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9.21”大地震后的心理干预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县集集镇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这是台湾岛上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大的陆地地震。这场地震给台湾地区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共有2453人死亡,1130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8亿美元左右。不仅如此,地震给灾民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一、台湾灾民在9·21大地震后的身心反应
  
  9·21大地震后,全台湾都受到了惊吓,尤其是身处灾区的人们更处于极大的伤痛之中。地震三周后的调查显示,大地震让74%的灾民心中感到严重恐惧或害怕(TVBS民调中心,1999年10月)。约有6.5~51%的灾民于灾后2~9周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 (蔡崇煌等,2000;廖士程等,2000)。台湾“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地震两周后,非灾区受访者中21.7%的人“睡不好、作恶梦”;12.9%的受访者“心悸,心跳加快或胸口郁闷”;11%的受访者“头痛或头部紧紧的”;8.3%的受访者“不想吃东西,胃口不好,胃痛”;不过也有33.2%的受访者“改变过去生活方式,做更有意义的事”。一般而言,大多数人在灾难后都会出现一些应激情绪和行为,这是正常的自然反应,一般需要4~8周来慢慢平复(樊富珉,2003)。
  
  (一)主要的应激情绪表现
  1.悲伤
  ·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
  ·少数人以冷漠、木然来表达
  2.害怕
  ·害怕灾难会再发生,且对自己或亲人造成伤害
  ·害怕孤独、亲人离开
  ·害怕自己会崩溃或失控
  3.焦虑
  ·从轻微的没有安全感到强烈的恐慌,程度不一
  ·感到人生无常和生命有限
  ·因亲人去世有活不下去的感觉
  4.无助感
  ·觉得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觉得人很脆弱、人生无常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5.孤独
  ·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
  ·自我封闭,足不出户
  ·思念逝去的亲人,觉得很空虚
  6.内疚
  ·对自己独活而亲人去世感到愧疚
  ·埋怨自己疏忽或幻想代替亲人而死
  ·懊悔对死者生前不够好
  7.愤怒
  ·对无法阻止灾难发生感到挫折
  ·迁怒造成事件的一切可能对象,如政府单位、房屋建筑商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8.羞愧
  ·因在情感上依赖去世的亲人而觉得自己没有用
  ·觉得自己在灾难时或灾难后的表现不够好
  9.思念
  ·这是伤痛过程较常见的反应,一种爱的失落感
  ·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扎心般的感受
  10.希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又一再失望
  ·期待赶快重建家园
  ·对未来有新的计划或期待将来过得更好等
  
  (二)生理和行为反应
  ·疲劳、失眠,做恶梦
  ·心智上困惑,如失去记忆、注意力无法集中
  ·头昏眼花、血压升高、心悸、身体发抖
  ·呼吸困难、口干舌燥、胸闷
  ·肠胃不适、食欲下降
  ·肌肉因紧张而酸痛,如头、颈、背等疼痛
  ·女性子宫痉挛、月经周期反常
  ·哭泣、叹气、沉默、坐立不安
  ·避免提到失去的亲人,珍藏遗物、旧地重游
  
  二、台湾各方面灾后的心理应急反应对策和措施
  
  台湾9·21地震的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需要。第一阶段是发生在大约灾难之后的一个月内,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生命安全的维护,包括生命救援、临时安置、心理危机处理以及需求评估等。第二个阶段大约是在一个月到半年之间,主要的工作目标是情绪安抚。第三个阶段大约是在半年到三年之间,主要工作目标是关怀弱势、心理重建以及建立制度等。因此,灾变当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立即进入灾区,提供第一线的服务。台湾的心理救助团体在经过组织与培训之后,于震后一周左右陆续进入灾区,为灾民提供帮助。
  震后的第八天,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彰化师大辅导系萧文教授成立了“学生辅导支持中心”,同时要求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配合支持中心,全力展开9·21灾后辅导工作。除此之外,各大型医院的心理医师,大专院校、慈善机构、民间社团都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如“中国医药学院”举办的创伤压力培训班和彰基所举办的危机处理训练,使教师们对灾民心理有更清楚的认识;台湾大学成立了“9·21灾后心理复健小组”,编写了《9·21大地震灾后心理辅导教师手册》;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系在当地社会福利机构的发起下,成立《9·21社工咨询快报》,每天出刊,成为灾区最快、最迅捷的信息。
  
