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域。重庆城市中心区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梳理重庆城市中心区演变的历程,对中心区发展的驱动因子以及存在的空心化、交通堵塞、商务功能弱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社区、打造CBD、加快拥堵治理、实施税收分区等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演变;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7-0110-02
1 重庆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演变
1.1 研究范围界定
重庆是典型的山城,由于嘉陵江和长江穿城而过,将城区一分为二,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同时形成了五个高度集聚性的城市中心,即渝中区的解放碑中心,沙坪坝的沙坪坝中心,江北的观音桥中心,九龙坡的杨家坪中心,南岸的南坪中心,本文主要以解放碑中心区为例。
1.2 历史演变
重庆城市中心区是随着重庆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而逐步形成和演变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1 1949年以前:初具雏形
重庆自建城以来,虽经南宋、明、清等时期几次发展,但城区范围主要集中在渝中半岛的前端,变化不大。1929年,重庆建市,1933年,市域进一步扩展。在此期间,重庆修筑了市区内第一条由通远门经两路口至曾家岩的公路,并将原城市辖区扩大到93 km2,初步形成了半岛中心城、江北、南岸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此时,朝天门、小什字凭借临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平坦的地势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入驻,成为整个渝中半岛的经济命脉,是当时的城市中心。陪都时期,解放碑地带由于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重庆新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组多点”的组团式结构雏形,“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分散格局形态初现眉目。
1.2.2 1949~1997年直辖前:初步发展
1949年建国后,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沿两江二线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城市中心区的极速发展。1979年改革开放后,重庆以渝中半岛为主体,经过“大分散,小集中”和重点向西发展的策略,形成了“有机分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重庆市首个法定规划——《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此次规划的重点仍然放在渝中等主城区范围,核心面积102 km2,明确城市的性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确立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到1993年底,重庆市的城市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各区发展虽自成体系却并不成形,仅形成了解放碑一个中心区,它也是全市的商业中心区。
1.2.3 1997年直辖~至今:多中心拓展
1997年重庆直辖后,1998年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并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打造了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杨家坪四个城市副中心,其中观音桥中心区商圈面积达5.08 km2,拥有城市景观公共面积20万 m2,形成了购物、观光旅游、商务商贸等为主体功能的业态布局。南坪中心区形成了方圆4平方公里的商贸中心区域,吸聚了20万以上的消费人口,已成为重庆市主城区五大购物中心之一。沙坪坝中心区通过“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立了“一城二中心”的阶段目标,商业与现代服务产业是沙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杨家坪中心区以土地置换方式搬迁工厂,加大商业面积比例,促进核心功能的整体协调,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2003年,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政府提出重庆CBD建设的构想,重庆CBD定位为大西南商务主中心区或长江上游经济带商务主中心区。2004年7月,确定重庆CBD范围为“重庆金三角”,包括渝中半岛的解放碑,江北城一部分,南岸弹子石一部分,共占地5 km2,其中解放碑中心区是硬核部分。按照市政府规划,解放碑中心区CBD主要承担商务和商贸功能。
2 重庆城市中心区演变的驱动因素
2.1 宏观驱动因素
2.1.1 行政驱动
行政力量是城市中心区的演变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经常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公共物品等行政力量干预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中功能复合的核心区域,行政驱动的作用体现得最为明显,并体现出“公共性、普遍性、控制性和目的性”等特点。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单中心的城市格局不利于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因此,政府的城市规划政策在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变化中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
2.1.2 经济驱动
现代城市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上,而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中最具发展魅力的区域,大量关联密切、功能互补的商贸商务公司在此集聚,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带动着中心区的繁荣。CBD是城市中心区的精华地区,是一个城市经济能量的集中体现。随着重庆CBD的大力开发与建设,重庆以CBD为中心的大都市形态初显。重庆CBD三区(渝中解放碑地区、南岸弹子石地区和江北城地区)鼎力的局面,极大地发挥了市区二级的投资积极性。重庆CBD作为“引擎拉动”,塑造着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城市中心区的不断演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微观驱动因素
