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拿捏情感,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提高新闻的情感感染力是当前新闻报道研究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煽情化报道的利与弊。
关键词:煽情化;报道;利弊分析
一直以来,围绕新闻报道是否煽情、如何煽情是新闻业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煽情化报道,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会给广大受众带来一定的情感冲击。本文尝试探讨煽情化报道的利与弊以及如何科学进行煽情化新闻报道,对于促进新闻报道的科学开展,具有着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一、煽情化报道的内涵
在学术领域,围绕煽情化报道,在内涵层面还没有达成较为广泛的共识。一般来说,煽情化报道主要是以受众的情感为主要突破点,借助相关的新闻素材来进行必要的语言、情节的介绍与渲染,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煽情化本身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没有科学地拿捏煽情的度,很容易造成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二、煽情化报道的利处分析
从煽情化报道的积极的一面来看,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当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传播节点,通过借助新闻材料与广大的受众进行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借助口碑相传,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效果以及知晓率。
(二)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情感感染力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无论是围绕国家大事进行报道,还是围绕民生小事,情感都是一个绕不开的报道方向。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努力满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背景下,爱国主义情感、敬岗爱业情感、乐于助人情感、无私奉献情感等等,都是整个时代讴歌的主题,所以,通过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描写,加上情感化语言,可以进一步的拉近新闻对象与受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新闻报道的情感感染力。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性化发展
在今天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关注人性、关注情感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主要的话题,也是新闻报道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闻报道中,其中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内容是围绕事故、灾难、疾病等与人性和社会冷暖相关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天津港爆炸,抑或是中国好人好事评选,这些都是彰显时代主旋律,弘扬人性闪光点的重要体现。所以,通过使用煽情化的报道方式,可以使社会更加充满温度和力量、充满人情味,进一步的促进整个社会发展。
通过适当的煽情,可以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例如,在1999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提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以,当时许多报纸对典型人物英雄形象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意义。所以,发挥出煽情的正面性,应该是今后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
总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融入一些煽情化的要素,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促进社会在人性化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煽情化报道的弊处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煽情化报道在具有积极、正面价值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容易喧宾夺主,不利于新闻主题的表达
事实上,在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应该是所有新闻人工作职责所在,也是主要目标。煽情仅仅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来辅助进行新闻主题的表达。相反的,如果在进行新闻主题表达过程当中,乱用或者滥用煽情的手段,将会在客观上不利于新闻主题的凸显,也违背了煽情手段使用的初衷。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煽情化报道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方面有着一定的冲突。
(二)容易造成受众的反感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煽情化手段,无论是作为一种报道手段,还是作为一种新闻特色都有着一定的受众情感承受能力的要求。如果超越了受众的情感接受能力,煽情化手段将会直接导致公众的反感与排斥。例如,在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冬天取暖困难的新闻报道中,一味的讲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如何艰难,如何与父母分别。虽然,也会暂时的博取广大受众的眼泪和同情,但是,如果作为一种套路来进行广泛的使用,长期以往,受众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防御心理,进而对此类的报道产生排斥,这将不利于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
在进行新闻深度报道的过程当中,为了营造所谓的轰动效应会通过煽动式的语言来进行故事情节吸引力的提升,强化事件悬念刺激,这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新闻传播所具有的正面价值。例如,在香港媒体一些凶杀新闻的报道中,大量的渲染犯罪的情节和细节,这在一定层面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会成为一些不法之徒模仿的主要途径。所以,避免过度煽情,客观理性应该是今后新闻报道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不利于新闻舆论的引导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当事人,还原事实真相应该是所有新闻报道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当然,新闻工作者本身也是人,难免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当中,融入个人的主观情绪因素。可是,情绪毕竟是主观的,如果不加以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新闻报道的理性缺失。例如,2016年陕西某高校教师因为患癌症而被学校开除,导致病情恶化,不幸离世。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新闻工作者围绕新闻真相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但是,有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该类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加入了更多批判色彩,缺乏对真实事情的真相还原。这不仅不利于新闻报道,在一定层面上,也容易造成干扰视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1]。
在进行煽情报道的過程当中,大量的假、丑、恶现象的描写,其出发点是为了进行社会正能量的宣扬,但是,如果受众过多的接受这样的负面信息,在一定层面上,也会引起道德层面的滑坡。特别是,一些煽情的文章缺乏对儿童好奇心的保护,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避免包括不良信息、内容报道应该是社会新闻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主要原则。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煽情化报道如同一把双刃剑需要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科学理性的对待。 四、新闻报道中煽情化报道提升策略