  三、具体的危机心理干预方法
  
  根据笔者所能查到和掌握的文献资料,针对灾民在震后出现的悲伤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台湾的心理学者、心理医师和心理工作者介绍的危机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悲伤情绪处理
  1.放松训练:这种方法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通过放松训练,引导灾民控制其害怕和焦虑,将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示语上,进行清晰、逼真的想像。
  2. 正向思考和自我对话:针对灾民的焦虑、无助、害怕、自卑、对未来失去信心等情绪和行为反应,引导他/她用正向思考(如我以前做得到,我现在也可以)取代负向思考(如我快失去控制),协助个案重新自我评价,辨别会造成愧疚感的有害想法和行为,使用正向的想法来减少生气,淡化焦虑提升自尊。
  3. 思想中断:利用内心大喊停止的分心技巧来克服不愉快的思想。当灾民出现焦虑和侵入性想法时,辅导者要求他/她用红色的大字写出“停”。若没有效果,辅导者会建议用橡皮筋绕在手腕上,弹射自己,来打断这个想法。
  4. “易位法”(李开敏,1999):辅导者对灾民使用“易位法”的目的,是让其体会到自己的过度悲伤是无益的。如辅导员这样问灾民:
  “今天若走的是你,你会怪家人吗?”
  “你的家人如果在天上看到你如此伤痛及不原谅自己,他/她会怎么想?”
  如果当事人能转换角度,站在逝者立场,就能抽身看到自己的沉溺,可能就会愿意为逝者放下心头重担,好好地照顾自己,不再苛责自己。
  
  (二)认知治疗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辅导员协助受难者缓和某些不实际假设、信念和思想,如受创者常把创伤和不合理的愧疚感联结在一起,地震幸存者可能认为亲人的死是由于自己的无能,认知治疗的目标是帮助个案认清他们的不合理认知,衡量清楚并对抗它,并采用能促进情绪平衡的真实想法。
  如辅导员用“现实感”(李开敏,1999)来引导幸存者体会他/她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时,对灾民这样说:
  “事发那么突然,你也吓坏/受伤了,究竟你能做什么救出家人?”
  “如果真的回头去救,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几千人丧生,是不是都是他们家人的责任,没把他们救出?”
  “如果家人有错,是什么错呢?”
  有时经过现实感的加强,幸存者终会承认:如此天灾,人各有命,生者无罪,自己也是灾难中的受害者。
  
  (三)暴露治疗
  暴露疗法是指让个案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针对灾民在震后初期不愿面对灾难,不接受灾难造成的亲人与财产损失,此时辅导员可用暴露疗法协助个案去面对和压力源联结在一起的特殊情况、人、物体、记忆或情绪。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暴露治疗计划,有步骤地反复暴露取得灾民的适应,从而消除其应激反应。具体方法有两种:
  1.想像暴露:重复唤起受难者创伤记忆的情绪,直到不会引起其长时间的悲痛。
  2.实际暴露:实际重复暴露,帮助个案了解害怕的情况不会长期持续,如果再次身处当时受创情境足够久而不去逃避它,那么害怕的感觉终究会消散,但使用此方法必须谨慎。
  
  (四)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台湾灾后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常用、效果也较好的方法。游戏治疗就是让孩子在一个温暖、接纳、安全的环境中,通过游戏,提供孩子表达或整理受伤记忆的机会和途径。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通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她尚不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在专业的辅导员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出他/她受伤的心境,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
  
