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课题之风,行教研之路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ao844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80)成果文集》一书,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家珑先生主编,已出版发行。全书围绕“语文素养—养成”这一课程模型,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沐浴着春光春色,阅读本书让我既温习又学到了有关语文课程和教学变革的诸多知识,奔赴了一场小学语文教学的读书之旅,重启了一场关于“语文素养—养成”的学习研修。
  一、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语文素养—养成”
  “语文素养”即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不同于“掌握”“训练”等,更注重基于语理、语感和语用的实践历练。因此,“语文素养—养成”是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一种学本式的课程模型,即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观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为发展目标,强调课程实施的主动性、渐进性、内生性与长远性,是一种反对主客分立,异于“知识—掌握”“技能—训练”的课程模型。它更适合新时代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可以作为工作室“生态语文”创建的重要指导理论,既要进课堂进校园进生活,又要入眼入心更入行。无论是工作室的打造,还是成员、学员的研修,都是一种基于“语文素養—养成”的语文教学研训。
  二、进一步感知和内化“语文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的学科素养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和理解”。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它们四要素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其中最为核心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要着眼于语言的积累以形成基本的语感,以平实为主的多样化语言风格,并在语言学习中强调内化语理。印象较为深刻的案例是陆游教导他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即要走上社会在生活实践中历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艺术眼光。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着力实现课内外的无缝衔接,做到“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不断在“学模—建模—用模—超模”中总结并形成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和特色。
  三、进一步促进和丰富了语文系列实践
  实践和养成是“语文素养—养成”的实施途径,更进一步地说,语文教学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主题、综合、信息梳理及良好的语感等,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字词句篇,也可用“眼睛向下”的减法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定为“识、写、读、背、作、说、习”七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稳步有序地培养自身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注重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地读、思、写、辩、议,辅以言语、思维、肢体和综合的游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最主动、最积极地养成语文学科素养。
  我在书本的浸润中嗅到了久违的“语文味”,这种浓浓的书香带给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1.要更加认识好语文课程,为教学奠基。在系统地认识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功用后,就不能局限于“小课堂观”,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始终坚持“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法则,切实营造更为和谐、宽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让自己和学生在书写中学会写字,在读书中学会阅读,在习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更在学语文中爱语文、用语文,努力让生活时时处处有语文。更进一步地“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全力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要更加理解好语文教材,为教学助力。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特别是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注重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文化并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更加重视“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的整体安排和系统设计。小学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还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要切实弄清楚教材的价值取向、文化气息、基础性特征、便教利学和审美品质等,在文本解读中回答“一般应该教什么”,并用“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整合教学内容。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原型和依托,在实现教师与文本、作者、编者和学生的多维对话中,积极做好教材的个性解读和二次开发,基于教材,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施教。
  3.要更加实施好板块教学,为教学强劲。我始终带着“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各板块教学”的问题,努力在书中寻找答案。几遍读下来,初步找到了心仪的答案。一是识字写字。要时刻牢记“启智、育德、审美、养心”的价值追寻,并秉承“写字就是做人”的理念,更加凝聚“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的共识,坚持“每堂课用十分钟随课文写字并随时练字”“不动笔墨不读书”“提笔即是练字时”,守住教学中写的底线,重建教育闲适,用工程思维理顺关系开展“无痕教育”,努力迎来“书法教育的春天”。二是阅读。就是要运用各种读法来培养自身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一篇又一篇课文,在阅读中习得语言,学会方法,积累语感,丰富语用,为“读整本书,读好书,好读书”做好积淀。三是口语交际。要基于发音、倾听和交际,在协调与文化理解、审美和思维发展的关系中,弄清楚说话与做人、即时与延伸、交互与独白、真实与虚拟的特点,注重生活化、实用性和趣味性,并切合学段特点与听读写有效衔接起来。四是习作。习作是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述的工具,要积极把习作和“做人”结合起来,基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审美培养,让学生乐于、善于并勤于自主写作,进而鼓励学生大胆、自主并愉悦习作,使写作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五是综合性学习。要切实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要把课堂和学校内外活动联系起来,以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活动为主,进而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充分地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4.要更加培养好语文习惯,为教学增色。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要深入贯彻“静下心来学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等理念,主动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着重培养语言习惯、读书习惯、表达习惯、写字习惯、写日记的习惯、审核习作的习惯、改文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勤查字典的习惯、自主预习的习惯等,不断基于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一以贯之地“读好书”“写好字”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力争用好习惯、好方法和好行为为其良好的一生发展奠基助力。