2.2.1 人口驱动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2011年,重庆城镇化率已达55%。根据城镇化发展进程规律,重庆城镇化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中心区的向心力能量增强,集聚和辐射作用明显,各种活动集中涌向城市中心区。据统计,2008年解放碑中心区日均人流量已达30万人,节假日等高峰期达100万余人。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会随之变化。 2.2.2 单位驱动
在城市发展中,各种类型的单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大批国内外知名机构、企业进驻城市中心区,也会随之带动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与机构迁移。目前,解放碑中心区已汇集了90%的驻渝国内商贸商务公司,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驻渝境外银行、驻渝领事馆等。大量单位进驻城市中心区,领跑着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带动着经济的繁荣,塑造者城市的“窗口”形象。
3 重庆城市中心区现存的问题分析
3.1 城市中心区的“空心化”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经济能量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城市中心区由于功能的多样化和职能高度聚集,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首选区域,城市中心区也代表着城市的发达程度和繁荣程度。但是由于城市中心区地带寸土寸金,是政府重点开发的地段。政府不断通过引进地产商和国际商贸商务公司来更新中心区档次,进行“提档升级,腾笼换鸟”,导致中心区周围大量居民纷纷外迁。这样导致解放碑城市中心区白天人流汹涌,熙熙攘攘,晚上人流散去,冷冷清清,成为了“鬼城”。
3.2 城市中心区CBD功能的弱化
为把解放碑CBD建成区域性、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使之成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集聚点”、“辐射源”,最具魅力和品位的现代都市“标志”。重庆市于2013年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要求,重庆CBD将由原来的6 km2扩容为10 km2,其中解放碑约3.5 km2,江北嘴约3.5 km2,弹子石约3 km2。但是实际建设中,一些开发商往往对效益短平快的高档住宅情有独钟,加大力气开发高档住宅。目前在重庆中心区解放碑CBD周围,一些住宅项目大兴土木,这势必会削弱CBD的经济集聚能力,并对CBD的建设形成挤出效应,导致CBD开发变形,CBD功能弱化,从而影响了城市核心竞争力。
3.3 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中心区拥堵问题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流、车流在此交汇,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中心区缺乏战略眼光,交通设施较为落后,中心区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在白天重要时段,重庆解放碑中心区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人多车多、人乱扯乱的局面,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会影响城市中心区的兴盛。
4 优化重庆城市中心区发展的相关措施
4.1 建设人性化社区
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城市中心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很多人纷纷逃离城市中心区,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落阶段。此后,开始掀起轰轰烈烈的城市中心区更新运动,以重振中心区的繁荣。借鉴西方国家中心区发展的经验,为避免城市中心区的衰落,可以在中心区内重点发展商务功能的同时,建设好能进行娱乐、购物、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高度复合功能的人性化社区,综合布置中心区内的商务区、居住区和混合功能区,避免中心区的空心化。
4.2 重点打造中心区“金三角”CBD
CBD集中了城市最大的经济功能,提供最高层次的公共服务,整合了城市的各种资源,成为了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事实上,自直辖以来,重庆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版图。其中,CBD的引擎作用功不可没,但是,目前CBD在发展中的功能布局还不太合理,商务功能还有待提高。因此,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直辖市的目标,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必须提升CBD的竞争力,重视CBD的引领作用。
4.3 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治理
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道路通,则财富通。借鉴南宁市城市中心区交通治堵办法,首先可以设立交通限速区,减少中心区内的机动车交通量,对交通拥堵重点路段进行拥挤收费管理。其次鼓励公交出行,限制家庭小汽车的使用强度,利用公交低票价政策,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乘公共交通出行。最后可以通过架设天桥,合理分流,疏导穿越交通。
参考文献:
[1] 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 邓幼萍.重庆市中心商业区空间结构优化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3.
[3] 李勇.重庆大都市圈前沿问题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渝畅.解放碑破解“空心化”,打造综合化城市中心区[N].重庆商报,2013-05-16.
[5] 李阳.中央商务区将扩容,面积达10 km2[N].重庆商报,2013-11-19.
