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要敢于说不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例
  
  小泽在幼儿园里很霸道,一次和小朋友做游戏的过程中,他出手打了另一位小伙伴,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最后老师还把小泽的家长请到了学校。
  没想到,小泽的妈妈听说孩子挨批了,不分青红皂白就跟老师大吵大闹,最后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老师说:“谁也不能欺负我儿子,谁欺负我就让谁好看!”小泽妈妈的这幅模样吓坏了班里的好几个孩子,有的孩子当时就哇哇地哭了起来。
  由此看来,小泽在幼儿园里的霸道很大程度上是他妈妈错误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那么家长过分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有错吗?家长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出现上述霸道的行为呢?看看专家孙云晓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点评专家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许多家长在尊重孩子的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一个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家庭教育并不反对父母表扬孩子。教育其实就应该是一个找出孩子优点的过程,但是,表扬并不是唯一和全部。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每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只有表扬没有批评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孩子经不起挫折,不敢承担责任。经不起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爱孩子就要敢于对孩子说“不”!
  
  专家建议
  
  让孩子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家长从小对孩子说“不行”或“可以”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认识人生与世界之初,就明确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让孩子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只是在孩子面前说出多少个“不”,而是正确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错误的事情要坚决反对。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权威不是专制,而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有权威的父母能在孩子迷茫时,“断喝一声”给孩子指出正确的方向。所以说,当家长失去了权威,孩子就失去了榜样。
  
  好家长=90%温柔+10%冷峻
  一位成功的父亲曾这样问女儿:“你认为好爸爸是怎样的?”女儿回答:“90%的温柔加10%的冷峻”。所以说,好家长=90%温柔+10%冷峻,其中“90%的温柔”就是家长要时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时地鼓励和表扬;“10%的冷峻”是指家长的威严,在该说“不”的时候,家长要坚决地板起面孔。
  
  让孩子对过失负责
  教会孩子分辨是与非只是第一步,还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是要承担错误后果的。家长要让孩子通过接受一定的惩罚,明确自己的过失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人们总是在经历病痛之后才能感知健康的可贵。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转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就容易犯糊涂。通常是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草草批评一下后就不了了之”。同时,现在家长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承担后果的机会。其实孩子们犯错误也像是生病,只有品尝过了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才知道要避免犯错误。
  孩子犯错时,其实也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家长教育孩子就是要唤醒孩子心目中沉睡的巨人,让孩子在承受后果时,感受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的心理反思。
  