  5.要更加开展好语文教研,为教学添彩。“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回顾并反思当下日常的小学语文教研,既要一如既往地通过开展汇报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教学,不断在实践中养成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观课和议课素养;要运用儿童的视角,努力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叙述方式,凝练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遵守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并以儿童视角诠释文化;又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学法指导等方式方法,在开展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课题研究、课堂观察、教育叙事中,基于儿童、坚守基础、突出运用、重视习惯、回归生活,更好地养成并体现“举一反三、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本义,和学生、家长及同事一起,在语文学习与实践中享受一种更高水平的语文,进而拥有一种更有诗意、更为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季节,更是一个传播书香、传递阅读的大好时节,我在阅读工作室其他老师的阅读感悟中受益匪浅,更加坚信“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的成长信条,为了团队研修特别是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的需要,也为了自主、个性、生本、合作、经典的小学“生态语文”,更为了遇到更好的语文、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团队,让我们在阅读中传递、学习、积淀并运用语文,通过多读多背多写,培养语感,并落实“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通过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和综合运用等落实“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引导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中受到美的熏陶,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注重母语启蒙、儿童视角和文化传承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一、阅读策略指导课内导读课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语文课每周要完成既定任务,留给教师课内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时间是有限的。实际操作中,整本书的阅读大部分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这便要求学生有“独立阅读能力”,即“自能读书能力”。对于小学生读《水浒传》原著来说,独立阅读是有一定难度的。统编教材五年级名著单元安排了《水浒传》的阅读,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最好的年龄接触最经典的作品,并喜爱上经典。  心
期刊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经典呢?我们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与探讨,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一、关注生字教学,品味汉字精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古诗词教学必须考虑两个问题:(1) 如何把识字和对古诗词文体的学习领悟结合起来呢?(2) 如何让学生读起言简意赅的古诗词时觉得有趣易懂呢?课题组老师们
期刊
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们通常会按照常规教学的套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步步实现事先设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却发现很多知识点都要教,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教学也容易出现程式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减法思维——明晰目标  《掌声》一课记叙了残疾女孩英子因同学们鼓励和赞许的掌声,走出了心理阴翳,由自卑变得自信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作者以英子的心情变化为主线
期刊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产物,是一种近年兴起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以凝练的讲解压缩了教师讲解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归还学生,不仅拓展了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时空,解决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以“短、小、精”等实用特征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近年来我尝试着把“微课”引入习作教学,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轻松、愉快的体验探究中化解“作前、作中、作后”三个环节
期刊
鲁迅,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一个把笔化作有力武器,深味“写作的愉悦”的“大先生”。  定睛看看鲁迅先生的黑白照片,就是这样桀骜不驯的样子。人们都说,鲁迅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祥;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差不多同时期,法国有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有哈代、狄更斯,德国有歌德、席勒,俄国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还有泰戈尔。好在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目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仍有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课文和解释生词。即使有阅读,也只是表面的“阅读”,忽视了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引导学生朗读呢?  首先,要正确地朗读,达到“三对”,即眼对、口对、心对。第二,要达到朗读流利的标准,即不读断句、错句,不重复单词和句子。第三,朗
期刊
《升国旗》是一篇描写五星红旗的儿童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同学们对五星红旗深深的热爱。在教这样的现代儿童诗时,笔者的设计理念是立足读文、识字、口语表达,帮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五星红旗的庄严美好,燃起心中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  一、激发情感,从识字开始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因课文思想性极强,故而从识字教学开始,情感的激发就应该蕴含其中。  1. 教学生字“升”。① 读准后鼻音和翘舌音。②
期刊
如何让汉字教学多点“思维力”?下面,以《日月明》一课为例,浅谈怎样注重思维训练,打造指向思维的汉字教学课堂。  在《日月明》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会意字。会意字属于“六书”中的一种,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一个字的含义组合成一个新字。会意字按照构字的数量来说,分为“二合”“三合”。“二合”就是两个字组合,意思加以組合,比如“明、男、林”等字;“三合”意思为三个字合在一起,比如“众、
期刊
在彼此对视的一刹那,有唏嘘感慨的声音在心底悄然掠过。发福了、老成了……岁月可真是一把无形的“刀”,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痕迹。谈笑间、恍惚间、时光倒转到二十年前那个属于我们的悸动年代。  班主任费国俊老师当年对我们既亲切又严厉。我们私下喊他“阿俊”。他的语文课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到现在都能记得他眯缝着那双似乎永远都没睡醒的小眼睛,双手或交叉在胸前或背于身后,静听同学们齐读课文或回答问题的样子。
期刊
特别欣赏司汤达的一句话:“童年,无休无止的童年。”教育的一切就是为了寻找童年,为了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  一、坚守儿童立场,建设“百草园”  对自然的向往,是人的天性使然。“让学校成为童年的美好记忆”,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