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 成于导引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内生、成于导引,是写作教学内外兼修进而提质增效的基本方略。为此,语文教师要在写作动力、写作场域、写作内容、写作成果等写作周期的构成元素上同步发力,以期在良性循环中逐步实现初中写作教学的困境突围。
  【关键词】困境突围;写作动力;写作场域;写作内容;写作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18-03
  【作者简介】王俊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江苏南通,226363)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写作教学应遵循从“愿意写”到“写什么”再到“怎么写”的自然逻辑,然而连“愿意写”还未解决就跟学生谈“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教师却大有人在。聚焦应试的“伪圣化”写作思维与“模式化”写作套路,让一批批学生厌恶了写作。如何在关注结果的“技巧经验型”写作教学之外,建构一种基于内生、成于导引的“动力激发型”写作教学,成了写作教学困境突围的关键。笔者以统编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对写作教学的探索。
  一、内生写作动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需要层次越高,行为动力就越强。如学生为不受教师批评或家长责骂而完成作文,就是出于安全需要;部分学生为获得表扬而努力写作,那是出于尊重的需要。但这两种都属于迎合他人的被动写作,这样的写作必难久久为功。只有学生的写作是为了某种快乐的自我体验或某种价值的自我实现,写作方能获得持久动力。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引领新生入门与创造高峰体验是内生写作动力的重要方法。为此,笔者建议实施好以下三個“第一”策略。
  首先,上好入门“第一堂”作文课,消除畏难心理。统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材给出的写作导语是:“试一试,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加上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就会很放松,不觉得难了……”这样的导语饱含着编者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殷殷期盼与良苦用心,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初一新生“放下畏难心理”,大胆书写初中生活的“入门宣言”。此外,教师可以用好统编教材中提供的观察案例,结合学校、家庭或社会见闻的交流,充分引导学生抛却条条框框,学习细致观察,尝试创意表达,从而树立写作自信,打开写作之门。
  第二,,抓好每个学生“第一篇”优秀作品的指导,激发写作潜能。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日常写作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写作亮点。笔者班上有个文静的女生,初二时一则课外练笔彰显功力,于是笔者指导她反复修改成为精品,学生由此确立起表达自信。此后,她写作动力倍增,竞选担任学校文学社社长,数度斩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
  第三,抓好班级“第一个”发表作品学生的培养,营造乐写氛围。教师对班上第一个发表作品的学生可给予一定奖励,从而在全班催生出一种比学赶超的浓郁氛围。如此,班级中乐写者就会与日俱增。
  二、开放写作场域
  1.拓展时空场域。
  (1)零存整取,延展写作教学时间。所谓“零存”,就是每天三两句话精要记下“每日一得”,即当天最有印象或最有意义的事情、画面、言语等;所谓“整取”,就是每周末在5篇“每日一得”的基础上,精选材料完成有主题、有章法的“每周一记”。这种“零存整取”的写作方式,让学生日有所得,周有所记,形成了立体丰富的素材体系。
  (2)巧借外力,开拓写作教学空间。教师借助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课外写作阵地的建设。比如,教师可利用“读书写作交流会”“布置文学角”“创立班刊”等多种趣味语文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写,不断累积、广泛交流读写成果;也可依托微信推送、校园网站、个人博客等网络传媒,师生一道开辟广阔、时尚的“自媒体”读写空间。
  2.打破读写壁垒。
  (1)用写作的视角教阅读。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经专家精挑细选的优秀写作范例,我们应充分发挥其对写作的示范作用,带领学生探其写作亮点,运用巩固。如教学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提取出“画面并列的结构和多种感官的调用”之写法,现学现用到该单元的写作训练题一“写秋”的实践中。再如,学七下写人名篇杨绛的《老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以形神兼具的细节来观照劳苦大众的精神世界”时,正好可水到渠成地切入本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2)用阅读的方法教写作。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拿来阅读品鉴。学生读文、探究、交流、仿写,同伴的写作经验被自己内化吸收。如指导学生完成七上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训练题三“写一个自己的偶像”时,笔者就某学生的佳作《至今思易安》设计了这样几个“写作阅读化”问题:本文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其语言表达对你加强语言修炼有何启发?写简单的人物述评通常需做哪些功课……此类探讨多了,学生对自己或同伴作品阅读审视、总结提炼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优化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直接决定了写作训练的效率与效度。抛开教材,另觅炉灶,不可取;拘泥教材,亦步亦趋,也不可取。唯有打通教材体系、训练体系与生活体系,方能“取好点—连好线—成好面”,最终“立成体”。