[6] 梁立东.城市旧城中心区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J].规划师,2009,(10).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演变;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7-0110-02
1 重庆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演变
1.1 研究范围界定
重庆是典型的山城,由于嘉陵江和长江穿城而过,将城区一分为二,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同时形成了五个高度集聚性的城市中心,即渝中区的解放碑中心,沙坪坝的沙坪坝中心,江北的观音桥中心,九龙坡的杨家坪中心,南岸的南坪中心,本文主要以解放碑中心区为例。
1.2 历史演变
重庆城市中心区是随着重庆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而逐步形成和演变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1 1949年以前:初具雏形
重庆自建城以来,虽经南宋、明、清等时期几次发展,但城区范围主要集中在渝中半岛的前端,变化不大。1929年,重庆建市,1933年,市域进一步扩展。在此期间,重庆修筑了市区内第一条由通远门经两路口至曾家岩的公路,并将原城市辖区扩大到93 km2,初步形成了半岛中心城、江北、南岸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此时,朝天门、小什字凭借临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平坦的地势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入驻,成为整个渝中半岛的经济命脉,是当时的城市中心。陪都时期,解放碑地带由于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重庆新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组多点”的组团式结构雏形,“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分散格局形态初现眉目。
1.2.2 1949~1997年直辖前:初步发展
1949年建国后,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沿两江二线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城市中心区的极速发展。1979年改革开放后,重庆以渝中半岛为主体,经过“大分散,小集中”和重点向西发展的策略,形成了“有机分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重庆市首个法定规划——《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此次规划的重点仍然放在渝中等主城区范围,核心面积102 km2,明确城市的性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确立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到1993年底,重庆市的城市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各区发展虽自成体系却并不成形,仅形成了解放碑一个中心区,它也是全市的商业中心区。
1.2.3 1997年直辖~至今:多中心拓展
1997年重庆直辖后,1998年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并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打造了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杨家坪四个城市副中心,其中观音桥中心区商圈面积达5.08 km2,拥有城市景观公共面积20万 m2,形成了购物、观光旅游、商务商贸等为主体功能的业态布局。南坪中心区形成了方圆4平方公里的商贸中心区域,吸聚了20万以上的消费人口,已成为重庆市主城区五大购物中心之一。沙坪坝中心区通过“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立了“一城二中心”的阶段目标,商业与现代服务产业是沙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杨家坪中心区以土地置换方式搬迁工厂,加大商业面积比例,促进核心功能的整体协调,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2003年,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政府提出重庆CBD建设的构想,重庆CBD定位为大西南商务主中心区或长江上游经济带商务主中心区。2004年7月,确定重庆CBD范围为“重庆金三角”,包括渝中半岛的解放碑,江北城一部分,南岸弹子石一部分,共占地5 km2,其中解放碑中心区是硬核部分。按照市政府规划,解放碑中心区CBD主要承担商务和商贸功能。
2 重庆城市中心区演变的驱动因素
2.1 宏观驱动因素
2.1.1 行政驱动
行政力量是城市中心区的演变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经常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公共物品等行政力量干预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中功能复合的核心区域,行政驱动的作用体现得最为明显,并体现出“公共性、普遍性、控制性和目的性”等特点。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单中心的城市格局不利于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因此,政府的城市规划政策在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变化中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
2.1.2 经济驱动
现代城市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上,而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中最具发展魅力的区域,大量关联密切、功能互补的商贸商务公司在此集聚,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带动着中心区的繁荣。CBD是城市中心区的精华地区,是一个城市经济能量的集中体现。随着重庆CBD的大力开发与建设,重庆以CBD为中心的大都市形态初显。重庆CBD三区(渝中解放碑地区、南岸弹子石地区和江北城地区)鼎力的局面,极大地发挥了市区二级的投资积极性。重庆CBD作为“引擎拉动”,塑造着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城市中心区的不断演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微观驱动因素