  (五)心理教育
  告诉灾民“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及处理方式。可以藉正常化反应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如“你失落了某样东西,你有那么强的感觉也是正常的”,“在这种恐怖的经历后,你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你的反应是正常的,并没有过度。”同时给予澄清,这些反应是可预期且短暂的,经过一段时间和治疗后是可被克服的(Clark,1997)。要求病人在生气时可以听录音带,写日记或画出令他生气不悦的人或物。受难者若继续出现情绪压力且无法因应的人,则应转介到适当的心理卫生机构,接受较长期的照护。
  此外,台湾的学者李开敏(1999)还介绍了“唤起现实感”、“仪式转移”、“创作发挥”、“转念法”、“幽默法”,李文进(1999)介绍了“使用象征”、“写信或绘画”、“角色扮演”、“认知重建”、“回忆录”、“引导想像”等方法。
  灾民在遭遇地震后,由一开始的震惊、麻木、惊吓,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而忧郁,最后才接受现实。不过直到最后阶段,灾民真正的悲伤可能都还尚未涌现,而是等到生活已经上轨道,家人亲友永远不可能再团聚的伤痛,才让灾民觉知一切都不可能和过去一样了。创伤后压力疾患的身心变化是全面持久的,在事件过后很久以后,受创者仍会重温该事件,仍无法回复正常生活状态,因此需要专业辅导员长期的陪伴,协助受难者面对创伤记忆并抚平受创之心灵。台湾在9·21大地震后,许多人因家破人亡而选择自杀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5·12汶川大地震劫后余生的灾民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工作不容忽视。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地震灾变三周后灾民反应.TVBS民意调查中心. http://www.tvbs.com.tw/code/tvbsnews/poll/199910/921.asp 1999年10月.
  [2]蔡崇煌,陈宇嘉,范世华,吴万庆,林正介,林高德.921集集大地震创伤后压力疾患——以台中县某地区医院门诊病人为例.中华民国家庭医学杂志,2000,9(2):103~111.
  [3]廖士程,李宇宙,刘絮恺,李明滨,王声昌,陈嘉新,郑致道.震灾后紧急医疗站所见之急性压力症候群.台湾精神医学,2000,14(1),31~40.
  [4]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8):32~37.
  [5]李文进.因应“九二一大地震”创伤后压力疾患(PTSD)之悲伤辅导策略.http://readopac1.ncl.edu.tw/ncl3/detail_result.jsp?la=c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三段式沟通;真诚;爱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学校保健教室负责人,我在工作中经常要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解决学生身心成长中的问题,处理校园突发意外事故。在工作中,我除了真诚、从心底热爱学生外,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一直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中心方新教授提倡的智慧的沟通方式——“三段式沟通”,它助我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  “三段式沟通”的原则是:首先,理解、尊重对方的想法或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发生的西亚北非变局,再度将“民主”、“民族”、“国家”、“共和”、“政治”、“立宪”、“阶级”、“现代化”、“民生”、“民权”这些早在一个世纪前人们就奔走疾呼的词语变成眼下热议的话题。联想前两年由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引发的对“普罗文学”的再度关注,以及秘鲁裔西班牙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因其作品“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
二0一八年夏天,黄荭和博士生骜龙一起去法国索邦大学访谈兰波研究专家安德烈·纪尧(Andre Guyaux)。此文为访谈记录。法国“七星文丛”的三版《兰波全集》  正式采访前,纪尧教授问我们:“兰波的作品都译成中文了吗?”  黄荭:兰波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中文译本,包括他全部的法文诗歌、《地狱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彩画集》(Illuminations,也译作《彩图集》和《灵
〔关键词〕高中生;同性恋;个案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来访者是我校一名高二女生,身材高大,举止打扮比较中性化;思路清晰,表达条理性强,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上游;独生女,父母都是一般工人,对她的管教比较严厉,父亲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因此虽然她是女孩,小时候也经常被父亲打骂。  二、咨询过程  来访者一开始就采取开门见山的态度,毫不忸怩,并不需要过多引导,就侃侃而谈。她坦承目前自己
〔关键词〕心理实验;心理理论;二级信念;儿童;游戏  一、引言  “捉迷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取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寻找者都需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自己躲在哪儿最安全?或者对方会躲在哪儿?成人在与儿童玩这个游戏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成人作为寻找者蒙着双眼等待儿童躲藏,之后故意大声地问一句:“躲好了吗?”两三岁的儿童往往在藏好以后
〔编者按〕江苏省吴江市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吴江市教育系统坚持既抓认识提高,又抓措施落实,既抓人才培养又抓基地建设,既抓成长发展又抓干预矫正,既抓普及教育又抓典型深化,在队伍建设、咨询室建设、校内外渠道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及课题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吴江市在教育目标上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教育,面向全体、面向未来,提高全体青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现状,发现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比较高,对职业的未来期望较乐观;但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耐挫力相对薄弱。本研究对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11
刘震云长篇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与其此前出版的《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一脉相承,继续将写作的焦点聚焦于社会底层,延续了借普通人物揭开官场中权、钱、色的交易黑幕这一写作模式。但是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刘震云着重刻画了一个同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主角——“吃瓜群众”。纵观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他的作品紧扣社会现象,用幽默、戏谑的笔端将个人的政治思考融入文学作品之中,通过文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艺
〔关键词〕个案辅导;师范生;自我接纳  一、我不漂亮  这一天的心理学课上了一半,敲门“飘入”的是一位长相漂亮、身材标致的女生。她的漂亮似乎并没有带给她自信,她坐到自己的座位后,花了较长时间调整,才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此后的几次课,她也经常迟到。一天下午的心理咨询时间,她怯怯地敲开了咨询室的门。  这个女孩儿名叫茵茵(化名),我们的对话是从她的漂亮开始的,因为我对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词。然而,
关键词:太后诏;太后令;诏书;令书  秦始皇改命曰“制”,令曰“诏”,1蔡邕《独断》载,汉天子之言“曰制诏”,诏自秦以后就成为皇帝命令的专属称谓。但若逢皇帝年幼或弱势之时,皇权常由太后或太皇太后代为执掌,汉制太后摄政可称“诏”,“太后诏”的用法也属常见。至曹魏时,又出现了“太后令”,始有太后之诏、令并行,东晋同样如此。循此线索向后梳理,南北朝各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东晋以后,宋齐梁陈皆只有太后令,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