  1.“取好点”:各有侧重。
  所谓“取好点”,指单次写作训练做到重点突出。首先,用好“教材点”。统编教材写作能力点的布局,我们要善于洞悉与把握。如七上第二、三单元的写作主题分别是“学会记事”与“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从内容维度来强化记叙文写作基础;而第四、五单元的写作主题分别是“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又是从形式维度来指导记叙文立意谋篇。再如,八年级上、下册教材分别以“任务群”形式设计了“新闻读写与演讲习练”专题,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读写融通,学以致用。   其次,巧觅“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阅读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机觅得新的写作训练点,补充学生写作内容。如结合“名著导读”,可有机穿插读后感写作,以促进读写共生;结合“综合性学习”,可完成朋友情(七上第二单元)、家族情(七下第四单元)、家国情(七下第二单元)的同步写作。
  第三,生发“创新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不同文体进行变式写作——文言与白话的互逆转写(如《河中石兽》),散文与诗歌的文体切换(如《紫藤萝瀑布》),童话寓言的续写改编(如《皇帝的新装》)等等都可成为激趣导写的创新内容。
  2.“连好线”:循序渐进。
  统编教材单元作文训练,第一道题多是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训练。这种稳定安排,彰显了编者意图:写作训练务求循序渐进。如初一起始学期的课外练笔,可从“微写作”开始,随频次渐增而梯度渐高,逐渐走向综合。如七上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个训练主题,可让学生利用一周三节的体育课进行课堂观察与微写作:第一次,着重对体育老师或某同学进行信息梳理与外貌描写;第二次,结合具体事件或细节强化语言、动作等描写;第三次尝试加入交往趣闻或抒情、议论。三次线性观察与练笔,稍一整合,一篇人物小传水到渠成。
  3.“成好面”:面面可观。
  三年初中写作教学,要齐力构建好以下四个面。(1)文体写作面:训练学生重点写好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言辞通畅的记叙文,并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常见应用文。(2)写作过程面:除了促进学生对审题、立意、取材、谋篇、表达等考场写作环节熟练掌握,更要引导学生对列提纲、写草稿、作升格等生活化写作的实用步骤能活学活用。(3)核心能力面:取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锤炼,是衡量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三项核心能力。这三大能力吻合于中高考写作的三大检测指标——内容、结构、语言,也构筑成学生走上社会进行高品质文字表达的三大支柱,组成了初中生写作的能力版图。(4)思维互助面: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两大互助思维:一个是决定文章内质的情理思维,即事理思辨能力,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是决定文章“皮相”的语言思维,即言语组织能力,再好的内容若无精准的表达,也只能空余“茶壶里煮饺子”的遗憾。
  4.“立成体”:支撑人生。
  成功的写作教学,应在三年之中让学生形成以上四大写作面,并由此合面成体,构建出——“写作金字塔”。塔的成型与否,塔的规模体制,塔的稳健程度,成了衡量教学品质的一个独特参照。
  写作教学,其实就是一个目标明确且任务艰巨的建塔过程,教师须将这个“写作金字塔”的终极目标细心分解到每学期以至每星期的日常写作中,以“心中有塔”之宏愿,以“日日拾瓦”之恒心,完成学生写作之塔的奠基与成型。
  四、升级写作成果
  升级写作成果,是教师帮助学生对一次相对完整的写作周期的结果完善,也是促进学生在下一写作周期产生写作动力的过渡环节。教师勤于造阶铺路,学生方可拾级而上。
  1.打造班级“好望角”。
  “滴石”“日新”“百草园”“梦工厂”……班级作文角,为学生创造了文学展示的舞台,铺设了通往真发表的进阶之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获得感,努力为学生打造展示作文的“好望角”。
  2.共建校园“T型台”。
  对班级园地中的精品,教师可鼓励并指导学生不断升格后向学校校报投稿。校报虽小,功能强大——由于出版稳定,人手一份,往往一篇文章就让学生全校闻名。以校报的发表开启学生的写作动力,形成写作的氛围。
  3.跻身社会“大展厅”。
  对有望公开发表的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精益求精地反复推敲,确保质量后向公开发行的报刊积极投稿。学生见到自己的成果定格成报刊上的端庄鉛字,他们拿到自己汗水凝成的人生第一笔稿费,那种激动与惊喜必会永远镌刻进他们的学习生涯。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应该打通课内外,融通读与写,追本溯源,激趣导引,引领学生历经一次次良性循环而步入语文人生的自由天地。
其他文献
翻完吴冠中先生的散文集《文心独白》,正是江南冬日黄昏时。阴天细雨,暮色苍茫。这样的天气原本有些阴郁,可当我倚窗而望,看到窗前一株老櫻花树伸展着枝丫,枝丫上落着几只蜷缩成一团的麻雀,有些分不清哪是未凋零的枯叶哪是怕冷的鸟儿时,感受到的,竟然都是吴冠中画笔之下的线条和意境之美。在这样阴霾的天气里,我第一次领略到,风景如画这个比喻,原来绝不止于桃红柳绿式的浅薄。   将《文心独白》一页一页翻开去,吴老