在上文中,主要对煽情化新闻报道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以下几点来探讨今后煽情化报道的实施策略。
(一)把握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在今后的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应该牢牢地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准绳,提高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报道的内容,融入必要的情绪化色彩和元素,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二)理性煽情
煽情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新闻报道传播方式,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范围的共鸣与支持。因此,有必要进行新闻报道的理性煽情。所谓的理性煽情,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煽情的度。一方面,要从广大公众的情感接受能力出发,要避免滥情,避免让公众产生排斥、反感、厌恶的心理;另一方面,要在煽情化中有所引导,避免广大公众被不良情感所扰,影响了新闻内容的真实传递和表达[2]。
(三)积极做好新闻回馈和跟踪
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围绕煽情内容的新闻报道中,相关报道人应该要继续做好新闻内容的及时跟进,不能浅尝辄止,让广大受众真实的了解新闻发生的全过程,以便更好的融入到新闻世界中,从而更好的助力煽情化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凸显。需要強调的是,积极进行新闻的跟进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新闻工作者应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还原事实真相,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受众。
(四)提升新闻工作者道德素养
在进行今后的新闻报道过程当中,新闻从业人员自身应该不断强化综合道德素养的提升,应该在坚持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进一步的提升,客观、全面、公正、理性地进行新闻事实的报道。要为自己的报道负责,要为广大的受众负责,清醒地看到,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发挥出新闻报道人所具有的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作用。只有自身在道德层面进一步的强化,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深度报道中过度煽情,从而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持力量。
总之,在今后的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应该科学理性地运用煽情报道手段,在提高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发挥出煽情化报道所具有的正面性,将其所具有的负面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的阈值。只有这样,煽情化报道才能够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新闻报道,在一定层面上离不开煽情手段的辅助。但是,需要科学地把握煽情的度。本文主要从煽情化新闻报道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了煽情化报道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科学煽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新闻报道煽情化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完善。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晓雅.煽情化报道中“理”与“情”的失衡问题——以《现代快报》对“偷鸡腿妈妈事件”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5):85.
[2]李长津.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倾向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40.
关键词:煽情化;报道;利弊分析
一直以来,围绕新闻报道是否煽情、如何煽情是新闻业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煽情化报道,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会给广大受众带来一定的情感冲击。本文尝试探讨煽情化报道的利与弊以及如何科学进行煽情化新闻报道,对于促进新闻报道的科学开展,具有着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一、煽情化报道的内涵
在学术领域,围绕煽情化报道,在内涵层面还没有达成较为广泛的共识。一般来说,煽情化报道主要是以受众的情感为主要突破点,借助相关的新闻素材来进行必要的语言、情节的介绍与渲染,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煽情化本身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没有科学地拿捏煽情的度,很容易造成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二、煽情化报道的利处分析
从煽情化报道的积极的一面来看,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当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传播节点,通过借助新闻材料与广大的受众进行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借助口碑相传,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效果以及知晓率。
(二)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情感感染力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无论是围绕国家大事进行报道,还是围绕民生小事,情感都是一个绕不开的报道方向。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努力满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背景下,爱国主义情感、敬岗爱业情感、乐于助人情感、无私奉献情感等等,都是整个时代讴歌的主题,所以,通过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描写,加上情感化语言,可以进一步的拉近新闻对象与受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新闻报道的情感感染力。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性化发展
在今天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关注人性、关注情感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主要的话题,也是新闻报道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闻报道中,其中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内容是围绕事故、灾难、疾病等与人性和社会冷暖相关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天津港爆炸,抑或是中国好人好事评选,这些都是彰显时代主旋律,弘扬人性闪光点的重要体现。所以,通过使用煽情化的报道方式,可以使社会更加充满温度和力量、充满人情味,进一步的促进整个社会发展。
通过适当的煽情,可以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例如,在1999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提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以,当时许多报纸对典型人物英雄形象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意义。所以,发挥出煽情的正面性,应该是今后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
总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融入一些煽情化的要素,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促进社会在人性化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煽情化报道的弊处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煽情化报道在具有积极、正面价值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容易喧宾夺主,不利于新闻主题的表达
