交达人,不管是筹办咖啡馆,还是做拉勾网,不管是成为微博玩家,还是经营“互联网的圈子”,线上线下,他都能走出了自我,迈向更大的世界。出身寒微,没有什么背景,但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借助前辈的指点,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再启咖啡之旅
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款“子鱼咖啡”。
在“子鱼咖啡”的海报上,许单单正在炮制一杯挂耳咖啡,神情专注,似乎在享受着咖啡带来的那一种宁静。
看起来,自从请总理喝过咖啡,许单单对咖啡的兴趣进一步滋长——也可能有咖啡商盯上了他——他又开始卖咖啡了。这次卖的是精品咖啡。
目前确定的品牌名称是中英文混用, “子鱼”——取义于 “濠梁之辩”中庄子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英文名则是coffish。
“我们3W最开始是以咖啡起家的,后来快倒闭了,我们一边进行互联网创业,一边重新做好咖啡。”在3W孵化器、拉勾网创业等已经获得成功之后,许单单想再次从咖啡里寻找增长点。
出现在笔者面前的许单单则理性而谦和,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即使3W咖啡馆已被李克强总理光顾过,而许单单本人也屡次去类似央视《对话》栏目那样的高端媒体出镜,但这一切似乎都没让他膨胀起来。2012年前后,他曾经因为在微博上年少轻狂而遭遇一些名誉上的风波,现在,一切都似已悄然散去。
和他对话,很难看得出他情绪上的变化。作为一个80后,他经历的人生的跌宕起伏太多了。从乡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贫民窟到富豪圈,他见过的东西也太多。
走出内向
3年前,许单单曾经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坦诚少年时代的生活。他如此敞开,以至于把家境贫寒、13岁丧父,而后母亲改嫁并曾一度抛下孩子随夫出走的凄苦经历都合盘托出。他也提到,长大成人后,他一度比较自卑、内向。但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发展,许单单都开始强迫自己走出这种状态。在大三春节前,他专心致志准备考研,发现有人拿着一本陈文灯的数学考研书,整个市面上都没有。他灵机一动,去找到出版社批发,然后以每本赚4.9元的价格卖。“我抱着几本书挨个敲宿舍门,在门口犹豫了半小时才进去,结果第一个宿舍大部分人都买了”。就这样一个星期就挣了4000块。这是他第一次强迫自己出去说话,第一次突破,发现自己其实还OK。
这样的情形在后来会继续出现。在北大的一段时间,许单单甚至成为一个社交达人。成为校园的活动积极分子。“反正北大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下决心假装一个开朗的人,把头发染成了棕色,穿上了痞子的衣服,装成街头混混的感觉,跟每个人都打招呼,真的整个人都变了。大家都觉得我是个超级外向的人。我不断地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大哥,所有人都叫我单哥。”
尽管那次采访授人以柄,被人在年薪问题、职业经历问题上进行质疑,但是,如此袒露自己的过去,这本身也有一种真诚。这种对媒体的真诚,在许单单经历过风波的痛苦后,应该不会再有。
君子善假于物也
在一连串的职业变迁之后,许单单成了一个互联网分析师。然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马德龙、鲍艾乐一起创办了3W咖啡馆。
2012年,3W咖啡馆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三个人特别痛苦,但是碍于面子,又觉得不能关。因为这家咖啡馆是2010年众筹出来,他们收了170左右的个人股东(大部分是互联网名人)的钱,平均每个人3万多。
一天晚上,许单单向两个前辈诉苦。一个是杨向阳,中国天使会12个大佬之一;一个是东方弘道基金的合伙人王伟。杨向阳建议许单单坚持做咖啡。王伟则说:你们作为互联网咖啡馆,但首先要是咖啡馆,其次才是互联网。
许单单他们开始重新关注咖啡本身的问题,想办法去邀请专业的人做好咖啡。同时,他们自己也在思考,怎么通过互联网去创业、赚钱。事实上,做互联网是他们的优势,也容易吸引投资,反哺咖啡馆。
最初,他们想过做职场社交网站,即把咖啡馆的线下的行内聊天移到线上。但经过试验,效果很差。于是他们转做招聘,一做,发现出来的数据很好,就接着做。
拉勾网突出用户体验和“快”,切中了中国互联网招聘的痛点。据许单单分析,中国互联网从业有大概300万人。平均2年多换次工作,也就是每年150万人换工作。拉勾网现在每个月的空缺职位20万,全年200万。这是个供小于求的市场。只有一部分职位招到了合适的人。
拉勾网吸引投资反哺了咖啡馆,也把咖啡馆的资源互联网化。咖啡馆的活动积累了10万人的职位信息和联系方式,加上许单单和咖啡馆的粉丝,这些人气可以帮助拉勾网实现“热启动”。
许单单的成长和成功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得到了一些前辈的指引,而且,幸运的是,大部分的时候他能听得进去。