【摘 要】重构师生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走向科学有效的必然诉求。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课堂结构层面上归纳活动前置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即“预习反馈——互动解疑——当堂反馈——归纳巩固”,阐述四个环节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合理性,并提供可操作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教学关系 活动前置 模式 构建  所谓活动,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本文特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活动。前置,是把学生的
【摘 要】“备课”作为教学的前置环节,其深度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高中数学教学备课要注重数学的“整体性”,学生的“可塑性”和教法的“互通性”。本文以“极坐标系”一节的备课过程为例,探讨深度备课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深度备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30-02  【作者简介】李净,南京市第九中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导向引领作用,二者角色的转变是新课改追求的目标。我校探索新课改的道路坎坎坷坷,由机械模仿到借鉴学习再到理论升华,终于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改模式——“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实现课堂改革的华丽转身。四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乐趣,点燃学生的学习
【摘要】PISA阅读素养评估测试框架对阅读任务进行了具体和明晰的界定:从“检索和获取”到“整合和解释”,进而“反思和评价”,呈现出一种“进阶式”的结构化关系。针对课堂阅读教学和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结合PISA阅读理念,循序渐进地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现结合一节具体的课堂实录,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PISA;进阶式;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策划人语·  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版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20年6月做了修订);2019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自2020年秋学期,我省普通高中将全面使用新教材;据了解,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也正在修订中。“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这“三新”是当前我省中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绕不开的话题。“三新”在教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62-02  【作者简介】柏培斌,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南京,211100)教师。  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中特地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关键词】生命化语文;校本课程体系;民族根;“三质学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9-0012-04  【作者简介】张团思,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近年来,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进行了“生命化语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建立起包括“语文国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英语写作;应用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9-0020-03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響”,从而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发展浪潮中的关键战略地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Swain(
【编者按】江苏华杰教育集团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厅的号召,坚持特色与质量并行发展,办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家庭需求,完善区域教育布局需求的教育。集團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以特色教育为目标,创设切合级段的课程;实施质量精品化工程,建构生态高效课堂;实施寄宿制优质服务,满足特殊家庭的后勤需要;强化合适的家校沟通,满足信息沟通的信任需求。本期我们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