事实上,在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应该是所有新闻人工作职责所在,也是主要目标。煽情仅仅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来辅助进行新闻主题的表达。相反的,如果在进行新闻主题表达过程当中,乱用或者滥用煽情的手段,将会在客观上不利于新闻主题的凸显,也违背了煽情手段使用的初衷。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煽情化报道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方面有着一定的冲突。
(二)容易造成受众的反感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煽情化手段,无论是作为一种报道手段,还是作为一种新闻特色都有着一定的受众情感承受能力的要求。如果超越了受众的情感接受能力,煽情化手段将会直接导致公众的反感与排斥。例如,在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冬天取暖困难的新闻报道中,一味的讲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如何艰难,如何与父母分别。虽然,也会暂时的博取广大受众的眼泪和同情,但是,如果作为一种套路来进行广泛的使用,长期以往,受众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防御心理,进而对此类的报道产生排斥,这将不利于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
在进行新闻深度报道的过程当中,为了营造所谓的轰动效应会通过煽动式的语言来进行故事情节吸引力的提升,强化事件悬念刺激,这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新闻传播所具有的正面价值。例如,在香港媒体一些凶杀新闻的报道中,大量的渲染犯罪的情节和细节,这在一定层面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会成为一些不法之徒模仿的主要途径。所以,避免过度煽情,客观理性应该是今后新闻报道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不利于新闻舆论的引导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当事人,还原事实真相应该是所有新闻报道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当然,新闻工作者本身也是人,难免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当中,融入个人的主观情绪因素。可是,情绪毕竟是主观的,如果不加以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新闻报道的理性缺失。例如,2016年陕西某高校教师因为患癌症而被学校开除,导致病情恶化,不幸离世。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新闻工作者围绕新闻真相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但是,有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该类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加入了更多批判色彩,缺乏对真实事情的真相还原。这不仅不利于新闻报道,在一定层面上,也容易造成干扰视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1]。
在进行煽情报道的過程当中,大量的假、丑、恶现象的描写,其出发点是为了进行社会正能量的宣扬,但是,如果受众过多的接受这样的负面信息,在一定层面上,也会引起道德层面的滑坡。特别是,一些煽情的文章缺乏对儿童好奇心的保护,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避免包括不良信息、内容报道应该是社会新闻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主要原则。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煽情化报道如同一把双刃剑需要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科学理性的对待。 四、新闻报道中煽情化报道提升策略
在上文中,主要对煽情化新闻报道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以下几点来探讨今后煽情化报道的实施策略。
(一)把握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在今后的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应该牢牢地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准绳,提高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报道的内容,融入必要的情绪化色彩和元素,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二)理性煽情
煽情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新闻报道传播方式,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范围的共鸣与支持。因此,有必要进行新闻报道的理性煽情。所谓的理性煽情,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煽情的度。一方面,要从广大公众的情感接受能力出发,要避免滥情,避免让公众产生排斥、反感、厌恶的心理;另一方面,要在煽情化中有所引导,避免广大公众被不良情感所扰,影响了新闻内容的真实传递和表达[2]。
(三)积极做好新闻回馈和跟踪
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围绕煽情内容的新闻报道中,相关报道人应该要继续做好新闻内容的及时跟进,不能浅尝辄止,让广大受众真实的了解新闻发生的全过程,以便更好的融入到新闻世界中,从而更好的助力煽情化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凸显。需要強调的是,积极进行新闻的跟进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新闻工作者应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还原事实真相,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受众。
(四)提升新闻工作者道德素养
在进行今后的新闻报道过程当中,新闻从业人员自身应该不断强化综合道德素养的提升,应该在坚持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进一步的提升,客观、全面、公正、理性地进行新闻事实的报道。要为自己的报道负责,要为广大的受众负责,清醒地看到,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发挥出新闻报道人所具有的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作用。只有自身在道德层面进一步的强化,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深度报道中过度煽情,从而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持力量。
总之,在今后的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应该科学理性地运用煽情报道手段,在提高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发挥出煽情化报道所具有的正面性,将其所具有的负面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的阈值。只有这样,煽情化报道才能够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新闻报道,在一定层面上离不开煽情手段的辅助。但是,需要科学地把握煽情的度。本文主要从煽情化新闻报道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了煽情化报道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科学煽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新闻报道煽情化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完善。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晓雅.煽情化报道中“理”与“情”的失衡问题——以《现代快报》对“偷鸡腿妈妈事件”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5):85.
[2]李长津.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倾向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