  与孩子保持一段美丽的距离
  有人曾说,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因为有自由才会有成长。
  德国有一个传统,过了18岁生日的孩子独自出门远行,争取用最少的钱走最多的地方,并尽可能在外面待更长时间,以便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他们是这样概括这种旅行的:出门时是个孩子,回来就是成人了。
  中国的父母不忍心或者干脆不敢这样做,甚至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
  家长没有节制的爱,一味地順从、讨好孩子,只让孩子去做那些让他“快乐”的事,没有教会孩子做那些“不快乐但是也要接受”的事,这其实是会害了孩子的。只有学会了等待、学会了节制,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因此,父母要理性分析孩子的需求:合理的可以满足,可有可无的要限制,不合理的要坚决拒绝。
  父母要跟孩子保持一段“美丽的”距离。如果把孩子比作驾驭小船试航人生之海的小船长,那么,父母便是导航的罗盘和灯塔,必须时时提醒缺乏经验的小船长,哪里有险恶的暗礁,哪里是畅通的航道。如果只是赞赏小船长的勇气和智慧,而不发出前方险情的警告,恐怕与谋杀者无异,尽管父母们可能爱心无限。
其他文献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乾嘉时代的文坛领袖,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影响较大,曾主持编修《四库全书》,鲁迅先生称其“后来无人能夺其席”。纪昀一生仕途顺利,除了短期被贬新疆外,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这完全得益于他“敏而好学,政无不达”。为了几个儿子将来成功立业,纪昀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家庭教育。  他在给妻子的信中专门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指出爱而不教,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爱就变成了害,会毁了
期刊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不良情绪若长期积累势必会对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利。在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父母也首当其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倾听者。  昨晚奇奇对我说:“妈妈,我今天被罚了!”我没有觉得诧异,因为以奇奇有主见、爱说话、爱管闲事的个性,惹着同学或者不合老师意的时候肯定不会少。  我故作平静地问:“噢,那你白天在幼儿园做什么事情了?为什么被罚了呢,能和妈妈讲讲吗?”奇奇不太开心地说:“吃午饭
期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将家中的书柜空出较低的一格或一层给孩子,再指给他看:“这格是放爸爸的书,这格是放妈妈的书,这格呢,就放你的书。以后你看完书就要放回这个格子里。”让孩子觉得受重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使用空间。或者利用家中现成较大的纸盒、塑料盒收纳玩具、积木、图书等,就像每个人都有家一样,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地方。为了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增加一些趣味性
期刊
“妈妈,我不想做了!”“我不愿意!”“我讨厌做这个!”……我们的孩子们经常会说这些话,这时候大多数妈妈都会说:“哎呀,又怎么了?”妈妈这样一句话可能会让孩子非常失望。在妈妈看来,孩子根本就没有毅力,但孩子说这种话一般都是有理由的。如果妈妈倾听一下,就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随意性对话  女儿:妈妈,我画不好这个画,我不想做了。  妈妈:你才做了多长时间?再多做一会儿看看吧。  女
期刊
学校把新学期的校历发到了每个家长手中,我忙着边看边往挂在墙上的大挂历上标注重要的事项,其中有一天的安排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月二十九日的睡衣日(Pajama Day)!这是自儿子上学以来,他所在的幼儿园组织的第二次慈善活动,第一次是圣诞节的时候参加由美国海军陆战队(US Marine Corp)赞助的玩具募集(ToyDrive)慈善活动,当时我们捐献了新旧玩具数套。  在美国为慈善机构捐款出力的方式很
期刊
可能因为我养育的是女儿的缘故,特别重视孩子早期性侵犯的自我保护教育。前段时间去书店选购到一套《学会爱自己》的绘本,五岁的女儿特别喜欢,阅读后很受启发,收获颇多。鉴于此,我特意把这套教育孩子自我保护,勇敢对付“大灰狼”叔叔的绘本推荐给更多的家长,让孩子远离伤害。  这套绘本由《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组成。  《不要随便摸我》以一个儿童遭到熟人性侵犯的案例,教给孩子自
期刊
闪亮的圣诞树、背着礼物口袋的圣诞老人、欢乐的孩子以及各种的欢乐气氛共同造就了圣诞景观。这里,送上几部以圣诞节为背景的电影,您不妨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它们所讲述的故事,感受一下圣诞传统的魅力。  电影《圣诞传说》  说起圣诞节,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圣诞老人,就在孩子们每年期盼着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礼物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芬兰电影《圣诞传说》就是这么一部以圣诞老人生平作为主线
期刊
记得我们小时候,孩子们都在街上疯玩,很少听说有谁家开“孩子派对”。而如今的派对早已不是“爸爸妈妈”唱主角,孩子们早已正式“登堂入室”了。  其实在欧美孩子最初的社交经验就是从派对开始“积累”的。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窜门逛派对,我也组织过好多孩子们的聚会。这里整理点小经验,给大家办派对时加点料!  派对时段按需定  如果要为低龄孩子开个“碰头”派对,那最佳的时间可能是上午10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可以
期刊
不限阅读内容  早期阅读并不一定非读文字。美国孩子刚进幼儿园时所读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字书”,而是根本没有文字的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书”。由此他们能够轻易就看懂画面,也能够轻松地从中发现人物的表情、动作、背景,并将之串联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这种“零难度的快乐阅读”无疑大大增强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  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对“广义阅读”的兴趣。早在孩子开始认字之前,每每见到动画片海报、浅显
期刊
“如何教育孩子,做个好母亲”是全世界家庭都在关注的问题,本年度美国影星朱莉娅·罗伯茨就“怎么做个好母亲”采访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下是部分内容的摘录,希望能让家长朋友在年终岁尾有所思考。  平衡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词  罗伯茨:我将引用您说过的一段关于妈妈和工作妈妈的一段话,这段话对我很有意义,我很喜欢。您说过,“我们的生活是不同角色的混合体。大多数人都在尽其所能在这些角色间找到平衡点。对我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