2007年下半年还在腾讯的时候,许单单拿到全球排名第二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offer,将拿到数倍于腾讯的年薪,但一个师兄劝他不要考虑钱,要考虑成长,他听从了;创办咖啡馆以后,关于咖啡馆的管理,如何确立规则,王伟推荐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他也听从了。
有不少人羡慕许单单的人脉——他吸引那么多互联网大佬和投资人在3W咖啡馆。于是有人认为他善于经营人脉。
但许单单认为这是一个误会。“我从来没有刻意去追求人脉这个事情,平常我反而是反人脉的。我很少参加什么聚会,像我现在有时一个月一个饭局都没有,一年也没有几个饭局。”他告诉记者,能交到那么多的大佬级的朋友,一个原因是自己做过互联网分析师,本身有专业能力,大佬们愿意和他交谈,彼此会有收获。
不过,有迹象表明,许单单不是那种坐等机会上门的人,他也善于为自己打开交际面。微博时代,他依凭自己的职业特长,也塑造了个人品牌,积累了人气。
2011年,当时29岁的许单单还在一家基金公司做互联网分析师。因为房东把房租涨了30%,他决定换一种有创意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于是发微博说:“我计划:后天起把房子退了,把行李放朋友家。每晚换一个朋友家客厅,和他喝点酒聊聊天,这样既解决了睡觉问题,还增加了和朋友们的接触、增进了感情。”结果,有不少人主动和他联系,愿意接纳他去住。而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了这一新鲜事物。
可以看出来,许单单既有严谨的一面,也敢于做一些看似有点疯狂和冒险的事。
在3W咖啡馆,他成了大佬聚会的组织者。就像杨向阳说的,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因为互联网圈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个。目前,在他领导下,这个“互联网的圈子”正在全国扩张。
在忙碌之余,许单单还会抽出时间来读《道德经》、练习辟谷,偶然间他也去看了贾樟柯的《山河故人》。
从腾讯员工,到互联网分析师,到一个咖啡馆的董事长,再到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的创始人,再复归咖啡,许单单正逐渐在喧嚣和孤独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
他曾这样剖析自己的职业特色:“分析师是个孤独的职业。性格偏孤独才能做好这个事。巴菲特就一直住在小镇,不去华尔街。他要独立判断,内心坚韧。他不需要团队,不需要社交,不需要认可。我就是这种人。”
但是,许单单看上去又是一个合群的人,甚至是一个社交达人,不管是筹办咖啡馆,还是做拉勾网,不管是成为微博玩家,还是经营“互联网的圈子”,线上线下,他都能走出了自我,迈向更大的世界。出身寒微,没有什么背景,但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借助前辈的指点,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再启咖啡之旅
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款“子鱼咖啡”。
在“子鱼咖啡”的海报上,许单单正在炮制一杯挂耳咖啡,神情专注,似乎在享受着咖啡带来的那一种宁静。
看起来,自从请总理喝过咖啡,许单单对咖啡的兴趣进一步滋长——也可能有咖啡商盯上了他——他又开始卖咖啡了。这次卖的是精品咖啡。
目前确定的品牌名称是中英文混用, “子鱼”——取义于 “濠梁之辩”中庄子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英文名则是coffish。
“我们3W最开始是以咖啡起家的,后来快倒闭了,我们一边进行互联网创业,一边重新做好咖啡。”在3W孵化器、拉勾网创业等已经获得成功之后,许单单想再次从咖啡里寻找增长点。
出现在笔者面前的许单单则理性而谦和,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即使3W咖啡馆已被李克强总理光顾过,而许单单本人也屡次去类似央视《对话》栏目那样的高端媒体出镜,但这一切似乎都没让他膨胀起来。2012年前后,他曾经因为在微博上年少轻狂而遭遇一些名誉上的风波,现在,一切都似已悄然散去。
和他对话,很难看得出他情绪上的变化。作为一个80后,他经历的人生的跌宕起伏太多了。从乡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贫民窟到富豪圈,他见过的东西也太多。
走出内向
3年前,许单单曾经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坦诚少年时代的生活。他如此敞开,以至于把家境贫寒、13岁丧父,而后母亲改嫁并曾一度抛下孩子随夫出走的凄苦经历都合盘托出。他也提到,长大成人后,他一度比较自卑、内向。但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发展,许单单都开始强迫自己走出这种状态。在大三春节前,他专心致志准备考研,发现有人拿着一本陈文灯的数学考研书,整个市面上都没有。他灵机一动,去找到出版社批发,然后以每本赚4.9元的价格卖。“我抱着几本书挨个敲宿舍门,在门口犹豫了半小时才进去,结果第一个宿舍大部分人都买了”。就这样一个星期就挣了4000块。这是他第一次强迫自己出去说话,第一次突破,发现自己其实还OK。
