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节公开课探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失误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日益发展。与此同时,也遭遇不少问题与困惑,一些教师的教学呈现出形式化、表演性和无效性的特点。表现出了种种盲目的急功近利的趋向,折射出教师肤浅认识与浮躁心态。鉴于此,迫切要求我们的教师认真思考,重新认识。正视流弊,走出当前课堂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公开课;弊端
  一、华美乐章与流行弊端
       一堂优质语文课,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见惯了公开课的精彩绝伦。教学设计巧妙:视角独特;导入得体,诱导得法;联想拓展,步步深入;收束精彩,余音绕梁。教学理念先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对话交流,合作探究,争论辨别,唇枪舌剑,往来激烈;师生民主平等,和谐融洽,教师评判,赏识有加。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弄得场面异常热烈、火爆。教学手段现代:课件、网络的利用,音响灯光的调动,令人应接不暇,学生惊叹连连,兴奋不已。
       诸如此类,异彩纷呈,乐章不绝。
       诚然,这些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或多或少有着积极的一面。然而,认真反思,不难发现:它们也存在一些弊端:
       其一,形式化。这些课过多在“形式”上下功夫,而非在课文本身的内容上用苦力,用真力。教学设计:导入、设疑、探究、拓展、提高,可谓科学合理。教学方式:对话、交流、合作,可谓流行时髦。教学手段:媒体、课件、网络,可谓先进有效。然而,在学情上,是否有了充分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上能否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内容上,是否有了详尽透彻的分析,学生滔滔不绝而教师评判此“智”彼“仁”时,又何需上演一台热闹戏?媒体过量使用,学生不时沉浸在惊奇兴奋之中,又何以静下心来思考探究,当语言文字的意蕴全被图片、声音、光线所取代时,又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感受文字的魅力,当课件生成、演示时,其流程的不可变更性又怎能不拘囿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 其二,表演性。绘声绘色的开头,精彩异常的活动,热烈的对话交流,声情并茂的收束小结,怎么看,也令人感觉是一台演出。原生状态的课堂,如此严谨的设计、流畅的过程、天衣无缝的衔接,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纵使教师的思维敏捷,才艺突出,反映迅捷,也难保证学生思维不受阻,而才艺又如此之高、反映如此之快。华美的乐章,一眼看出了它的浓妆艳抹的特点。不知道教师为这一堂课花费了多少心血,学生又排演了多少轮回。这种虚假性,依我看,全不是为了学生,或是迫于压力的无奈、或是为成就自我名利。毫无疑问,这些均是公开课的流弊,反映了语文课的种种盲目的急功近利的趋向。也折射语文教师肤浅认识与浮躁心态。
  二、评价指向与教学误区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在于教给学生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目标指向学生,落脚在“效果”上。因此,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就是学生学习获得的广度与深度。即有多少人学会,学会了多少。
       生成过程要做到科学合理,一要注意师生角色定位的准确性。二要做到教学内容富于针对性,取舍恰当,容量适中,三要注意教学组织科学性:内容成序列,方法要实用,活动有成效。然而,在这三个方面,有不少老师认识不到位,使教学走入误区。
       1、误区之一:忽视知能生成过程。就师生角色定位来说,在生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策划者、发现者、引导者。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中心。为此,教师要想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敏锐捕捉与感受学生思想情绪变化及学习状态反映。学生思维受阻要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多给时间让他们思考发现,并相应调整教学安排;实在发现不了,要科学引导解决。不要怕冷场,不要怕被人说成课堂不活跃,缺乏动态、生命。其实,课堂的动态绝非仅仅是听得见的声音或看得见的行动,这只是一种表面粗浅的理解,真正的动态与生机在于学生的思维状态。冷场既是学生思维卡壳时期,也是学生思维最紧张最充分时期。这种表面的沉寂事实孕育着学生思维火花,碰撞之后,才有了知识能力的产生。实际上,这种煎熬与阵痛催化了学生知能的形成。应当要承认是课堂最活跃期,也是最可贵的。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往往不愿出现这样时刻,或强行引导,或另辟蹊径,或抛出结论,从而走出这“难堪”时刻,让课堂立马声浪如潮,生气蓬勃,步入所谓高潮。这种做法,无异于偃苗助长。因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他们实践的场所、探究的乐园。阻止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背着学生走路,替代了学生的体验,学生主体性又从何表现?学生没有了体验过程,又谈何知能生成。
       2、误区之二:忽视语文的本质属性。生成过程的科学合理,要求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取舍恰当。从小的方面来说,语文课要有阶段性,传授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最邻近的上一个层级,适合学情。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课要有语文本质属性。新课程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这种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首先,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而人文性则为众多学科所共有。再者,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不是指课文反映的人文内容,而是语文本身的人文本质。“人的语文性”“人的符号智慧”“语言的获得”“言说的欲望”就是语文课的人文性所在。但是许多教师把这二者混淆了。把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理解为对课文所反映的人类生活场景的理解与把握上。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无限度扩大语文外延。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这些主张,不是关于语文本体的论述。它不是要用生活实际本身、整个社会实践来取消语文,代替语文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语文,体会语文真谛。主张“社会就是语文”、“生活就是语文”的,其实就是“泛语文”观,也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它已经失了自己的本质内涵了。
  
3、误区之三:唯理念方法论。生成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取决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理念不断变新,方法不断变迁,于是引领教师纷纷赶形势,追时髦。似乎不是完全套用新理念和方法的就是落后的,陷入了“唯理念方法论”的误区。      语文教学曾大量使用过“串讲”法,因“满堂灌”而遭批判。后来又使用“问答”也因有“逼问”之嫌而被人们称作“满堂问”。后来,语文课堂里流行“做练习”,人们称之为“习题型教学”,这种方法也被人质疑。现在则流行“对话交流”,“讨论”大为盛行。因为它凸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符合“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原则……仿佛没有“讨论”,便不是新课程的教学。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语文课堂存在诸多弊端,流行的教学模式也掩藏着种种缺陷。鉴于此,迫切要求我们的教师认真思考,重新认识。正视流弊,方可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字词、古文、短文、阅读、写作等很多方面。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反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处处都要阅读来完成。结合初中生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还比较抽象,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掌握、对人性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
期刊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
期刊
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对“学困生”要有正确
期刊
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写字不仅仅可以巩固识字,也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训练,它是一个接受文化熏陶、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让学生写好字,其意义远远超出写字本身。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期刊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存在着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膳食的不规则,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对幼儿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应想办法予以改掉。在实践中,我认为如下几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对症下药,循序渐进法   我班上黄颖朋友是个从来不吃紫菜的小女孩,一旦碰上吃紫菜鸡蛋汤,她就紧张得不知所措,吃饭的速度大大减慢。磨蹭到最后还是把紫菜挑出来放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期刊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