2.2.1 人口驱动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2011年,重庆城镇化率已达55%。根据城镇化发展进程规律,重庆城镇化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中心区的向心力能量增强,集聚和辐射作用明显,各种活动集中涌向城市中心区。据统计,2008年解放碑中心区日均人流量已达30万人,节假日等高峰期达100万余人。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会随之变化。 2.2.2 单位驱动
在城市发展中,各种类型的单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大批国内外知名机构、企业进驻城市中心区,也会随之带动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与机构迁移。目前,解放碑中心区已汇集了90%的驻渝国内商贸商务公司,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驻渝境外银行、驻渝领事馆等。大量单位进驻城市中心区,领跑着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带动着经济的繁荣,塑造者城市的“窗口”形象。
3 重庆城市中心区现存的问题分析
3.1 城市中心区的“空心化”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经济能量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城市中心区由于功能的多样化和职能高度聚集,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首选区域,城市中心区也代表着城市的发达程度和繁荣程度。但是由于城市中心区地带寸土寸金,是政府重点开发的地段。政府不断通过引进地产商和国际商贸商务公司来更新中心区档次,进行“提档升级,腾笼换鸟”,导致中心区周围大量居民纷纷外迁。这样导致解放碑城市中心区白天人流汹涌,熙熙攘攘,晚上人流散去,冷冷清清,成为了“鬼城”。
3.2 城市中心区CBD功能的弱化
为把解放碑CBD建成区域性、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使之成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集聚点”、“辐射源”,最具魅力和品位的现代都市“标志”。重庆市于2013年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要求,重庆CBD将由原来的6 km2扩容为10 km2,其中解放碑约3.5 km2,江北嘴约3.5 km2,弹子石约3 km2。但是实际建设中,一些开发商往往对效益短平快的高档住宅情有独钟,加大力气开发高档住宅。目前在重庆中心区解放碑CBD周围,一些住宅项目大兴土木,这势必会削弱CBD的经济集聚能力,并对CBD的建设形成挤出效应,导致CBD开发变形,CBD功能弱化,从而影响了城市核心竞争力。
3.3 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中心区拥堵问题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流、车流在此交汇,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中心区缺乏战略眼光,交通设施较为落后,中心区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在白天重要时段,重庆解放碑中心区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人多车多、人乱扯乱的局面,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会影响城市中心区的兴盛。
4 优化重庆城市中心区发展的相关措施
4.1 建设人性化社区
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城市中心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很多人纷纷逃离城市中心区,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落阶段。此后,开始掀起轰轰烈烈的城市中心区更新运动,以重振中心区的繁荣。借鉴西方国家中心区发展的经验,为避免城市中心区的衰落,可以在中心区内重点发展商务功能的同时,建设好能进行娱乐、购物、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高度复合功能的人性化社区,综合布置中心区内的商务区、居住区和混合功能区,避免中心区的空心化。
4.2 重点打造中心区“金三角”CBD
CBD集中了城市最大的经济功能,提供最高层次的公共服务,整合了城市的各种资源,成为了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事实上,自直辖以来,重庆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版图。其中,CBD的引擎作用功不可没,但是,目前CBD在发展中的功能布局还不太合理,商务功能还有待提高。因此,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直辖市的目标,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必须提升CBD的竞争力,重视CBD的引领作用。
4.3 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治理
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道路通,则财富通。借鉴南宁市城市中心区交通治堵办法,首先可以设立交通限速区,减少中心区内的机动车交通量,对交通拥堵重点路段进行拥挤收费管理。其次鼓励公交出行,限制家庭小汽车的使用强度,利用公交低票价政策,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乘公共交通出行。最后可以通过架设天桥,合理分流,疏导穿越交通。
参考文献:
[1] 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 邓幼萍.重庆市中心商业区空间结构优化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3.
[3] 李勇.重庆大都市圈前沿问题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渝畅.解放碑破解“空心化”,打造综合化城市中心区[N].重庆商报,2013-05-16.
[5] 李阳.中央商务区将扩容,面积达10 km2[N].重庆商报,2013-11-19.
[6] 梁立东.城市旧城中心区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J].规划师,2009,(10).