这样的情形在后来会继续出现。在北大的一段时间,许单单甚至成为一个社交达人。成为校园的活动积极分子。“反正北大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下决心假装一个开朗的人,把头发染成了棕色,穿上了痞子的衣服,装成街头混混的感觉,跟每个人都打招呼,真的整个人都变了。大家都觉得我是个超级外向的人。我不断地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大哥,所有人都叫我单哥。”
尽管那次采访授人以柄,被人在年薪问题、职业经历问题上进行质疑,但是,如此袒露自己的过去,这本身也有一种真诚。这种对媒体的真诚,在许单单经历过风波的痛苦后,应该不会再有。
君子善假于物也
在一连串的职业变迁之后,许单单成了一个互联网分析师。然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马德龙、鲍艾乐一起创办了3W咖啡馆。
2012年,3W咖啡馆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三个人特别痛苦,但是碍于面子,又觉得不能关。因为这家咖啡馆是2010年众筹出来,他们收了170左右的个人股东(大部分是互联网名人)的钱,平均每个人3万多。
一天晚上,许单单向两个前辈诉苦。一个是杨向阳,中国天使会12个大佬之一;一个是东方弘道基金的合伙人王伟。杨向阳建议许单单坚持做咖啡。王伟则说:你们作为互联网咖啡馆,但首先要是咖啡馆,其次才是互联网。
许单单他们开始重新关注咖啡本身的问题,想办法去邀请专业的人做好咖啡。同时,他们自己也在思考,怎么通过互联网去创业、赚钱。事实上,做互联网是他们的优势,也容易吸引投资,反哺咖啡馆。
最初,他们想过做职场社交网站,即把咖啡馆的线下的行内聊天移到线上。但经过试验,效果很差。于是他们转做招聘,一做,发现出来的数据很好,就接着做。
拉勾网突出用户体验和“快”,切中了中国互联网招聘的痛点。据许单单分析,中国互联网从业有大概300万人。平均2年多换次工作,也就是每年150万人换工作。拉勾网现在每个月的空缺职位20万,全年200万。这是个供小于求的市场。只有一部分职位招到了合适的人。
拉勾网吸引投资反哺了咖啡馆,也把咖啡馆的资源互联网化。咖啡馆的活动积累了10万人的职位信息和联系方式,加上许单单和咖啡馆的粉丝,这些人气可以帮助拉勾网实现“热启动”。
许单单的成长和成功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得到了一些前辈的指引,而且,幸运的是,大部分的时候他能听得进去。
2007年下半年还在腾讯的时候,许单单拿到全球排名第二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offer,将拿到数倍于腾讯的年薪,但一个师兄劝他不要考虑钱,要考虑成长,他听从了;创办咖啡馆以后,关于咖啡馆的管理,如何确立规则,王伟推荐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他也听从了。
有不少人羡慕许单单的人脉——他吸引那么多互联网大佬和投资人在3W咖啡馆。于是有人认为他善于经营人脉。
但许单单认为这是一个误会。“我从来没有刻意去追求人脉这个事情,平常我反而是反人脉的。我很少参加什么聚会,像我现在有时一个月一个饭局都没有,一年也没有几个饭局。”他告诉记者,能交到那么多的大佬级的朋友,一个原因是自己做过互联网分析师,本身有专业能力,大佬们愿意和他交谈,彼此会有收获。
不过,有迹象表明,许单单不是那种坐等机会上门的人,他也善于为自己打开交际面。微博时代,他依凭自己的职业特长,也塑造了个人品牌,积累了人气。
2011年,当时29岁的许单单还在一家基金公司做互联网分析师。因为房东把房租涨了30%,他决定换一种有创意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于是发微博说:“我计划:后天起把房子退了,把行李放朋友家。每晚换一个朋友家客厅,和他喝点酒聊聊天,这样既解决了睡觉问题,还增加了和朋友们的接触、增进了感情。”结果,有不少人主动和他联系,愿意接纳他去住。而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了这一新鲜事物。
可以看出来,许单单既有严谨的一面,也敢于做一些看似有点疯狂和冒险的事。
在3W咖啡馆,他成了大佬聚会的组织者。就像杨向阳说的,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因为互联网圈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个。目前,在他领导下,这个“互联网的圈子”正在全国扩张。
在忙碌之余,许单单还会抽出时间来读《道德经》、练习辟谷,偶然间他也去看了贾樟柯的《山河故人》。
从腾讯员工,到互联网分析师,到一个咖啡馆的董事长,再到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的创始人,再复归咖啡,许单单正逐渐在喧嚣和孤独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